須彌福壽之廟
外觀
須彌福壽之廟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國河北省承德市 |
座標 | 41°0′32″N 117°56′8″E / 41.00889°N 117.9355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須彌福壽之廟 | |
地址 | 河北省承德市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1-118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地圖 | |
須彌福壽之廟,俗稱班禪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為「外八廟」之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歷史
[編輯]須彌福壽之廟位於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廟的東面。須彌福壽之廟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為迎接西藏六世班禪入覲朝賀乾隆帝七旬慶典而仿照班禪居所扎什倫布寺形制興建。[1]考慮到熱河(今承德)、北京比西藏炎熱,為六世班禪避暑計,乾隆帝下旨在熱河建須彌福壽之廟;在北京香山靜宜園(今香山公園)建宗鏡大昭之廟,作為班禪夏季駐錫地,將北京西黃寺作為班禪冬季駐錫地。須彌福壽之廟與宗鏡大昭之廟有所不同,須彌福壽之廟的白台在後、紅台在前,佈局和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類似。宗鏡大昭之廟的佈局則是白台在前、紅台在後。[3]
六世班禪到達熱河後,乾隆帝在避暑山莊為他舉辦了歡迎儀式,並親到須彌福壽之廟探望六世班禪。六世班禪向乾隆帝進獻禮品40件以及途中日記一冊,日記中記載六世班禪在途中每到一站必祈皇帝萬壽。乾隆帝將自己身披袈裟的畫像贈給六世班禪,並且在須彌福壽之廟中的妙高莊嚴殿舉辦法會,請六世班禪講經,章嘉國師翻譯。[1]
1961年,須彌福壽之廟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包括須彌福壽之廟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遺產。
建築
[編輯]須彌福壽之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792萬平方米,以藏式建築為主,建築手法與平面佈局明顯帶有漢式寺院建築特點。須彌福壽之廟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分佈,自南至北的主要建築有:[1]
- 山門:辟有3個拱門,上面建有門樓,懸掛乾隆帝御題「須彌福壽」匾額。[1]
- 碑亭:位於山門正北。碑亭四面有拱門,內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須彌福壽之廟碑》。[1]
- 琉璃牌坊:碑亭北面,登石階上月台,為一座琉璃牌坊。[1]
- 大紅台:位於琉璃牌坊北面。為須彌福壽之廟的主體建築。頂部平坦,平鋪有方磚;四角各有一座廡殿頂小殿,頂覆琉璃瓦;脊上有吻獸,北面兩殿是鹿,南面兩殿是孔雀。各小殿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其內供奉金剛佛像。大紅台的內部四周為裙樓,上下共有三層。從第一層南大門可進裙樓。裙樓是木結構建築,內部分隔為400多間。第一層東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羅漢像、藏傳佛教噶舉派祖師那若巴、回洛巴等說法像。第二層東南角有八角形三層轉塔,塔上雕有龍鳳呈祥圖案。第三層東有7座金漆雕刻的壇城,每座壇城中央與四門各有佛像一尊。[1]
- 萬花仲院:位於妙高莊嚴殿後面,由金賀堂與萬法宗源殿組成,是一個藏式院落。院落平面呈凸字形,外觀是白台。[1]
- 琉璃萬壽塔:位於中軸線最北端,須彌福壽之廟的最高點。塔下為方形基壇的須彌座台基。塔身八角形。底部周圍有木廊,廊頂上覆蓋黃琉璃瓦。廊內為八角形塔心柱,柱外立有石壁,用石拱和塔心柱相連。石壁四面開拱門,門上和門側都雕有佛像。塔廊之上有石制八角形平座,平座周圍有石欄杆,下掛滴珠板,正中須彌座上是七層的塔身。塔身為實心,腰檐做成單檐,檐下為仿木製磚石斗拱,用綠琉璃磚砌成各層塔面,塔面每層各闢八個佛龕(每面一個),佛龕內有無量壽佛像。塔頂為八角攢尖琉璃寶頂。[1][2]
- 吉祥法喜殿:位於大紅台的西北方向。是六世班禪的居所。
-
大紅台中央為萬法宗源殿,圖左為吉祥法喜殿
-
琉璃牌坊
-
大紅台
-
從安遠廟前北眺近處的須彌福壽之廟、遠處的普陀宗乘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