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達內克滅絕營
系列條目 |
納粹大屠殺 |
---|
馬伊達內克滅絕營(波蘭語: obozu na Majdanku)也稱盧布林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Lublin),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立的滅絕營之一,位於波蘭盧布林附近的馬伊達內克村(Maidanek)。該集中營成立於1941年10月1日,1944年7月22日被蘇聯紅軍解放,在此期間約有79000人在該集中營遇難,其中約59000人為波蘭猶太人。
德國納粹盧布林集中營在馬伊達內克 (Majdanek) 的建立,是海因里希·希姆萊 (Heinrich Himmler) 做出的決定。1941 年 7 月,希姆萊訪問了盧布林,委託盧布林區黨衛隊和警察指揮官奧迪洛·格洛博尼克 (Odilo Globocnik) 建造一座「可容納 25,000 至 50,000 名囚犯的集中營,這些囚犯將在黨衛隊和警察車間以及建築工地工作」。該集中營將成為第三帝國在東方擴張的免費勞動力來源。[3]
根據1942年3月23日的總體規劃,馬伊達內克將成為一座佔地516公頃的巨大營地綜合體,最多可容納25萬人。囚犯。該計劃假設該營地將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囚犯區和行政區,以及黨衛軍軍營。集中營當局預測,囚犯部分將包括:戰俘營 (Kriegsgefangenenlager)、用於擴建集中營綜合體的自由空間 (Erweiterung) 和黨衛軍服裝廠 (Bekleidungswerke der Waffen SS)。這些計劃只實施了一小部分。
由於東線的失敗以及向營地供應必要的建築材料的問題,黨衛軍當局於 1942 年 7 月修改了總體計劃。根據新的假設,集中營建築群將分為三個部分:黨衛軍軍營的行政部分、經濟部分和囚犯部分,這將是最大的部分。該計劃假設建造八個囚犯區,最多可容納 50,000 人。囚犯。到1944年7月,即當營地被紅軍士兵佔領時,只建了六塊田地。
營地內共建有280棟建築,包括作坊、倉庫、住宅營房、浴場、毒氣室、火葬場等。至今僅存部分建築。
該營地從未被正式稱為「馬伊達內克滅絕營」。從 1941 年到 1943 年初,這裏是黨衛軍戰俘營,後來成為盧布林集中營。 「Majdanek」這個名字是波蘭語,來自它所在的地區。黨衛軍馬伊達內克集中營於 1941 年 10 月至 1944 年 7 月期間存在。這是蘇聯紅軍解放的第一個黨衛軍集中營。
1944年由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部隊開始解放波蘭。他們在盧布林附近行動,突破了德國的防禦。根據蘇聯最高統帥的命令,盧布林應該由謝苗·博格丹諾夫將軍的第2坦克集團軍在航空支援下佔領。博格丹諾夫受傷後,由阿列克謝·拉齊耶夫斯基將軍接替。在盧布林東南郊,經過短暫的戰鬥,他們成功解放了馬伊達內克集中營,這個死亡工廠總共存在了34個月。
在組織上,馬伊達內克營地由六個單位組成:
- 指揮部(Kommandantur) - 其權限包括黨衛軍船員的人事和法律問題、確保通信和運輸工具以及武器維護。指揮官的建築還包括一個營地郵局。
- 政治部門(Politische Abteilung) - 保存囚犯記錄,分配囚犯類別,在囚犯社區的監視下進行調查,決定是否可能從營地釋放,並簽發特定囚犯的死亡證明。該部隊的軍官參與了對囚犯的處決。該部隊因其自治地位而脫穎而出,這是因為其經理由帝國主要安全辦公室(RSHA)任命,不受司令官的管轄。
- 囚犯部門(Schutzhaftlagerführung)——該部門負責確保集中營的安全和秩序,監督囚犯的數量,以及懲罰違反集中營規定的囚犯。這個部門的領導對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影響。
- 行政和經濟部門 (Verwaltung) - 該部門的職責包括財務問題、囚犯財產管理、向囚犯提供食物和衣服以及他們在營房的住宿。該部門還負責向營地供應 Zyklon B。
- 營地醫生(Lagerarzt)——負責營地的衛生問題。該科室包括醫療科室、牙科科室和營地藥房三個科室。
- 黨衛軍文化和訓練部(Fürsorge-,Schulung- und Truppenbetreuung) - 該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對在營地服役的黨衛軍軍官進行灌輸。
營地指揮官
[編輯]集中營的最高權力由指揮官行使,指揮官由奧拉寧堡集中營監察局任命。營地指揮官是:
卡爾·奧托·科赫,
馬克斯·科格爾,
赫爾曼·弗洛斯特,
馬丁·韋斯,
阿瑟·利本亨舍爾。
黨衛軍當局以涉嫌貪污罪對卡爾·奧托·科赫和赫爾曼·弗洛斯特提起訴訟。庭審由康拉德·摩根 (Konrad Morgen) 主持。兩名指揮官都被免職並被判處死刑入獄,死刑很可能是在戰爭結束前幾周執行的。
營地建築
[編輯]在集中營運營初期,黨衛軍辦公室和集中營駐軍成員宿舍設在盧布林市。集中營指揮官總部設在奧格羅多瓦街 12 號,哨兵駐紮在貝爾納丁斯卡街的 A & J Vetter 學校大樓內,高級軍官則住在集中營附近的一些房屋裏。
駐軍宿舍和營地指揮官辦公室的建設始於 1942 年 7 月,一直持續到 1943 年春天。建築群的主要部分位於通往海烏姆的道路和戰俘營之間的區域。在此期間,共修建了 37 座營房,除了生活區外,還設有辦公室、軍事裝備儲藏室、浴室、理髮店、醫務室、食堂、黨衛軍軍官賭場以及車庫和車輛加油站。
黨衛隊區域還擴展到了營地其他地方的某些建築:第 38 號營房被改建為女子營 (SS-Aufseherinnen) 中僱用的女黨衛隊監工的住所,而第 39 號營房則設有囚犯部門的辦公室和辦公樓。
這座被稱為「小白宮」的戰前磚砌建築最初是分配給集中營的黨衛軍首席醫師的,後來分配給戰俘營部門的指揮官。
集中營司令住在通往海烏姆 (Chełm) 道路旁的一所房子裏 (現為 Droga Męczenników Majdanka 街)。
營地經濟部門
[編輯]1942 年至 1943 年間,經濟區共修建了 21 座營房,以滿足營地本身的需求以及駐紮在盧布林的黨衛軍駐軍的需求:
- 43-44 號營房 - 囚犯財產倉庫(Effektenkammer I-II),
- 45號營房-營地馬廄
- 46-47號營房-食品儲藏室
- 48-50號營房-囚犯服裝倉庫
- 51-52號營房-維修設備和工具倉庫
- 53-55號營房-木工車間,木材儲存
- 54號營房-鍛造和煉鐵車間
- 55號營房-電氣車間
- 62號營房-鞋匠作坊
- 63號營房-縫紉車間
- 64號營房-哨兵食堂
戰俘營
[編輯]戰俘營佔地 30.6 公頃。它由五個主要戰俘營區組成,共建有 108 間營房,還有兩個中場。第六戰俘營區已部分建成,但戰俘從未被安置在營房中。然而,其中一些戰俘營區被用作倉庫,存放從馬伊達內克和貝烏熱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的「別動隊萊因哈特」滅絕營中被殺害的受害者那裏劫掠的鞋子。
整個區域被兩排帶電鐵絲網包圍。每個囚犯場的每個角落都設有瞭望塔。除了用作囚犯宿舍的營房外,每個囚犯場還有兩間 L 形的營房,用作廚房和「盥洗室」,不與下水道系統相連,也沒有直接的水流。點名在囚犯場的中央進行。
其他營地設施
[編輯]- 澡堂營房(41-42號)
- 澡堂附近建起的毒氣室
- V號場地後面修建的所謂新火葬場
- 火葬坑
- 大規模處決溝渠
集中營警衛
[編輯]營地指揮官辦公室有數十名黨衛軍士兵;外部安全由黨衛軍「托滕科普夫」營的部隊負責。數百名管理員工是納粹合作者。這些人員是特拉夫尼基黨衛軍訓練學校的畢業生,或是立陶宛警察輔助營的僱員。
蘇聯軍事攝影師兼《消息報》記者羅曼·卡門、紅星報記者和前線報紙很快抵達解放營記錄納粹的犯罪證據。1944年7月底,1943年在蘇聯成立的波蘭陸軍電影中心抵達盧布林。該團隊包括四名攝影師:奧爾吉爾德·薩姆切維奇和斯坦尼斯瓦夫·沃爾、導演亞歷山大·福特和他的助手路德維克·佩斯基以及耶日·博薩克。在盧布林錄製的第一幀圖像是德國人逃脫後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的圖像。
對戰爭罪的調查於七月立即開始。解放後,蘇聯和波蘭軍事單位的指揮部組織了一個包括蘇聯和波蘭的公民委員會。他們研究了馬伊達內克的悲慘歷史,並出版了有關納粹集中營暴行的紀錄片。根據波蘭和蘇聯的調查,大約20萬名猶太人和大約10萬名其他民族的受害者在馬伊達內克被滅絕。馬伊達內克分支機構也在盧布林地區開展業務——小型集中營。
馬伊達內克相關的第一個證據是由一名倖存囚犯、斯洛伐克猶太人狄奧尼索斯·萊納德 (Dionysus Lenard)的筆記 ,他於 1942 年成功逃離集中營。但他的筆記在 20 年後才發表。戰爭結束前,十多名馬伊達內克的警衛受到審判並被槍決,其餘人直到 1960 年代初才被通緝。
馬伊達內克變成了集中營後,主要進行經濟剝削。將囚犯勞工借給在集中營外經營的德國公司是常見的做法。例子包括德國供應工廠(Deutsche Ausrüstungswerke, DAW)、東方工業公司(Ostindustrie, Osti)和 Bekleidungswerke (BKW)。其中1942 年是相關獲益公司SS DAW公司利潤最高的時期。 1943年,該集中營的永久囚犯人數(多達25,000人)在整個納粹集中營系統中排名第三,並且因疲勞而死亡的人數排名第一。
馬伊達內克被納入1942年春的滅絕猶太人政策:身體健全的猶太人被送到這裏,然後又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地方。此外,在滅絕中心被殺害的數十萬猶太人先遭到劫掠,被劫掠的財物被帶到盧布林。馬伊達內克囚犯參與對他們進行分類並將他們送往德國。
從 1942 年秋天到 1943 年秋天,猶太人才被故意關進毒氣室殺害。馬伊達內克成為死亡營。那些在索比堡、特雷布林卡和貝爾熱茨沒有被殺害的猶太人被送往這裏。最大規模的滅絕行動發生在 1943 年 11 月 3 日:18400 名猶太人被槍殺,屍體被焚燒。這次行動以「豐收節」(「Erntefest」)的名義進行。儘管火葬場成為馬伊達內克的象徵,但屍體通常在特殊的坑中焚燒。
在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囚犯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由於營養不良和過度勞作,囚犯身體極度衰竭。囚犯每隔幾天才被餵一次液體稀粥,囚犯一日三餐的熱量總計不到 1000 卡路里。經常記錄到因飢餓而死亡的情況。 一個大問題是在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囚犯的密度。囚犯被關押在馬廄營房裏。每組分配 250 至 500 人。為猶太人指定了單獨的營房。高密度聚集導致了多種疾病的發生,導致囚犯大量死亡。通過虱子傳播的斑疹傷寒流行病尤其常見。[4]
1942 年,集中營開始了毒氣室大規模屠殺事件。在蘇聯紅軍解放前最後一刻,納粹試圖摧毀他們的犯罪痕跡,炸毀並燒毀集中營。但焚屍爐和「屍體倉庫」中燒焦的骷髏都被保留了下來。
受害者
[編輯]受害者主要是猶太人、波蘭人和蘇聯囚犯。然後組織了一個單獨的婦女營。 1944年初,其他勞改營的患病囚犯被帶到這裏。但在 1942-1943 年期間,猶太人佔了 60-80%。
現在設有馬伊達內克國家博物館(Państwowe Muzeum na Majdanku),博物館歷史展覽館位於原 62 號營房。
參考和引用
[編輯]- ^ 1.0 1.1 https://iz.ru/1724946/arsenii-zamostianov/oni-prinesli-zhizn-kak-krasnaia-armiia-osvobodila-maidanek
- ^ https://histrf.ru/read/articles/maidaniek-kak-on-iest-trinadtsat-faktov
- ^ 3.0 3.1 https://www.majdanek.eu/en/history
- ^ 4.0 4.1 4.2 https://teatrnn.pl/leksykon/artykuly/majdanek-niemiecki-oboz-koncentracyjny-w-lublinie/
- ^ https://www.majdanek.eu/en/page/opening_hours/135
外部連結
[編輯]- 馬伊達內克國家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