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廄總管
馬廄總管(希臘語中的不同版本為κονόσταυλος, κονοσταῦλος or κονόσταβλος,拉丁化為Konostaulos或konostablos),後來被訛誤為kontostaulos / kontostablos (κοντόσταυλος),是拜占庭晚期的頭銜,由諾曼人採用。後來的首席馬廄總管(μέγας κονόσταυλος,「Megas konostaulos」)成為巴列奧列時期(1261-1453)宮廷的最高職位之一,並被授予高級將軍。
歷史
[編輯]它於 11 世紀被採用,受到西西里島諾曼人、法語connétable的影響(英語「 constable 」),它又源自拉丁語「stabuli」 (「馬廄伯爵」)。 [1] [2]在11-12世紀, konostaulos似乎是一個純粹的榮譽頭銜,儘管它也可能取代了拜占庭中期的komēs tou staulou (羅馬晚期斯塔烏利的直系後裔)的職能。 [3]
在尼西亞皇帝約翰三世·瓦塔澤斯(John III Vatatzes)統治的最後幾年( r. 1221–1254 ),他創立了首席馬廄總管(megas konostaulos)的職位,成為「法蘭克人」(即西歐)僱傭兵的頭銜。它的第一位持有者是後來的皇帝米海爾八世。 [1] [4] [5]然而,此後,這一頭銜似乎已與任何特定職位分離,並成為純粹的虛職。 [6]它在巴列奧列時代的等級制度中排名相當高,在總體優先級中排名第九,僅次於大主教,因此被授予幾個拜占庭貴族家庭的成員,以及與拜占庭帝國結盟的外國小統治者,例如利卡里奧和萊昂納多二世托科。 [1] [7] 14世紀中葉的《偽科迪諾人手冊》中描述了其獨特的服裝:一頂金錦緞邊帽( skiadion ),一件素色絲綢卡巴迪翁長袍,但沒有通常的辦公室工作人員( dikanikion )。在儀式和慶祝活動中,他戴着橙色絲綢製成的圓頂斯卡拉尼孔帽,上面飾有金絲刺繡,前面有一幅皇帝站立的琺瑯肖像,後面還有一幅皇帝登基的肖像。 [2]簡單的稱謂「konostaulos」繼續使用,至少在摩里亞專制國中如此,但其功能尚不清楚。 [2] [8]
已知首席馬廄總管列表
[編輯]姓名 | 任職時間 | 任命者 | 備註 | 參考文獻 |
---|---|---|---|---|
米海爾八世 | 1253/4 – 1259 | 約翰三世·瓦塔茲 | 1253/4 年冬天,他與皇帝的侄女結婚後被提升為爵位。當他於 1256 年夏天逃往土耳其人時,他的處境如釋重負,但在 1257 年初返回時又恢復了。 1259 年被任命為巴列奧洛根王朝創始人約翰四世·拉斯卡里斯的攝政王和共治皇帝。 | [9] [10] |
米高·坎塔庫澤諾斯 | 未知 – 1264 | 米海爾八世 | 米高八世的將軍,坎塔庫澤諾斯王朝的祖先。他是莫奈姆瓦夏從拉丁人手中收復後的首任總督,於 1263/4 年在梅西斯克利的一場小衝突中陣亡。 | [11] [12] |
安德洛尼科斯·塔卡尼奧特斯 | 1267–1272 | 米高八世·帕里奧洛戈斯 | 作為米高八世的侄子,他因與色薩利的約翰一世·杜卡斯的女兒結婚而獲得了尊嚴,但很快就叛逃到他的岳父那裏,導致與拜占庭的敵對狀態再次出現。 | [9] [13] [14] |
米高·卡巴拉里奧斯 | 未知 – 1277 | 米高八世·帕里奧洛戈斯 | 他是一位出身顯赫的將軍,在法薩盧斯戰役中與色薩利的約翰一世·杜卡斯 (John I Doukas)作戰時受重傷。 | [9] [15] |
利卡里奧 | 1277之後 | 米高八世·帕里奧洛戈斯 | 作為拜占庭的倫巴底叛徒,他為帝國征服了優卑亞島和幾個愛琴海島嶼。卡巴拉里奧斯死後,他被提升為megas doux ,並晉升為megas konostaulos 。 | [9] |
米高·杜卡斯·格拉巴斯·塔查尼奧特斯 | 約 1297 年 | 安德洛尼卡二世·帕里奧洛格斯 | 巴列奧洛根時代最傑出的將軍之一,後來晉升為總督 | [9] |
米高·托尼克斯·科穆寧·阿桑·帕萊奧洛戈斯 | 未知 | 安德洛尼卡二世·帕里奧洛格斯 | 保加利亞沙皇伊凡·阿森三世的長子,安德洛尼科斯二世的表弟,安德洛尼科斯二世非常尊重他的品格和建議。 | [16] |
約翰·西納德諾斯 | 未知 | 安德洛尼卡二世·帕里奧洛格斯 (Andronikos II Palaiologos) 或 </br>安德洛尼卡三世·帕里奧洛格斯 |
米海爾八世麾下的將軍約翰·西納德諾斯(John Synadenos)的兒子。他是一個相對默默無聞的人物,僅在1321-28 年拜占庭內戰的最後階段才被提及,當時他擔任安德洛尼卡三世前往其祖父的特使 | [16] |
亞歷克西奧斯·卡巴西拉斯 | 約 1339 年 | 安德洛尼卡三世·帕里奧洛格斯 | 作為一名伊庇魯斯士兵,他在安德洛尼卡三世的進攻中佔領了羅戈伊要塞,但被約翰·坎塔庫澤諾斯說服投降。 | [16] |
米高·莫諾馬科斯 | 約 1343 年 | 約翰五世·帕里奧洛戈斯 | 他是阿萊克修斯·阿波考科斯的支持者,也是一位經驗豐富、能幹的士兵,在1341 年至 1347 年拜占庭內戰期間被阿波考科斯提拔為尊。 | [16] |
伊薩里斯 | 未知 | 約翰五世·帕里奧洛戈斯 | 人們只知道他是 1376 年之前的塞薩洛尼卡新修道院的創始人。 | [16] |
列奧納多二世·托科 | 1415–1418/9 | 曼努埃爾二世·巴里奧洛戈斯 | 卡洛一世·托科的弟弟,曼努埃爾二世在授予卡洛獨裁者頭銜的同時,也將他提升為這一頭銜,並一直保留到他去世。他的女兒西奧多拉·托科 (Theodora Tocco)於 1429 年與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戈斯 (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結婚,儘管她不久後就去世了,但據斯弗蘭茨 ( Sphrantzes)報道,君士坦丁出於對已故岳父的尊重,拒絕透露其他人的頭銜。 | [17] [18] |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ODB .
- ^ 2.0 2.1 2.2 Guilland 1967,第471頁.
- ^ ODB,"Komes tou staulou (A. Kazhdan), p. 1140; "Konostaulos" (A. Kazhdan), p. 1147.
- ^ Guilland 1967,第471–472頁.
- ^ Bartusis 1997,第28頁.
- ^ Bartusis 1997,第245頁.
- ^ Bartusis 1997,第243, 245頁.
- ^ Bartusis 1997,第382頁.
- ^ 9.0 9.1 9.2 9.3 9.4 Guilland 1967,第472頁.
- ^ Macrides 2007,第312–314頁.
- ^ Geanakoplos 1959,第157, 173頁.
- ^ ODB,"Kantakouzenos" (A. Kazhdan), pp. 1103–1104.
- ^ Failler & Laurent 1984,第398ff.頁.
- ^ Geanakoplos 1959,第231頁.
- ^ Geanakoplos 1959,第297頁.
- ^ 16.0 16.1 16.2 16.3 16.4 Guilland 1967,第473頁.
- ^ Guilland 1967,第474頁.
- ^ PLP,29008. Τόκκω, Λεονάρδος ΙΙ. Κατακουζηνᾶτος δὲ.
來源
[編輯]- Bartusis, Mark C. The Late Byzantine Army: Arms and Society 1204–1453.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7. ISBN 0-8122-1620-2.
- Failler, Albert; Laurent, Vitalien. Georges Pachymérès: Relations Historiques, Vol. II. Livres IV–VI. Paris: Société d'édition «Les Belles Lettres». 1984. ISBN 2-251-32231-0 (French).
- Geanakoplos, Deno John. Emperor Michael Palaeologus and the West, 1258–1282: A Study in Byzantine-Latin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OCLC 1011763434 (英語).
- Macrides, Ruth. George Akropolites: The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19-921067-1.
- Trapp, Erich; Beyer, Hans-Veit; Walther, Rainer; Sturm-Schnabl, Katja; Kislinger, Ewald; Leontiadis, Ioannis; Kaplaneres, Sokrates. Prosopographisches Lexikon der Palaiologenzeit. Vienna: Verlag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76–1996. ISBN 3-7001-3003-1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