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電子遊戲界
外觀
事件
[編輯]- 12月27日 - 遊戲電視節目Starcade在美國TBS台開播。
- 雜誌《電子遊戲》舉辦了第三屆街機遊戲獎,授獎對象為1980-1981年發行的遊戲。《食鬼》(南夢宮食鬼基板)贏得最佳街機獎,《爆破彗星》(雅達利2600)贏得最佳遊戲機遊戲獎,《星際掠奪者》(雅達利400/800)贏得最佳電腦遊戲獎。
商業
[編輯]- 8月-原營團社系統改名為艾尼克斯,進入電腦遊戲發行業。
- Ultimate Play the Game(後Rare)建立。
- 藝電、Licasfilm Games、Compile、MicroProse、System 3和Artech Studios建立。
- 美國街機市場價值43億美元[1],家用遊戲市場價值38億美元[2]。
- 日本家用遊戲市場約3000億日圓[3]。
知名產品
[編輯]遊戲
[編輯]- 街機
- 1月-世嘉發行《Zaxxon》,一款開創等角投影和斜向捲軸的遊戲。
- 1月13日-Midway發行了《食鬼小姐》;這是《食鬼》的續作,但未經南夢宮的授權。同年晚些時候,它們又未經授權發行了《食鬼嬰兒》和《食鬼+》,其中前者為彈珠枱和電子遊戲的結合。
- 4月19日-南夢宮發行了《打空氣》。
- 8月-任天堂發行了宮本茂的《大金剛Jr.》。
- 9月24日-南夢宮發行了《頂尖車手》,這是最早採用立體聲和四聲道的遊戲之一。遊戲採用偽三位、後視視角畫面, 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競速遊戲。
- 10月-南夢宮發行《超級食鬼》,這是第三款(也是第二款官方)食鬼遊戲。
- 11月-科樂美發行《時間巡遊者》,遊戲採用時間旅行主題和非線性遊戲風格,捲軸各個方向可無限延伸,即玩家的飛行器可以自由的開闊空間中飛行[4]。
- 12月-南夢宮發行《鐵板陣》。
- 12月31日-Gottlieb發行《Q*bert》。
- Bally/Midway先於同名電影發行《電子世界爭霸戰》。
- 華納通訊的雅達利發行《量子》。
- 威廉姆斯電子發行《鴕鳥騎士》和《機械人大戰:2084》。
- 遊戲機
- 3月-雅達利2600版《食鬼》發行。據信這是引發1983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事件的原因之一。
- 9月-動視發行了史蒂夫·卡懷特的《Megamania》。
- 10月13日-Mystique在雅達利2600發行了成人遊戲《卡斯特的復仇》。
- 12月-雅達利發行了《E.T.外星人》,這可能是電子遊戲史上最差的遊戲,也是引發1983年美國遊戲業大蕭條的另一大遊戲。
- 動視發行了史蒂夫·卡懷特的雅達利2600遊戲《Barnstorming》。
- 美泰兒在Intellivision平台發行了Don Daglow的《烏托邦》;這是最早的模擬遊戲之一。
- Starpath發行了史蒂芬·蘭德隆的《弒龍者》(雅達利2600唯一的RPG),以及《Escape From the Mindmaster》(也是雅達利2600遊戲)。
- 帕克兄弟發行了雅達利2600與Intellivision遊戲《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這是最早的星球大戰遊戲。
- 電腦
- 8月24日-《創世紀II:女巫的復仇》發行。
- 光榮在NEC的PC-8001家用電腦發行了最早的日式RPG《The Dragon and Princess》[5]。這是RPG採用戰略回合制戰鬥的先例[6]。
- 光榮發行了可能是最早的日本成人遊戲《Night Life》[7][a]。
- 波音佳麗發行了另一款早期日本RPG《間諜大作戰》。遊戲改編自劇集《虎膽妙算》,將傳統的奇幻設定改為先帶間諜設定[9][10]。
- Edu-Ware在Apple II、雅達利8位元電腦和IBM PC發行了《囚犯2》。
- Sir-Tech發行了《巫術II:鑽石騎士》,這是巫術系列的第二作。
- 雪樂山在Apple II發行了《Time Zone》[11]。這款圖形冒險遊戲由羅伯塔·威廉姆斯編劇、監督,採用6張雙面磁片儲存[12]。
硬件
[編輯]- 街機
- 1月-世嘉推出了街機主機板世嘉Zaxxon,引入了等距投影和斜向捲軸。
- 9月-南夢宮推出了南夢宮頂尖車手,採用了兩枚Zilog Z8002處理器,這是最早使用16位元微處理器的街機主機板[13]。主機板支援偽3D、精靈活動塊,發色數達3840[14]。
- 遊戲機
- 雅達利推出雅達利5200家用遊戲機。
- Astrocade(原Astrovision)推出Astrocade。
- Coleco產業推出家用遊戲機雅達利2600的仿製版,Coleco Gemini。
- 愛默生推出Arcadia 2001家用遊戲機。
- Entex推出Adventure Vision家用遊戲機。
- General Consumer Electronics推出Vectrex家用遊戲機。
- Coleco推出ColecoVision家用遊戲機。
- 電腦
- Commodore商業機器公司推出Commodore 64家用電腦,電腦後成為歐洲市場的領頭羊,以及史上最暢銷的電腦之一。
- NEC推出NEC PC-98,這是日本市場的領頭者,亦是史上最暢銷的電腦。電腦在日本外以「APC」名義發行。
- 夏普發行X1。
- 辛克萊研究推出ZX Spectrum家用電腦,這是英國當時最暢銷的遊戲電腦。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Video Game Myth Busters - Did the "Crash" of 1983/84 Affect Arcad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olden Age Arcade Historian (December 27, 2013)
- ^ Everett M. Rogers & Judith K. Larsen, Silicon Valley fever: growth of high-technology culture, Basic Books: 263, 1984 [2015-04-18], ISBN 0-465-078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5),
Video game machines have an average weekly take of $109 per machine. The video arcade industry took in $8 billion in quarters in 1982, surpassing pop music (at $4 billion in sales per year) and Hollywood films ($3 billion). Those 32 billion arcade games played translate to 143 games for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in America. A recent Atari survey showed that 86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from 13 to 20 has played some kind of video game and an estimated 8 million US homes have video games hooked up to the television set. Sales of home video games were $3.8 billion in 1982, approximately half that of video game arcades.
- ^ 存档副本 (PDF).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4).
- ^ Konami Classics Series: Arcade Hits - NDS - Review. GameZone. April 9, 2007 [201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 Oh! FM-7: 4. 4 August 2001 [19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0). (Trans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ardcore Gaming 101 - Blog: Dark Age of JRPGs (1): The Dragon & Princess (1982).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7).
- ^ Jérémie Pelletier-Gagnon and Martin Picard. Beyond Rapelay: Self-regulation in the Japanese erotic video game industry. Matthew Wysocki and Evan W. Lauteria (編). Rated M for Mature: Sex and Sexuality in Video Games. Bloomsbury. 2015: 28–41 [2022-03-22]. ISBN 978-1628925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4).
- ^ 宮本直毅. ハドソンの『野球拳』. エロゲー文化研究概論 増補改訂版 第1版第1刷. 総合科學出版. 2017-05-15: 19. ISBN 978-4-88181-859-6.
- ^ Hardcore Gaming 101 - Blog: Dark Age of JRPGs (2): Some games we cannot play.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7).
- ^ Oh!FM-7:スパイ大作戦(ポニカ).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 Time Zone: An interview with Roberta Williams. Computer Gaming World. May–June 1982: 14–15.
- ^ Maher, Jimmy. Time Zone. The Digital Antiquarian. 2012-06-05 [10 Jul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 ^ 存档副本 (PDF).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2).
- ^ 存档副本. [2014-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