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外觀
2007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基米·拉高倫 車隊冠軍:法拉利 | |
上屆:2006 | 下屆:2008 |
支援系列賽:GP2系列賽 |
2007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07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FIA舉辦的年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比賽時間為2007年3月18日至10月21日,共有17場比賽,參賽車隊11支。最後由基米·拉高倫奪得車手冠軍,法拉利車隊獲得車隊冠軍。
車隊及車手
[編輯]以下為參加2007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1]
車隊更變
[編輯]- 法拉利車隊的領隊羅斯·布朗自1997年以來效力十年後宣佈離開車隊並展開休假。[34] 預料他將在2008年起成為本田車隊的領隊。
- 麥拿侖車隊在2005年年底與沃達豐達成了冠名贊助協議。[35] 而法拉利車隊在失去了沃達豐的贊助後,改與意大利電信旗下品牌Alice合作。
- 由於歐洲煙草法的實施,萬事發宣佈將不會繼續贊助雷諾車隊。[36]
- 英美煙草旗下的Lucky Strike和555將停止贊助本田車隊,使車隊在2007年賽季將改為無贊助的塗裝。[37]
- 威廉士車隊與豐田達成協議,將由告士禾夫引擎轉為使用豐田的引擎,為期三年直至2009年為止。與外界猜測相反,引擎並沒有冠上凌志的標籤。[38]
- 紅牛車隊雖然總部仍然位置於英國,但在獲得了奧地利參賽執照後,將改為使用奧地利賽照參賽。[39]
- 米德蘭車隊在2006年9月9日售予荷蘭汽車廠商世爵公司,但由於季中不允許車隊變更名稱,因此在2006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中,車隊更名為「世爵米德蘭車隊」(Spyker MF1 Racing),並轉用荷蘭賽車執照參賽。[40] 隨後在2006年9月30日,世爵宣佈2007賽季的引擎供應商將改由法拉利提供。[41]
- 2006年10月16日,雷諾車隊宣佈ING將成為車隊冠名贊助商,取代自1994年起冠名贊助的萬事發。[42]
- 2006年10月20日,威廉士車隊宣佈AT&T成為車隊的冠名贊助商。[43]
- 2006年10月24日,世爵宣佈車隊將由2007年賽季起將其名稱由「世爵米德蘭車隊」更改為「世爵F1車隊」。[44][45]
- 2006年10月31日,紅牛車隊宣佈2007年將改為使用雷諾提供的引擎,而與法拉利剩餘一年的引擎合約將轉讓予紅牛第二車隊。[46]
- 2007年3月15日,世爵車隊宣佈阿聯酋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成為車隊的冠名贊助商。[47]
車手更變
[編輯]- 兩屆車手世界冠軍費蘭度·阿朗素離開效力五年的雷諾車隊,將轉投麥拿侖車隊。[48]
- 桑·柏保路·蒙度亞在2006年賽季季中離開一級方程式,轉戰美國納斯卡賽車,最終決定留在美國繼續參加納斯卡賽車系列賽,不再重返一級方程式賽車。[49]
- 2006年8月2日,威廉士車隊宣佈預備車手阿歷山大·禾斯將提升至2007年的正式車手席位,取代離隊的馬克·韋伯。
- 2006年8月7日,紅牛車隊宣佈了他們2007年的車手陣容,大衛·古達繼續留隊,而另一席位則由馬克·韋伯取代基斯甸·卡利恩。[16][50]
- 2006年8月7日,寶馬沙巴車隊宣佈與雅各·韋利夫即時中止合同,並由預備車手羅拔·古碧沙取代他的席位。後來在10月19日,寶馬沙巴宣佈羅拔·古碧沙將繼續留效,而施巴斯坦·維度爾則繼續留任測試車手。[12]
- 2006年9月6日,雷諾車隊宣佈由預備車手海基·高華拉倫接替費蘭度·阿朗素的車手席位。[51]
- 2006年9月10日,法拉利車隊宣佈將由基米·拉高倫接替即將退役的米高·舒麥加。
- 2006年11月15日,超級亞久里車隊宣佈安東尼·大衛臣將取替山本左近成為車隊正式車手。[33]
- 2006年11月24日,麥拿侖車隊宣佈除了找來了世界冠軍車手費蘭度·阿朗素加入外,還與F1史上第一名黑人車手路易斯·咸美頓簽署合約。[52]
- 2006年12月21日,世爵車隊確認了阿達·舒杜加入車隊,夥拍基斯甸·亞伯斯。
- 2007年7月10日,世爵車隊宣佈基斯甸·亞伯斯將不再為車隊效力,原因是未能在指定期內支付贊助費。[53] 他的席位將由馬古斯·雲高賀克接替,並預計在歐洲大獎賽代表世爵車隊參加比賽。2007年7月25日,世爵車隊宣佈由日本車手山本左近代表他們參加剩餘的七場大獎賽。[31]
- 2007年7月31日,在史葛·史必與車隊領隊法蘭斯·托斯發生肢體衝突後,紅牛第二車隊宣佈即日起由寶馬沙巴的測試車手施巴斯坦·維度爾取代史葛·史必。[54]
- 2007年10月8日,威廉士車隊車手阿歷山大·禾斯宣佈即時退出一級方程式賽事。[55] 隨後,威廉士車隊公佈由車隊的預備車手中嶋一貴代替阿歷山大·禾斯參加巴西大獎賽。[20]
規則更變
[編輯]- 原本上季車隊在前季排名第五至第十一名可以使用第三車輛,但由今季開始正式廢除,所有車隊都不可以使用第三車輛。[57]
- 由2006年日本大獎賽開始禁止了研發新的引擎,因此在2007年及2008年賽季都使用同一款的引擎作賽,以維持車隊之間的平衡。[58]
- 所有參賽車輛都配備了紅色、藍色和黃色的駕駛艙燈。 目的是為車手提供有關賽道信號或狀況的信息。駕駛艙燈必須是LED,每個LED的最小直徑為5毫米,並且需要安裝在車手正常視線內以便直接觀察。[59]
- 星期五的兩個練習賽由60分鐘增加到90分鐘,所有車隊都被允許使用兩輛賽車,可以由兩名正式車手或指定的預備車手或測試車手駕駛。[60]
- 在安全車期間,不允許任何車輛進入維修區加油,直到所有賽車都在安全車後面列隊,並在賽會告知維修區通道開放時方可進入。此外,如果安全車出現時已經落後領先車手多於一圈,該車手可以超越安全車,追回有利的競賽位置。[60]
賽程
[編輯]賽程 | 官方名稱 | 大獎賽 | 賽道 | 城市/地點 | 日期 | 時間 | |
---|---|---|---|---|---|---|---|
當地 | UTC | ||||||
1 | ING澳洲大獎賽 | 澳洲大獎賽 | 墨爾本大獎賽賽道 | 墨爾本 | 3月18日 | 14:00 | 03:00 |
2 | 馬石油馬來西亞大獎賽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雪邦國際賽道 | 吉隆坡 | 4月8日 | 15:00 | 07:00 |
3 | 海灣航空巴林大獎賽 | 巴林大獎賽 | 巴林國際賽道 | 薩基爾 | 4月15日 | 14:30 | 11:30 |
4 | 西班牙電信西班牙大獎賽 | 西班牙大獎賽 | 加泰羅尼亞賽道 | 蒙特梅洛 | 5月13日 | 14:00 | 12:00 |
5 | 摩納哥大獎賽 | 摩納哥大獎賽 | 摩納哥賽道 | 蒙地卡羅 | 5月27日 | 14:00 | 12:00 |
6 | 加拿大大獎賽 | 加拿大大獎賽 | 基士·韋利夫賽道 | 滿地可 | 6月10日 | 13:00 | 17:00 |
7 | 美國大獎賽 | 美國大獎賽 |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 斯皮德韋 | 6月17日 | 13:00 | 17:00 |
8 | 法國大獎賽 | 法國大獎賽 | 馬尼庫爾賽道 | 馬尼-庫爾 | 7月1日 | 14:00 | 12:00 |
9 | 桑坦德銀行英國大獎賽 | 英國大獎賽 | 銀石賽道 | 銀石 | 7月8日 | 13:00 | 12:00 |
10 | 歐洲大獎賽 | 歐洲大獎賽 | 紐伯靈賽道 | 紐堡 | 7月22日 | 14:00 | 12:00 |
11 | 匈牙利大獎賽 | 匈牙利大獎賽 | 匈牙利賽道 | 莫焦羅德 | 8月5日 | 14:00 | 12:00 |
12 | 奧菲西石油土耳其大獎賽 | 土耳其大獎賽 | 伊斯坦堡賽道 | 伊斯坦堡 | 8月26日 | 15:00 | 12:00 |
13 | 意大利大獎賽 | 意大利大獎賽 | 蒙沙國家賽道 | 蒙沙 | 9月9日 | 14:00 | 12:00 |
14 | ING比利時大獎賽 | 比利時大獎賽 |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 | 斯塔沃洛 | 9月16日 | 14:00 | 12:00 |
15 | 富士電視台日本大獎賽 | 日本大獎賽 | 富士國際賽道 | 小山町 | 9月30日 | 13:30 | 04:30 |
16 | 中國石化中國大獎賽 | 中國大獎賽 | 上海國際賽道 | 上海 | 10月7日 | 14:00 | 06:00 |
17 | 巴西大獎賽 | 巴西大獎賽 | 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聖保羅 | 10月21日 | 14:00 | 16:00 |
賽程變更
[編輯]- 國際汽聯在2006年8月29日公佈了2007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臨時賽程,聖馬力諾大獎賽和歐洲大獎賽被排除在外。[61] 最終在同年10月18日公佈了完整賽程,確認聖馬力諾大獎賽將不會回歸至一級方程式當中。[62]
- 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沒有德國大獎賽在賽程之中,原因原定計劃由賀根咸賽道將和紐伯靈賽道交替輪流主辦德國大獎賽,但是賀根咸賽道的主辦方控制了「德國大獎賽」的冠名使用權,使他們與紐伯靈賽道無法就冠名權達成協議。 因此,紐伯靈賽道改為主辦歐洲大獎賽賽事。[63]
- 這是自1987年以來在本田技研工業營運的鈴鹿賽道舉辦了20年的日本大獎賽後,今個賽季將轉移到至豐田汽車擁有的富士國際賽道舉辦賽事,賽事對上一次舉辦一級方程式賽事已經要追溯至1977年。
- 在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維修完畢後,比利時大獎賽停辦一年後再次回歸至一級方程式賽程。
- 自1975年以來,首次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舉辦超過一場大獎賽。
分站成績及積分榜
[編輯]分站成績
[編輯]賽程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廠 | 報告 |
---|---|---|---|---|---|---|
1 | 澳洲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基米·拉高倫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2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路易斯·咸美頓 | 費蘭度·阿朗素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報告 |
3 | 巴林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菲利比·馬沙 | 菲利比·馬沙 | 法拉利 | 報告 |
4 | 西班牙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菲利比·馬沙 | 菲利比·馬沙 | 法拉利 | 報告 |
5 | 摩納哥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報告 |
6 | 加拿大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 | 費蘭度·阿朗素 | 路易斯·咸美頓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報告 |
7 | 美國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 | 基米·拉高倫 | 路易斯·咸美頓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報告 |
8 | 法國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菲利比·馬沙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9 | 英國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 | 基米·拉高倫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10 | 歐洲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菲利比·馬沙 | 費蘭度·阿朗素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報告 |
11 | 匈牙利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a] | 基米·拉高倫 | 路易斯·咸美頓 | 麥拿侖-梅斯特斯[b] | 報告 |
12 | 土耳其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基米·拉高倫 | 菲利比·馬沙 | 法拉利 | 報告 |
13 | 意大利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麥拿侖-梅斯特斯[c] | 報告 |
14 | 比利時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菲利比·馬沙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15 | 日本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 | 路易斯·咸美頓 | 路易斯·咸美頓 | 麥拿侖-梅斯特斯[c] | 報告 |
16 | 中國大獎賽 | 路易斯·咸美頓 | 菲利比·馬沙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17 | 巴西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基米·拉高倫 | 基米·拉高倫 | 法拉利 | 報告 |
積分系統
[編輯]前八名車手可獲得分數。[65]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
積分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車手積分榜
[編輯]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車隊積分榜
[編輯]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備註
[編輯]- ^ 費蘭度·阿朗素原先獲得了杆位,但由於在維修區阻擋路易斯·咸美頓而被罰退五個發車位。最終賽會確認路易斯·咸美頓成為官方杆位。[64]
- ^ 麥拿侖車隊沒有獲得車隊冠軍積分,同時也沒有登上領獎台並獲得獎杯。[64]
- ^ 3.0 3.1 除了車手以外,不允許麥拿侖車隊代表在領獎台上出現。
- ^ 4.0 4.1 在匈牙利大獎賽中發生阻擋排位事件,國際汽聯判定屬於麥拿侖車隊違規,因此將不會在該站獲得任何分數。然而,車手則可以保留車手錦標賽的積分。及後車隊就此處罰進行上訴,但後來因間諜門事件而撤回此次上訴。[66]
- ^ 世界賽車委員會裁定麥拿侖車隊因間諜門事件將會失去爭奪車隊冠軍資格,該車隊不會獲得任何分數,但不會影響車手分數。[67]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一級方程式賽車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文)cctv一級方程式賽車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文獻
[編輯]- ^ FIA unveils 2007 entry list.. Crash.net. 2006-12-04 [200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6).
- ^ Jerez: Schumacher stays fastest. Manipe F1. 2006-10-12 [2006-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So who goes where in 2007?. Formula1.com. 2006-08-09 [2006-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6).
- ^ 4.0 4.1 Lewis Hamilton Joins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 Fernando Alonso at 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McLaren. 2006-10-24 [2006-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1).
- ^ January launch for new-look Renault. Manipe F1. 2006-10-17 [200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6.0 6.1 Renault Test Drivers Confirmed for 2007. F1racing.net. 2006-09-10 [2006-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9).
- ^ "Kovalainen Confirmed for 2007". F1racing.net. 2006-09-10 [2006-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 ^ 8.0 8.1 8.2 Ferrari confirm Raikkonen, Massa for 2007. formula1.com. 2006-09-10 [200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Gene stays at Ferrari - but to do what?. grandprix.com. 2006-11-10 [200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10.0 10.1 Klien gets the Honda test job. grandprix.com. 2006-11-15 [2006-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Mid January launch for BMW Sauber. Formula1.com. 2006-11-27 [200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12.0 12.1 12.2 12.3 BMW names same drivers for 2007. grandprix.com. 2006-10-19 [2006-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Elizalde, Pablo. Vettel to replace Kubica at Indianapolis. Autosport.com. 2007-06-14 [200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 ^ Toyota confirm Montagny signing. formula1.com. 2006-10-18 [2006-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7).
- ^ Toyota push Japanese talent. GrandPrix.com. 2006-11-10 [200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16.0 16.1 16.2 Red Bull statement on 2007 drivers. Motorsport.com. 2006-08-07 [2006-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17.0 17.1 Doornbos and Amermuller both named as Red Bull testers. grandprix.com. 2007-01-26 [200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18.0 18.1 Williams sign Nakajima as test driver. 2006-11-08 [2006-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Williams retain Karthikeyan for 2007. 2006-09-28 [200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20.0 20.1 Noble, Jonathon. Nakajima set to replace Wurz in Brazil. Autosport Official Website. 2007-10-09 [2007-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 ^ New Toro Rosso launched in Spain. formula1.com. 2007-02-13 [2007-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5).
- ^ Liuzzi to race for Toro Rosso. GPUpdate.net. 2007-02-13 [2007-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4).
- ^ Straw, Edd; Noble, Jonathan. STR refugees in hunt for jobs. Autosport. 2007-08, 189 (7): 8.
- ^ Toro Rosso confirms Speed's return. SpeedTV.com. 2007-02-24 [2007-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4).
- ^ Toro Rosso axe Speed for Vettel. BBC Sport. 2007-07-31 [2007-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
- ^ Spyker reveal launch and first test dates. Spyker F1 Fans Online. 2007-01-15 [200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Albers secures 2007 Spyker deal. formula1.com. 2006-09-29 [2006-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28.0 28.1 28.2 28.3 Spyker Formula One test and reserve drivers. Spyker F1. 2007-02-01 [2007-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 ^ Albers re-signs with Spyker MF1. Grandprix.com.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Winkelhock name to return to F1. news.bbc.co.uk. 2007-07-18 [200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7).
- ^ 31.0 31.1 Goren, Biranit. Yamamoto to race for Spyker. Autosport Official Website. 2007-07-25 [2007-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 ^ Sakon Yamamoto signs as second test driver for Super Aguri F1 Team. F1.com. 2006-12-26 [2006-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5).
- ^ 33.0 33.1 Davidson comfirmed at Super Aguri. grandprix.com. 2006-11-15 [2006-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7).
- ^ Official: Brawn to leave Ferrari. itv-f1.com. 2006-10-26 [2006-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6).
- ^ McLaren seal deal with Vodafone. BBC.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8).
- ^ Mild Seven to leave Renault after 12-year sponsorship. Manipe F1. 2006-02-01 [2006-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9).
- ^ BAT exits Formula 1 tobacco sponsorship. Autoracingsport.com. 2006-10-19 [201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1).
- ^ Williams' engines not to be rebadged. Manipe F1. 2006-07-27 [2006-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0).
- ^ Aston Martin Red Bull Racing claim their 60th Formula One win. 2019-06-30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3).
- ^ Midland team bought by Spyker. formula1.com. 2006-09-09 [2006-09-09].[失效連結]
- ^ Spyker get Ferrari power for 2007. Manipe F1. 2006-09-30 [2006-09-30].[失效連結]
- ^ Renault confirms ING. GrandPrix.com. 2006-10-16 [2006-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 ^ Williams sign AT&T as 2007 title sponsor. 2006-10-20 [2006-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0).
- ^ Spyker to drop MF1 for 2007. Manipe F1. 2006-10-24 [2006-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0).
- ^ Spyker wants a name change. grandprix.com. 2006-10-25 [2006-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 ^ Renault engines for RBR – Ferrari engines for STR. GPUpdate.net. 2006-10-31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6).
- ^ Etihad Airways becomes Spyker F1 title sponsor. GPUpdate.net. 2007-03-15 [2011-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9).
- ^ Baldwin, Alan. How Alonso switched to McLaren?. Rediff.com. Reuters. 2006-12-07 [201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6).
- ^ Notes: Montoya ready to roll – NASCAR – Yahoo! Sports. Sports.yahoo.com. [201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
- ^ Webber joins Red Bull F1 team.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6-08-08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 ^ Renault confirms Kovalainen. ITV-F1.com. 2006-09-07 [2015-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Garside, Kevin; Britten, Nick. Formula One's first black driver to take his place on grid.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6-09-13 [2008-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31).
- ^ Christijan Albers loses Spyker drive. ITV Sport. [2016-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 ^ Vettel replaces Speed at Toro Rosso. autosport.com. [2007-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 ^ Wurz confirms immediate retirement from F1. autosport.com. 2007-10-08 [2007-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 ^ F1 introduces clearer tyre marks. BBC. 2007-04-02 [2007-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5).
- ^ Qualifying revised from this weekend. formula1.com. 2006-07-13 [2006-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5).
- ^ F1: Teams, FIA Agree on Races, Engine Freeze for '07. speedtv.com. 2006-09-18 [2006-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FIA 2006 Technical Regulations (PDF). FIA.Com. [2006-09-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09-01).
- ^ 60.0 60.1 Longer Friday practice among 2007 changes. Formula1.com. [2006-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8).
- ^ San Marino, Europe dropped for '07. Formula1.com. [200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1).
- ^ 2007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Calendar. FIA. 2006-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1).
- ^ No Germany Grand Prix in 2007. f1-live.com. 2007-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1).
- ^ 64.0 64.1 Hamilton inherits pole as Alonso and McLaren penalize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 ^ Jones, Bruce. Final Results 2007. Grand Prix 2008. London, England: Carlton Books. 2008: 116–117. ISBN 978-1-84732-104-6 –透過Internet Archive.
- ^ McLaren launch appeal over points. news.bbc.co.uk. 2007-08-08 [200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2).
- ^ McLaren hit with constructors' ban. BBC News article. [2007-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