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山西/三晉名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西主題頁三晉名人展示

展示條目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

晉文公,(前671年—前628年),姓,氏,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功即位。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衛國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所謂的孟子性善論」比較。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

衛青(?—前106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仲卿西漢傑出軍事將領。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率兵六勝匈奴,元狩四年與外甥霍去病一同北出大漠與匈奴作戰,衛青所部以弱擊強,斬獲近兩萬人,徹底打垮匈奴的主力,迫使匈奴漸漸向西北遷徙,史稱漠北大戰,戰後衛青被拜為大司馬。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4

酒泉市霍去病雕像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衛青的外甥,西漢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年方十八首次領軍出征,帶八百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擊殺匈奴二千餘人,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斬殺單于的祖父若侯產,被授予驃姚校尉,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作為驃騎將軍發動兩次河西戰役,重創匈奴;元狩四年,大敗左賢王,殲敵七萬,加封大司馬。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英年早逝,年僅23歲。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5

三才圖會》的霍光像
霍光(前130年代?—前68年),西漢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市)人,子孟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名將霍去病異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後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大司馬大將軍等職位,封博陸侯諡號宣成,是以又被尊稱為博陸宣成侯。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宣帝地節二年霍光去世,過世後第二年霍家因謀反族誅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6

王允(137年—192年),并州太原(今山西祁縣)人,字子師。東漢時官員,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當時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董卓大權在握。王允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但執意殺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且不願寬恕董卓餘黨,導致餘黨反撲,長安失守,王允和其家族亦被處死,關中亦大亂。王允因《三國演義》而家喻戶曉。小說中,王允是貂蟬的義父,設下連環計造成呂布董卓反目,最終借呂布除去董卓。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7

貂蟬
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閉月」。一般認為,「貂蟬」並非本名,元代雜曲《連環計》中說她的真實姓名叫任紅昌。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蟬的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義女,長得美貌動人,方二八年華,深有報國之心,知悉王允對於董卓的亂政深感無助,於是便獻出自己來對付亂臣賊子。貂蟬以美人計同時獲得董卓呂布二人的眷戀,令本以父子相稱的二人產生嫌隙,後來更成功挑動呂布與王允合作,刺殺董卓。歷史研究者對此人物的真實性存有爭議。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8

關羽(162年—220年),司隸河東人(今山西省運城市),雲長,本字長生,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以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9

張遼(—222年),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國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人,文遠,原為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前將軍晉陽侯諡號剛侯。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0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號貞觀。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李世民又平定了竇建德王世充的武裝力量,最終統一中國,之後開始大量接觸文學書法,有墨寶傳世。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成為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歲,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1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則天武后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武氏為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本名不詳,十四歲時因長得很美,豆蔻年華,美豔絕倫,光彩照人,而入後宮唐太宗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高宗時為昭儀,後封為皇后,又上尊號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氏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等。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2

狄仁傑(630年—700年8月15日),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懷英德英,為唐朝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任大理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曾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續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繫。一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為國貢獻卓著。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3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人。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文學上崇尚實用,對初唐文壇的風氣轉變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文集原有30卷,現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詩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閣序》。王勃所作「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均已成為千古名句。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4

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時期著名的詩人,以《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互相唱和,名動一時。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他的詩今僅存六首,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出塞》為「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5

王昌齡《西宮春怨》詩意圖,選自月岡芳年《月百姿》
王昌齡(698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登進士第,補校書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科。後來外調做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尉,遷江寧丞。他的詩和高適王之渙齊名,因其善寫場面雄闊的邊塞詩,而有「詩家天子」(或作「詩家夫子」)、 「七絕聖手」、「開天聖手」的美譽。後來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世稱王龍標。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反唐,他避亂回到家鄉,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時年58歲。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6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母親出自博陵崔氏,宰相王縉之兄。詩人、畫家。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菩薩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畫,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s:歷代名畫記》以畫山水體涉古今讚譽他在山水畫方面的貢獻,《s:唐朝名畫錄》評價為風致標格特出,……畫《輞川圖》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在《舊唐書》本傳中,也有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的稱頌,其代表作有《伏生受經圖》、《輞川圖》、《雪溪圖》等。王維以五言律詩絕句著稱。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7

華清池楊貴妃出浴像
華清池楊貴妃出浴像
楊貴妃719年6月22日756年8月15日),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太真,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相傳楊玉環為隋朝皇室後裔。天寶四年八月,楊氏受冊封為貴妃。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宗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天寶十四載,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着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佛堂的梨樹下。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8

白居易(772年—846年),樂天,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19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0

楊業楊繼業(?─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貴山西太原人,諡忠武,五代時期後漢北宋軍事家,楊家將第一代人物,又被稱作楊老令公。因為雁門關役之後,遼兵看到「楊」字旗嚇得不敢作戰,所以人們都幫他起了個外號叫「楊無敵」。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楊業為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長期鎮守北方重鎮代州抵禦遼軍。後來北漢君主劉繼元降於宋太宗之後,楊業依舊堅持戰鬥,直至劉繼元親自招降。後楊業歸降北宋,任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主要負責與潘美共同防禦北方的遼國南下。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楊業出奇兵繞到雁門關以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雍熙北伐,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途中由於曹彬歧溝關戰敗,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耶律斜軫大軍來追,楊業主張避其鋒芒,但遭到王侁的譏諷,並詆毀他懷有二心。楊業作為從前朝歸降的武將,最忌諱他人的猜測。於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況下,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楊業見無人支援,拊膺大慟,全軍覆沒。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無限悲憤,決心以絕食來表白忠心,最後死於押解途中。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1

元好問(1190年—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之際著名文學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錄》、《壬辰雜編》等等。元好問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此外著有《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續夷堅志》四卷、《遺山樂府》三卷、《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現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其詩剛健、其文弘肆、其詞清雋,缺點是「往往自蹈窠臼」。元好問的詩詞可以說是金元兩代詩詞的代表。今存詩1361首,內容豐富。清代劉熙載評論:「金元遺山詩兼杜、韓、蘇、黃之勝,儼有集大成之意。以詞而論,疏快之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2

蘇聯於1958年發行的紀念郵票。
關漢卿「己齋叟」,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平事跡不詳,根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一些零碎的資料來看,他是初人,活躍於約1210年至約1300年元成宗大德)間,可能是太醫院的一個醫生,另有一說是先祖或父兄為太醫院醫生,故關漢卿為醫戶,而不為醫生。主要在大都(今北京市)附近活動,也曾到過汴梁臨安(今杭州市)等地。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析津志輯佚·名宦》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於辭章者久矣。」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3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稱「元曲四大家」。生平甚無記載,只知他「為人方直,不忘與人交,故諸公多鄙之;久則見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稱他為「先生」,死後由伶人火葬於杭州靈隱寺。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4

羅貫中(1330年—1400年),名,字貫中,山西太原人,號湖海散人初通俗小說家。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但是,近年來由於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為太原府祁縣。一般認為,《水滸傳》也是由羅貫中幫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水滸傳》的後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遼和征方臘,在一百二十回版本還包括征田虎、征王慶。《水滸傳》的後半部有時也稱之為《征四寇》,比較吻合羅貫中的「忠君」思想。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5

清代學者像傳》之傅山像
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主,以字行。山西陽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尖草坪向陽鎮西村)。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別號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於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學者,以明遺民自居,於經學理學醫學佛學書畫金石武術考據皆有涉獵。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6

楊深秀(1849年4月24日—1898年9月28日),初名毓秀,同治十三年甲戌改名深秀,字漪邨(會試硃卷作衣純),又用里名自號儀村,號孴孴子山西絳州聞喜縣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849年4月24日)戌時,行一,大行二,民籍,以廩生中式同治九年庚午科本省鄉試舉人第三名,以員外郎分刑部學習,會試中式第266名貢士,著有《晉中國都考》、《山西星度譜》、《聞喜縣志疑存文鈔》、《雪虛聲堂詩鈔》。他是「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7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孔子家族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亦是一名銀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孔與宋子文蔣介石姻親關係。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等。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8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臺人,舉人中華民國陸軍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29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宜生山西省榮河縣(今萬榮縣)人。中國現代軍事家國民革命軍將領。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在太原參加反清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5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7年跟隨閻錫山參加北伐。1931年開始擔任綏遠省政府長官。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入侵平津地區。傅作義率59軍防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負責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1936年11月率部抵抗關東軍指使的王英「大漢義軍」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奪回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地多處。肅清綏遠境內的親日政權軍隊,挫敗日軍入侵綏遠的企圖,是為「綏遠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長官。先後參與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國共內戰中率綏遠部眾連克共軍的集寧(今烏蘭察布市)、大同張家口等多座重鎮,多次打敗聶榮臻和楊羅耿兵團。後任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的條件,率25萬北平守軍投降。1949年9月,傅作義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部長等職務。1974年4月19日,病逝於北京。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0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謙,字子敬中國山西五台縣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徐向前早年加入黃埔軍校一期,並參與指揮領導北伐戰爭,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參與廣州暴動,並指揮工農紅軍參與中國共產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之後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轉戰陝甘寧地區、進行長征,併到達陝北。後率領西路軍渡黃河北伐,但失敗。抗日戰爭期間,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29師副師長,並參與開闢河北、山東等敵後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其率領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指揮運城臨汾晉中太原戰役等,攻佔山西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向前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在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他宣佈停止金門炮戰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1 right|200px

華國鋒本名蘇鑄,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中國山西省交城縣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曾經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至今唯一同時出任黨政軍最高領導職務的領導人(1976年至1981年)。早年參加抗日戰爭化名為華國鋒,並任中共交城縣委書記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委任為中共湖南湘陰縣湘潭縣委書記,後升任湖南省委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任中共九大中央委員、中共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文革結束前,被毛澤東指定為接班人,出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他在任期間,與汪東興葉劍英合手逮捕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但由於提出「兩個凡是」,並有心延續毛澤東時期的階級鬥爭路線,而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相左,此後被迫提出辭職下台,於1981年把中共黨政軍大權徹底交予鄧小平。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2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2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3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3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4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4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5

Portal:山西/三晉名人/35


提名

請將介紹祖籍山西或出生在山西的較為重要的人物,且未展示於上面的Wikipedia:特色條目Wikipedia:優良條目或丙級以上作品添加至本頁。限於山西專題目前條目品質,可以適當放寬條目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