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Live CD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暫時先用LiveDistro作條目名稱,總不能隨意起個譯名 --catho7 2007年4月28日 (六) 03:44 (UTC)[回覆]

LiveCD這個名字,在它相關的技術範疇內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作為一個類別的名字很不合適,尤其是在中文維基百科裏。
在作業系統與所在計算機的關係這個概念上,作業系統可以分成:
1.「駐在系統」,Host System(或者翻譯成「宿主系統」,如果相對於這個系統內部可能會有的「客居系統」Guest System或「寄生系統」來說的話),安裝在一台計算機的外部存儲介質上的作業系統,尤其當其內部沒有其它寄生系統的情況下,翻譯成「駐在系統」是比較合適的。
2.「客居系統」或者「寄生系統」,Guest System,指通過虛擬技術,在一個「宿主系統」內部運行的另一個完整功能的作業系統,比如用VMware,Xen等虛擬技術下的「客居系統」。
3.「仿真環境」,Emulation Environment,嚴格來說,不算是作業系統,指在一個「駐在系統」內部運行的對另一種系統環境的仿真,往往只包含仿真對象的某些功能。比如Linux下用wine來仿真Windows環境。
4.「自生系統」,Live System,或者「自生發行套件」Live Distro,指事先布署在某種可移動存儲介質上的作業系統,可用於啟動一台硬件不特定的某種CPU架構的計算機,可使用的可移動存儲介質包括CD, DVD,閃存,軟盤等,相應的就叫「自生系統CD」Live CD,「自生系統DVD」Live DVD,等等,翻譯成「自生系統」是很自然的,用這樣的系統引導計算機,載入內存,只要從它自身所在的介質,就可以生成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環境,而不用藉助於計算機的外存(硬盤)。
以上是從一個角度描述作業系統與所在計算機關係的靜態分類。
另一個靜態的角度描述作業系統與所在計算機關係,可以分為:「單系統」 和 「多系統」,這一點顯而易見不用多說,相關的概念有「系統啟動管理器」比如LILO和GRUB。
從動態的角度,已經有的概念有「系統遷移」Migration,「系統虛擬」Virtualization,和「系統仿真」Emulation
Ubuntu 2007年4月28日 (六) 18:36 (UTC)[回覆]
或者叫「自生系統」Live system也好一點。任何譯名總是要有第一個叫的人,如果總是把英文照抄過來不作翻譯,那永遠就沒有譯名了。而且LiveDistro里的Distro也是一個英文裏因為Distribution太長而新創的詞彙,但是English Speaker都知道Distro就是Distribution,因此就固定下來了。
我把Live翻成「自生」應該比以前有人把Live CD翻成「活CD」要好一點。
如果有人想到比「自生系統」或者「自生發行套件」更好的譯名的話,直接用頁面移動功能,把整個頁面移動過去就可以了。
Ubuntu 2007年4月28日 (六) 18:42 (UTC)[回覆]
而且你做的修改,我也有不同的看法,你把CD改成了CD-ROM,增加了Live USB,這兩點都是不夠準確的,一個「自生系統」可以布署在CD-ROM上,也可以布署在CD-RW上,USB也只是閃存盤的一種主要的接口而已,USB不等於閃存盤。—Ubuntu 2007年4月28日 (六) 19:01 (UTC)[回覆]

此條目應該移動到「自生系統」,「自生發行套件」(Live Distro)包涵的意思比「自生系統」(Live System)要窄,「自生發行套件」大多是為了最終安裝布署到計算機的本地硬盤的目的,而「自生系統」不必一定是以布署到硬盤為目的的。比如SuSE有兩套DVD,一套是Installation DVD,另一套是Live DVD,SuSE的Installation DVD不能叫「自生」的,只能叫「發行套件」,SuSE的Live DVD就只能叫「自生系統」;而Ubuntu只有一套CD,它同時是Live CD,又是Installation CD,Ubuntu的這張CD就既是「自生系統」又是「自生發行套件」。—Ubuntu 2007年4月28日 (六) 19:27 (UTC)[回覆]

同意把條目移動到「自生系統」catho7 2007年4月28日 (六) 22:42 (UTC)[回覆]


從沒見過 「自生系統」 的說法。 胡搞。都變成中文根本無意義。 Luojie-dune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6:43 (UTC)[回覆]

有幾種中譯名是無意義的,一種是縮寫,比如BSD,CD,DVD,但是Blu-ray Disc的中譯名就是有意義的;另一種是純粹的音譯,比如Linux,但是如果有廣為接受的中文音譯也可採用,比如摩托羅拉,可口可樂;至於分類寬泛的類別名稱,普通名稱,能譯成中文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Operating System,Firewall等等。至於Live CD前一半是普通形容詞,後一半是縮寫,我看還是譯成中文比較合適,而且英文用到CD本身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不能涵蓋floppy,USB pen drive,DVD,Blu-ray Disc等等其它介質,也不能涵蓋將來可能出現的介質,這個翻譯請你參考德語維基的譯法Live-System。--Ubuntu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06:00 (UTC)[回覆]

Wikipedia:重複條目存檔

--Ubuntu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05:06 (UTC)[回覆]

(-)反對 在使用環境下LiveCD 比自生系統更廣泛--Jyu..(~福氣世界~) (留言) 2009年2月4日 (三) 13:07 (UTC)[回覆]
完成:已於2009年1月25日 (日) 06:36 由User:Iokseng完成。-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7日 (六) 06:5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Live CD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9日 (五) 13:2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Live CD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1日 (二) 00:0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Live CD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03:4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