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8年11月18日
外觀
鴨跖草,古名鼻斫草,又名雞舌草、淡竹葉、竹葉菜、碧蟬花,為鴨跖草科鴨跖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生於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甘肅以東的區域、臺灣、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越南,也引入到了歐洲中部和東南部以及北美東部的部分地區,成為一種有害的雜草,模式標本採自北美。常見於路邊陰涼處,花由兩個較大的藍色花瓣和一個較小的白色花瓣組成。鴨跖草最早記錄於公元四世紀至八世紀成書的和歌集《萬葉集》,在中文文獻中則最早見於唐代陳藏器所著《本草拾遺》。卡爾·林奈於1753年在《植物種志》中對鴨跖草進行了現代植物學上的描述,並給出了二名法命名。鴨跖草的藥用歷史至晚不晚於唐代,傳統中醫學認為,鴨跖草具有行水、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鴨跖草中分離出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高血糖等作用和對流感的治療作用,對一些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等。鴨跖草在藝術創作、紡織印染、植物學研究、重金屬污染治理等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