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17年5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存檔:

(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7年5月1日[編輯]

2001—2002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是繼1992年以來西南印度洋最早有風暴獲得命名的氣旋季。氣旋季期間共有73天有熱帶天氣系統存在,遠高於58天的平均值。氣旋季於2001年11月1日開始,2002年4月30日結束,並且在毛里裘斯塞舌爾兩地還要持續到5月15日。氣旋哈利是本季最強烈的風暴,也是21世紀形成的首場特強熱帶氣旋,哈利襲擊馬達加斯加並造成3人遇難,但總體破壞程度小於預期。作為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氣旋可辛尼吹襲了正處政治危機中的馬達加斯加,奪走了33人的生命。>>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日[編輯]

荒勝文策日本兵庫縣姬路市人,高能物理學家。1928年,荒勝文策出任臺北帝國大學首任物理學講座教授。他領導建造直線粒子加速器,成功在臺灣做出亞洲第一次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在二戰期間,荒勝文策曾為大日本帝國海軍原子能研究計劃服務,並於爾後成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荒勝文策在二戰後期曾被委任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受害區域的調查任務。另外,荒勝文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學生之一,並曾參與創辦私立的甲南大學,成為其首任校長。1973年,荒勝文策於神戶市逝世,享年83歲。>>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3日[編輯]

飄髮自由女神1美元硬幣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第一種1美元硬幣,於1794至1795年鑄造,其尺寸和重量都是根據當時在美國流行的西班牙銀圓設計。1791年,聯邦國會在聽取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研究報告後通過聯合決議,授權建立國家鑄幣局。但此後一直到1794年,美國鑄幣局才開始鑄造白銀和黃金鑄幣。飄髮自由女神1美元硬幣由羅伯特·斯科特設計。1795年10月,新設計的波浪頭像銀元取代飄髮自由女神。1794年版飄髮自由女神被廣泛認為是最罕有、最具價值的美國硬幣之一。

2017年5月4日[編輯]

1689年波士頓起義是一場發生在1689年4月18日的起義,旨在反對新英格蘭自治領總督埃德蒙·安德羅斯爵士的統治。在自治領民兵和波士頓市民的精心組織下,「暴民」在城內逮捕自治領官員。被清教徒認為支持自治領政府統治的英國聖公會教徒也遭拘捕。不過這次起義期間雙邊都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前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領導人重新取得政府控制權。之前被自治領政府撤職的其他殖民地政府官員重新掌握了權力。1686年獲命成為自治領總督的安德羅斯上任後無視地方代表權、對鎮民大會設限、積極推行聖公會、強制執行航海法案,還否認馬薩諸塞殖民地已有土地所有權的合法性,種種極其不得人心的行徑和英國發生的光榮革命共同影響,導致殖民地清教徒決定揭竿而起,推翻他的統治。>>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5日[編輯]

波浪頭像銀元美國鑄幣局於1795年至1803年鑄造的一種美元銀幣。美國鑄幣局曾在19世紀30至50年代重新生產這種銀幣,但不論重製硬幣在哪一年鑄造,其上標註的年份均為1804。這種銀元是繼1794年開始鑄造的飄髮自由女神聯邦政府生產的第二種美元銀幣,其具體的設計者仍無定論,但公認是由肖像畫家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創造。1834年,為前往亞洲的外交行程提供精製幣套裝禮品,銀元生產臨時恢復。由於鑄幣局官員誤以為之前生產銀幣上標識的最晚年份是1804,所以新鑄的精製幣刻的也是這一年份。之後鑄幣局還打造了少量1804年版銀元。>>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6日[編輯]

Jihad》是美國敲擊金屬樂隊超級殺手合唱團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其2006年的音樂專輯《基督幻覺》中。這首歌想像並描繪了一名參與九一一襲擊事件恐怖分子的觀點,再以穆罕默德·阿塔所留遺書中的內容作為口語歌詞結束。《Jihad》由結他手傑夫·漢尼曼主創,歌詞則是由漢尼曼和歌手湯姆·阿拉亞共同創作。ABC-TV廣播標準和實踐部在超級殺手合唱團通過《占美·金梅直播秀》首度現身美國電視網絡時審查了這首歌,只有在開場時顯示了節目的主創人員名單,歌詞的40%都被略去。

2017年5月7日[編輯]

約翰·亞當·艾克菲爾特美國鑄幣局早期工匠和官員,曾於1814年至1839年擔任該局第二任首席鑄幣員。艾克菲爾特的父親經營着一家大鐵匠鋪,還參與過早期硬幣製作。亞當長大後為鑄幣局製作了早期使用的壓力機,還雕刻了一些硬幣的金屬模具,有多種美國早期銅質硬幣和1792年5美分硬幣的設計是出自他手。1796年,艾克菲爾特成為鑄幣局助理鑄幣員,並在1814年前任首席鑄幣員去世後繼任。他把充當貴金屬塊存入鑄幣局的罕有硬幣另行保存,開創了鑄幣局的錢幣收藏。1852年去世。>>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8日[編輯]

2011年7月1日,密歇根州聯邦眾議員撒迪厄斯·麥科特爾聯邦選舉委員會遞交文件,宣佈自己有意爭奪2012年大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一周後,他在底特律附近舉行的搖滾音樂節上正式宣佈參選。兩個多月後,麥科特爾的競選網站上線,其上以他2011年出版的書籍名稱《把握自由!》為口號,並列出「5項核心原則」。競選期間,他強調改革政府和華爾街。由於在埃姆斯民意調查中排名墊底、並且也沒有收到任何總統辯論邀請,麥科特爾於2011年9月22日放棄競爭,表示支持米特·羅姆尼>>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9日[編輯]

2000年斯里蘭卡氣旋是1978年以來襲擊斯里蘭卡的最強烈熱帶氣旋,也是2000年北印度洋氣旋季的第4場熱帶風暴,在該季所有氣旋中強度排名第2。系統源於12月25日的一片擾動天氣區,在向西移動的過程中因外界環境有利而迅速增強,達到風速每小時120公里的最高強度。氣旋以最高強度吹襲斯里蘭卡東部,然後又襲擊了印度南部,於12月28日在該國上空消散。風暴產生狂風暴雨,數以萬計的房屋不是被毀就是受損,導致多達50萬人無家可歸,還有至少9人喪生。>>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0日[編輯]

戈布雷希特銀元美國鑄幣局於1836至1839年間鑄造的一種1美元面值銀幣,也是該局自1806年美元銀幣正式停產後生產的第一種銀元。這種硬幣的鑄造量很小,生產目的只是了解公眾反響,以確定是否要重新開始鑄造銀元。正面設計是呈坐姿的自由女神,反面則是展翅高飛的白頭海鵰。1837年1月,國會通過法案將銀幣含銀量法定標準從89.2%提升至90%,所以戈布雷希特銀元中的含銀量存在差異。美國鑄幣局一共正式生產了1900枚戈布雷希特銀元。

2017年5月11日[編輯]

熱帶氣旋可辛尼是2002年5月西南印度洋第一場強度達到熱帶氣旋標準並實現登陸的風暴,也是活躍程度相當高的2001-2002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期間最後一場獲得命名的風暴,源於5月2日赤道附近的一條低壓槽。5月6日,可辛尼強化成熱帶氣旋。5月9日可辛尼已發展出風眼並重新增強至熱帶氣旋標準,達到風力時速130公里的最高強度後從安齊拉納納東南方向約60公里吹襲馬達加斯加。在5月11日逐漸消散。馬達加斯加普降暴雨。該國東部因暴雨引發多場泥石流和洪災,約5000人無家可歸。全國至少33座橋樑被毀,許多道路受損,還有33人遇難,1200人受傷。>>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2日[編輯]

西敏站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是倫敦地鐵環線區域線朱比利線交會的地鐵站。本站設在橋街及維多利亞堤道的路口、泰晤士河西岸,與英國國會附樓——保得利大廈共構。本站分為兩個部分,即區域線、環線共用的淺層月台和朱比利線使用的深層月台。淺層月台於1868年完工;深層站體則於1999年啟用。在深層站體施工期間,淺層站體也連帶進行了全面改建,以與朱比利線月台和保得利大廈共構。整修完畢之後的西敏站,車站設計以樸實和簡潔為主,塑造出具有前衛感的站內景觀,也獲得了英國數個建築類獎項。>>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3日[編輯]

今天》是美國另類搖滾樂隊碎南瓜的一首歌曲,由主唱兼結他手比利·考根創作。這首歌表面上歡快,但歌詞內容卻顯陰暗。考根在歌中描繪自己某天想要自殺,副歌部分還出現了有關自殘的內容。歌曲中冷酷的主題和柔和的器樂部份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歌詞中反覆出現的反諷手法,導致許多聽眾對其中的抑鬱和絕望毫無察覺。歌詞在寧靜、夢幻般的詩句和強勁的副歌間交替,樂曲層次分明,扭曲的結他聲很像我的血腥情人節嘈雜的結他搖滾。《今天》於1993年9月發行,是碎南瓜樂隊第二張唱片《連體之夢》的第二首單曲。>>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4日[編輯]

嘉義市中華民國臺灣省,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臺灣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着中國國民黨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及第十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5日[編輯]

頭巾頭像鷹揚金幣美國鑄幣局於1795至1804年間鑄造的一種10美元面額金幣或鷹金幣。由羅伯特·斯科特設計,是鷹揚系列金幣的開山之作。鑄幣局首先鑄造的是銅幣和銀幣,直至1795年才開始生產金幣。設計者起初打算讓銀幣正面五角星的數目與組成美國聯邦的數目相等,但之後還是決定採用13顆星星,紀念建國時的13個州。硬幣背面是嘴中叼有花環的老鷹,但事實證明這一設計不得人心,因此換成了紋章式的老鷹。1834年,鑄幣局打造了4枚鷹金幣,用於湊齊硬幣套裝作為禮物送給外國領導人。>>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6日[編輯]

特強熱帶氣旋哈利於3月5日由季風槽發展形成,是2001-2002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最強烈的熱帶氣旋。3月7日發展出風眼和層次分明的外流。3月10日,在馬達加斯加以東近海達到風速每小時220公里的最高強度,成為2000年後西南印度洋的第一場特強熱帶氣旋。該國共有3人喪生。島上有4座橋樑被毀。短暫襲擊馬達加斯加後,哈利加速向東南前進,其環流的東部邊緣從留尼汪上空經過。島上山區降雨量高達1344毫米。降水引發洪災,奪走了1人的生命,還有2萬人失去供電。3月13日,哈利轉變成溫帶氣旋,之後還繼續存在了數天之久。>>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7日[編輯]

盾牌鎳幣是第一種採用白銅製作的5美分硬幣,由詹姆斯·B·朗埃克設計,從1866年發行到1883年再由自由女神頭像鎳幣取代。硬幣名稱源於其正面圖案,是首枚得名「鎳幣」的5美分硬幣。其上圖案象徵着美利堅合眾為一的力量。背面在1867年重新設計後,硬幣生產仍然遭遇到很多問題,導致之後收藏家收藏的這種硬幣存在許多品種。由於低面額硬幣已供過於求,盾牌鎳幣的生產從1876年開始暫停了兩年,之後恢復生產後的產量也很少。1883年,盾牌鎳幣停產,由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的自由女神頭像鎳幣取代。>>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8日[編輯]

下背痛是常見背部肌肉骨骼傷病。根據疼痛持續時長,下背痛可分為急性、亞慢性與慢性。依照其成因,則可進一步分為機械性疼痛、非機械性疼痛和轉移痛。絕大多數的下背痛無法找到或確認病源。部分下背痛源自椎間盤損傷,舉腿試驗是這種損傷的有效辨別方式。針對急性發作且未能明確病因的下背痛,一般採取「保守治療」:使用鎮痛藥緩解疼痛,或是在可以忍耐的疼痛下繼續日常活動。下背痛的症狀通常在使用藥物數週後改善。椎間盤相關的慢性疼痛與失能可以採用手術解決,手術也可能對脊椎狹窄症候群引發的疼痛有效。下背痛通常會影響患者的情緒,這可以藉由心理治療抗憂鬱劑改善。>>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19日[編輯]

巴格達地毯》是一部1915年的美國無聲冒險片,由科林·坎貝爾執導,根據哈羅德·麥克格拉斯1911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犯罪團伙成員賀拉斯·沃茲沃斯偷走了巴格達清真寺中的禮拜毯,然後將之轉賣給古董商喬治·瓊斯,為之後團伙搶劫紐約銀行的計劃提供資金。《巴格達地毯》於1915年5月3日上映並獲得普遍好評,許多評論中都稱讚了片中沙漠鏡頭的着色和真實的中東影像,但也有評論認為片中風景過於出彩,導致人物刻畫黯然失色。1982年時,人們從盧西塔尼亞號的殘骸中打撈出本片的捲軸,但已經受損嚴重。>>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0日[編輯]

大衛叔叔》是一部2010年英國黑色喜劇片,由大衛·霍伊爾、加里·賴克和邁克·尼科爾斯共同執導,賴克還是本片的製片人。霍伊爾和英國色情演員阿什利·萊德共同主演,其中霍伊爾飾演的是英國行為藝術家大衛叔叔。他與受到生母虐待的侄兒(萊德飾)發生不倫之戀,最後滿足了孩子結束生命的願望。演出沒有具體的劇本,基本是由演員即興發揮。萊德還受連環殺手夫婦的影響決定在片中採用自己出演的色情片鏡頭。影評人對本片的看法褒貶不一,但電影還是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中奪得大獎。2011年底,英國Peccadillo Pictures公司發行了電影的免區DVD>>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1日[編輯]

20美分硬幣美國鑄幣局於1875至1878年間生產的一種硬幣,但後兩年鑄造的硬幣沒有進入流通,只是由收藏家收藏。事實證明,由內華達州聯邦參議員約翰·P·瓊斯提議製作的這種硬幣因為尺寸上與25美分硬幣過於接近,容易產生混淆,所以是一件失敗的作品。美國鑄幣局頭一年生產了上百萬枚20美分硬幣,但公眾並不買帳,國會也於1878年廢除了這種面額,之後政府熔毀了至少三分之一的這種硬幣。錢幣學家馬克·本韋努托表示,20美分硬幣代表的是「美國錢幣史上幾乎還沒開始就已結束的篇章。」>>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2日[編輯]

強烈熱帶氣旋迪娜是2002年1月中到下旬出現在西南印度洋的一個熱帶氣旋,在留尼汪部分地區引發了創紀錄的洪澇災害。系統源於1月15日查戈斯群島附近海域的一股熱帶擾動。1月20日,迪娜達到風力時速215公里的最高強度,成為強烈熱帶氣旋。1月21日,風暴以強烈熱帶氣旋強度衝擊毛里裘斯和留尼汪,最終於1月25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1月28日之後由極地低壓槽吸收。毛里裘斯農業和財物損失分別達到47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9人遇難。留尼汪共有6人死亡,經濟損失估計達1.9億美元。>>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3日[編輯]

劉易斯與克拉克博覽會金幣美國鑄幣局於1904至1905年生產的一種紀念金幣,由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於1905年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舉行的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百年紀念博覽會上公開銷售。1804至1806年,梅里韋瑟·劉易斯威廉·克拉克帶領其他隊員所進行的遠征,是美國歷史上首次有陸上探險隊到達太平洋沿岸。波特蘭舉行的世界博覽會適逢遠征100周年。截至2014年,劉易斯與克拉克博覽會金幣仍然是唯一一種兩面都是人物頭像的美國硬幣。>>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4日[編輯]

颱風鹿莎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的第21個熱帶低氣壓,是43年來襲擊大韓民國的最強颱風。系統於8月22日由西北太平洋季風槽發展形成。8月26日,風暴行經日本奄美群島,導致當地2人死亡,約2萬人失去供電。颱風令日本普降暴雨。接下來鹿莎以10分鐘持續風速140公里強度登陸南韓高興郡。給當地帶去瓢潑大雨。風暴在南韓至少奪走了233人的生命,經濟損失高達42億美元。鄰近的北韓也降下暴雨,致使3人喪生,2萬6000人無家可歸。9月1日,氣旋在俄羅斯東部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最終在3天後消散。>>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5日[編輯]

路易斯安那購地博覽會金幣美國鑄幣局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的一種金質紀念幣,其上所刻年份為1903。硬幣正面有兩種不同的設計,其中一種所刻的是前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另一種是前不久遭刺殺的總統威廉·麥金萊。金幣發行旨在紀念1904年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舉辦的路易斯安那購地博覽會,是美國歷史上第一種金質紀念幣。金幣銷售情況欠佳,大部分之後只能熔毀。如今,這種硬幣視成色不同,價格範圍在數百到數千美元之間。>>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6日[編輯]

1990-1991年南太平洋氣旋季是有紀錄以來活躍程度最低的南太平洋氣旋季之一,赤道以南、東經160°以東的南太平洋盆地內只形成3個熱帶氣旋。氣旋季於1990年11月1日正式開始,次年4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南太平洋形成的時間段。全季第一個熱帶擾動於1990年11月23日形成,最後一個則在1991年5月19日消散。整個南太平洋範圍內沒有任何人因熱帶擾動喪生,但氣旋喬伊登陸澳洲期間奪走了6人的生命。氣旋西納對斐濟和湯加造成價值至少1850萬美元(1991年美元)的破壞,是全季唯一一場在南太平洋盆地造成破壞的熱帶氣旋。由於氣旋喬伊和西納產生的影響,兩個名稱也因此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7日[編輯]

熱帶風暴畫眉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形成的最後一場風暴,於12月26日在南海海域發展形成,比有紀錄以來世界上任何一個熱帶氣旋都更靠近赤道。系統迅速增強並沿馬來西亞最東南端登陸,於12月28日在蘇門答臘上空消散,其殘留最終在北印度洋重新組織。風暴在馬來西亞東部引發洪災和山泥傾瀉,造成5人喪生,經濟損失約360萬美元。「畫眉」之後成為日本氣象廳自21世紀開始為太平洋颱風命名以來退役的第一個風暴名稱,用「琵琶」代替。>>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8日[編輯]

加利福尼亞州鑽禧紀念半美元三藩市鑄幣局於1925年生產的一種50美分面額銀質紀念幣,旨在慶祝加利福尼亞州建州75周年。1925年8月,三藩市鑄幣局生產了15萬枚紀念幣,並隨後開始銷售。硬幣的銷售情況不及預期:授權發行的30萬枚金幣只生產了約15萬枚,這其中售出的還不及六成,剩下的只能熔毀。如今,這種硬幣視成色而定,價格範圍約在200到1300美元之間,但也有個別特殊樣本售價更高。>>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29日[編輯]

颱風鳳仙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的最後一場颱風。系統源於12月2日的一片擾動天氣區,於12月5日達到颱風強度。12月8日,風暴以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75公里強度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經過,於12月11日轉變成溫帶氣旋。颱風鳳仙導致關島全部停電,還有約1,300套房屋被毀,成為該島有紀錄以來造成損失最慘重的5場颱風之一。羅塔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其他地區也受到風暴重創,其名稱「鳳仙」因此退役,今後永不於太平洋颱風命名時採用,其新名字由紅霞取代。>>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30日[編輯]

門羅主義百年紀念半美元美國鑄幣局生產的一種50美分面額硬幣,其正面刻有兩位前總統詹姆斯·門羅約翰·昆西·亞當斯的頭像,旨在紀念門羅主義100周年,由三藩市鑄幣局在1923年鑄造。紀念幣由雕塑家切斯特·比奇設計。1922年,美國電影業因包括醜聞在內的多種不利因素身陷泥潭,電影公司巨頭於是尋求手段來為荷里活爭取正面宣傳,1923年中期在洛杉磯舉行的博覽會就是這樣一種宣傳手段。博覽在成本上入不敷出,硬幣銷售狀況欠佳,共計生產的27萬枚中絕大部分都進入市場流通。>> 閱讀全文

2017年5月31日[編輯]

颱風蘇特是約半個世紀來襲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州的最強颱風,這個長17公里的小島全部遭到颱風強度狂風的吹襲,導致90%的建築物不是被毀就是嚴重受損。風眼行經的雅浦州東南部所受破壞最為嚴重,風速超過每小時185公里,不過,颱風的中心部分是在該島以南的海上經過。颱風蘇特源於2004年4月2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以東的一片對流區。系統在成形後的第一周里總體保持向西移動,其間曾短暫向北面和西南轉向。4月5日,氣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並逐漸強化成颱風。4月9日,蘇特在雅浦州以南近海掠過,並很快達到風力時速約240公里的最高強度。颱風接下來向西北方向移動,最終又轉向東北,於4月16日轉變成溫帶氣旋並在兩天後消散。除雅浦州外,颱風還給楚克州帶去暴雨,造成當地農作物受到輕度破壞。美國關島羅塔島受到蘇特產生的大浪衝擊,還出現小雨,氣旋之後從距無人居住的日本硫磺島非常近的海域經過。這場風暴一共造成價值1400萬美元的破壞,其中大部分都發生在雅浦州,不過沒有出現人員重傷或死亡的報道。由於風暴造成的嚴重破壞,其名稱「蘇特」因此退役,這一名稱原是由大韓民國提供,在韓語中意為水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