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外觀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200卷,日本山井鼎撰、荻生觀補遺。是利用足利學校所藏善本彙校諸經與《孟子》的校勘記。
概要
[編輯]山井鼎(1690年 - 1728年)字君彝,號崑崙,紀州(今和歌山縣)人,正德3年(1713年)入伊藤東涯門下,讀《譯文筌蹄》,乃入江戶師事荻生徂徠。享保3年(1718年)出仕紀州藩支藩伊予西條藩,享保5年(1720年)至9年(1724年)間,與同門根本武夷同讀書於下野足利學校,取所藏古寫本與宋刻善本群經校讎,享保10年(1725年)於江戶完成《考文》。但是山井生來體弱多疾,《考文》成書後病情更加惡化,享保12年(1727年)2月返回故鄉紀州,不久即於享保13年(1728年)元月逝世。
山井沒後,當時的將軍德川吉宗命荻生徂徠之弟荻生觀(1670年 - 1754年)取幕府所藏舊籍校訂《考文》,撰為《補遺》,享保16年(1731年)刊行於世,並命長崎奉行經貿易船輸入中國。乾隆間修《四庫全書》,遂據以著錄。嘉慶2年(1797年),阮元再據日本享保刊本,於杭州重刻為小琅嬛僊館本,並撰序稱揚其學,由是在中國流行漸廣。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凡易10卷、書20卷附古文考1卷、詩20卷、左傳60卷、禮記63卷、論語10卷、孝經1卷、孟子14卷。山井校讎嚴謹,所引古本、宋刊本注疏頗能正元、明以降近本文字訛誤之失,而與中國其他古籍所引宋本比較,亦多相符,因此受到清代學者的信服與推崇。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亦取材於此焉。
近代以降,足利學校所藏古寫本與宋版注疏善本,雖陸續刊行於世,但亦有山井當時所見而今已失傳者,故仍有其學術價值。
參考文獻
[編輯]- 《四庫全書總目》卷33 經部五經總義類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提要
外部連結
[編輯]- 末永恭彥「『七經孟子考文』凡例の考察」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