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鶯部落
三鶯部落 | |
---|---|
族裔 | 阿美族 |
位置 | 新北市三峽區 |
語言 | 阿美語和漢語 |
三鶯部落是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的阿美族部落,形成於1980年代。[1]舊部落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三鶯大橋下大漢溪河灘高地,全盛時期有140戶,以阿美族人為主。[2]2018年遷入三峽區國立臺北大學西側附近的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建立新的三鶯部落社區,舊三鶯部落則於2018年年中拆除。[3]
歷史
[編輯]三鶯部落是臺北都會區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之一,位於橫跨大漢溪的三鶯大橋下,處於三峽區與鶯歌區交界處。居民多為阿美族人,通行阿美語和漢語。原址曾有平房為漢人所居,1984年海山煤礦災變,許多族人輾轉遷徙至大漢溪河灘高地,自力造屋維生,遂形成一個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成年人口多以打零工、種菜維生,老邁的族人大部分原為海山礦坑的原住民勞動者。馬躍·比吼的記錄片《我家門前有大河》揭開三鶯部落的感受,在那裏居民的成長過程中被學校、工作乃至於社會,所受到來自漢族各式各樣種族歧視及差別待遇,但三鶯部落的小屋,總能給予她們族人最有力的支持。[4]
- 拆除•抗爭•安置
因被劃入大漢溪行水區內,而屢被台北縣政府(現已升格為新北市)強力取締。1994年9月,政府依台北第三期防洪整治為由,通知大漢溪沿岸的違建戶搬遷,三鶯部落成為拆遷對象之一。[5]自1994到1996年間,台北縣政府進行強制拆除,多達4次以上。[6]之前的臺北縣政府歷年來多次拆除房舍迫使族人遷移,但高壓迫遷政策無法解決族人的居住、營生問題,三鶯部落履遭拆除,因住民關係以親戚為主,在多次拆除後,即又協力分工原地重建。
2000年臺北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成立後,夷將·拔路兒出任首任局長;要求溪洲部落原住民搬遷到三鶯部落。[7]北縣政府遂於2002年12月規劃興建「三峽隆恩埔段原住民短期安置所」(又稱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案,興建原住民國宅。2005年起造,2007年10月完工,共150間,除了安置三鶯部落之外,也包含小碧潭、溪洲部落、青潭部落等。由於2007年夷將·拔路兒擔任行政院原民會主委,改口要北縣府重新檢討河川線,不該讓溪洲部落遷移;因而新店溪旁的溪洲部落只有2戶入住隆恩埔國宅,40戶拒絕入住,並積極爭取就地安家。完工之三鶯橋下有23戶遷入,9戶拒絕。而隆恩埔國宅遷入資格必須符合中低收入戶資格,若具低收入戶資格取得租金補助需搬離,此類社會住宅的思維,忽略住宅衍生的心理與社會需求,忽視部落居民經由「歸屬」與「認同」而發展的社區意識。
2008年在縣長周鍚瑋主政下密集強迫遷移,因此外圍社運人士的積極協助與加入抗爭,三鶯部落跳脫以往模式,成立自救會與政府協商,並積極呼籲社會團體聲援弱勢,擴大動員網絡。抗爭使得政府從無任何安置措施轉變為有爭議的國宅安置,隨着三鶯部落議題能見度的提升,政府不再堅持隆恩埔國宅為唯一方案,進而有「易地安置、重建部落」等方案。[1]
2008年12月19日,導演侯孝賢在台北賓館前落髮聲援三鶯部落,呼籲馬英九政府不要經濟掛帥,「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尊重原住民自有的生存方式」,並與原住民族人高喊:「馬總統請把我們當人看。」[8][9]
2008年,夷將·拔路兒依過去台灣的漢民族支持原運的經驗,對聲援三鶯部落提出二點基本原則:
- 支持者應排除漢人的價值觀來支持原運,確保原住民的主體詮釋權。
- 支持者在經濟支援方面應該是毫無條件的,避免因財務依賴,導致自主性的喪失。
因應異地重建之需求,非營利組織「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後續與部落共同向新北市政府提出「333模式」之方案,即部落建設經費之三分之一由族人自籌、三分之一由族人跟銀行貸款、三分之一由政府出資。興建完成後,地上物家屋的產權屬於部落的協會法人所有,族人再由個人名義向部落承租。[1]之後,部落與國產署簽約,承租三峽臺北大學校區旁一塊面積3.4公頃的土地,作為新部落「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1]2016年6月,舉行動工典禮,時任市長朱立倫也前往參與。[1]
特色與其他
[編輯]- 三鶯部落的領導人被稱為「頭目」,為投票民選,選拔的時間並非固定,自從自救會成立就一直由頭目林光福(原住民名為卡造)帶領,任期為終身制,除非頭目辭職或其他要事不會重選。[10]
- 三鶯部落分工主要按著阿美族在原鄉的習慣而來, 頭目的工作為裁示部落大小事,其下設有活動組、工務組、炊事組、秘書處來協助工作,定期舉辦「自救會會員大會」(部落大會)來討論事情或分配工作。傳統阿美族的「部落會議」僅限男性參加,但三鶯部落中強調男女平等,只要成年者皆可參與「自救會會員大會」。
-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曾在2015年捐款新臺幣30,000,000元予三鶯部落、溪洲部落,減輕其財務負擔。[1]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 1.0 1.1 1.2 1.3 1.4 1.5 林雨佑. 台灣第一個都市型部落誕生:三鶯部落「333模式」的異地重建想像. 余志偉.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6-10-20 [2023-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2) (中文(臺灣)).
-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三鶯部落》
- ^ 邱書昱. 原民入住文化園區 三鶯部落拆遷恢復河岸原貌. 自由時報 (新北).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 ^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我的家庭,不只可愛》.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江雯,紀舜傑《都市邊緣化下原住民族部落認同與重建-以新北市新三鶯部落為例》[永久失效連結]
- ^ 賴兩陽《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問題探析:以新北市三峽區隆恩埔國宅為例》 (PDF). [2015-08-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林金池. 夷將‧拔路兒 換了位置換腦袋?. 中國時報.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 ^ 林思宇. 聲援三鶯部落 侯孝賢台北賓館前落髮抗議. 台北: 中央社 CNA. 2008-12-19 [2015-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透過epochtimes.com.
- ^ 戴之聖; 林媛玲; 楊景婷. 侯孝賢剃髮聲援三鶯部落 率原住民高喊:馬總統請把我們當人看. 蘋果日報 (台北). 2008-12-20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三鶯部落-部落組織》. [2015-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其他
- 方歆婷, 《打造現代都市獵場-三鶯部落爭取居住權的漫漫長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2012)。
- 楊士範,《阿美族都市新家園:近五十年的台北縣原住民都市社區打造史研究》,唐山出版社, 2006年
- 賴兩陽,《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問題探析:以新北市三峽區隆恩埔國宅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江雯,紀舜傑《都市邊緣化下原住民族部落認同與重建-以新北市新三鶯部落為例》,2011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臺灣都市原住民的住宅問題
- 何怡君,公共電視公民新聞《30年來的抗爭 三鶯部落—給我家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劉翠溶,《塵肺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發生的情況及其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年
- 林冠宏,《都市邊陲的抵抗:三鶯部落違建運動個案》。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