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鈉
外觀
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鈉 | |
---|---|
IUPAC名 Sodium bis(trimethylsilyl)amide | |
系統名 Sodiobis(trimethylsilyl)amine | |
別名 | 雙(三甲基矽基)氨基鈉 二(三甲基矽基)胺基鈉 |
識別 | |
縮寫 | NaHMDS |
CAS號 | 1070-89-9 |
PubChem | 2724254 |
ChemSpider | 2116987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WRIKHQLVHPKCJU-JSJAVMDOAQ |
Beilstein | 3629917 |
UN編號 | UN 3263 |
EINECS | 213-983-8 |
性質 | |
化學式 | C6H18NNaSi2 |
摩爾質量 | 183.37 g/mol g·mol⁻¹ |
外觀 | 灰白色固體 |
密度 | 0.9 g/cm3,固體 |
熔點 | 171-175 °C(444-448 K) |
沸點 | 170 °C(443 K)(2 mmHg) |
溶解性(水) | 與水反應 |
溶解性(其他溶劑) | 四氫呋喃,苯 甲苯 |
結構 | |
分子構型 | 三角錐形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11 R15 R34 |
安全術語 | S:S16 S24/25 |
主要危害 | 高度易燃,腐蝕性 |
相關物質 | |
其他陽離子 | 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鋰(LiHMDS),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鉀 |
相關化學品 | 二異丙基氨基鋰 (LDA),KH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鈉是一種具有分子式((CH3)3Si)2NNa的化學品。這類物質,通常稱為NaHMDS(六甲基二矽烷重氮鈉),是一種強鹼,常用於反應中的去質子化或作為鹼性反應中的催化劑。這種化合物的優勢在於可以是固體試劑,且溶於廣泛的非質子性溶劑中,如:四氫呋喃,乙醚,苯或甲苯中,有非常強的鹼性但親核性差,這是由於分子內具有兩個體積龐大且有親脂性的三甲基矽基(TMS)基團影響了它參與親核取代反應[1]。
NaHMDS在水中會快速變質,形成氫氧化鈉和六甲基二矽氮烷。
結構
[編輯]通常有機金屬試劑都是離子形態,而這類有機金屬試劑卻不是離子型的。結構式可以清晰的說明:鈉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於氮原子上。在非溶劑化時,固態的該化合物以三聚體形態存在[2]。
合成中的應用
[編輯]NaHMDS被廣泛的用於中和C-H型的酸。例如一些典型的例子:
- 將酮和酯去質子化,得到其烯醇衍生物。
- 通過將CH2X2(X = Br, I)去鹵化氫反應,得到類似CHBr和CHI形式的鹵代卡賓。這些卡賓化合物加成於烯烴上可以得到含取代基的環丙烷類化合物。
- 通過對季鏻鹽的去質子化,製備格奧爾格·維蒂希試劑。
- 氰醇的去質子化。
NaHMDS還可以作為N-H型酸的中和鹼。
NaHMDS與鹵代烷烴反應得到胺的衍生物:
- ((CH3)3Si)2NNa + RBr → ((CH3)3Si)2NR + NaBr
- ((CH3)3Si)2NR + H2O → ((CH3)3Si)2O + RNH2
該法的已推廣到使用如下試劑((CH3)3Si)2NCH2OMe,該試劑含有一個可置換的甲氧基。
- 去質子化前體化合物得到穩定卡賓。
參見
[編輯]- 二(三甲基矽基)氨基鋰
- 金屬雙(三甲基矽基)氨基化合物(Metal bis(trimethylsilyl)amides)
參考文獻
[編輯]- ^ Watson, B. T.; Lebel, H. "Sodium bis(trimethylsilyl)amide" in 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Ed: L. Paquette) 2004, J. Wiley & Sons, New York. doi:10.1002/047084289X.rs071m.pub2
- ^ Driess, Matthias; Pritzkow, Hans; Skipinski, Markus; Winkler, Uwe. Synthesis and Solid State Structures of Sterically Congested Sodium and Cesium Silyl(fluorosilyl)phosphanide Aggregat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imeric Sodium Bis(trimethylsilyl)amide. Organometallics. 1997, 16 (23): 5108–5112. doi:10.1021/om97044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