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亭
外觀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5年7月17日) |
交通亭,又稱交通指揮亭,是指用作指運道路交通之崗亭。最簡單的交通亭是設計為容納一人站立之開放式更亭,交通警可以站於其內,以手勢指揮交通。有些交通亭為封閉式,有人手操作的燈號。還有些交通亭是用作操作附近數個路口的燈號。
現時不少交通亭已被自動式交通燈取代,但一些較落後的地區依然廣泛使用以手勢指揮交通的交通亭,例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來源請求]。
香港的交通亭
[編輯]歷史
[編輯]交通亭的使用
[編輯]交通警在1922年首次配備手杖以控制交通。港島地區亦開始設有由手動改變訊號的交通燈,以協助指運,包括般咸道與薄扶林道交界、般咸道與卑利士道交界、堅道近舊半山區警署(俗稱八號差館)、般咸道與堅道交界、亞畢諾道與上亞厘畢道交界及花園道近纜車總站[1]。而交通亭的正式亮相,則在於1953年。
交通燈的使用
[編輯]香港60年代中,路面開始使用自動操作的交通燈。就干諾道中文華東方酒店對出馬路為例,1965年尚未有交通燈,路面交通仍然依靠交通亭。1966年,交通燈已設立,但尚未運作。至1969年,該位置之交通亭已完全被交通燈取代[2]。
最後的交通亭
[編輯]在香港,縱使交通亭於1970年代已廣泛用於路面,有不少交通亭仍然在運作,直至80年代初才全面被交通燈替換。以下為部份節錄:
- 禮頓道夾加路連山道,保良局牌坊對開,在80年代初尚存;
- 波斯富街,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仍在運作;
- 軒尼詩道夾皇后大道東夾金鐘道,一直保留至1974年金鐘道拉直工程;
- 干諾道中皇后像廣場處;
- 干諾道中夾域多利皇后街統一碼頭巴士出口處;
現存之交通亭
[編輯]圖片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交通亭與交通警的故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文獻
[編輯]- ^ P.10 - 香港陸上交通管制的發展 - 辜美安[永久失效連結]
- ^ P.8 - 香港陸上交通管制的發展 - 辜美安[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