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
此條目可參照烏克蘭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4月22日) |
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1](烏克蘭語:Білгород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羅馬化:Bilhorodska Narodna Respublika;俄語:Белгород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縮寫:БНР / BNR)最初是俄烏戰爭親烏克蘭的人士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為所做出的諷刺形式的戲仿,後來在2023年對該地的襲擊中,有親烏的俄羅斯叛軍佔領了該地部分地區並宣佈脫離俄羅斯聯邦「獨立建國」。
歷史
[編輯]1917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別爾哥羅德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2]。1918年12月24日至1919年1月7日,別爾哥羅德成為烏克蘭臨時工農政府的所在地[2]。烏克蘭-蘇維埃戰爭後,該地被蘇俄佔領並於1922年劃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置。
烏俄戰爭
[編輯]對俄軍侵略的戲仿
[編輯]烏俄戰爭於2014年爆發時,俄國為吞併土地派兵在烏克蘭建立了數個自稱「人民共和國」的傀儡政權。這些自稱的人民共和國被發現擁有來自俄軍的現役裝備,包括2012年才在俄軍服役的T-72B3主戰坦克[3][4],被證實屬於俄第53防空導彈旅的山毛櫸導彈發射車[5][6][7]等等。但俄國堅稱這些武裝分子與之無關,甚至稱武裝分子的裝備來自當地商店[8]。後來在烏克蘭支持的對別爾哥羅德地區的襲擊中,烏克蘭政府官員也效仿俄國說法,稱「眾所周知,坦克可以在俄國的軍品商店買到」[9]。
2022年4月1日,別爾哥羅德地區的一些油庫遭空襲發生爆炸。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列克謝·達尼洛夫曾戲稱這些事件同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相關[10][11],但當時該國實際未有控制任何宣稱的領土。隨後的戰爭中,由於該地臨近烏克蘭哈爾科夫州,俄軍常利用此地用火炮和導彈對烏軍發動襲擊,但這也招致了烏軍的反擊。這期間,烏克蘭方面時常利用騷擾短訊進行心理戰,同時也經常在Telegram等平台發佈一些對即將發生的襲擊的預告或是要將軍事裝備開進該地的威脅。有當地居民稱:「烏克蘭人稱呼我們為『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БНР),就像那些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一樣,他們裝模做樣地就如何處理我們的地區進行投票。有時候是要求我們公投離開俄羅斯,有時候會極端到要建立非軍事區,把所有人都趕走,改種甜菜」[12]。
事變
[編輯]2023年5月22日,自由俄羅斯軍團和俄羅斯志願軍團摧毀了數個俄羅斯聯邦設立的邊境檢查站,並佔領了格賴沃龍區的部分地區,英國每日電訊報轉述烏方消息稱,有親烏武裝人員展示了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的旗幟[13]。俄國指控為烏克蘭所作,但烏克蘭方面則稱這些武裝人員「均為俄羅斯公民」[14]。
另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明查|视频显示泽连斯基和乌4名政府官员出现在别尔哥罗德?. 澎湃新聞. 2023-05-26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6).
5月23日,外文社交平台流傳一則視頻稱,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及4名烏克蘭政府官員現已位於別爾哥羅德州,並表示「別爾哥羅德人民共和國屬於烏克蘭」。
- ^ 2.0 2.1 Ігор Роздобудько. Східна Слобожанщина в боротьбі за незалежну Україну. // Східна Слобожанщина. Українці навколо України.. [2014-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9).
- ^ Askai707. Russia's 6th Tank Brigade: The Dead, the Captured, and the Destroyed Tanks (Pt. 2). bellingcat. 2015-09-29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英國英語).
- ^ Ukraine crisis: T-72 tank shoots hole in Russian denial. BBC News. 2014-08-27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8) (英國英語).
- ^ MH17 – Russian SAM battery named as guilty. 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 ^ Romein, Daniel. MH17 - Potential Suspects and Witnesses from the 53rd Anti-Aircraft Missile Brigade. bellingcat. 2016-02-23 [202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5) (英國英語).
- ^ JIT MH17 witness appeal about 53rd brigade, [202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中文(中國大陸))
- ^ MacAskill, Ewen. Russian troops removing ID markings 'gross violation'. The Guardian. 2014-03-06 [2023-05-28].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英國英語).
- ^ Pro-Ukrainian Russian partisans advance into Russia’s Belgorod region in surprise raid. Yahoo News. 2023-05-22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美國英語).
- ^ https://www.facebook.com/UNNews. "Бєлгород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 тролінг Данілова про пожежу на нафтобазі в росії. Інформаційне агентство Українські Національні Новини (УНН). Всі онлайн новини дня в Україні за сьогодні - найсвіжіші, останні, головні.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6) (烏克蘭語).
- ^ "Бєлгород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 Данілов потролив РФ через вибухи на нафтобазі (відео). ФОКУС. 2022-04-01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烏克蘭語).
- ^ “We are already used to the explosions.” How Belgorod region residents ended up in a war zone – an on-the-ground report. The Insider.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8) (俄語).
- ^ Barnes, Joe; Vasilyeva, Nataliya. Pro-Ukrainian fighters launch cross-border tank raid to 'capture' Russian villages. The Telegraph. 2023-05-22 [2023-05-22].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英國英語).
- ^ Ukrainian military intelligence: Russian group behind Belgorod incursion. The Jerusalem Post | JPost.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