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包頭路31號近代建築

座標36°4′57.3″N 120°19′16″E / 36.082583°N 120.32111°E / 36.082583; 120.321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包頭路31號近代建築
包頭路31號近代建築,2016年1月
概要
地點青島市市南區
地址包頭路31號
技術細節
層數2層

36°4′57.3″N 120°19′16″E / 36.082583°N 120.32111°E / 36.082583; 120.32111 包頭路31號近代建築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包頭路31號,建於德佔時期,現為市北區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

[編輯]
第一次日佔時期的包頭路,左側為今包頭路31號

包頭路31號近代建築在德佔時期的1913年地籍圖中即已出現[1],可能建於1900年代末至1910年代初。1923年2月20日,德籍天主教神父賈鶴嚴(一作賈鶴岩[2])從楊公庶(可能為楊度之子楊公庶)處購得此處房產,歸教會所有,並在此居住[3]。1945年12月,天主教青島代牧區(1946年升格為青島教區)從沂州府代牧區(1937年自青島代牧區分出,1946年升格為沂州教區,即臨沂教區)租下該地產,含主樓及兩處平房,並建立分堂,即綏遠路天主堂。1948年將樓後一處平房改修為教堂。1951年1月25日合併於濟陽路天主堂[2]。1958年此處房產納入國家經租,後為民宅。1982年歸還山東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2006年交予臨沂教區管理[3]。2006年5月20日,該建築列入第二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4]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該建築被列入青島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3]。該建築現已列入市北區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名單[5]

建築特色

[編輯]

包頭路31號建築面積1199平方米,樓高2層,有閣樓,磚木結構。花崗岩蘑菇石砌基,淺色水刷牆,紅瓦坡屋頂,開有波浪形老虎窗[3]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andamt Tsingtau. Katasterkarten Tsingtau. 1913 [202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2. ^ 2.0 2.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宗教,第四章 天主教. 《青岛市志·民族宗教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8 [2024-04-04]. ISBN 7-5011-372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5). 
  3. ^ 3.0 3.1 3.2 3.3 青島市文物局 (編). 《今古和声: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辑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10-3369-0. 
  4.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5. ^ 市北區人民政府. 市北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22年). 市北政務網. 2022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