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呂基亞與潘菲利亞行省

座標36°15′37″N 29°18′51″E / 36.2603°N 29.3142°E / 36.2603; 29.314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基亞與潘菲利亞行省
Provincia Lycia et Pamphylia
ἐπαρχία Λυκίας και Παμφυλίας
羅馬帝國行省
74年—325年

坐標:36°15′37″N 29°18′51″E / 36.2603°N 29.3142°E / 36.2603; 29.3142
首府阿塔利亞
歷史
歷史 
• 成立
74年
• 廢除
325年
今屬於 土耳其
圖拉真統治時期的小亞細亞羅馬行省,包括呂基亞與潘菲利亞

呂基亞與潘菲利亞是位於安納托利亞南部的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歷史

[編輯]

呂基亞與潘菲利亞行省是由韋斯巴薌皇帝(公元69-79年統治)創建的,他將呂基亞潘菲利亞合併為一個行省。[1][2]公元43年,克勞迪烏斯皇帝吞併了呂基亞地區,[3][4]而潘菲利亞則曾經是加拉太行省的一部分。

戴克里先皇帝(公元284-305年在位)的行政改革下,羅馬行省縮小,使行省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帝國劃分為四個近衛大區和十二個管區。此行省被重新分為呂基亞和潘菲利亞兩個獨立的行省。兩行省均屬於東方大區下的亞細亞管區

疆域與主要城市

[編輯]

韋斯巴薌劃定的邊界西起印都斯河(從卡里亞的上游山谷流出),從皮西迪亞高原延伸到布爾杜爾湖,再到阿帕梅亞南部。在北部和東部,邊界線沿着利穆納湖(今霍伊蘭湖)和卡拉里斯湖(今貝伊謝希爾湖)的湖岸線延伸,又轉向南,向着阿塔利亞灣延伸,並沿着托羅斯山脈向東十英里,到伊蘇利亞;之後向南到達大海。這一邊界是根據政治和經濟因素確定的。

行省包括克珊托斯河,凱斯圖斯河(今阿克蘇河)和歐里梅敦河的整個盆地。主要城市位於後兩條河的河口。在潘菲利亞,城市由通往安納托利亞內部的數條道路相連接。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從阿塔利亞(安塔利亞)到阿帕梅亞的路。在呂基亞,從帕塔拉老底嘉的道路沿海岸延伸。重要的城市有沿海的西代、托勒邁斯(Ptolemais)、加格英語Gagae米拉塞琉西亞英語Seleucia (Pamphylia),內陸的克雷穆納英語Cremna、科爾巴薩 (Collbhasa)和皮西迪安高原上的科馬英語Comama,她是奧古斯都建立的羅馬殖民地。在米利亞斯高原上有歐諾安達英語Oenoanda特勒斯尼撒英語Nisa波達利亞英語Podalia特爾梅蘇斯英語Termessus特雷本納英語Trebenna等城市。呂基亞的其他重要城市包括培德內利蘇斯英語Pednelissus阿利亞蘇斯英語Ariassus撒加拉索斯英語Sagalassus;沿着歐里梅敦河,有阿斯潘多斯英語Aspendus佩爾蓋英語Perga兩座城市,阿耳忒彌斯的一處聖地位於此。而該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是帕塔拉,位於克珊托斯河口。

戴克里先皇帝(公元284-305年在位)的行政改革下,羅馬行省縮小,使行省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帝國劃分為四個近衛大區和十二個管區。呂基亞和潘菲利亞被分為兩個獨立的行省。兩行省均屬於東方大區下的亞細亞管區

行省長官

[編輯]

以下名單來自於雷米·伯納德的研究[5]

帝國司令官

[編輯]

元老院總督

[編輯]
  • 普布利烏斯·維蓋琉斯·薩圖爾尼努斯英語Publius Vigellius Saturninus(約162-164)
  • Sal [...](介於162和167之間)
  • 提比略·尤利烏斯·弗魯吉(Tiberius Julius Frugi,約167/168)
  • 李錫尼·普里斯庫斯(Licinius Priscus,178年3月23日可確認)
  • 蓋烏斯·尤利烏斯·薩圖爾尼努斯(Gaius Julius Saturninus,?178/179)
  • M? Claudius Cassius Apronianus (?179/180)
  • 小馬爾庫斯·伽維烏斯·努米西烏斯(Marcus Gavius Crispus Numisius Junior,約182-184)
  • 馬庫斯·翁布里烏斯·普里默斯英語Marcus Umbrius Primus (約185年)
  • 蓋烏斯·龐波尼烏斯·巴蘇斯·特內提阿努斯(Gaius Pomponius Bassus Ternetianus,186?/ 187?)
  • 馬爾庫斯·弗拉維烏斯·卡爾米尼烏斯·阿特納戈拉斯(Marcus Flavius Carminius Athenagoras,在康茂德統治期間)
  • 蘇爾皮基烏斯·尤斯圖斯(Sulpicius Justus,190年代)
  • 格奈烏斯·龐培·赫爾米普斯·埃利亞努斯(Gnaeus Pomepeius Hermippus Aelianus,介於180和212之間)
  • 蓋烏斯·波爾基烏斯·朗吉努斯(Gaius Porcius Priscus Longinus,卡拉卡拉統治時期?)
  • 提圖斯·弗拉維烏斯·菲利努斯(Titus Flavius Philinus,約225-230)
  • 昆圖斯·拉尼努斯·霍諾拉提阿努斯·費斯圖斯(Quintus Ranius Terentius Honoratianus Festus,亞歷山大·塞維魯統治時期)
  • 提比略·波列紐斯·亞美紐斯·佩雷格里努斯英語Tiberius Pollenius Armenius Peregrinus(242/243)
  • [...] Julianus Sura Magnus (約245)
  • Ae(lius)? Pollio (249-251)
  • 普布利烏斯·尤利烏斯·埃米利烏斯·阿奎拉(Publius Julius Aemilius Aquila,約253-276)

註釋

[編輯]
  1. ^ Şahin, Sencer; Mustafa Adak. Stadiasmus Patarensis. Itinera Romana Provinciae Lyciae. Ege Yayınları. 2007: 85–93. 
  2. ^ Fatih Onur. Two Procuratorian Inscriptions from Perge. Gephyra. 2008, 5: 53–66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7). 
  3. ^ Suetonius, The Twelve Caesars; The Life of Claudius, 23.3
  4. ^ Cassius Dio, Roman History, 60.17.3-4
  5. ^ Les carrières sénatoriales dans les provinces romaines d'Anatolie au Haut-Empire (31 av. J.-C. - 284 ap. J.-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stanbul: Institut Français d'Études Anatoliennes-Georges Dumézil, 1989), pp. 279-)
  6. ^ Added from Werner Eck, "Jahres- und Provinzialfasten der senatorischen Statthalter von 69/70 bis 138/139", Chiron, 13 (1983), pp. 169-173
  7. ^ Added from Géza Alföldy, Konsulat und Senatorenstand unter der Antoninen (Bonn: Rudolf Habelt Verlag, 1977), pp. 207-211

參考文獻

[編輯]
  • Fatih Onur (2008). "Two Procuratorian Inscriptions from Perge". Gephyra 5: 53–66
  • Jones,A. H. M., The Cities of the Eastern Roman Provi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ademic monograph reprints, 1998; ISBN 978-0199240098
  • Şahin, Sencer Mustafa Adak (2007). Stadiasmus Patarensis. Likya Eyaleti Roma Yollari / Itinera Romana Provinciae Lyciae, Arkeoloji Sanat Yayinlari, 2011;ISBN 978-6053962670 (in Turkish)
  • Syme R., "Galatia and Pamphylia under Augustus: The Governorships of Piso, Quirinius and Silvanus", Klio, 27 (1934), pp. 122–147;
  • Syme R., "Pamphylia from Augustus to Vespasian", Klio, 30 (1937), pp. 227–231

36°15′37″N 29°18′51″E / 36.2603°N 29.3142°E / 36.2603; 29.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