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 | |
---|---|
存在時期 | 1938年-1949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
部門 | 正規軍 |
種類 | 軍隊 |
規模 | 3個師 |
駐軍/總部 | 繁昌 |
參與戰役 | 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 閩浙追擊作戰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鄧錫侯、劉秉哲(被俘) |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兩次編成。第一次是川軍鄧錫侯部,第二次是湘軍,但很快就徹底中央軍嫡系化。[1]
川軍第二十八軍
[編輯]前身是川軍第30師。1926年12月,師長鄧錫侯易幟投靠國民革命軍,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鄧錫侯任軍長[2]:
1932年初,該軍整理,路改為師。下轄:
- 第1師:師長楊秀春
- 第2師:師長黃隱
- 第3師:師長陳鼎勛
- 第4師:師長陳離
- 第7師:師長
- 獨立旅:旅長謝無圻
1933年,再次整編:
- 第1師:師長陳鼎勛
- 第2師:師長黃隱
- 第3師:師長馬毓智
- 教導師/第4師:師長楊秀春
- 模範師/第5師:師長陳離
- 新編第6師:半獨立的小軍閥部隊;師長李家鈺
- 新編第23師:半獨立的小軍閥部隊;師長羅澤洲
- 特科司令部:游廣居
- 警衛司令部:謝無圻
- 憲兵司令部:刁世傑
1935年10月,蔣介石對川軍實施統一整編,該軍轄步兵及特科共41個團,共45,200人。該軍番號改為第四十五軍。
湘軍何鍵系的第二十八軍
[編輯]1930年9月,湘軍何鍵部第19師(原屬於第三十五軍)圍剿中央蘇區的作戰中有功,被蔣介石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轄第15、第16、第19師。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參加了對湘贛蘇區的第1至第4次圍剿作戰和對中央蘇區的南雄水口戰役等。1934年10月,該軍第15、第16師參加了「追剿」中央紅軍的湘江戰役。劉建緒指揮第二十八軍主力猛攻紅一軍團在覺山鋪的阻擊陣地,雙方傷亡都非常大,還一度打到紅一軍團指揮部附近。1936年3月下旬,該軍參加了對湘鄂川黔邊區紅二、紅六軍團的圍剿等作戰。1937年1月,劉建緒奉命率第四路軍入浙西,從此脫離了何鍵的控制。
1937年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第四路軍被分拆成兩個集團軍。在羅店以南、蘊藻浜、大場鎮、廣陳鎮等地區阻擊日軍。由於第62師的臨時調離,造成金山衛一帶防禦出現真空,被日軍抓住戰機大舉登陸。此時陶廣已升任軍長,雖命令部隊迅速掉頭反撲,但還是沒能阻擋住日軍前進的步伐。該軍傷亡慘重,後撤至浙江嘉興地區休整補充。1939年冬至1941年,該軍先後參加了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和1941年第二次長沙會戰。1942年5月至9月底參加了浙贛路會戰,奉命在浙贛路以北新登、建德、壽昌一帶打擊日軍。此次會戰後,該軍駐守在安徽歙縣整訓。
1946年6月,改為整編第28師,駐防徐州。參加了朝陽集戰役、兩淮進攻戰役、宿北戰役、鹽淮地區進攻戰、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進攻魯中解放區戰役、津浦路戰役、大別山清剿戰役、宛東戰役、平漢路進攻戰等作戰。1948年12月,由湖北調到南京,在江北江浦、浦鎮、浦口地區屏障守備,陣地設施強固。1949年4月渡江戰役發起前,主陣地前所設警戒陣地先後被解放軍第三十三軍強攻。4月17日,解放軍向238團據守花旗營車站第八連攻擊。21日晚,解放軍以炮火掩護,向238團守備大頂山的第三連進攻,至拂曉前被解放軍攻佔,浦鎮地區完全被瞰制。守備高麗店至石佛寺一帶高地的156團在17日後,不斷受到炮火轟擊,團長姜雪軍負傷。21日晚解放軍攻擊大頂山,同時向155團據守高麗店警戒陣地的一個連攻擊,拂曉前佔領。21日晚12時,解放軍向江浦城進行攻擊,守備該城的154團激戰至天明大部被殲,第二營及團直屬隊一部逃出,共傷亡官兵六百多名,陣亡連長3名。22日拂曉前,解放軍全線進至該軍主陣地前一二百米處。晚8時,開始對浦口、浦鎮地區發起總攻擊。至夜24時許,浦鎮方面之80師開始向浦口車站撤退,天明後上船完畢。52師155團正面戰鬥為激烈,當晚22時左右,由高麗店、石佛寺方面前進的解放軍一部進至浦口至浦鎮間的公路和鐵路附近,由江浦方面前進的解放軍進至三北碼頭附近。該軍主力陸續上船南逃。至23日8時全部逃走,解放軍解放浦口、浦鎮。4月23日上午10時由浦口、浦鎮撤到下關後,軍長劉秉哲召集團長以上指示:「本軍沿京杭國道撤退,到宜興集結整理後轉杭州待命。」中午來到孝陵衛,德悉京杭國道已經發現了解放軍。軍部又趕快決定:各部隊儘量輕裝,就地將棉衣褲之棉花拆除,本晚夜行軍兼程前進。26日上午,軍屬其餘各部到達溧陽南渡鎮,又受到了解放軍的進攻,公路上人山人海,騾馬、車輛、山炮、輜重、通信部隊,混亂不堪,全軍特種部隊從此脫離掌握,以後均在溧陽附近被殲。嗣後全軍改為「各部隊分路出發」,「最後到杭州集結待命」。軍長劉秉哲率領的部隊,28日來到廣德東北。
1949年4月29日該軍逃至安徽廣德、郎溪地區被合圍殲滅。[3]軍長劉秉哲逃亡上海,於同年6月在上海被俘。
第二十八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編輯]- 第15師(1930年9月),王東源任師長;改隸第73軍。
- 第16師(1930年9月),師長彭位仁/章亮基任師長。
- 第19師(1930年9月),李覺任師長。改隸第70軍。
- 第62師(1936年初):師長陶廣/陶柳。1930年長沙戰役後,何鍵重新整編部隊,將收編的新31師編為第62師,並提拔第19師副師長陶廣當了師長。1945年9月改隸第八十八軍。
- 第192師(1937年底),胡達任師長。1948年初整編第192旅改編為整編第52旅。朱豐任師長。
- 第52師(1942年):由第二十五軍改隸。1946年整編第52旅被改編為第一快速縱隊,脫離整28師建制。1948年初回歸該師為整編第80旅。李萬斌任師長。1949年4月底師長朱豐和副師長段建嵩率部行至宜興與溧陽交界的山區,大部被殲,朱、段化裝逃走。師參謀長熊介生率部,向浙江孝豐、梅溪方向逃竄中,大部被殲,部分逃杭州。
- 第80師:1945年9月改隸由70軍改隸。師長李開西。1949年4月底副軍長兼80師師長劉建偉率部來到煤炭山大隘路時,受到解放軍的伏擊,被殲滅。
- 暫編第7師/第195師:1949年1月31日,海啟清剿指揮官兼海門縣長袁英率海(門)啟(東)保安團從青龍港撤至江南。南通縣長黃相忱帶出來的地方部隊和袁英部合併編為國防部第十九縱隊,袁英任縱隊長,歸第一綏靖區司令顧錫九指揮。3月10日開到南京,分駐在岔路口、孝陵衛、白水橋3處,隸屬第二十八軍。國防部點驗後改稱暫編第七師,袁英擔任師長。1949年4月改稱第195師。4月23日上午10時,二十八軍由浦口、浦鎮撤到下關後,軍長劉秉哲召集團長以上指示:「本軍沿京杭國道撤退,到宜興集結整理後轉杭州待命。」中午軍長劉秉哲到孝陵衛,悉京杭國道已經發現了解放,決定各部隊儘量輕裝,就地將棉衣褲之棉絮卸除,本晚夜行軍兼程前進。暫編第七師各團於4月23日在湯山集中後,當天晚上,副師長張蔭堂(張少武)率該師第一團1800餘人於南京湯山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第一〇五師第三一五團副政委劉志誠、第三一三團政治處主任戴逸投誠,並向第三團發起攻擊。[4]師長袁英率領第二團和師直屬少數部隊南逃杭州,繞道行至安徽廣德流洞鎮時,因解放軍追擊,4月29日袁英率全師官兵投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