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高峰會
地球高峰會(英語:Earth Summit),又稱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英語: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ED)、里約熱內盧高峰會,是聯合國重要會議之一。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上,155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此為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根本母法[1]。此後,永續發展和可持續性等議題逐漸浮上枱面,部份取代了舊有以生態為導向的思想。這些議題與1990年代末期興起的反全球化可視為生態運動的後續行動(參見《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
概述
[編輯]本屆高峰會計有172國參與,其中108國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代表參加。此外,約2,400名非政府組織(NGOs)代表參加,17,000人參加平行的非政府組織論壇,他們具有所謂「諮詢身分」。 本屆高峰會處理的議題包括︰
- 徹底檢查產品的形態──尤其是含有毒元素的產品,例如無鉛汽油,或包括放射性化學製品等有毒廢料。
- 替代能源取代使用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的石化燃料。
- 更多依賴大眾運輸系統以減少車輛排放氣體,城市道路擁塞,以及污染空氣和煙霧引起的健康問題。
- 水資源日益匱乏
本屆會議重要成就之一是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協議,後來因此簽署《京都議定書》。另一成就是達成「不在原住民土地上進行任何造成環境破壞或文化上不適宜的活動」之協議。
《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地球高峰會上公開連署,使向開始重新定義貨幣供應措施,本質上不鼓勵破壞自然生態區和所謂不合乎經濟效益的成長。十二座城市因更新當地環境計劃獲頒「地方政府榮譽獎」。包括:薩德伯里市(加拿大安大略省),因使當地從礦業造成環境破壞中復原的偉大計劃;奧斯汀(美國德克薩斯州),因其綠建築策略;以及北九州(日本),將國際教育和訓練併入市政府的污染控制計劃。
本屆地球高峰會簽署了下列文件︰
「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氣候變化公約框架」兩者皆是具法律拘束力之協議。然而,評論家指出本屆里約高峰會簽署協議的許多內容仍未實現,像是打擊貧窮和清理環境等基本議題。
永續發展委員會
[編輯]永續發展委員會(CSD)自1992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為永續發展議題設立的高級論壇,當年由聯合國大會建立,以落實里約高峰會議的後續行動。永續發展委員會(CSD)每年在聯合國總部召開;2006/2007會期的焦點主題包括能源永續發展、工業發展、空氣/大氣層污染以及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