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屋竺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大和屋竺 | |
---|---|
出生 | 日本北海道三笠市 | 1937年6月19日
逝世 | 1993年1月16日 | (55歲)
職業 | 電影導演 編劇 演員 電影製片人 |
活躍時期 | 1965-1992 |
兒女 | 大和屋曉 |
大和屋竺(1937年6月19日—1993年1月16日),日本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和電影製片人。他是編劇和賽馬主大和屋曉之父。
生平與職業生涯
[編輯]大和屋竺最著名的事跡,是擔任了於1967年上映,由鈴木清順導演的電影《殺戮烙印》的編劇[1],電影獲評為「一種僵硬的蹭蹬存活——而最具冒犯性的是其挑釁性的滯銷(相對於同時期熱賣的主流電影,這部電影的滯銷就像對風格慣例和觀眾喜好的蔑視和對抗)。它輕輕帶過犯罪情節,僅僅進行抽象描述,就像展開對導演本人自我認知的破譯書卷。」[2]
《粉紅幕布的背後:日本性電影史》的作者賈斯珀·夏普稱:「大和屋竺一定很有趣。」[3]根據羅蘭·多梅尼格的說法,由於該時期的桃色電影成本較低,大和屋竺用他的桃色電影進行「正式試驗」,而其他導演,如若松孝二和足立正夫等政治上的激進分子,則將其桃色電影用作「政治宣傳」[4]。
1993年1月16日,大和屋竺死於食道癌。同年,他獲追頒第二屆日本職業電影獎。
部分作品
[編輯]執導
[編輯]- 荒原中的充氣娃娃 (1967)
編劇
[編輯]- 殺戮烙印 (1967)
- 藍色電影:預算 (1968)
- 流浪貓搖滾:獵色人 (1970)
- 七名赤裸者 (1972)
- 禁書:肉蒲團 (1975)
- 一個關於痛苦和悲傷的故事 (1977)
- 魯邦三世 魯邦VS複製人 (1978)
- 超人洛克 (1984)
- 卡彭的大哭 (1985)
- 巴比倫黃金傳說 (1985)
- 時空旅人 (1986)
參考文獻
[編輯]- ^ Rayns, Tony. Branded to Kill: Reductio Ad Absurdum. Criterion. 2011-12-13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7).
- ^ Croce, Fernando F. Branded to Kill – DVD Review. Slant Magazine. 2012-01-02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1).
- ^ Mes, Tom. Midnight Eye feature: Behind the Pink Curtain. Midnight Eye. 2008-08-22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 ^ Domenig, Roland. Midnight Eye feature: The Anticipation of Freedom: Art Theatre Guild and Japanese Independent Cinema. Midnight Eye. 2004-06-28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外部連結
[編輯]- 大和屋竺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日本電影數據庫(JMDb)上大和屋竺的資料(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