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女神異聞錄系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神異聞錄
  • ペルソナ
  • Persona
女神異聞錄
女神異聞錄系列英文版LOGO,用於第一個遊戲《女神異聞錄 Persona》。之後的每個遊戲都有自己的字型和風格。
類型角色扮演
戀愛模擬
社會模擬
開發商Atlus
發行商
主創岡田耕始日語岡田耕始
金子一馬
里見直
橋野桂
音樂目黑將司
平台PlayStation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PortablePlayStation Vita任天堂3DS街機PlayStation 3Xbox 360PlayStation 4任天堂SwitchPlayStation 5Xbox OneXbox Series X/S
首版平台PlayStation
首作女神異聞錄Persona
1996年9月20日
最新作女神異聞錄3 Reload
2024年2月2日

女神異聞錄系列(日語:ペルソナ,英語:PersonaAtlus開發並主要由Atlus發行的角色扮演遊戲[註 1]。女神異聞錄系列是Atlus旗下女神轉生系列外傳,是基於《真・女神轉生if...日語真・女神転生if...》中高中學校的設定而開發。女神轉生系列正傳的故事比較嚴肅,本系列相對之下貼近生活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女神異聞錄 Persona[註 2]發行於1996年,至今系列已有5部(共6個)本傳遊戲。最新發行的遊戲是2024年2月的《女神異聞錄3 Reload》,眾多的衍生作品也在系列發展下推出。該系列可以從戰鬥中角色召喚的人格面具(Persona)體現出他們的個性。

女神異聞錄系列基於因遊戲設定受到好評的《真・女神轉生if...日語真・女神転生if...》而開發,其中一個獲得好評的設定就是將遊戲發生在高中學校,故事圍繞一群高中學生展開,主角都是一些沉默的角色,能夠像主線《女神轉生》中的角色一樣使用人格面具。本系列以現代日本的城市及高校為舞台,在這個世界中出現了異變的惡魔陰影シャドウ),主角們得到了稱為「人格面具」的能力,來解決身邊危機。自2006年發佈《女神異聞錄3》以來,系列主要遊戲使用了稱為「Social Links」的社交模擬功能,它與人格面具的進化直接相關。女神異聞錄系列的整體主題是探索人類的心靈以及主角如何找到真實的自我。

與《真・女神轉生》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不存在着仲魔,隊伍成員都是人類(3代開始除外,但不是惡魔)組成,主角們利用人格面具與陰影戰鬥,這是《真・女神轉生if...日語真・女神転生if...》的「守護靈系統」的昇華,但人格面具的召喚方法在各個作品都有所不同。主要人物設計由系列共同創作者金子一馬(《女神異聞錄 Persona》與《女神異聞錄2》)和副島成記日語副島成記(《女神異聞錄3》)組成。遊戲內容加入很多學校怪談,傳聞及都會傳奇等神秘原素,亦加入友情和戀愛等年輕人切身的內容。該系列的常用概念和設計元素借鑑了榮格心理學榮格原型、宗教、神話和通俗文學。

《女神異聞錄 Persona》是女神轉生系列第一個在歐美發行的角色扮演遊戲。從《女神異聞錄2 罰》開始,所有女神異聞錄系列都有官方英文本地化版本。該系列在國際上受到歡迎,成為最知名的女神轉生系列衍生作品,並在北美立下Atlus和女神轉生系列的品牌。在《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發佈後,系列在歐洲也受到了支援。截至2020年,Persona系列的全球累計銷量達1300萬套[1],超過了母系列的銷量。一連串發展下,已有許多改編,包括動畫、小說、漫畫、舞台劇和音樂會。《女神異聞錄5》為系列中銷量最高的作品,全球售出超過320萬份[2]

遊戲作品

[編輯]
發行時間軸
1996女神異聞錄Persona
1997
1998
1999女神異聞錄2 罪
2000女神異聞錄2 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女神異聞錄3
2007女神異聞錄3 FES (加強)
2008女神異聞錄4
2009真女神轉生:女神異聞錄 (重製)
女神異聞錄3 便攜版 (加強)
2010
2011女神異聞錄2 罪 (重製)
2012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
女神異聞錄2 罰 (重製)
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 (加強)
2013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
2014女神異聞錄Q:迷宮闇影
2015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
2016女神異聞錄5
2017
2018女神異聞錄3 月夜熱舞
女神異聞錄5 星夜熱舞
女神異聞錄Q2:迷宮電影院
2019女神異聞錄5 皇家版 (加強)
2020女神異聞錄5 亂戰:魅影攻手
2021
2022
2023女神異聞錄5 戰略版
2024女神異聞錄3 Reload (重製)

主要遊戲

[編輯]
  • 女神異聞錄 Persona是本系列第一部作品,於1996年日本及北美地區PlayStation平台發行。[3][4]遊戲後來被移植到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並於1999年發行。[5]它於2009年日本和北美發佈為PlayStation Portable(PSP)平台的實體和數碼版本,並於2010年在歐洲發佈數碼版本。[6][7][8]1996年,PlayStation上流行《鐵拳2》及《生化危機》等遊戲,而優質角色扮演遊戲非常少[9],所以《女神異聞錄 Persona》發行時很受注目,但系列的難易度、戰鬥時動畫的長度及系統複雜度,可說是不適合初學者的遊戲。[10][11][12]但是人格面具深奧的合體法則,個性豐富而有親近感的人物設定,及以人心理為主題及深刻的故事而深受歡迎。[9][13][14]遊戲發生在御影町,一群聖白貂學園[15]的高中生,他們不得已在家鄉對抗惡魔。[16]
  • 女神異聞錄2是本系列中的第二部主要作品,主要分成《女神異聞錄2 罪》和《女神異聞錄2 罰》兩部作品。
  • 女神異聞錄2 罪是本系列中的第二部主要作品中的前半部作品,於1999年日本在PlayStation平台發佈。[3]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PSP平台成功後,《罪》也開始準備發行PSP版本。對於這個版本,Atlus進行了調整,以使它更像續集,並且還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新的場景。[17][18][19]PSP版最終在2011年全球發行。[20][21][22]遊戲發生在海濱城市珠閒瑠市(珠閒瑠市),故事講述的是七姐妹學園的高中學生周防達哉(周防 達哉)在面對改變現實的謠言所產生的現象的故事。[23]《女神異聞錄2 罪》的故事雖然完結,但亦留下謎題,在續編《女神異聞錄2 罰》中真正完結。[24]
  • 女神異聞錄2 罰是本系列中第二部主要作品中的後半部作品,於2000年在日本和北美在PlayStation平台發佈。[25][26]像《罪》一樣,它也被重製為PSP版本,並且包含了遊戲原始製作人製作的新場景。[27]2012年發行的重製版只在日本發行,沒有在歐美發行。2013年,PlayStation Network(PSN)在全球重新發佈了原始版本。[27][28]在《罪》結束後不久,故事發生在《罪》的配角天野舞耶身上,她與達哉一起面對類似的謠言造成的威脅。[24]《罪》以高中生為主要角色,《罰》以社會人士為主要角色,而《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人物也在該作登場,是女神異聞錄系列前三作的最終完結。[29][30]
  • 女神異聞錄3是本系列中第三部主要作品。遊戲是為PlayStation 2開發的,於2006年在日本發行;2007年在北美發行;2008年在歐洲發行。[3][31][32]距離前作發售相隔6年,《女神異聞錄3》採用全新的設定,加入時間經過與人際關係系統,加重學園的日常生活的部分。[16][30]《女神異聞錄3 FES》是另一個版本,其中包括是新內容和後日談,於2007年在日本和2008年在北美和歐洲發行。[33]《女神異聞錄3 FES》的主要部分後來以《女神異聞錄3 攜帶版》移植到了PSP平台:它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例如增加了女性主角選項以及在戰鬥中能控制所有夥伴的行動,並且調整和移除了一些內容以便適合可攜式平台,其中就包括後日談。[34][35]這個故事發生在岩戶台,一群特別課外活動部(S.E.E.S)的學生與在一個被稱為影時間的時空中出現的怪物作戰。[36]
  • 女神異聞錄4是本系列中第四部主要作品,2008年於日本和北美在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2009年在歐洲發行;在2020年6月14日移植到Steam平台販售,這也是第二部登入Microsoft Windows平台的遊戲。[37]距離《Persona3 FES》發售短短1年3個月就發售系列最新作。[37][33]本作與《女神異聞錄系列》有差異,遊戲舞台由都市轉為鄉間,故事發生在《女神異聞錄3》2年後。[16][38]由於《女神異聞錄3 攜帶版》的成功造成了《女神異聞錄4》可攜式版本的誕生。由於使用PSP會因遊戲機機能不足而刪掉很多內容,而在新開發的PlayStation Vita(PSV)可以提供新的功能和內容,於是《女神異聞錄4》可攜式版本《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決定為PSV開發。[35]《女神異聞錄4》發生在日本小鎮稻羽市,一群學生為調查一件連續殺人事件而展開戰鬥。[39]
  • 女神異聞錄5是本系列中第五部主要作品,在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平台發佈的遊戲。它於2016年在日本發行,2017年在港台和歐美發行。[3][40]相對於PlayStation 2發行的前作《女神異聞錄4》使用的4頭身角色,本作由於硬件機能的提升,採用真實頭身比例角色。[41]亦是系列首次採用實際都市作為舞台,故事講述一群自稱「心之怪盜團」的高中學生解決社會中不公平等腐朽問題,並免於遭受強加的社會壓力。[42][43]

衍生作

[編輯]

以《女神異聞錄3》為基礎開發了一款獨立的網絡遊戲《Persona 3: The Night Before》[Jp. 1],它遵循與《女神異聞錄3》類似的白天過着普通生活而夜間與Shadows戰鬥的生活,每晚選擇一名玩家作為團隊的隊長。[44]在2008年閉服後,一款新的免費網頁遊戲《Persona Ain Soph》[Jp. 2]於當年發佈,該遊戲側重於人格面具合體並對抗被稱為Qliphoth的威脅。此遊戲僅能在日本地區遊玩,並於2010年6月閉服。[45][46]

2012年,在日本的遊戲機中心發售了一款叫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格鬥遊戲,這也是《女神異聞錄4》的續作。[47]街機版本於2012年在日本和北美發佈,2013年在歐洲發佈。[48][49][50]續作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於2013年在日本遊戲機中心發佈,隨後於2014年在所有地區發佈了這款遊戲。[51][52][53]

2014年在全球發行了任天堂3DS平台的女神異聞錄Q:迷宮闇影[3]它包含了《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的全部角色,並被Atlus歸入女神異聞錄系列的一作[54]。2018年發售的續作女神異聞錄Q2:迷宮電影院比起前作又多添加了《女神異聞錄5》的全部角色。

在《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發行後一款節奏遊戲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在2015年全球發行。[55][56][57]這也促使女神異聞錄3 月夜熱舞女神異聞錄5 星夜熱舞計劃在2018年5月發行。[58]

2020年2月發行的女神異聞錄5 亂戰:魅影攻手任天堂Switch和PlayStation 4平台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官方定義為女神異聞錄5的續作,故事是P5結局的後續。身為Atlus光榮特庫摩旗下Omega Force合作開發的衍生續作,其戰鬥系統轉為無雙系列的動作風格,而來自P5的角色扮演系統則有部分簡化與削除。

Atlus與其他日本移動公司合作開發了幾個女神異聞錄手機遊戲,如與Bbmf合作。他們的第一次合作是在2006年開發並發佈了《女神異聞錄 Persona 異空之塔篇》[Jp. 3],這是一個以《女神異聞錄 Persona》環境為舞台的3D迷宮探索遊戲。[59]這兩家公司後來合作了兩部基於《女神異聞錄2》的手機遊戲:《女神異聞錄2 罪 LOST MEMORIES》[Jp. 4]和《女神異聞錄2 罰 Infinity Mask》[Jp. 5],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發行。這兩款遊戲都是基於原本遊戲的基本功能而為手機量身打造的遊戲。[60][61]還有很多與《女神異聞錄3》有關的流動端遊戲:有一個名為《Persona 3 Em》[Jp. 6]的角色扮演番外遊戲,一個發生在《女神異聞錄3》故事前十年的動作遊戲《Aegis: The First Mission》[Jp. 7],和一個與《女神異聞錄3》有不同的角色的另一個版本,遊戲名為《Persona 3 Social》[Jp. 8]。還開發了多個《女神異聞錄3》主題的益智遊戲。[62][63][64][65][66][67]一個圍繞《女神異聞錄3》中的高中為舞台的線上移動角色扮演遊戲,名為《Persona Mobile Online》[Jp. 9],於2009年發佈。[68]《女神異聞錄4》同樣也有一個叫《Persona 4 The Card Battle》[Jp. 10]的流動端紙牌遊戲。[69]

2023年3月17日,《女神異聞錄:夜幕魅影》公佈,是一款由完美世界開發,世嘉授權,ATLUS參與的《女神異聞錄5》IP手遊。[70]

共同元素

[編輯]

遊戲系統

[編輯]
截圖展示了使用人格面具與陰影戰鬥(上圖)以及Social Links的增長(下圖)。這些截圖取自《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女神異聞錄4》建立在《女神異聞錄3》引入的遊戲機制之上。

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圍繞着與各種類型的敵人進行戰鬥:惡魔、陰影和人格面具。[71][72][73][74]主要戰鬥發生在不同地點的迷宮中。戰鬥開始的方式有隨機遇敵(《女神異聞錄 Persona》,《女神異聞錄2》)或遇到代表敵方團隊的圖像或3D模型(《女神異聞錄3》及之後的遊戲)。戰鬥由基於回合制英語Turns, rounds and time-keeping systems in games的戰鬥系統構成,玩家團隊和敵人各自攻擊對方。戰鬥行動包括使用短程近戰或遠程彈丸武器的物理攻擊、使用人格面具的類魔法攻擊、使用物品、防守以及在某些情況下逃離戰鬥。在戰鬥中,任何一方都可以攻擊敵人的弱點,造成比其他攻擊更多的傷害。[23][39][75][76][77]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攻擊敵人的弱點的重擊會使這個角色多出一個回合,如果所有敵人被重擊擊倒,團隊可以發動全面攻擊,所有隊友立即進行攻擊並造成很高的傷害。每個隊員都能由玩家單獨手動控制,但是在《女神異聞錄3》中,除主角之外的所有角色都由AI自動控制。一般的遊戲玩法在所有的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中都一致。[23][39][74][77][78][79]

每個女神異聞錄遊戲還包括自己獨特的遊戲元素。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中,戰鬥發生在基於網格的迷宮中,主角團隊和敵人的移動取決於他們在迷宮裏的位置。[72]這個系統在《女神異聞錄2》中放棄了,團隊在迷宮中可以自由地移動,並包含了一些動作,這都可以在戰鬥期間或非戰鬥期間的選單中改變。[23][80]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3》中,有一個與遊戲、時間進程和情節有關的月相系統。在《女神異聞錄4》中,這變成了一個以天氣變化的遊戲系統,與故事相關的天氣變化可以影響敵人的行動。戰鬥後可以抽取卡牌[74][81][82]《女神異聞錄5》將諸如平台潛行等元素引入迷宮探索。[71][77][83]當所有敵人被重擊擊倒時,全面攻擊可以在「Hold-Up」時期中發動。《女神異聞錄5皇家版》中加入了換手機制,可以更好地打擊敵人。《女神異聞錄3重製版》也繼承了這一點[84]

人格面具

[編輯]

該系列的一個標誌是人內心的物理表現 - 人格面具ペルソナ,Persona)[85]「Persona」是拉丁語,有人或面具的意思。[86][註 3]在這個系列作品中指潛藏在人心深處的意識體,或是人格的具體化;在心裏隱藏着的「另一個自己」,在觸到自己心底的時候出現的人格;在面對外界事物時,表現在外的「人格」。也可以視為為了面對各種困難,而將自己武裝起來的「面具」。[86][85]《女神異聞錄3》中許多人格面具都受到了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啟發。在《女神異聞錄4》中,人格面具是基於日本神話,《女神異聞錄5》中的人格面具來自經典作品的虛擬角色或歷史上真實的反叛者的啟發。[87][88][89]在戰鬥中,人格面具的召喚方式在系列各個分支遊戲中各不相同:在早期的遊戲中,玩家在玩一個小遊戲後可通過簡短儀式召喚人格面具;在《女神異聞錄3》中,他們使用一種名為「召喚器召喚器,Evoker)」的槍狀裝置「吞槍」召喚他們的人格面具;在《女神異聞錄4》中,他們擊碎自己人格面具所對應的塔羅牌召喚他們的人格面具;在《女神異聞錄5》中,他們主要通過脫掉他們的面具召喚人格面具。[85][90]

人格面具可以使用物理攻擊或魔法攻擊類型,以及諸如治療和恢復狀態效果等行為,人格面具以塔羅牌秘儀來分類,同類的人格面具有某程度性質相似。[23][39][72][76][85][91]對於所有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所有的主角都是從一個最初的人格面具開始,通過劇情推進然後在戰鬥中使用。[23][79][91]在多個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中,可以同時召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格面具來使用強大的合體。[23][79][80]在《女神異聞錄3》、《女神異聞錄4》和《女神異聞錄5》中,只有主角可以在多個人格面具之間切換,其他角色只能使用一個人格面具。[39][91]所以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將這種能使用所有不同類型的人格面具的能力正式命名為「不羈之力」ワイルドカード,Wild Card)[註 4][92]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可以通過技能卡獲得更多人格面具,這些技能卡是塔羅牌中大阿爾克那的象徵。每張技能卡代表與人格面具類別有關的一個羈絆,而這個羈絆可以提升這個類別人格面具的能力。可以使多個人格面具進行合體,創造一個繼承能力的新人格面具:這包括將《女神異聞錄2》中的一次使兩個人格面具進行合體到《女神異聞錄4》中一次使多達12個人格面具進行合體。[23][39][72][76][91][93]

社群

[編輯]

自《女神異聞錄3》起引入了名為「社群」コミュニティ,Community,英文版稱Social Links)(簡稱「Commu」コミュ)的系統,這是一種與人格面具能力提升有關的人際交往關係。在非戰鬥的日常生活中,主角可以與一個代表特定社群的角色互動,它是一個獨立的角色成長系統,是與一類人格面具和秘儀相聯繫的。隨着主角與代表這個社群的角色的關係不斷增進,其級別會提高,與之相關的更強大的人格面具就可以被合體召喚出。[39][75]並且社群還能提高相關角色的人格面具能力或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39][91]女神異聞錄5》中則稱為「協助人」Cooperation,英文版稱Confidant)(簡稱「Coop」コープ),是社群系統的增強版本。[71][94]

陰影交涉

[編輯]

在《女神異聞錄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中,還有一個來自女神轉生系列的「陰影交涉」(「仲魔交涉」)機制,玩家角色可以與敵人交談並根據對話選擇引發特定的行為,一些反應會獲得能得到新人格面具的技能卡。[23][72]但在《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中移除了談判這個遊戲機制,Atlus 員工認為社群系統和人格面具合體是它的「替代」版本。[95]但又在《女神異聞錄5》中,陰影交涉機制又出現了:在「Hold Up」時可以發起交涉,如果交涉成功,一定概率允許陰影成為主角新的人格面具。[84][96]

設定和主題

[編輯]

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都發生在現代日本,故事幾乎都圍繞於一群高中生。 這是一個例外是《女神異聞錄2 罰》,該遊戲故事是圍繞一群成年人發生的。[85][97]在一些正常的地點發生異常事件,這種故事被稱為都市奇幻[98]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發生的地點一般是城市,除了《女神異聞錄4》是發生在鄉村小鎮。[97]儘管這些遊戲通常是獨立分開的遊戲,只是它們的主題元素是一致的,但女神異聞錄系列具有連續性,前幾作遊戲中的元素會在之後的遊戲中出現。[85][97]《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遊戲最終都以《女神異聞錄2 罰》為結局,因此《女神異聞錄3》以新的設定和角色重新開始。[29]該系列的第一部是1996年發行的《女神異聞錄 Persona》,隨後是1999年和2000年發行的《女神異聞錄2 罪》與《女神異聞錄2 罰》的事件。在《女神異聞錄2 罪》的結尾處,主角改寫了一些事件以避免地球毀滅,於是就出現了與原本現實不一樣的另一個未來 - 《女神異聞錄2 罰》,而《女神異聞錄3》以及之後的遊戲的源頭就來自《女神異聞錄2 罰》。[16][30]《女神異聞錄3》的事件發生在2009年到2010年間,《女神異聞錄4》發生在2011年到2012年間。《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和《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發生在《女神異聞錄4》故事結束後的幾個月內。[16][38][99]《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發生在一個單獨的時間線中,是混雜了《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的角色以及其各自的時間段。[100]而《女神異聞錄5》被設定在一個非特定的年份,故事發生在20XX年。[101]

該系列的核心概念是集體潛意識,這是人類內心的一個誕生人格面具的地方。[16][30]根據官方的《Persona Club P3》,集體潛意識是由地球上原始生物產生的,作為遏制倪克斯ニュクス,Nyx)的手段,倪克斯是一個天生的存在物,但是它會導致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死亡。它的身體受到強烈撞擊受損而成為月亮,它的靈魂留在表面,之後被鎖在集體無意識的最深處。倪克斯靈魂的碎片,被稱為「陰影」(Shadows),陰影既是人類生存的威脅,但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幫助抵禦敵對的陰影,人們產生了集體潛意識中存在的神靈,大多數表現就是人格面具。《女神異聞錄3》的最終BOSS就是倪克斯。[102]每個遊戲中的主要迷宮,例如《女神異聞錄3》中的塔耳塔羅斯和《女神異聞錄5》中的殿堂,都是由人類潛在的意願和欲望產生的,通常利用另一種陰影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103]在大多數該系列遊戲中反覆出現的場景是「天鵝絨房間」,它是由Philemon創造存在於現實和潛意識之間的一個地方,而客人一般就是主角,它根據當前客人的心靈而改變房間的樣貌。天鵝絨房間的主人是一位名叫伊格爾的神秘老人,通過幫助客人提升他們的人格面具能力來幫助人們。[104][11][92]

該系列的每個主角都是一個沉默的角色,該系列導演對此的描述是「沉默和冷靜」。[105]當《女神異聞錄2 罰》PSP版本中的新加故事內容的作者希望主角能夠進行更多的對話時,這一點被否決,因為它違背了該系列傳統。[106]由集體潛意識產生的兩個人物是Philemon和Nyarlathotep,他們分別是光與暗的代表。[16]為了尋求人類的可能性,不惜和人類陰暗面的Nyarlathotep聯手策劃了《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的一系列事件,最終導致《女神異聞錄2 罪》世界的崩壞。[30]Philemon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遊戲中以金蝴蝶的形式出現,有粉絲推測在此之後的系列遊戲中出現的藍蝴蝶也是Philemon[92],但在《女神異聞錄5》中藍蝴蝶是天鵝絨房間助手拉雯妲的化身。該系列中的許多主要的敵人都是人類潛意識所產生的死亡的化身。[92]女神異聞錄系列的中心主題是主角探索人類的靈魂和發現自己真實自我。[107]這些故事通常集中在主要人物的人際關係和心理上[108],還有一個潛在的焦點是「人類的靈魂」[109]

該系列中的許多概念和人物(人格面具、陰影、Philemon)使用榮格心理學榮格原型[11]經常出現的主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戴」的「面具」,它們與他們的人格面具相聯繫。這個主題在《女神異聞錄5》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主要是體現在他們的怪盜形象中使用的面具。[105][110]主角的雙重生活直接受到這些主題的影響。[103]該系列每個遊戲還包括其特別的主題和題材。《女神異聞錄2》側重於謠言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被Atlus稱為「言靈的力量」),《女神異聞錄3》採用了人類內心消極情緒與黑暗的主題,《女神異聞錄4》關注八卦和媒體如何影響人們對他人的看法,《女神異聞錄5》展示了主角如何在被束縛的現代社會中追求個人自由。[87][98][111]早期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元素是中國哲學家莊子的著名故事莊周夢蝶。它與系列的主題緊密相關,並且與Philemon經常出現的藍蝴蝶形象緊密相連。[16]Philemon的原型是以莊周為基礎的。[11]而Nyarlathotep的原型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克蘇魯神話中的同名角色 - 奈亞拉托提普,而神話也是經常在《女神異聞錄2》中被引用的一個元素。[87][112]天鵝絨房間的原型是《雙峰》裏的Black and White Lodges英語Black and White Lodges[11]伊格爾和天鵝絨房間的助手都是以瑪麗·雪萊的小說《科學怪人》的角色來命名的。[92]

開發

[編輯]

女神異聞錄系列是來自在超級任天堂上發行的《真・女神轉生if...日語真・女神転生if...》的構想。《真・女神轉生if...》把遊戲設定在高中得到了好評,Atlus決定開發一個主題聚焦年輕人內心掙扎的子系列。[109]而且該系列的創作者岡田耕始和金子一馬都有這方面的創作經驗:據他們說,由於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或現在就是學生,所以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學習和個人自由的時候。他們認為,這樣有助於玩家理解每個遊戲中包含的主題和各種想法。尤其是金子一馬試圖重現他的經歷。[113]第一個遊戲《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名稱使用了「女神轉生系列」前綴,這是想讓新玩家和休閒玩家感到這個遊戲比女神轉生系列遊戲更容易上手。而且PlayStation上的大量休閒遊戲也促進了這個想法的實現。[11][12]該遊戲的標題中的「女神異聞錄」[Jp. 11]代表了該遊戲的地位,是該系列的直接衍生品。[114]但後來放棄了將女神異聞錄遊戲作為一個獨立系列。[112]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成功後,很多員工留下來繼續開始開發《女神異聞錄2 罪》。在創作《女神異聞錄2 罪》的過程中,決定了《女神異聞錄2》還需要與當前主角不同的另一個視角,而這為《女神異聞錄2 罰》的設定奠定了基礎。[112][115]繼此之後,女神異聞錄系列進入了一個空白期,反而把焦點轉向其他遊戲,如《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116]

《女神異聞錄3》的概念於2003年由橋野桂提交給Atlus,橋野桂曾擔任多個女神轉生系列遊戲的設計師,並曾擔任《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的總監。獲得Atlus的認可後,開發於同年開始,這也正好是在《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和《數位惡魔傳說 天魔變》完成之後開始的。[117][118][119]《女神異聞錄3》對Atlus在歐美玩家群體擴張起了很大作用。[116]《女神異聞錄3》開發期間Atlus也構思了《女神異聞錄4》,但這個遊戲直到《女神異聞錄3》發行後才正式開始開發。[109]《女神異聞錄5》的開發準備工作始於2010年,該團隊決定轉向更具挑戰性的故事主題,並表示這一轉變將比《女神異聞錄3》更加劇烈。[120][121]《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及其續集是該系列中的非角色扮演遊戲,而它的成功也啟發了《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和《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的創作。[122][123]

前三個主要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由Atlus的內部工作室R&D1開發,該工作室負責主要的女神轉生系列遊戲。[124]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由被稱為第二創意製作部門(2nd Creative Production Department)的團隊開始開發該系列的遊戲。 該團隊後來於2012年更名為P-Studio。[125][126][127]橋野桂一直負責該工作室,直到2016年在日本發佈《女神異聞錄5》時,他開始負責一個新的部門Zero Studio,並開始一個新的專案。[128][129]除Atlus外,其他遊戲公司的開發人員還幫助開發了女神異聞錄系列中的遊戲。在《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的前期製作階段,橋野桂接觸亞克系統的《蒼翼默示錄系列》遊戲中並留下深刻印象。[35]對於《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最初由Dingo英語Dingo Inc.開發,Dingo以《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系列》而聞名。由於質量問題,Atlus後來全面接管了該遊戲的開發。[130]

藝術設計

[編輯]
《女神異聞錄3》的廣告展示了主角、兩個角色和一個人格面具。它由經常負責女神異聞錄系列的副島成記創作。[131][132]
《女神異聞錄4》角色的塗鴉

女神異聞錄系列的兩位人物角色設計者是女神轉生系列主要設計師金子一馬副島成記日語副島成記,金子一馬為前三部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設計角色,副島成記也與金子一馬一起工作,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擔任人物角色主要設計師。[11][133][134][135]在為《女神異聞錄 Persona》設計角色時,金子一馬受到當時多位名人和虛構人物的啟發,以及Atlus的員工。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 罪》,主要角色們都穿着相同的校服,所以金子使用飾品來區分他們。[11][133]對於《女神異聞錄2 罰》,主要角色都是成年人,所以金子需要重新考慮他的設計思路。最終,他採用了普通成年人的設計,但又設計得恰好使這些角色能在遊戲中脫穎而出。[113]

副島成記的第一部主要作品是《女神異聞錄2》,是與金子一馬合作一起設計的。[136]金子一馬在《女神異聞錄2》之後讓副島成記負責該系列的藝術指導,因為金子一馬不想將自己的繪畫風格刻在女神異聞錄系列裏,並且也希望副島成記獲得經驗。[134]由於在金子一馬的擔任主要設計師期間,該系列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粉絲,因此在副島成記創造新角色時,副島成記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131]在後來的採訪中,副島成記說儘管他尊重和欽佩金子一馬,但他從不故意模仿金子一馬,也不安定於系列粉絲對角色設計的喜愛中,而是應該總以創造新事物的想法來設計角色,而不是流連於金子一馬的設計。[82]對於他的角色設計,副島成記使用他見過的真實人物,觀察他們的外表和他們的個性有何聯繫。如果他的設計與他所見到的人過於接近,他會在保持這個人的個性的同時做一個粗略的草圖。[135]在設計《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角色時,他首次加入了Super deformed英語Super deformed設計,原因是它與《世界樹的迷宮系列》相聯繫,因此要考慮到粉絲們對角色的感覺。他的設計技巧的一個關鍵就是看看是什麼能使角色脫穎而出,然後逐漸調整這些特徵,以便即使重新設計,他們仍然可以被輕易識別出。[135][137]

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每個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都有不同的風格和主題顏色。這是該團隊做出的第一批藝術方面的決定之一:《女神異聞錄3》有着黑暗的氣氛和嚴肅、冷酷的人物形象,所以主題顏色選擇為藍色以反映這些氛圍。相比之下,《女神異聞錄4》的色調和人物形象更為鮮明,但情節是關於一系列謀殺案,所以選擇黃色這種淺色調並帶有「警告」的含義。[135]而根據副島成記所說,藍色是「青春期的顏色」,黃色是「幸福的顏色」。[82]對於《女神異聞錄5》,選擇的顏色是紅色,與之前的遊戲形成鮮明對比,並與遊戲的故事主題相適。它的藝術風格被稱為是從《女神異聞錄4》自然的演變。[110][138]

音樂

[編輯]

女神異聞錄系列的音樂由多位作曲家作曲。與該系列音樂最密切的是目黑將司,他於1995年加入Atlus,之後不久就開始為女神異聞錄系列工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Aria of the Soul》,這是天鵝絨房間的背景音樂,並且整個系列的天鵝絨房間的背景樂都是這首曲子或是重混版。[139][140][141]目黑將司覺得在最初的遊戲中受到PlayStation光碟存儲空間限制的束縛,所以當他開始為《女神異聞錄3》作曲時,由於硬件的提升而允許遊戲流式傳輸音頻英語Streaming audio in video games,他才能夠充分表達他的音樂風格。他在《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中對音樂的主要擔憂是歌手唱英文歌詞的問題。[82]由於他還參與了其他專案,包括如《魔劍X》,所以他沒有參與《女神異聞錄2》遊戲音樂的製作。[142]《女神異聞錄2 罪》與《女神異聞錄2 罰》的音樂由田崎壽子、土屋憲一和黒川真毅創作。土屋憲一原本是在《女神異聞錄 Persona》上寫過次要音樂,並且為這遊戲劇情寫一段辛酸的經歷。[143][144][145]目黑將司也為《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作了主題曲,其餘的配樂則由喜多條敦志小西利樹完成。[146]目黑將司還擔任《女神異聞錄5》的主要作曲家,創作了該遊戲80%的音樂,用酸爵士的靈魂和來自遊戲的靈感來製造正確的氣氛。[147]

發佈

[編輯]
Atlus USA在2012年電子娛樂博覽會上推廣他們的《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遊戲。

不包括重新發佈和手機遊戲,該系列共有十款遊戲。[3]《女神異聞錄 Persona》是第一部在歐美發行的女神轉生系列角色扮演遊戲,因為之前的遊戲因可能含有引起爭議的內容而被認為不合格。由於這款遊戲內容比較溫和,所以最終在歐美發行了。[148][149]根據Atlus的說法,《女神異聞錄 Persona》及其續作將試探歐美玩家對女神轉生系列的反應。[124]女神異聞錄系列中的絕大多數遊戲都是在PlayStation平台上最先發佈甚至由PlayStation平台獨佔的遊戲。但2014年《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在任天堂3DS平台發佈,這一趨勢被打破。[150]Atlus負責在日本和北美所有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的發行。[124]有一個例外,《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Windows版本是由ASCII公司發行。[5]2016年後,由於Atlus USA被世嘉收購,世嘉接管了該系列在北美的發行。[151]

由於Atlus沒有歐洲分公司,Atlus通常會需要在歐洲的其他第三方發行商的分公司提供發行服務。這經常導致北美和歐洲發行日期之間的間隔從幾個月到一年或更長。[53][152][153]《女神異聞錄3》是由光榮發行。[32]而《女神異聞錄4》是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154]《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最初由Zen United在歐洲發行,由於發行推遲了很久,最終數碼發行歸還給Atlus,導致遊戲從歐洲版PSN中下架。[152]Atlus最終在歐洲重新發佈了PlayStation平台的《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數碼版本。[155]他們之前還在歐洲和澳大利亞發行《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PSP版本。[8]《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由世嘉在歐洲出版,後來世嘉又收購了Atlus的母公司。據推測,這可能會導致縮短北美和歐洲之間的發行日期間隔。[53]歐洲版本大多數發行合作夥伴是Ghostlight英語Ghostlight,它與Atlus的關係可以追溯到歐洲發行的《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156][157]最近的合作夥伴是日本一軟件,它發行了《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和《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57][158][159]Atlus與NIS America的合作在2016年結束,NIS美國公司表示,由於世嘉收購了Atlus,NIS與Atlus存在分歧。NIS America表示,Atlus對歐洲合作夥伴變得「非常挑剔」,Atlus開始挑選那些可以為它的遊戲提供最高的最低銷售量保障的公司。[160]世嘉的美國分公司和Atlus USA最終與歐洲出版公司Deep Silver達成合作,在該地區發行一些遊戲,其中包括《女神異聞錄5》。[161]

女神異聞錄系列的英語版本地化一般由Atlus USA英語Atlus USA的南場優負責,他還負責其他多個女神轉生系列遊戲的本地化工作。[95][162]另一位主要的工作人員是Nicholas Maragos,他曾與南場優一起在多個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工作,直到2015年跳槽到任天堂(美國)[162][163]《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本地化由一個小團隊負責,這給他們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需要為歐美玩家對遊戲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更改名字,更改角色外觀以及更改大量的文化元素內容,整個備用主線任務也被移除。[148][162][164]《女神異聞錄 Persona》發行之後,Atlus決定以後的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應儘可能忠實於其日本原始版本。[162]南場優負責的本系列第一個遊戲是《女神異聞錄2 罰》。[165]《女神異聞錄2 罪》的歐美發行有些爭議,因為它包含潛在有爭議的內容,其中就有納粹主義。最後,由於員工方面和受爭議內容不多,《女神異聞錄2 罪》最後仍進行了本地化,而這也有利於續作《女神異聞錄2 罰》的本地化。[148]後來,團隊在海外發佈了《女神異聞錄 Persona》和《女神異聞錄2 罪》的PSP版本,這能夠使《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的粉絲能夠很容易補完前作。《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本地化完全重做,恢復了之前修改過和移除的所有內容。[148][164][166]由於一些特殊情況,《女神異聞錄2 罰》的PSP版本沒有被本地化,所以Atlus在PSN上發佈了原始版本。[28]

對於《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的本地化,團隊儘可能多地使用日本版本的原始內容,例如使用日本的敬語和日本的貨幣日圓而不去對它本地化。一般來說,他們將日本版本的文化元素全部融入其他地區的本地化版本中,除非玩家不能理解這些文化元素,例如某些玩笑和[95]儘管如此,有些地方還是需要做一些改變。例如,角色桐條美鶴原始設定中,第二語言為英語,但由於她的外貌導致在本地化版她的第二語言更改為法語。由於類似的基於語言的問題,學校的考試也需要改變。[162]Social Links最初被稱為「Community」[Jp. 12],但由於「Community」一詞在英語中具有非常具體的含義,所以對這點進行了修改。這個新名稱來自於角色伊格爾用「society」(社會)和「bonds」(紐帶)等詞語來提及這個概念。[167]遊戲中的一些彩蛋也進行了修改:在《女神異聞錄3》中的一個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的一個人物,原本是來自《真·女神轉生》的一個角色,但本地化中把這個人物改為女神異聞錄系列之前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同時《女神異聞錄4》中的提到的虛構偵探原本是來自《惡魔召喚師系列》的葛葉後改為《女神異聞錄2 罰》的角色。[167]角色名稱也需要調整,例如《女神異聞錄4》角色久慈川理世的舞台劇名字,以及團隊中互相稱呼對方的方式做了改變,這樣以吸引更多歐美玩家。[167][168]《女神異聞錄5》也計劃以這種方式進行本地化。[165]

遊戲的標題也改變了,《女神異聞錄 Persona》(英文版:《Revelations: Persona》)的前綴從「Megami Ibunroku」(「女神異聞録」的轉寫)改為「Revelations」,主要原因是該團隊認為「Revelations」聽起來很酷。「Revelations」之後在《女神異聞錄2 罪》和《女神異聞錄2 罰》被移除。[148]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成功發行後,「Shin Megami Tensei」(真·女神轉生)被添加到該系列遊戲標題中以推動在歐美的銷售。[148]但一些遊戲的情況並非如此:《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的標題被縮短了[註 5],因為它最初聽起來很尷尬,「真·女神轉生」的前綴也放棄了,因為它會使得遊戲名稱很長。《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英文版全名:《Persona 4 Golden》)也發生了同樣的改變,該團隊還放棄了日本遊戲標題中的「The」,因為在歐美國家,這看起來很奇怪。[167]《女神異聞錄5》(英文版全名:《Persona 5》)在歐美發行中也沒有任何前綴。[40]

評價

[編輯]
匯總得分
遊戲 Metacritic
女神異聞錄 Persona 78/100 (PS)[169]
78/100 (PSP)[170]
女神異聞錄2 罪 75/100 (PSP)[171]
女神異聞錄2 罰 83/100 (PS)[172]
女神異聞錄3 86/100 (P3)[173]
89/100 (FES)[174]
89/100 (Portable)[175]
女神異聞錄4 90/100 (P4)[176]
93/100 (Golden)[177]
女神異聞錄5 93/100 (PS4)[178]
95/100 (Royal)[179]

截至2020年,《女神異聞錄系列》累計已在全球售出1300萬份[1],超過了其母系列女神轉生系列的累計銷量。[180]當時第一個女神異聞錄系列遊戲被稱為sleeper hit,而它的成功和《女神異聞錄2 罰》幫助提升了Atlus和女神轉生系列在北美的知名度。在歐洲,該系列在發佈《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之前並沒有發行其他該系列的遊戲,但這兩作在歐洲都非常成功。[148][150][181]Atlus行政總裁平岡直人日語平岡直人表示,該系列的主要轉折點是《女神異聞錄3》的發佈,這是一個商業上的成功,從此該系列受到主流遊戲社區的關注。《女神異聞錄4》比前作獲得了更高的評價。女神異聞錄系列的成功使Atlus能夠在歐美建立一個強大的玩家粉絲集體,並為《嘉芙蓮》等其他遊戲的發行做一些鋪墊。[150][註 6]

女神異聞錄系列被稱為女神轉生系列中最受歡迎的分支系列,但它本身就很著名並獲得了成功。[85][98][182]Io9英語Io9的James Whitbrook評論說,雖然「在歐美,我們有很多令人驚嘆的都市幻想作品,但是女神異聞錄系列有趣的是它看似熟悉的都市幻想,但能在主角平凡又普通的生活與他們遇到的超自然現象的都市幻想之間做到平衡。在日本,這種現象很少見,而且這個系列通過這種描繪都市幻想的方式使它如此與眾不同,尤其與你對日本角色扮演遊戲的印象不相同。」[註 7][98]任天堂力量》在一篇關於女神轉生系列的文章中,將女神異聞錄系列的「現代恐怖故事」和「日本高中生團隊」列為是該系列的特色。[183]《女神異聞錄 Persona》在1999年被GameSpot的Andrew Vestal認為是一款值得關注的遊戲,儘管還不太成熟,他說:「《女神異聞錄 Persona》揭示了角色扮演遊戲的三大特徵,這使得該系列在角色扮演遊戲玩家中如此受歡迎:惡魔,談判交涉和心理學」。[註 8][184]這款遊戲被認為是經典之作。[148]《女神異聞錄3》在2009年被RPGamer認為是過去十年內最偉大的角色扮演遊戲,而RPGFan將《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在2011年類似榜單中分別列為第二位和第四位。[185][186]《女神異聞錄3》被Gamasutra列為20個最偉大的角色扮演遊戲之一。[187]《女神異聞錄4》也被《Fami通》列為2010年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遊戲之一。[188]

除了贏得評論界的好評,該系列也含有有爭議的內容。這始於《女神異聞錄 Persona》的本地化標題「Revelations」(啟示錄),因其含有宗教元素而引起關注。[148]Kurt Katala在2006年為1UP.com撰寫了關於女神轉生系列有爭議內容的報道,提到了《女神異聞錄2 罪》提到同性戀、校園暴力和納粹主義,認為這就是Atlus為什麼最初沒有在歐美發行這個遊戲的可能原因。[189]2008年3月的《電子遊戲月刊》中報道,在1UP.com的2007年度遊戲獎中,《女神異聞錄3》獲得了「最具爭議內容的遊戲但沒有引起爭議」獎[註 9],作者說:「Rockstar Games熱咖啡性醜聞和《惡霸魯尼》男性之間接吻與《女神異聞錄3》的倡導自殺式戰鬥和涉及師生戀根本無法相比。」[註 10][190]《女神異聞錄4》反過來在多處對角色性別和性別特徵進行了審查。[191][192][193]

相關媒體

[編輯]
《Persona 4 the Animation》(P4A)的標誌,其中Persona4 的 「P」、「4」和Animation 的「A」是紅色的。

女神異聞錄系列的首部動畫改編,是2008年播出的電視動畫《女神異聞錄 ~三位一體之魂~》。它由A-1 Pictures製作並由松本淳導演,劇本由武藤康之日語むとうやすゆき安川正吾大西信介寫作,由岩崎琢負責。它的人物角色由副島成記和石井百合子設計,人格面具設計由玄馬宣彥完成。[194][195]它由NIS America代理發布英文版。[196]《女神異聞錄 ~三位一體之魂~》設定發生在《女神異聞錄3》之後,使其成為系列中的非經典作品。[195][197]

《女神異聞錄4》的改編動畫《Persona 4 the Animation》於2011年播出。這部動畫共有25集,由動畫國際公司製作,並由岸誠二導演。[198][199]2014年,A-1 Pictures製作了一部基於《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的名為《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的電視動畫。這部動畫改編自原作遊戲,劇情包含了《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中的新內容,着重於主角與新角色瑪麗的相遇。[200][201]

由A-1 Pictures製作的《Persona 5 the Animation -THE DAY BREAKERS-》於2016年9月播放,這部動畫發生在遊戲中的事件期間,但是是另外一個單獨的事件。[202]由A-1 Pictures製作的基於《女神異聞錄5》的完整電視動畫《Persona 5 the Animation》在2018年4月7日開播。[203]

最初的《女神異聞錄4》電視動畫是製作成了一部劇場版動畫《Persona 4 the Animation - The Factor of Hope》,它在2012年在日本的電影院上映。[204]

《女神異聞錄3》也已被改編成一系列劇場版動畫,由動畫國際公司製作,這些工作人員也曾參與製作《Persona 4 the Animation》,它們由Aniplex在海外負責發佈。[205][206]這四部劇場版動畫分別命名為《#1 Spring of Birth英語Persona 3 The Movie: No. 1, Spring of Birth》、《#2 Midsummer Knight's Dream英語Persona 3 The Movie: No. 2, Midsummer Knight's Dream》、《#3 Falling Down英語Persona 3 The Movie: No. 3, Falling Down》和《#4 Winter of Rebirth英語Persona 3 The Movie: No. 4, Winter of Rebirth》。他們從2013年開始發佈第一作,直到2016年才全部完結。[207][208][209][210]對於《Persona 4: The Animation》和《女神異聞錄3》的劇場版動畫,主要關注點之一是設計主角的人物個性,而主角的個性原本是由玩家在遊戲中的行為決定的。[211][212]

女神異聞錄系列被改編成八部漫畫,第一部名為《女神異聞錄Persona》,最初於1996年連載並於2009年重新發佈。[213]第二部獨立漫畫《Persona 罪與罰》[Jp. 13]是為配合《女神異聞錄2》遊戲的發佈,故事發生在《女神異聞錄2》遊戲的相同環境中,但是它是一個獨立於遊戲的故事。在2011年的補發中,新增了一些內容,將漫畫與《女神異聞錄2 罪》的事件聯繫了起來。[214]《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也有其改編漫畫,在《電擊魔王》連載。[215][216][217]以《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為基礎的連載漫畫,由於遊戲中包含的兩條故事線,所以有兩條單獨的漫畫故事線 - 《Side:P3》和《Side:P4》。[217][218]從2016年9月起,《女神異聞錄5》的改編漫畫開始在網上連載。[219]基於《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的多部小說也已經出版。[194][220][221]

基於《女神異聞錄3 攜帶版》製作了包含三部分的舞台劇《Persona 3 the Weird Masquerade》。並為男女主角的兩個版本分別進行演出,這三部戲分別是《青之覺醒》、《群青之迷宮》和《蒼鉛之結晶》。[222]《女神異聞錄4》也被改編成兩個舞台劇,都由Marvelous負責,並在2012年演出:《Visualive》和《Visualive the Evolution》。[223][224]基於《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的舞台劇在2014年12月同樣有限次演出[225],基於《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的舞台劇於2016年7月演出。[226]

Atlus創作了女神異聞錄系列的相關媒體。一個專門報道此類的雜誌最初在2011年到2012年間發行了10期,自那以後不定期地發行。[227][228]在女神異聞錄官方網站和niconico動畫上的官方訪談節目「Persona Stalkers Club」於2014年2月開始播放。由自由作家梶田隆基日語マフィア梶田聲優磯村知美日語磯村知美主持,旨在加深Atlus與女神異聞錄粉絲群之間的聯繫。[229]女神異聞錄系列的音樂會或演唱會也在日本舉辦過多次,其中一些已經在日本發行了音樂會專輯。[230][231]與《女神異聞錄3》、《女神異聞錄4》和《女神異聞錄5》有關的商品也製作並發售了。[232][233][234][235]

參考

[編輯]

註釋和翻譯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歐洲版本由第三方公司如Ghostlight英語GhostlightNIS America發行,世嘉在2016年後負責北美地區的發行。
  2. ^ 這個遊戲在英語中(PS1與Windows平台英文版:《Revelations: Persona》,PSP平台英文版:《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通常稱為《Persona》而不是其全稱
  3. ^ 在《Persona4 黃金版》(P4G)中官方中文翻譯為「人格面具」
  4. ^ 在《Persona4 黃金版》(P4G)中官方中文翻譯為「不羈」
  5. ^ 英文版中,原標題是《Persona 4:The Ultimate in Mayonaka Arena》,後來縮短為《Persona 4 Arena》
  6. ^ 雖然平岡直人主要是在說歐洲市場,但他在提到的例子中提到了女神異聞錄系列。
  7. ^ 原文為「here in the west, we've got plenty of awesome urban fantasy, especially from a YA perspective. But what makes Persona interesting is that it's the familiar concept of Urban fantasy, the balance of the mundane "normal" life of the protagonists and the problems they have there with the fantastical nature of the supernatural world that lies beneath all that, from a Japanese perspective. Over here, that's much less common, and the way the series portrays urban fantasy through that lens is what makes it so different, especially from what you would normally expect from Japanese RPGs.」
  8. ^ 原文為「Examining Persona reveals three of the traits that make the series so popular - and unique - amongst RPG fans: demonology, negotiation, and psychology」
  9. ^ "Most controversial game that created no controversy" award
  10. ^ 原文為「Rockstar's Hot Coffee sex scandal and Bully's boy-on-boy kissing's got nothing on this PS2 role-player's suicide-initiated battles or subplot involving student-teacher dating」

日本版原文

[編輯]
  1. ^ ペルソナ3 ザ・ナイト・ビフォア Perusona Surī: Za Naito Bifoa
  2. ^ ペルソナ アインソフ Perusona Ain Sofu
  3. ^ 女神異聞録ペルソナ 異空の塔編 Megami Ibunroku Persona: Ikuu no Tou Hen
  4. ^ ペルソナ2 罪 ロストメモリーズ Perusona Tsū: Tsumi Rosuto Memorīzu
  5. ^ ペルソナ2 罰 インフィニティマスク Perusona Tsū: Batsu Infiniti Masuku
  6. ^ ペルソナ3エム Perusona Surī Emu
  7. ^ アイギス THE FIRST MISSION
  8. ^ ペルソナ3ソーシャル Perusona Surī Sōsharu
  9. ^ ペルソナ モバイル オンライン Perusona Mobairu Onrain
  10. ^ ペルソナ4 ザ・カードバトル Perusona Fō Za Kādo Batoru
  11. ^ 女神異聞録, lit. "Goddess' Odyssey"
  12. ^ コミュニティ Komyuniti
  13. ^ ペルソナ 罪と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20-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4). 
  2. ^ https://store.playstation.com/zh-hant-tw/product/HP0177-CUSA18513_00-0000000000000000
  3. ^ 3.0 3.1 3.2 3.3 3.4 3.5 Romano, Sal. Persona series sales top six million. Gematsu. 2015-05-11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4). 
  4. ^ 女神異聞録 ペルソナ (PS). 《Fami通》.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2) (日語). 
  5. ^ 5.0 5.1 【お知らせ】アスキー、『女神異聞録ペルソナ』をWindowsに移植! しかも、おまけつき!. ASCII (公司). 1999-02-05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4) (日語). 
  6.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remake set for PSP. Andriasang.com. 2009-02-06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4). 
  7. ^ Yip, Spencer. The E3 2009 Shin Megami Tensei Interview Part 1. Siliconera. 2009-06-12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8. ^ 8.0 8.1 Lada, Jenni. Atlus releases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in Europe and Australia. Technology Tell. 2010-08-12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6). 
  9. ^ 9.0 9.1 Persona: Revelations: PlayStation. 《Game Informer》. 1997-03-01 [200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1-16). 
  10. ^ Persona Revelations. Next Generation. No. 27 (Imagine Media英語Imagine Media). March 1997: 86, 88.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Megami Ibunroku Persona Digital Collection: Persona World. ASCII Media Works. 1993: 6–11. ISBN 978-4-7572-0014-2 (日語). 
  12. ^ 12.0 12.1 女神転生10年史: DDS 10th Anniversary [Megami Tensei 10 Year History: DDS 10th Anniversary] 2. Atlus. 2000-06-28: 72. ISBN 4-7577-0120-9 (日語). 
  13. ^ 女神異聞録 ペルソナ (PS). 《Fami通》.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2) (日語). 
  14. ^ Gerstmann, Jeff. Persona Review. GameSpot. 1997-02-27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6). 
  15. ^ PSP《女神异闻录》PERSONA人物相关介绍_-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www.gamersky.com.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5).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ペルソナ倶楽部P3 [Persona Club P3]. Enterbrain. 2006-11-30: 4–11. ISBN 978-4-7577-3095-3 (日語). 
  17. ^ Gantayat, Anoop. Atlus Putting More Money Into Persona 2 Remake. Andriasang.com. 2010-11-02 [2015-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18. ^ Gantayat, Anoop. First Look: Persona 2 Innocent Sin. Andriasang.com. 2010-10-29 [2015-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19. ^ Gantayat, Anoop. One More Persona 2 Innocent Sin Quest Example. Andriasang.com. 2011-03-24 [2015-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20.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2 PSP Hits Tomorrow!. Andriasang.com. 2011-04-13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21. ^ Yip, Spencer. The Rumors Are True,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2: Innocent Sin Coming Sept. 20. Siliconera. 2011-09-02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7). 
  22. ^ Sahdev, Ishaan. Persona 2 And Trails In The Sky, Together At Last. Wait, What?. Siliconera. 2011-09-30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6).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2: Innocent Sin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PDF). Atlus. [2015-05-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03). 
  24. ^ 24.0 24.1 ペルソナ2 罰.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Japanese Website.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11-18). 
  25. ^ Feena. Tokyo Game Show Report (Part 1). RPGFan. 2000-04-04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26. ^ Zdyrko, Dave. E3: Atlus' Secret U.S. RPG. IGN. 2000-05-11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27. ^ 27.0 27.1 Romano, Sal.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announced for PSP. Gematsu. 2012-02-28 [2015-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8. ^ 28.0 28.1 Maragos, Nich.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Hits PSN Tomorrow. PlayStation Blog. 2013-02-25 [2013-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2). 
  29. ^ 29.0 29.1 Lumb, Jonathan. Atlus Announces Persona 3. 1UP.com. 2006-03-08 [2015-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2).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ペルソナワールドガイダンス [Persona World Guidance]. SB Creative. 2001-04-06. ISBN 978-4-7973-1498-4 (日語). 
  31. ^ Sony PS2 Japanese Ranking. Japan-GameCharts. 2008-11-02 [201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30) (日語). 
  32. ^ 32.0 32.1 Purchese, Robert. Koei to bring Persona 3 to Europe. Eurogamer. 2008-01-29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9). 
  33. ^ 33.0 33.1 Moriarty, Colin. Persona 3 Fes coming to PlayStation Network. IGN. 2012-04-06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34. ^ Gifford, Kevin. All About Persona 3's PSP Port. 1UP.com. 2009-08-18 [200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1). 
  35. ^ 35.0 35.1 35.2 McNeice, Kiera. Persona Mania: Developer Reveals New Details. IGN. 2011-09-01 [2011-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36.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FES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2008: 04–05. 
  37. ^ 37.0 37.1 ペルソナ4 (PS2). 《Fami通》.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日語). 
  38. ^ 38.0 38.1 Yip, Spencer. Ah, That's Why Mitsuru And Akihiko Are In Persona 4: The Ultimate In Mayonaka Arena. Siliconera. 2011-11-23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4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U.S.A., Inc. 2008: 5–28 (5–7, 10–11, 14–15, 19, 23, 25, 28). SLUS-21782B. 
  40. ^ 40.0 40.1 Romano, Sal. Persona 5 delayed to April 4 in the west, free Japanese voice-over DLC announced. Gematsu. 2016-11-16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6). 
  41. ^ Game Graphics Studio - ペルソナ5: 今世代機グラフィックで魅せる人気ジュブナイルシリーズ最新作. CGWorld (Works Corporation). 2016-09-10, (218): 86–72 (日語). 
  42. ^ James, Thomas. Persona 5 director discusses characters, themes, and development. Gematsu. 2015-02-05 [201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43. ^ Sato. Persona 5's Fifth Party Member Introduced As Yusuke Kitagawa. Siliconera. 2015-09-20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0). 
  44. ^ 「ペルソナ3」の無料ミニオンラインゲーム「ザ・ナイト・ビフォア」がバージョンアップ. ITmedia. 2006-06-15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1) (日語). 
  45. ^ アトラス,ブラウザベースの無料オンラインRPG「ペルソナ アインソフ」公開. 4Gamer.net. 2008-02-27 [2015-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6). 
  46. ^ [アトラスネット] アトラスネットリニューアル/「ペルソナアインソフ」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Atlus. 2010-06-09 [2015-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9). 
  47. ^ Yip, Spencer. Persona 4: The Ultimate In Mayonaka Arena Arrives In Arcades This March. Siliconera. 2012-01-27 [201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48.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4 Arena Home Release Date Set. Andriasang.com. 2012-04-17 [2012-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1). 
  49. ^ Summon the fighter within: Persona 4 Arena (360, PS3) coming to N.America this summer. Atlus. 2012-02-21 [201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1). 
  50. ^ MacGregor, Kyle. Sony removes Persona 4 Arena from European PSN. Destructoid. 2014-05-22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2). 
  51. ^ MacGregor, Kyle. Persona 4 Arena sequel strikes Japanese arcades. Destructoid. 2013-11-29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5). 
  52. ^ Sahdev, Ishaan. Persona 4 Arena Ultimax Will Hit Japan On August 28th. Siliconera. 2014-04-23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2). 
  53. ^ 53.0 53.1 53.2 MacGregor, Kyle. Sega to publish Persona 4 Ultimax in Europe. Destructoid. 2014-09-19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7). 
  54. ^ Yip, Spencer.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s Story Is Canon. Siliconera. 2014-06-20 [201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5). 
  55. ^ Romano, Sal.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story, characters detailed. Gematsu. 2013-12-02 [2014-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9). 
  56. ^ Romano, Sal.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delayed to 2015. Gematsu. 2014-09-20 [2014-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2). 
  57. ^ 57.0 57.1 Romano, Sal.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coming to Europe this fall. Gematsu. 2015-06-29 [2015-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9). 
  58. ^ Bell, Alice. Atlus announces rhythm games for Persona 5 and Persona 3. VideoGamer.com. 2017-08-02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59. ^ 「女神異聞録ペルソナ 異空の塔編」のご案内 (PDF). Bbmf. [2015-06-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9-27) (日語). 
  60. ^ EZweb用アプリ『ペルソナ2罪ロストメモリーズ』明日より配信開始. ASCII Media Works. 2007-12-26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6) (日語). 
  61. ^ EZアプリ版ペルソナ2第二弾,「ペルソナ2 罰 INFINITY MASK」登場. 4Gamer.net. 2009-02-10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3) (日語). 
  62. ^ 『ペルソナ3/フェス』の新作パズルゲーム2本が配信開始. Gpara.com. 2007-05-14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8) (日語). 
  63. ^ 新たな迷宮「オネイロス」出現!『ペルソナ3エム』新登場. Gpara.com. 2007-12-10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 (日語). 
  64. ^ 『ペルソナ3ソーシャル』のスマートフォン版が配信開始. 《Fami通》. 2011-06-29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7) (日語). 
  65. ^ 物語序盤は無料!EZweb『アイギス THE FIRST MISSION』登場. Gpara.com. 2008-05-29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 (日語). 
  66. ^ S!アプリ『イラストパズル ペルソナ3』配信開始. Inside Games. 2008-03-03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6) (日語). 
  67. ^ PS2『ペルソナ3』を題材にしたブロック崩しのiアプリが登場. 《ASCII Media Works》. 2008-04-30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日語). 
  68. ^ Bbmf、iモード用サイト「メガテンオンライン」を開設第1弾アプリは「ペルソナ モバイル オンライン」. Game Impress Watch. 2009-03-13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7) (日語). 
  69.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4 Social Game Announced For GREE. Andriasang.com. 2012-08-31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9). 
  70. ^ 收下你的心!P5 IP系列首款正版手游《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预约开启-《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官网. p5x.wanmei.com.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71. ^ 71.0 71.1 71.2 James, Thomas. Persona 5 protagonist, first Persona, and more detailed in Famitsu. Gematsu. 2015-02-09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6).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Glenn, Wilson.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 Staff Review. RPGamer. 2009 [200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7). 
  73.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FES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U.S.A., Inc. 2008: 20–21. 
  74. ^ 74.0 74.1 74.2 Den Ouden, Adriaan. Persona 4 - Staff Review. RPGamer.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6). 
  75. ^ 75.0 75.1 VanOrd, Kevin.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Review. GameSpot. 2007-07-24 [200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1). 
  76. ^ 76.0 76.1 76.2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PDF). Atlus. [2015-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07). 
  77. ^ 77.0 77.1 77.2 Ascraft, Brian; Nakamura, Toshi. Analyzing the Persona 5 Trailer. Kotaku. 2015-02-05 [201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7). 
  78.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FES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U.S.A., Inc. 2008: 31–32. 
  79. ^ 79.0 79.1 79.2 Kemps, Heidi. Persona 4 Golden Review. GameSpot. 2012-11-21 [2015-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80. ^ 80.0 80.1 Gerstmann, Jeff.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Review. GameSpot. 2000-09-11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1). 
  81. ^ Revelations: Persona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U.S.A., Inc. 1996: 15. 
  82. ^ 82.0 82.1 82.2 82.3 Patterson, Eric L.; Kohama, Dai. The horrors of reality TV ... Persona 4. Play (US magazine) (Fusion Publishing). 2008, (December 2008).  Sca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3. ^ 続報 (Follow-up) - ペルソナ5 (P5: Persona 5): 勝負はつねに觧ヤかに.. Fami通 (Enterbrain). 2016-06-16, (1437): 36–39 (日語). 
  84. ^ 84.0 84.1 Glennon, Jen. 'Persona 5' Gameplay News: All-Out Attack, 1 More Are Back & More Combat Details. Digital Times英語Digital Times. 2016-06-14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85. ^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Hilliard, Kyle. What Is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Game Informer》. 2012-08-04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86. ^ 86.0 86.1 山啾. 你可知道女神异闻录为何叫“Persona”?. 2017-06-20 [201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6). 
  87. ^ 87.0 87.1 87.2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4 Th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 DoubleJump Publishing. 2008-12-01: 302–303. ISBN 978-0-9798848-6-3. 
  88. ^ Hou, Laura. Behind The Design Of Persona 4. Siliconera. 2010-09-22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9). 
  89. ^ Romano, Sal. Persona 5 introduces three new party members [Update]. Gematsu. 2016-05-10 [2016-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1). 
  90. ^ Perez, Daniel. Persona 5 release date pushed back to summer 2016. Shacknews. 2015-09-17 [2015-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8). 
  91. ^ 91.0 91.1 91.2 91.3 91.4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FES North American instruction manual. Atlus U.S.A., Inc. 2008: 26–27. 
  92. ^ 92.0 92.1 92.2 92.3 92.4 Farokhmanesh, Megan. The Persona Series, Explained. Polygon. 2016-09-14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93. ^ Sato. Persona 5 Details Its Randomly Generated Dungeon, Persona Leveling, Fusing, And Sacrificing. Siliconera. 2016-08-16 [201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94. ^ 続報 (Follow-up) - ペルソナ5 (P5: Persona 5): 好敵手,現る!?. Fami通 (Enterbrain). 2016-07-28, (1443): 46–53 (日語). 
  95. ^ 95.0 95.1 95.2 Fitch, Andrew. Anime Expo: Atlus Talks Persona 4, Trauma Center's Future. 1UP.com. 2008-07-08 [2009-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5). 
  96. ^ Farokhmanesh, Megan. Persona 5 will let you chat with Shadows, get a job and hang with your cat. Polygon. 2016-06-15 [201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97. ^ 97.0 97.1 97.2 Fitch, Andrew. Persona 4 Afterthoughts. 1UP.com. [2015-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98. ^ 98.0 98.1 98.2 98.3 Whitbrook, Jam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Great Urban Fantasy Series Persona. io9英語io9. 2015-02-19 [2015-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99. ^ Romano, Sal.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story, characters detailed. Gematsu. 2013-12-02 [2015-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9). 
  100. ^ 『ペルソナQ』をストーリー中心にレビュー。初めて遊ぶ人も大事にした、丁寧なキャラ描写を高評価. 《ASCII Media Works》. 2014-05-01 [2015-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日語). 
  101. ^ Tolentino, Joe. I translated the new Persona 5 trailer, so let's analyze it. Destructoid. 2016-05-12 [2016-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4). 
  102. ^ ペルソナ倶楽部P3 [Persona Club P3]. Enterbrain. 2006-11-30: 174–179. ISBN 978-4-7577-3095-3 (日語). 
  103. ^ 103.0 103.1 Kotzer, Zack. The Creator of Persona on Life,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Unconscious. Kill Screen. 2016-06-05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104. ^ 副島成記. 『ペルソナ3ポータブル』クリエーター's BLOG 【第7回】副島 成記氏. 《Fami通》. 2009-10-23 [2015-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日語). 
  105. ^ 105.0 105.1 Wallace, Kimberley. New Persona 5 Details You Won't Find Anywhere Else. 《Game Informer》. 2015-12-09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3). 
  106. ^ Satomi, Tadashi. 里見さんからコメントが到着!. Persona 2 Atlus Blog. 2012-05-11 [2015-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3) (日語). 
  107. ^ Atlus Express 4. Atlus. 2007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日語). 
  108. ^ Loe, Cassy. The Demon Whisperer. 任天堂力量 (Future US). February 2010, (251): 70–72. 
  109. ^ 109.0 109.1 109.2 Patterson, Eric. Interview - Katsura Hashino. 《Play (US magazine)》. 2009-03-05 [2009-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110. ^ 110.0 110.1 James, Thomas. Japanese Persona Magazine interviews Atlus staff on Persona 5, Dancing All Night [Update]. Gematsu. 2015-03-06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111. ^ Prahl, Kyle. Persona 5 details: If you've played P3 and P4, you 'should feel right at home'. PlayStation Universe. 2014-02-04 [2014-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112. ^ 112.0 112.1 112.2 ペルソナ2罪 公式ガイドブック 完全版 [Persona 2: Sin Official Guide Book (full version)]. Atlus. 1999. ISBN 978-4-7577-0081-9 (日語). 
  113. ^ 113.0 113.1 "Interview with Cozy Okada and Kazuma Kaneko"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CD-Rom). Atlus. 2000-12-22. 
  114. ^ 首都崩壊するまで7日新たな女神異聞録がここから紡ぎ出される. Fami通 (Enterbrain). 2008-11-07, (1040): 23 (日語). 
  115. ^ ペルソナ2罰 公式ガイドブック完全版 [Persona 2: Punishment Official Guide Book (full version)]. Enterbrain. 2000. ISBN 978-4-7577-0219-6 (日語). 
  116. ^ 116.0 116.1 「ペルソナ5」橋野 桂氏インタビュー。“心を盗む怪盗”をテーマにした本作と,20周年を迎える「ペルソナ」シリーズに込められた思いを聞いた. 4Gamer.net. 2016-08-20 [2016-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9). 
  117. ^ Hashino, Katsura. 橋野 桂 [プロデューサー&ゲームディレクター] / スタッフ Voice. Atlus. [2015-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0) (日語). 
  118. ^ ヒューマンアカデミーのイベントで『ペルソナ3』開発者がスタッフにキレられないコツを伝授!?. 《Fami通》. 2006-07-30 [2015-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30) (日語). 
  119. ^ Romano, Sal. A message from Persona Team's Katsura Hashino. Gematsu. 2013-08-13 [201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1). 
  120. ^ Ashcraft, Brian. Persona Developers Making New ... Persona. Kotaku. 2010-03-24 [2014-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8). 
  121. ^ Romano, Sal. Persona 5 uses new internal engine. Gematsu. 2011-08-31 [2014-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1). 
  122. ^ 『ペルソナQ』がいっそう味わい深くなる開発者インタビュー【週刊ファミ通より全文掲載】. 《Fami通》. 2014-06-21 [2016-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23. ^ Webster, Andrew. How one of the PlayStation 2’s best RPGs turned into a dancing game. 《The Verge》. 2015-09-29 [2016-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1). 
  124. ^ 124.0 124.1 124.2 Atlus Corporate. Atlus.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125. ^ Hashino, Katsura. Persona 3: Official Design Works. Udon Entertainment. 2012-07-05: 2. ISBN 978-1-926778-43-3. 
  126. ^ 開発スタッフ募集 / ペルソナチーム. Atlus.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9). 
  127. ^ 『P5』&『P4D』情報満載の『ペルソナマガジン』最新号が本日発売! 付録は『P4D』特製クリアファイル!!. 《ASCII Media Works》. 2015-02-25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128. ^ Ike, Sato. Atlus' Katsura Hashino Expects Project Re Fantasy To "Take A Long Time Until Completion". Siliconera.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6). 
  129. ^ Frank, Allegra. Longtime Persona director hands off series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Polygon. 2017-05-04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130. ^ Martin, Michael. TGS 2014: Atlus Takes Over Lead Development On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IGN. 2014-09-21 [2015-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1). 
  131. ^ 131.0 131.1 Shigenori Soejima Interview. Shigenori Soejima Art Works 2004–2010. Udon Entertainment. 2010-07-01: 145–153. ISBN 978-1-926778-32-7. 
  132. ^ 副島成記. Art of Persona 3. Atlus. 2007-08-14: 9. ASIN B004231LTK. 
  133. ^ 133.0 133.1 Maragos, Nich. In Character: Kazuma Kaneko. 1UP.com. 2004-09-20 [2015-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134. ^ 134.0 134.1 Kemps, Heidi. Game King: An Interview with Kazuma Kaneko. Otaku USA英語Otaku USA (Sovereign Media). August 2008, (Vol. 2, Issue 1): 120–123. 
  135. ^ 135.0 135.1 135.2 135.3 Wallace, Kimberley. A Glimpse Into The Mind of Persona's Art Director. 《Game Informer》. 2014-07-18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0). 
  136. ^ PlayStation.com(Japan)/PS World/インタビュー 副島成記さん. PlayStation. 2008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4) (日語). 
  137. ^ Parish, Jeremy. How You Helped Design Persona Q. Eurogamer. 2014-10-17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6). 
  138. ^ Romano, Sal. Persona 5 is a game about attaining freedom. Gematsu. 2011-02-05 [2014-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139. ^ Shoji Meguro interview. RocketBaby.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8-26). 
  140. ^ 目黑將司. "Persona 3 Original Soundtrack liner notes." (日語) Aniplex. 2007-07-19 SVWC-7380~1 Sca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on 2015-05-17.
  141. ^ Jeriaska. Sound Current: 'Reaching Out to the Truth - Vocal Tracks in Persona 4'. GameSetWatch. 2009-05-11 [200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0). 
  142. ^ ペルソナ公式パーフェクトガイド [Persona Official Perfect Guide]. Enterbrain. 2009-05-13: 355. ISBN 978-4-7577-4915-3 (日語). 
  143. ^ 【ほぼ毎日特集#60】アトラス最新作の情報も!? 『真・女神転生』『ペルソナ』シリーズを大解剖「教えて!土屋憲一先生」(前編・ミゲル). 《ASCII Media Works》. 2013-11-14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日語). 
  144. ^ Persona 2 Innocent Sin Original Soundtrack. Square Enix Music Online.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0). 
  145. ^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Original Soundtrack. Square Enix Music Online.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5). 
  146. ^ Greening, Chris. Music and soundtrack details for Persona Q. Video Game Music Online. 2014-05-22 [2014-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147. ^ Sato. Persona 5's Soundtrack Comes From Some Acid Jazz Influences. Siliconera. 2015-02-09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0). 
  148. ^ 148.0 148.1 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148.8 Wallace, Kimberley. Perfecting Persona: How Atlus USA Bloomed. 《Game Informer》. 2013-09-17 [2015-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149. ^ 東京大学"五月祭"で岡田耕始氏が『女神転生』誕生秘話を語った. 《Fami通》. 2008-05-25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4) (日語). 
  150. ^ 150.0 150.1 150.2 Jarvis, Matthew. Persona of interest: Atlus CEO Naoto Hiraoka's first European interview. 《Market for Home Computing and Video Games英語Market for Home Computing and Video Games》. 2014-11-14 [2015-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7). 
  151. ^ Futter, Mike. Sega Is Now Publishing Atlus U.S.A. Games, But Don't Worry. 《Game Informer》. 2016-03-31 [2016-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3). 
  152. ^ 152.0 152.1 Kubba, Sinan. Persona 4 Arena digital rights in Europe back with Atlus. Engadget. 2014-06-03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6). 
  153. ^ Hussain, Tamoor.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Coming to Europe Without Delay. GameSpot. 2015-07-01 [2016-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 
  154. ^ Purchese, Robert. Persona 4 dated for early March. Eurogamer. 2009-01-13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155. ^ Persona 4 Arena. PlayStation.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5). 
  156. ^ Yip, Spencer. Ghostlight Bringing Persona 3 Portable Plus A Collector's Edition To Europe. Siliconera. 2011-01-11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157. ^ Yin-Poole, Wesley. Persona 2: Innocent Sin confirmed for EU. Eurogamer. 2011-08-09 [2015-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0). 
  158. ^ North, Dale. TGS: NIS to bring Persona 4 Golden to Europe early 2013. Destructoid. 2012-09-21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159. ^ Seedhouse, Alex.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 launches in Europe on November 28th. Nintendo Insider. 2014-09-29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160. ^ Romano, Sal. NIS America will no longer publish Atlus games in Europe. Gematsu. 2016-04-25 [2016-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161. ^ Yin-Poole, Wesley. Persona 5 coming to Europe - courtesy of Deep Silver. Eurogamer. 2016-07-06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6). 
  162. ^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North, Dale. Anime Expo '08: Atlus' Shin Megami Tensei panel. Destructoid. 2008-07-07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63. ^ Klepek, Patrick. The Ugly New Front In The Neverending Video Game Culture War. Kotaku. 2016-03-04 [2016-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164. ^ 164.0 164.1 Jeriaska. Interview: Atlus Talks Translating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for PSP. Gamasutra. 2009-08-13 [2015-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165. ^ 165.0 165.1 Ward, Robert. Localizing Persona: An Interview With Atlus's Yu Namba. Siliconera. 2015-07-20 [2015-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166. ^ Mafia, Kajita. 杉田智和さんと目黒将司氏がPSP「ペルソナ」を熱く語った? 地上デジタルラジオ番組「杉田智和のアニゲラ!ディドゥーーン」ペルソナ特集の収録模様をレポート. 4Gamer.net. 2009-05-14 [2015-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8) (日語). 
  167. ^ 167.0 167.1 167.2 167.3 『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が北米でも大人気の理由・前編【翻訳担当者インタビュー】. 《Fami通》. 2013-02-02 [201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日語). 
  168. ^ 『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が北米でも大人気の理由・後編【翻訳担当者インタビュー. 《Fami通》. 2013-02-09 [2015-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日語). 
  169. ^ Revelations: Persona for PlayStation. Metacritic. [2015-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6). 
  170.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for PSP. Metacritic. [2015-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6). 
  171.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2 - Innocent Sin for PlayStation Portable. Metacritic.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2). 
  172. ^ Persona 2: Eternal Punishment for PlayStation. Metacritic.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173. ^ Metacritic: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Metacritic.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4). 
  174. ^ Metacritic: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FES. Metacritic.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175. ^ Metacritic: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Portable. Metacritic.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5). 
  176.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4. Metacritic. [200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0). 
  177. ^ Persona 4 Golden. Metacritic.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4). 
  178. ^ Persona 5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201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179. ^ Persona 5 Royal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7). 
  180. ^ Romano, Sal. Persona series sales top 8.5 million, Megami Tensei series sales top 7.2 million. Gematsu. [2017-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1). 
  181. ^ Gerstmann, Jeff. Persona Review. GameSpot. 1997-02-27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6). 
  182. ^ Lada, Jenny. Important Importables: Shin Megami Tensei. Technology Tell. 2009-11-13 [2015-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3). 
  183. ^ Preview: Shin Megami Tensei: Strange Journey. 任天堂力量 (Future US). March 2010, (252): 30. 
  184. ^ Vestal, Andrew. The History of Console RPGs - Persona. GameSpot. 1999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0-22). 
  185.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3. RPGamer. 2009 [201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0). 
  186. ^ Top 20 RPGs of the Past Decade. RPGFan: 2–4. [201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7). 
  187. ^ Kalata, Kurt. A Japanese RPG Primer: The Essential 20. Gamasutra: 7. 2008-03-19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1). 
  188. ^ Romano, Sal. Famitsu's 'Greatest Games of All-Time' list. Gematsu. 2010-10-05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189. ^ Kalata, Kurt. Devil in the Details: MegaTen's Controversial History. 1UP.com. 2006-04-10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190. ^ 2007 1UP Network Editors' Choice Awards. 電子遊戲月刊 (Ziff Davis). March 2008, (226): 65. ISSN 1058-918X. 
  191. ^ Xu, Samantha. Opinion: Sexuality And Homophobia In Persona 4. Gamasutra. 2009-01-28 [201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2). 
  192. ^ Mattich, Ryan. RPGFan Reviews - Shin Megami Tensei: Persona 4. RPGFan. 2008-09-17 [201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93. ^ Crecente, Brian. Persona 4: Reflecting The Self. Kotaku. 2009-01-28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194. ^ 194.0 194.1 Persona 3 Game Adapted as Television Anime for January. 動畫新聞網. 2007-11-07 [200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2). 
  195. ^ 195.0 195.1 『ペルソナ3』から10年後の世界を舞台にしたアニメ『PERSONA-trinity soul-』が制作開始!. 《Fami通》. 2007-11-07 [200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4) (日語). 
  196. ^ Heath. NIS America Goes Anime. RPGLand. [2010-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 
  197. ^ ペルソナ3 ポータブル 公式ファンブック [Persona 3 Portable Official Fanbook]. Atlus. 2010-02-26: 18. ISBN 978-4-04-726359-8 (日語). 
  198. ^ News: Persona 4 RPG Gets TV Anime by AIC ASTA. 動畫新聞網. 2011-04-11 [2011-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9). 
  199. ^ アニメ『ペルソナ4』は2011年10月より放送開始. 《Fami通》. 2011-05-18 [2011-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0) (日語). 
  200. ^ 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s Promo Video, Story Unveiled - News. 動畫新聞網. 2014-05-02 [2014-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 
  201. ^ Persona 4 Golden Gets TV Anime by A-1 Pictures in July. 動畫新聞網. 2014-05-02 [201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3). 
  202. ^ 特番アニメ「PERSONA5 the Animation -THE DAY BREAKERS-」 9月オンエア決定!スタッフからのコメント掲載!. Persona Channel. 2015-05-05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203. ^ 「ペルソナ5」が2018年にTVアニメシリーズとして放送決定。ティザービジュアルとPVが公開に. 4Gamer.net. 2017-07-31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日語). 
  204. ^ Persona 4 Anime Compiled Into 90-Minute Film with New Cuts - News. 動畫新聞網. 2012-05-27 [2014-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0). 
  205. ^ AIC作品紹介. 動畫國際公司.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8) (日語). 
  206. ^ スタッフ/キャスト | 劇場版「ペルソナ3」 公式サイト. Aniplex. 2013-07-22 [201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3) (日語). 
  207. ^ 第2章キービジュアル&サブタイトルを公開!. Aniplex. 2013-12-05 [2013-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日語). 
  208. ^ 2nd Persona 3 Film's 1st Trailer, Cast, & Staff Unveiled. 動畫新聞網. 2014-02-14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9). 
  209. ^ 3rd Persona 3 Film Titled 'Falling Down'. 動畫新聞網. 2014-07-06 [2014-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210. ^ Sal, Romano. Persona 3 the Movie #4 dated for January 23. Gematsu. 2015-07-01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211. ^ Sato. Persona 3 the Movie Makers On Staying True To The Game. Siliconera. 2013-11-21 [201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2). 
  212. ^ 原作ゲーム「ペルソナ4」橋野 桂ディレクター、TVアニメ「ペルソナ4」岸 誠二監督 [第2回] [Special Interview - Original game "Persona 4" Katsura Hashino director, TV anime "Persona 4" director Seiji Kishi 2nd]. Index Corporation英語Index Corporation. [2013-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5) (日語). 
  213. ^ Megami Ibunroku Persona. 一迅社.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7) (日語). 
  214. ^ ウワサのRPG 『ペルソナ2罪』のコラボ・コミックスが登場! 愛蔵版コミックス『ペルソナ~罪と罰~新装版』(集英社)が4月13日(水)に2巻同時発売!!. 集英社. 2011-04-13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8) (日語). 
  215. ^ Persona 3 Game-Based 4-Panel Manga Serialized Online. 動畫新聞網. 2008-01-31 [200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9). 
  216. ^ ペルソナ4 アンソロジーコミック. Enterbrain. 2008-10-01 [2009-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日語). 
  217. ^ 217.0 217.1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 3DS Game Gets Manga Adaptation. 動畫新聞網. 2014-07-24 [201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0). 
  218. ^ Crunchyroll Adds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 - Side:P3 Manga. 動畫新聞網. 2015-02-07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0). 
  219. ^ Persona 5 TV Anime Special & Manga's Launch Dates Announced. 動畫新聞網. 2016-07-19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0). 
  220. ^ Tolentino, Josh. Persona 4 now getting a novel series. Destructoid. 2012-05-20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221. ^ ペルソナ4 キリノアムネジア. Enterbrain.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1) (日語). 
  222. ^ Persona 3 Game Gets 3rd Stage Play in June. 動畫新聞網. 2015-03-01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223. ^ Luster, Joseph. "Persona 4" Becomes "Visualive" Stage Play. Crunchyroll. 2011-11-14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4). 
  224. ^ Yip, Spencer. Persona 4 Takes The Stage Again With Visualive Persona 4 The Evolution. Siliconera. 2012-06-18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1). 
  225. ^ 舞台『ペルソナ4 ジ・アルティメット イン マヨナカアリーナ』7月30日にDVDがリリース決定. 《Fami通》. 2015-05-27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日語). 
  226. ^ Persona 4 Arena Ultimax Game Gets Stage Play Adaptation. 動畫新聞網. 2016-02-22 [2016-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2). 
  227. ^ Sato. Persona Magazine To Be Published Again In June. Siliconera. 2014-05-02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5). 
  228. ^ Romano, Sal. Atlus reviving Persona Magazine next month. Gematsu. 2013-11-19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3). 
  229. ^ Richards, Brian. Atlus has a Persona talk show in the pipeline. Nintendo Everything. 2014-02-21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230. ^ Romano, Sal. Persona Super Live 2015 concert announced. Gematsu. 2014-11-20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231. ^ Spencer, Yip. Listen To Last Year's Persona Music Concert At Home. Siliconera. 2014-08-04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5). 
  232. ^ Plunkett, Luke. Another Day, Another Action Figure of Persona's Aegis. Kotaku. 2011-05-19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4). 
  233. ^ Ashcraft, Brian. Hey, Who Wants Another Persona 4 Figure?. Kotaku. 2009-05-12 [2009-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234. ^ Yip, Spencer. Cospa jumps on the Persona 4 licensing train. Siliconera. 2008-08-26 [2009-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235. ^ 購入ガイド P5 - ペルソナ5 - 公式サイト. Atlus. [201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