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
公子城。
子城與大城(或稱羅城)相對,指中國古代城市中在主城內所修築的小城(內城),或指主城所附的瓮城或月城(城門外所築用以屏蔽城門的半圓形小城),其中在舊志中記述城池建置沿革時,多以子城表述城中小城[1]。唐宋時的子城多為地方州府衙署所在,四周以城牆圍繞,明清時則一般僅築以圍牆,不再修築子城[2]。《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比至,子城已洞開,惟牙城拒守」元胡三省註:「凡大城謂之羅城,小城謂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衛節度使居宅,謂之牙城。」
- ^ 《中國方志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中国方志大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1.
- ^ 何本方、李樹權、胡曉昆等. 《中国古代生活辞典》. 瀋陽: 瀋陽出版社. 2003: 4.
|
---|
等級 | | |
---|
規劃 | |
---|
建築 | |
---|
分省 | |
---|
註:1. 中國古城牆包括長城和城市城牆兩種形式,本模板主要針對城市城牆,關於長城的規劃和建築參見 長城。2.因 台灣問題,台澎金馬地區的古城牆參見 台灣城池。 3. 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都城城牆及遺址參見 中國都城。 4. 參見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