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鎮
巴里坤鎮 | |
---|---|
鎮 | |
坐標:43°35′50″N 93°00′08″E / 43.59715°N 93.0021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人口 | |
• 總計 | 14,313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新疆時間(UTC+6) | |
行政區劃代碼 | 65 05 21 100 |
電話區號 | +86 (0)902 |
巴里坤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地理
[編輯]巴里坤鎮位於巴里坤盆地南部,南依巴里坤山,北連巴里坤草原,東與石人子鄉毗鄰,西與花園鄉相接,面積16.48平方千米。鎮政府在縣城漢城西街。地形東南高西北低,由南向北傾斜,海拔1580~2100米。巴里坤鎮屬大陸性冷涼乾旱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2.7℃,1月平均氣溫零下16.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3.4℃;7月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氣溫35.0℃。年均生長期120天,年平無霜期116天。0℃以上持續期199.3天。年均日照時數3 030.5小時。年均降水量230.5毫米,降水集中在4~10月,7月最多。[2][3][4]
歷史
[編輯]清雍正七年(1729年),岳鍾琪率軍進駐巴爾庫爾,雍正九年(1731年)修築的綠營兵城是巴里坤鎮的雛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綠營兵城東500米處修築滿營兵城會寧城,設滿營領隊大臣衙署,巴里坤鎮的基本框架形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巴里坤設鎮西府,領宜禾、奇台二縣。巴里坤更名為鎮西,管轄嘉峪關以西天山以北鎮迪道行政事務。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滿城駐紮的清兵調往奇台,幾經戰亂後滿城廢棄。民國33年(1944年),鎮西縣城設太平鎮。1950年設城關區,1956年撤區改為城鎮;1961年,改為城鎮人民公社,轄1個農業生產大隊、1個牧場、3個居委會。1975年,農業大隊和牧場劃歸花園鄉,建置為巴里坤鎮。[2]
社會
[編輯]2011年末,巴里坤鎮轄區戶籍總人口13187人。2017年,巴里坤鎮常住人口15056人。2018年,巴里坤鎮戶籍人口13289人。鎮區內主街道有漢城東街、漢城西街、漢城北街、漢城南街、新市南路、新市北路、軍民團結路、天山路、湖濱路等。有2所客運站,每天有通往烏魯木齊、哈密、伊吾、木壘、奇台的大中型客車往返。2010年,有幼兒園2所,小學1所,中學4所,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8家,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0.5平方米,鎮區森林面積850公頃,森林覆蓋率77.3%。2011年末,巴里坤鎮有商業網點932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7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處,各類賓館、旅社18家,網吧8家,歌舞廳6家。2018年,巴里坤鎮有工業企業38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2][3][4][5]
行政區劃
[編輯]巴里坤鎮下轄以下地區:[6]
廣東路社區、新市路社區、團結路社區和天山路社區。
1978年,巴里坤鎮轄3個居民委員會。2003年轄廣東路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新市路居委會、團結路居委會、光明路居委會、天山路居委會、廣場巷居委會7個居委會。2007年光明路居委會、天山路居委會合併為天山路社區、廣東路居委會改為廣東路社區、新市路居委會、廣場巷居委會合併為新市路社區、團結路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合併為團結路社區4個社區。[2]
參考資料
[編輯]- ^ 2023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2.2 2.3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 2014: 33–35. ISBN 9787807568773.
- ^ 3.0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08: 296–297. ISBN 9787508753973.
- ^ 4.0 4.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編).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乡镇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20-05: 669. ISBN 9787503791390.
- ^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編).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8(乡镇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9-05: 645. ISBN 9787503788093.
- ^ 2023年巴里坤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