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德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德生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委員會書記
任期
1954年10月-1965年3月
中國共產黨甘肅省委員會書記
任期
1949年7月-1954年6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張世德,張博五
出生(1909-10-20)1909年10月20日
 大清陝西榆林
逝世1965年3月4日(1965歲—03—04)(55歲)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籍貫陝西榆林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宣氏
王文
親屬父:張鳳山
子:喬會民 喬仕民 張凱
女:喬仲英 王效民
經歷

張德生(1909年10月20日—1965年3月4日),又名張世德,字心餘辛余,曾用名張博五張仲房老關張心誠徐洪貴辛余張德甫等,男,漢族陝西榆林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等職。[1]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張德生出生在陝西省榆林縣(今屬榆林市榆陽區)縣城的一個貧苦市民家庭。父親張鳳山,繼承家傳手藝,從小學製革、做靴子;親母張氏,除幫丈夫幹活外,還為人拆洗縫補彌補家用。張家生活拮据,但仍節衣縮食送張德生上學。[2]

張德生7歲入私塾,後進入榆林縣第一初小;14歲,入縣高級小學;17歲,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張德生曾在綏德師範加入了國民黨組織,並開始參加革命活動。自「四一二政變」後,張德生退出國民黨;於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轉為共產黨黨員。

自1928年,張德生以小學教員的身份,掩護中共地下組織。1930年8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1930年由趙伯平孔祥禎謝子長劉志丹等人組織的陝北總暴動;後遭國民黨逮捕。1931年被釋放後,赴銀川蘭州等地活動;1933年11月,被任命為中共陝南特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參與川陝蘇區的建立,並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受中央委託,和賈拓夫一起負責中央與陝北黨組織以及陝北紅軍的聯絡工作,為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作出了重要貢獻。[3]

西安事變結束後,改名張德生,參與重建中共陝西省委;先後出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還曾兼任中共西安市委書記、中共關中分委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兼關中警備區司令部政治委員、中共關中地委書記等職;1945年夏,張德生配合張宗遜習仲勛參加爺台山反擊戰,驅走了進犯的國民黨軍隊。在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張德生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秘書長、統戰部部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榆林地委書記、榆林分區行署專員,第一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建國以後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德生出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軍區政委、黨委副書記、兼蘭州市軍管會副主任;1954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部長;當年10月,調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省軍區第一政委;1960年11月起,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兼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

在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的十年間,張德生對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還提出了骨幹工業和生活服務行業是「骨頭」和「肉」的關係,不能光有「骨頭」沒有「肉」。這一觀點受到毛澤東周恩來賞識。至今仍是陝西人民懷念的好書記。[4]

1965年3月4日,張德生因患膽囊癌,醫治無效,在西安市逝世。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张德生. 西安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2. ^ 歷任陝西省委書記 - 張德生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9-30.
  3. ^ 張德生同志在三邊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9-24.
  4. ^ 趙樂際:深切緬懷張德生同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原載2009年10月19日《陝西日報》,作者:趙樂際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潘自力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54年10月-1964年11月
繼任:
胡耀邦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甘肅省委員會書記
1949年7月-1954年6月
繼任:
張仲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前任:
潘自力
陝西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主席
1955年3月-1962年5月
繼任:
方仲如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潘自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54年10月-1965年3月
繼任:
胡耀邦
前任:
王世泰
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軍區政治委員(第二次)
1950年8月-1954年9月
繼任:
張仲良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軍區政治委員(第一次)
1949年8月-1950年3月
繼任:
王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