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維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維璽

張維璽(1889年—1944年)[1]楚玉山東省東昌府館陶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初屬北京政府國民軍,曾參加汪精衛政權,後因愛國之心而辭職。他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生平

[編輯]

張維璽畢業於東三省武備學堂。1911年(宣統3年)的灤州起義中,他是馮玉祥手下的排長[1]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維璽先後在馮玉祥領導的第16混成旅、第11師內升職。1924年(民國13年)升任旅長。1926年(民國15年)7月,任西北軍第13師師長。同年12月,升任第13軍軍長。1927年(民國16年),任第13路總司令。1928年(民國17年),任第6方面軍總指揮[1]

1930年(民國19年)中原大戰中,張維璽任馮玉祥手下的第7路軍總指揮兼第8軍軍長、南路總司令。馮玉祥部敗北後,張入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但總體上未獲重用。[1]

根據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增訂版》,1943年(民國32年),張維璽隨國民軍時期以來的同僚兼朋友孫良誠投降汪精衛政權。張任開封綏靖公署副主任、第2方面軍副總司令,輔佐孫良誠。但後來,因受到友人叱責,張自覺羞恥,故只任職短短3個月便辭職了[1]。另一方面,根據李惠蘭·薛鳳的《今晚報》記事,儘管日方將張的父和妻抓到濟南扣押,而且對他又威脅,又利誘,但張還是堅決拒絕接受汪精衛政權的職位,而且暗中進行抗日活動[2]

1944年(民國33年)[3],張維璽逝世。終年55。根據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增訂版》,張在天津病逝[1]。但根據李惠蘭·薛鳳的《今晚報》記事,他在泰州突然病逝(有傳說是被毒死)[2]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徐主編(2007),第1876頁。
  2. ^ 2.0 2.1 李·薛(2014)。
  3. ^ 徐主編(2007),第1876頁只記死亡年。李·薛(2014)記「1944年10月」。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