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 |||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
校訓 | 立足於拜仁,成功於世界[1] | ||
創辦時間 | 1868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 ||
預算 | €25.709 億歐元(2020)[2] | ||
校長 | Thomas F. Hofmann | ||
教師人數 | 9,869(501名教授)[3] | ||
學生人數 | 37,343[3](18%為國際學生) | ||
校址 | 德國巴伐利亞自由州慕尼黑 | ||
代表色 | 藍色[4] | ||
隸屬 | 德國大學卓越計劃、PEGASUS、CESAER、EuroTech Universities | ||
網站 | www | ||
|
慕尼黑工業大學(德語: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TUM」,位於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市慕尼黑[5],學校前身是巴伐利亞國王於1868年建立的「慕尼黑皇家拜仁工學院」。慕尼黑工業大學是一所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理工院校之翹楚[6],其被認為是德國大學在當今世界上的標誌,常年排名德國大學榜首[7]。
慕尼黑工業大學以卓越的創新精神和科教品質,成為首批三所德國精英大學、國際科技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等研究院聯盟、歐洲卓越理工大學聯盟、歐洲頂尖工科大學聯盟等組織成員,被德國政府列為「未來計劃」中重點資助對象, 享有德國最高科學研究經費[8]。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校訓是:「立足於拜仁,成功於世界」。迄今為止,TUM有19位諾貝爾獎得主,23位萊布尼茲獎得主,29位IEEE Fellow[9]。
慕尼黑工業大學位居2024年QS世界工程理工大學排名第19位,其學科世界排名:電氣與電子工程(19)、機械工程(21)、建築學(21)、電腦科學與資訊系統(31)、化學(20)、物理與天文學(18)[10],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第26位(德國第一)[11],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28位元(德國第一)[7],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47位(德國第二)[12],2024年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第23位(德國第一)[13],2022年THE世界大學創新力排名並列全球第1[14],就業力排名全球第12[15]。TUM也是德國唯一一所入選2022年英國高潛力人才簽證計劃的院校。
慕尼黑工業大學附屬醫院位居2022美國《新聞周刊》全球醫院排名第22位,TUM也擁有歐洲最早成立的「德意志心臟中心」。TUM是近代力學之父普朗特,制冷機之父林德,柴油機之父狄塞爾,電腦B樹發明者拜爾,現代建築奠基人瓦爾特,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惠彬,寶馬公司董事長兼CEO雷瑟夫[16]等世界名人的母校。
2020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帝國理工學院校長賈斯特與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荷夫曼舉行旗艦型合作夥伴簽署儀式[17]。TUM合作夥伴包括歐洲宇航(EADS)、保時捷、平治、寶馬、奧迪、西門子、安聯等[18]。
系科設置
[編輯]市中心校區(Innenstadt)
[編輯]- 建築學(主校區)
- 土木工程與測量學(主校區)
- 企業經濟學(主校區)
- 政治科學(主校區)
- 地球科學(主校區)
- 電子與資訊工程(主校區)
- 醫學(臨床教學中心)
- 體育科學(奧林匹亞公園)
- 教育學(Marsstraße)
加興校區(Garching)
[編輯]佛萊辛的魏恩施蒂芬校區(Weihenstephan, Freising)
[編輯]施特勞賓校區(Straubing)
[編輯]- 管理與技術(永續發展方向)
- 生物經濟學
- 生物資訊科學
新加坡校區(Singapore)
[編輯]- 軌道,交通與物流工程
- 集成電路設計工程
- 工業化學工程
- 綠色電子工程
- 航空航天工程
- 食品科學工程
海布隆校區(Heilbronn)
[編輯]- 管理與技術
- 資訊工程
歷史
[編輯]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前身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於1868年建立,其官方名稱為「慕尼黑皇家拜仁進階技術學校」(德文:Königlich Bayer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München),當時是一所綜合技術學校,學校於1970年由進階技校升級為「慕尼黑理工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文,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英文」。
化學教授胡爾夫岡 A. 赫爾曼(德文:Wolfgang A. Herrmann)自1995年起擔任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他是當今德國一位旗幟鮮明的高等學院改革者。他於2005年5月10日被學校管理委員會一致推選並第二次連任校長。他的提議最初始於對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根本性結構變革,後來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的高等學院也紛紛效仿其新的高等學院規章制度。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系設置主要基於工程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另外還設有部分醫學學科(易薩河畔的大學醫院,德文:Klinikum rechts der Isar der TU München,以及慕尼黑德意志心臟研究中心),體育科學,經濟學,營養科學中心,土地規劃和設立於Weihenstephan(弗萊辛,德文:Freising)的環境科學。這些科系的結合使得慕尼黑工業大學享有在歐洲眾多工業大學中的獨特優勢。
人文社會神學等科學主要設立於慕尼黑的另一所綜合性大學: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連大學(即建校500多年的慕尼黑大學(1472年建立)),並且該校也設立了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相同的一些科系,例如在兩校都設立的物理、化學、電腦相關系所。兩所學校在自然學科的研究中都曾取得過一定的成就,歷史上曾有18位元諾貝爾獎獲得者與慕尼黑工業大學有淵源,相對應的是36位元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慕尼黑大學學習或工作過。
2006年起,德國政府開始實施德國大學卓越計劃,慕尼黑工業大學成為首批三所精英大學之一,在2012年的再次評選中獲得通過,將保留精英大學的稱號直至2017年的再一次評選。
慕尼黑工業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編輯]- 2017 約阿希姆·法蘭克 (諾貝爾化學獎)
- 2007 格哈德·埃特爾 (諾貝爾化學獎)
- 2001 沃夫岡·凱特利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91 李察·恩斯特 (諾貝爾化學獎)
- 1991 厄溫·內爾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989 胡爾夫岡·保羅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88 羅拔·胡貝爾 (諾貝爾化學獎)
- 1988 約翰·戴森霍費爾 (諾貝爾化學獎)
- 1987 卡爾·米勒(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86 恩斯特·魯斯卡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85 克勞斯·馮·克利青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73 恩斯特·奧托·菲舍爾 (諾貝爾化學獎)
- 1972 約翰·施里弗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64 費奧多爾·呂嫩(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964 康拉德·布洛赫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961 魯道夫·穆斯堡爾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30 漢斯·菲舍爾 (諾貝爾化學獎)
- 1929 湯馬士·曼 (諾貝爾文學獎)
- 1927 海因里希·奧托·威蘭 (諾貝爾化學獎)
普利茲克獎得主
[編輯]- 1986 哥特佛伊德·波姆, 建築學家
萊布尼茲獎
[編輯]- 2012 Barbara Wohlmuth - 數值分析
- 2001 Arthur Konnerth - 神經生理學
- 1997 Jean Karen Gregory - 材料科學
- 1997 Ernst Mayr - 電腦科學
- 1995 Gerhard Hirzinger - 電腦科學
- 1991 Karl-Heinz Hoffmann - 應用數學
- 1994 Manfred Broy - 電腦科學
- 1989 Joachim Milberg - 製造工程學
- 1987 Gerhard Abstreiter - 半導體物理學
- 1987 Wolfgang A. Herrmann - 無機化學
- 1987 Hubert Schmidbaur - 無機化學
該校其他名人
[編輯]- 海因里希·希姆萊,德國政治人物
- Prof. Dr. Friedrich Ludwig Bauer, 數學家,電腦學家
- Prof. Rudolf Bayer, Ph.D., B樹(一種數據結構)的發明者,電腦學家
- Prof. Dr. Roland Bulirsch, 數學家
- Prof. Dr. Otto Meitinger, 建築學家,慕尼黑工業大學前任校長
- Prof. Dr. Friedrich von Thiersch, 建築學家
- Helmut Jahn, 建築學家
- Stephan Braunfels, 建築學家
- Prof.Peter Latz 著名景觀建築師,城市規劃師
- Rudolf Diesel, 引擎設計學家
- Claude Dornier, 克勞德.道尼爾,道尼爾航空創始人,德國著名飛行器設計師
- Prof. Theodor Ganzenmüller (Dampftheo), 能源與釀酒裝置教授,蒸汽釀酒技術的發明者
- Prof. Dr. Walther Keßler, 物理學家,慕尼黑工業大學前任校長 1976-1994
- Dr. Leo König, 杜伊斯堡König啤酒廠前任老闆
- Prof. Dr. Carl von Linde, 發明家(如:製冷機器的發明)
- Prof. Dr. Heinz Maier-Leibnitz, 德國科學研究協會前任主席
- 威利·梅塞施密特, 飛機設計師
- Prof. Dr.-Ing. Joachim Milberg (寶馬公司前任董事長,現任監事會主席)
- Prof. Dr. Ludwig Narziß, 啤酒學教授
- Prof. Dr. Ludwig Prandtl, 「流體力學之父」
- Dr. Friedrich Schadeberg, Krombacher啤酒廠創始人
- Oskar von Miller, 德意志博物館的創始人
- Prof. Dr. Ulrich Walter, 物理學家,太空人
- 江漢聲,醫學家,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
- 薩曼塔·克里斯托福雷蒂,意大利太空人
圖書館
[編輯]慕尼黑工業大學由於其分佈三地的校區,其圖書館擁有10個分館。
排名
[編輯]慕尼黑工業大學在各類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皆穩居全球百名內,為德國學術資源最為集中、聲譽最佳的前三大高等學院之一。
世界性大學排名
[編輯]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名列德國第1,全球第28位元。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名列德國第1,全球第26位。在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名列德國第2,全球第47位。在2023-202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名列德國第4,全球第82位。
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名列德國第1,全球第12[19]。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中,慕尼黑工業大學並列全球第1[20]。
全球名次 | |
---|---|
ARWU主排名[21] | 47 |
QS主排名[22] | 28 |
泰晤士主排名[23] | 26 |
德國《明鏡》雜誌
[編輯]- 2005年的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均名列德國第一。
德國《焦點》雜誌
[編輯]- 2004年的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均名列德國第一。
- 2005年的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均名列德國第一。
- 2007年的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均名列德國第一。
學術合作
[編輯]慕尼黑工業大學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院校達151間,除此之外,在新加坡也設有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南洋理工大學合作的亞洲校區,同時也與眾多企業,如空中巴士、寶馬集團組成TUM卓越夥伴聯盟 (TUM Partners of Excellence)。[24]
參考文獻
[編輯]- ^ 慕尼黑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出国留学预备中心. www.ifctc.cqu.edu.cn. [2022-06-19].
- ^ 參照錯誤:沒有為名為
tum_data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3.0 3.1 Technische_Universität_München. [200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5).
- ^ Technische_Universität_München Wiki.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德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慕尼黑第一. m.haiwainet.cn. [2021-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DFG -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7).
- ^ 7.0 7.1 TUM im QS Ranking auf Rang 28 weltweit. www.tum.de. 2024-04-17 [2024-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de-DE).
- ^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介绍-武汉轻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international.whpu.edu.cn. [2022-06-19].
- ^ Facts and figures. TUM.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德語).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24. Top Universities. [202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3) (英語).
-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4-10-12 [202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12) (英語).
- ^ 2024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 ^ MosIUR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2024-01-02 [2022-01-02]. (原始內容 (web)存檔於2021-09-02).
- ^ TUM ranked number one in the world for innovation. www.tum.de. [2022-10-12] (美國英語).
- ^ Best universities for graduate jobs: 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 2022. Student. 2021-11-24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英語).
- ^ 宝马在沈阳铁西建新厂. www.mfa.gov.cn.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校长邱勇出席清华大学与慕尼黑工业大学旗舰型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签署仪式-清华大学. www.tsinghua.edu.cn.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 ^ 2020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20—慕尼黑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TUM ForTe - 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www.ciste.org.cn.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 ^ 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 2022.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1).
- ^ Impact Rankings 2022: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 ^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 ^ TUM Universitätsstiftung. München: TUM University Foundation.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