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鏻(861年—948年2月2日),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後唐後晉後漢官員。

李鏻是唐朝宗室,鄭王李元懿八代孫,李宗閔哥哥李宗冉的孫子。父親李洎,韶州刺史。伯父李湯,咸通年間為給事中唐懿宗任命乳母楚國夫人的女婿為夏州刺史,李湯封還制書,下詔:「朕少年失去母親,若非楚國夫人撫養,則無朕此身,雖不合朝典,望卿通融,今後不得援以為例。」李湯才奉詔。李鏻年輕時應考進士,多次不第。客居河朔,自稱清海軍掌書記,謁見定州王處直,王處直不禮遇他。李鏻脫去綠袍,穿上緋袍,入鎮州拜謁要人李宏規,因是同姓,把他當兄長看待,由是得以進入仕途。趙王王鎔闢為從事,其後張文禮弒殺王鎔自立,李鏻作為張文禮的賓客。張文禮派遣李鏻去拜見晉王。李鏻為人利口敢言,暗中陳述張文禮之罪,為晉王籌劃擊敗他的之策略,晉王表示讚賞。晉王平鎮州後,以李鏻為霸府支使。曾經從容地對晉王說:「李鏻我有四個兒子,請把他們誅殺。」晉王問原因,他回答:「他們生在鎮州,薰染叛亂的習氣,不可留在人世。」晉王笑着制止了他。同光初年,晉王即位為莊宗,任命他為宗正卿,兼工部侍郎,以李瓊為少卿。唐獻祖唐懿祖墓在趙州昭慶縣,後唐初建,李鏻、李瓊上言:「獻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啟運陵,請設置陵台令。」縣中自稱宗室的無賴有百餘人,宗正沒有譜牒,不能考證。有富民李守恭到宗正寺自稱世代為丹陽竟陵台令,賄賂宗正官吏,李鏻、李瓊不加詳考,於是補任他為陵台令。李守恭於是持紅幡招攬部曲,侵奪民田百餘頃,說是陵園牆內的土地。百姓上訴官府,官府不能決斷,奏聞朝廷。莊宗問公卿博士,故唐諸帝陵寢所在。公卿博士說 :「丹陽在今潤州,竟陵並非唐朝的帝陵。李鏻不學無知,不足以擔任九卿。」於是貶為司農少卿,削金紫,不久,出為河中節度副使。唐明宗即位,以李鏻有舊交,召還,歷任兵部侍郎戶部侍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長興年間,李鏻認為自己馬上就要擔任宰相了,對馮道趙鳳說:「唐朝舊例,宗室都擔任宰相。現在唐祚中興,應該按照舊典,敦敘宗室,才高之人當居相位。我雖不才,曾事奉莊宗霸府,於藩邸時面見今上。家中幾代封侯拜相,靖安李氏,不在諸族之下;比較才藝,也不讓眾人。把我安置在朝官班次,諸君心安嗎?」馮道、趙鳳對他不安分的言論表示憤怒。後來楊吳間諜者見到李鏻說明情況,李鏻對樞密使安重誨說:「楊溥想要歸順我國很久了,如果朝廷遣使曉諭,偽吳就隨即歸附。」安重誨相信了他,用玉帶給間諜作為信物,很久他也沒回信,於是朝廷貶李鏻為兗州行軍司馬。李鏻與李從珂有舊,回京後再為戶部尚書,轉任兵部尚書。他奉使湖南,聽說李從珂即位,大喜,以為皇帝必任用自己為相。回來路過荊南,對高從誨說:「士人的仕途有否有泰,我不為現時重用很久了。現在新天子即位,我將被重用了。」於是從高從誨這裏求得寶貨作為進賀,高從誨給他兩支紅色馬尾拂塵、一張長尾猿皮,為李鏻擺酒宴,問其副使馬承翰說:「如今朝廷大臣,誰有擔任宰相輔政的聲望?」馬承翰說:「尚書崔居儉、左丞姚顗,其次就是太常盧文紀。」高從誨笑着看了看左右,取來進奏官的報狀給李鏻看,姚顗與盧文紀都被任命為平章事了。李鏻羞愧失色。還京,於是獻上猿皮、拂塵,李從珂最終沒有重用他。之前,李愚自太常卿為相,而盧文紀代任為太常卿,盧文紀作為相,鏻乃求為太常卿。朝廷任命他兼判太常卿事,他謝表中說:「臣有辱入相之資。」朝士傳為笑談。朝廷讓他主持選部,於是銓選失序,被輿論指責。後晉天福年間,守太子少保。開運年間,遷太子太保劉知遠入京,授守司徒,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庚子,李鏻去世,年八十八歲。贈太傅[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舊五代史》卷108 漢書十 列傳五
  2. ^ 新五代史》卷57 雜傳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