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希爾加德
外觀
歐內斯特·希爾加德(Ernest Ropiequet Hilgard,1904年7月25日—2001年10月22日)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以對催眠的研究而著稱。
1904年7月25日,歐內斯特·希爾加德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貝爾維爾(Belleville),父親是內科醫師,14歲時父親在法國從事醫務工作意外死亡。1924年在伊利諾州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畢業後,因參與參與青年會的諮詢輔導工作,又於1926年進耶魯大學專修心理學,1930年在雷蒙德·道奇教授指導下完成關於人的眼瞼的條件反應的實驗論文,獲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後擔任耶魯大學講師。1931年與約瑟芬結婚。1933年起任教於加州史丹福大學。2001年10月22日,歐內斯特·希爾加德因心肺驟停逝於美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
希爾加德認為要將理論心理學應用於學校教學,需要必先建立兩者間的橋樑。[1]。
歐內斯特·希爾加德對於催眠進行了心理動力學的研究,1965年,希爾加德編成類似心理測驗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SHSS),用以鑑定被試催眠感受性的高低,發現催眠術只對部分人群有效。他還用意識分離理論來解釋催眠現象,認為催眠後被試一方面失去自主意識,但是隱秘觀察者(hidden observer)仍然發揮意識作用。
1949年,歐內斯特·希爾加德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著作
[編輯]- 條件作用與學習:1940
- 《學習理論》:1948
- 《心理學導論》:1953
- 催眠的敏感性:1965
參考文獻
[編輯]- ^ 希爾加德:《學習理論與教育實踐關係之展望》,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