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
大周 | |||||||||
---|---|---|---|---|---|---|---|---|---|
690年—705年 | |||||||||
京城 | 神都(洛陽) | ||||||||
國君姓氏 | 武 | ||||||||
君主 | 武曌(690年~705年) | ||||||||
興衰 | |||||||||
• 690年10月16日 | 武曌廢黜唐睿宗李旦,改國號為周。 | ||||||||
• 705年2月21日 | 神龍革命,武曌被迫還位於唐中宗李顯,武周統治結束。 | ||||||||
• 705年3月3日 | 唐中宗李顯復國號為唐。 | ||||||||
| |||||||||
今屬於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越南 哈薩克 吉爾吉斯 蒙古國 老撾 |
大周[1][2](690年10月16日-705年3月3日),是唐朝皇后兼中國史上唯一受正史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建立的朝代,亦為中國史上唯一由女性君主所建立的王朝,享國祚14年。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稱之為武周或南周。武周只有一任正式在位並擁有統治權的君主(其餘武周君主皆為追封),即武則天。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705年2月21日),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禪讓予其子唐中宗,恢復唐朝舊制。同年十二月,武則天於東都上陽宮去世,終年82歲。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實際掌權23年。
歷史
[編輯]武周代唐
[編輯]武則天在唐嗣聖元年(684年)藉故廢黜自己的第三子李顯,亦即唐中宗,改為廬陵王,發配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唐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命僧人作《大雲真經》,表示其為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天下主人。
天授元年九月初九日(690年10月16日),睿宗等六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廢睿宗,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大周,改元天授,定鼎洛邑,號稱「神都」,睿宗降為「皇嗣」。
武周之治
[編輯]武則天善於治國,為了打擊以關隴集團為主的公卿門閥,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以便選用賢士。並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極其重要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武則天害怕被推翻,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朝臣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破壞了中國歷史千年來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對她大加撻伐,指其身為女人,卻陰險、殘忍、淫蕩、玩弄權術。
隨着武則天日漸衰老,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直謀求東宮寶座,不過,朝臣大多傾向由廬陵王李顯,亦即希望恢復李唐皇室。在武周一朝,宰相狄仁傑等並不認為唐朝已經滅亡,仍然稱唐太宗、唐高宗為文皇帝、天皇大帝;皇嗣之子李隆基仍然稱「我家朝堂」;武家子弟多沒有服眾的才能,最有機會被立為儲君的武承嗣也先於武則天去世。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諫言「只聽過兒子祭拜母親,豈有侄兒替姑母立廟之理」「立了他,天皇大帝該怎麼辦」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重新立為太子。突厥仍然認李家為皇族,不認武家;武則天招兵抵禦突厥時很少有人響應,但以太子名義就很快招募到五萬人,令突厥不戰自退。武則天晚年希望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延續武周命脈,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神龍革命
[編輯]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朝臣張柬之、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范等人起兵,殺死則天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禪讓,李顯復辟,史稱「神龍革命」。隨着唐中宗復位,恢復大唐的國號;武周結束。唐神龍元年二月二月初四日(705年3月3日),復國號為唐,還都長安,恢復唐永淳元年(682年)以前的一切政制和文字等,仍尊號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3][4]
唐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享壽82歲。其遺制去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5]
武周君主
[編輯]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 | 年號使用時間 | 陵寢 |
---|---|---|---|---|---|---|---|---|
- | - | 齊聖皇帝 (武則天追諡) |
姒啟 | ? | - | - | - | - |
始祖 (武則天追尊) |
文皇帝 (武則天追諡) |
姬昌 | 前1152年-前1046年 | - | - | - | 德陵 | |
- | 睿祖 (武則天追尊) |
康皇帝 (武則天追諡) |
姬某 | ? | - | - | - | 喬陵 |
- | 嚴祖 (武則天追尊) |
成皇帝 (武則天追諡) |
武克己 | ? | - | - | - | 節陵 |
- | 肅祖 (武則天追尊) |
章敬皇帝 (武則天追諡) |
武居常 | ? | - | - | - | 簡陵 |
- | 烈祖 (武則天追尊) |
渾元昭安皇帝 (武則天追諡) |
武儉 | ? | - | - | - | 靖陵 |
- | 顯祖 (武則天追尊) |
立極文穆皇帝 (武則天追諡) |
武華 | ? | - | - | - | 永陵 |
- | 太祖 (武則天追尊) |
無上孝明高皇帝 (武則天追諡) |
武士彠 | 559年-635年 | - | - | - | 昊陵 |
- | 則天大聖皇后 | 武曌 | 624年-705年 | 690年-705年 | 天授 | 690年-692年 | 乾陵 | |
如意 | 692年 | |||||||
天后 (中宗李顯改諡) |
長壽 | 692年-694年 | ||||||
延載 | 694年 | |||||||
大聖天后 (睿宗李旦加諡) |
證聖 | 695年 | ||||||
天冊萬歲 | 695年 | |||||||
天后聖帝 (睿宗李旦改諡) |
萬歲登封 | 695年-696年 | ||||||
萬歲通天 | 696年-697年 | |||||||
聖后 (睿宗李旦改諡) |
神功 | 697年 | ||||||
聖曆 | 698年-700年 | |||||||
則天皇后 (玄宗李隆基改諡) |
久視 | 700年-701年 | ||||||
大足 | 701年 | |||||||
則天順聖皇后 (玄宗李隆基加諡) |
長安 | 701年-705年 | ||||||
神龍 | 705年 |
評價
[編輯]對於這段時期治績一直深富爭議。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政治出現了全面的倒退,若非唐中宗復位,武則天幾乎篡奪大唐皇室,他們把唐朝前期歷史的發展比作是馬蹄形,說武則天統治時期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低谷[6]。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是唐王朝發展的重要階段,如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王雙懷。比較原始史料,可以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所發生的種種政治鬥爭並未禍及一般平民,始終是一場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爭鬥,因而保證了唐王朝的生產和社會發展。
亦有人認為,武周的發展能承接貞觀的強盛,為其後的開元盛世建立強大而又穩固的基礎,實在功不可沒。武周政權採用唐朝的一貫手法統治,實質只是短暫改朝換名,而她死前唐朝的國號得以恢復,對唐朝的及後發展利多於弊。
參考文獻
[編輯]- ^ 《武則天贖罪金簡銘》: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 ^ 《舊唐書·馮審傳》:入為國子祭酒。國子監有《孔子碑》,睿宗篆額,加「大周」兩字,蓋武后時篆也。審請琢去偽號,復「大唐」字,從之。
- ^ 周卓家. 《中國歷史輯要》. 中華民國: 標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 1968年 (中文).
二月復國號為唐,還都長安,恢復高宗永淳元年(西元682年)以前的一切政制和文字等,仍尊號武太后為則天大聖皇帝。
- ^ 劉昫.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中宗》 (中文).
二月甲寅,復國號,依舊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臺閣、官名,並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舊為東都,北都為並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給復三年。改左右肅政臺為左右御史臺。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流欽州。中書令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京留守;太僕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出為亳州刺史。
- ^ 劉昫. 《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 (中文).
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咸令復業。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謚曰則天大聖皇后。
- ^ 熊德基〈武則天的真面目〉,刊《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創刊號。魏良弢〈論武則天〉,刊《新疆大學學報》 1979年第1、2期。
來源
[編輯]前朝: 唐 |
中國朝代 | 後朝: 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