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德拉巴土邦

座標17°00′N 78°50′E / 17.000°N 78.833°E / 17.000; 78.8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德拉巴邦
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烏爾都文)
హైదరాబాద్ స్టేట్(泰盧固文)
دولت حیدرآباد(波斯文)
हैद्राबाद स्टेट(馬拉地文)
ಹೈದರಾಬಾದ್ ಸ್ಟೇಟ್(康納達文)
1724年—1948年
海德拉巴國旗
國旗
海德拉巴國徽
國徽
深綠色:海德拉巴邦 淺綠色:曾於1853年-1903年控制的地區
深綠色:海德拉巴邦
淺綠色:曾於1853年-1903年控制的地區
地位印度土邦
首都奧郎加巴德 (1724-1763)
海德拉巴 (1763-1948)
常用語言烏爾都語
泰盧固語
波斯語
馬拉地語
卡納達語
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
政府君主制
尼扎姆 
• 1720–1748
喀瑪爾烏丁汗英語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首)
• 1911–1948
奧斯曼·阿里汗(末)
首相 
• 1724–1730
伊瓦茲汗 (首)
• 1947–1948
米爾·萊克·阿里英語Mir Laiq Ali (末)
歷史時期新帝國主義
• 建立
1724年
• 被印度吞併
1948年9月18日
面積
215,339平方公里
貨幣海德拉巴盧比
前身
繼承
莫臥兒帝國
印度聯邦

海德拉巴土邦(英語:Hyderabad State烏爾都語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亦有史稱海德拉巴德干(Hyderabad Deccan),是存在於1724年-1948年間,位於印度次大陸南部德干高原的一個君主制國家。海德拉巴在1724年-1798年時是莫臥兒帝國的一個省份,在1798-1947年時是與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並存的一個土邦印度聯邦建立後,海德拉巴邦獲得短暫獨立,1948年併入印度,並被拆散治理。海德拉巴邦的君主(王公)稱尼扎姆[1]

歷史

[編輯]

阿薩夫·賈赫王朝曾是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撒馬爾罕一帶的突厥人世襲家族,在17世紀末來到印度莫臥兒帝國。18世紀,莫臥兒帝國漸漸衰落,當時的王朝首領卡馬爾烏丁汗英語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成為海德拉巴總督,並四處進攻,企圖奪取帝國南部的控制權,莫臥兒皇帝未能阻礙其擴張,卡馬爾烏丁得以控制海德拉巴全境並建立政權。

馬拉地帝國與海德拉巴進行了多場戰役,如拉克沙布萬戰役、後來,英軍開始進攻印度,馬拉地帝國也趨於衰落,[2][3]1798年,海德拉巴成為了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中的一個土邦。海德拉巴統治者為了保住權力,在各方面都對英國人言聽計從。在印度兵嘩變時,海德拉巴和其它多個土邦一同協助鎮壓反抗軍,從而在土邦中屬於第一等,享受21鳴禮炮的禮節。1903年時,海德拉巴將其北部地區割讓給了英屬印度直接管轄區。

在英屬印度對土邦的疆土進行劃分後,海德拉巴的領土面積為215,339km2,人口近2000萬,規模在土邦中位居首位,並擁有自己的軍隊、宣傳系統、鐵路網,郵政系統和貨幣。海德拉巴非常重視國家的現代化。海德拉巴的棉花種植業較發達;其領土下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望發展出強大的工業。然而,土邦的現代化始終受到英國人的干涉,例如,鐵路建設方面,英國人只允許土邦建造造價高昂的寬軌。海德拉巴土邦政府有時會因為寬軌的建設負擔大量債務。正是這個原因,在20世紀初期,海德拉巴的經濟實力依然非常落後,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工業技術較19世紀有了些許改觀。[4]

1947年,英屬印度帝國面臨分治問題。英國給土邦三個選擇: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尼扎姆奧斯曼·阿里汗希望保持海德拉巴的獨立,與另外大部分土邦的決定(併入印巴二國)不相符。在印度的壓力下,尼扎姆於1947年11月29日簽署《維持現狀協定英語Standstill agreement (India)》,規定了印度政府仍然暫時保留最高權力,協議有效期為一年。然而海德拉巴土邦的拖延引起了印度政府的擔憂,海德拉巴被指控違反協議條款,在外交上與巴基斯坦勾結並私自擴充軍隊。印度聯邦的領導者也認為,在國家的中心部分存在着一個獨立的「國中國」對於自身不利,準備強行併吞海德拉巴。1948年9月,印度發起波羅行動英語Operation Polo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任總指揮。18日,尼扎姆政權滅亡,海德拉巴正式成為印度的一部分。[5][6]

海德拉巴邦共延續了近兩個世紀,共有七位尼扎姆。末任尼扎姆奧斯曼·阿里汗在其統治結束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7]

歷代尼扎姆

[編輯]

海德拉巴統治者(1720年–1948年)

[編輯]



肖像 登基名 本名 出生年份 登基年份 統治結束年份 死亡年份
尼扎姆·穆克,阿薩夫·賈赫一世
نظام‌الملک آصف جاہ
卡馬爾烏丁汗英語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 1671 1720 1748
納西爾·姜格
نصیرجنگ
艾哈邁德·阿里汗 1712 1748 1750
穆扎法·姜格
مظفرجنگ
希達亞特·穆希·烏丁·薩-阿杜拉汗英語Muhyi ad-Din Muzaffar Jang Hidayat ? 1750 1751
薩拉巴特·姜格
صلابت جنگ
賽義德·穆罕默德汗英語Asaf ad-Dawlah Mir Ali Salabat Jang 1718 1751 1762
(被罷黜)
1763
尼扎姆·穆克,阿薩夫·賈赫二世
نظام‌الملک آصف جاہ دوم
尼扎姆·阿里汗英語Ali Khan Asaf Jah II 1734 1762 1803
西坎德·賈赫,阿薩夫·賈赫三世
سکندر جاہ ،آصف جاہ تریہم
阿克巴·阿里汗英語Mir Akbar Ali Khan Sikander Jah, Asaf Jah III 1768 1803 1829
納西爾·烏·達烏拉,阿薩夫·賈赫四世
ناصر الدولہ ،آصف جاہ چارہم
法昆達·阿里汗英語Nasir-ud-dawlah, Asaf Jah IV 1794 1829 1857
阿夫扎·烏·達烏拉,阿薩夫·賈赫五世
افضال الدولہ ،آصف جاہ پنجم
塔尼亞瑟·阿里汗英語Afzal ad-Dawlah, Asaf Jah V 1827 1857 1869
阿薩夫·賈赫六世
آصف جاہ شیشم
馬布卜·阿里汗英語Mahbub Ali Khan, Asaf Jah VI 1866 1869 1911
阿薩夫·賈赫七世
آصف جاہ ہفتم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 1886 1911 1948
(被推翻)
1967

尼扎姆稱號擁有者(1948年至今)

[編輯]
肖像 登基名 本名 出生年份 獲得稱號日期 失去稱號日期 死亡年份
阿薩夫·賈赫七世
آصف جاہ ہفتم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 1886 1948 1967
穆卡拉姆·賈赫,阿薩夫·賈赫八世
مکرم جاہ ،آصف جاہ ہشت
米爾·巴卡特·阿里汗英語Mukarram Jah 1933 1967 (存活)

歷代首相

[編輯]
馬哈拉賈·瑟·基申·柏莎德
米爾扎·穆罕默德·伊斯馬爾
波羅行動的結束:海德拉巴代表向印度軍官投降。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海德拉巴」一詞解釋:「海得」(Hyder),意為獅子;「拉巴」(abad,「拉」是Hyderabad的連讀),意為「城市」。
  2. ^ Dictionary of Battles and Sieges - Google Books
  3. ^ The State At War In South Asia - Pradeep Barua - Google Books. [201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3). 
  4. ^ Kaleidoscopic view of Deccan.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5 August 2009 [201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30). 
  5. ^ Operation Polo - indianaemy.nic.in. [2020-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5). 
  6. ^ History of Hyderabad - hyderabad.co.uk. [201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2). 
  7. ^ Top ten richest men of all ti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instash.com

擴展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7°00′N 78°50′E / 17.000°N 78.833°E / 17.000; 7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