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旺達-烏隆迪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旺達-烏隆迪
Ruanda-Urundi
1916年—1962年
東非國旗
國旗
東非國徽
國徽
地位比利時保護國(1916-1924)
國際聯盟託管地(1924-1945)
聯合國託管地(1945-1962)
比利時殖民地事實上)(1924-1960)
首都布松布拉
宗教
天主教
比利時國王 
歷史 
• 建立
1916年11月1日
• 獨立
1962年7月1日
前身
繼承
德屬東非
盧旺達
布隆迪王國
今屬於 盧旺達
 布隆迪

盧旺達-烏隆迪(法語:Ruanda-Urundi),原先在1916年至1924年間是比利時保護國;1924年-1945年間則為國際聯盟託管地;二戰後又成為聯合國託管地,至1962年盧旺達布隆迪同時獨立為止。

歷史

[編輯]

在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盧旺達布隆迪德國佔領並與大湖地區的一些國家合併。這個地方與德屬東非的大部分地區連在一起,但卻很少有德軍駐守。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1916年,此地區被比屬剛果的軍隊佔領。其後,凡爾賽條約把德屬東非分成三部分:較大部分的坦噶尼喀英國接管;最西面的較小部分(即本地區)由比利時接管;洛伏馬河以南的一小片土地則被交予葡萄牙管轄。

1924年,國際聯盟正式授權比利時託管這兩個地區,稱其為盧旺達-烏隆迪。然而,比利時並未完全遵守國際聯盟有關二類託管地的規定,而是將其直接置於比屬剛果的管轄之下,直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960年取得獨立(在1945年聯合國的重新授權前後,該地區的實際管轄情況並未發生過變更)。嚴格意義上,只在1962年盧旺達、布隆迪兩國分別獨立前的最後兩年裏,這一地區是真正被比利時以監督獨立為目的而暫時託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