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真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臘
ចេនឡា
1世紀—787年
真臘的位置
首都Shrestapura
Bhavapura
伊奢那城
Shambhupura
常用語言高棉語
梵語
宗教
印度教佛教
政府君主制
歷史時期中世紀
• 扶南屬國
1世紀
• 爪哇王國征服真臘。
8世紀末
• 由高棉帝國繼承
787年
前身
繼承
扶南
高棉帝國
今屬於 柬埔寨
 老撾
 泰國
 越南

柬埔寨歷史系列條目
扶南
約1世紀–550
真臘
約6世紀–802

水真臘陸真臘
高棉帝國
(吳哥時期)
802–1431
金邊時期 1431–1525
洛韋時期 1525–1593
斯雷桑托時期 1594–1620
烏棟時期 1620–1863
越南統治時期 1835–1847
法國統治時期
1867-1953
日本佔領時期 1941-1945
第一王國
1953-1970
高棉共和國
1970-1975

柬王國民族團結政府
民主柬埔寨
1976-1979
民柬聯合政府
1979-1992

柬埔寨
人民共和國
1979-1992

聯柬權力機構
1992-1993

柬埔寨王國
1993至今

真臘高棉語អាណាចក្រចេនឡា 發音:[ʔaː.naːc.krɑː ceːn.ˈlaː])是中南半島的一個印度化古國,其中心地域位於柬埔寨。根據漢文文獻記載,真臘存在時間是6世紀末期至9世紀初期,繼承自扶南,其後被高棉帝國取代。真臘之名後來仍被漢字文化圈用來稱呼高棉帝國時期的柬埔寨,例如13世紀時期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以及15世紀的鄭和航海圖,都以「真臘」來稱呼柬埔寨。但現代歷史學家專指6世紀末至9世紀初這段時期。[1]漢文文獻稱真臘是一個統一的王國,但這可能是中國史學家的錯覺。大部份現代歷史學家斷言真臘實際上僅僅是一系列鬆散小國組成的聯盟[2]

真臘古都伊奢那城位於今日柬埔寨磅同省磅同三博波雷古,於2017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歷史

[編輯]

雖然大部份中國文獻記載真臘征服了扶南,但基於一條中國編年史的註釋,其來源於無法令人信服。[3]隋書》中有真臘列傳,稱真臘是扶南的附屬國,曾在616年或617年向中國派遣使者,此時其統治者Citrasena Mahendravarman已經從扶南取得獨立之後又征服了扶南。[4]

像其之前的扶南一樣,真臘佔據着印度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之間海上貿易的要道。因此,真臘在社會經濟上受到南印度帕拉瓦王朝遮婁其王朝的影響,還繼承了其碑銘系統。[5][6]

與扶南一樣,真臘曾被西方學者認為是中央集權式的國家,這是根據中文古代文獻記載得出的結論。然而,這種說法目前已經受到廣泛地質疑。克勞德·雅克(Claude Jacques)指出,真臘是否存在至今不明,如果存在,它只不過是眾多小國中的一個,或者是最重要的一個。[7]美國歷史學家米高·維克里英語Michael Vickery將真臘的貴族稱為「扁擔酋長」。[8]扁擔山脈的南北分佈着各個親王國,他們留下了該地區最古老的石刻記錄,這些記錄帶有家系記載,表明政治優勢越來越大。第一位王子在早期碑文中被提到,上丁省的Vãl Kantél梵文石碑以統治者Vīravarman命名,據推測,這個人接受了印度教神聖王權的理念。[9]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真臘於唐朝神龍年以後(即707年以後)分裂為陸真臘水真臘兩國,陸真臘佔據內陸地區,水真臘佔據沿海地區。[10]米高·維克里指出,中國古籍中將真臘區分為水真臘和陸真臘是毫無意義而且具有誤導性的;因為最好的證據表明,直到802年為止,古代柬埔寨的土地上沒有單一的大國存在,但存在一系列小國。[3]大衛·錢德勒也認為「真臘」指的是一系列小國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7世紀至8世紀時期,扶南這類沿海貿易國家衰落,而內陸以廣泛水稻種植為主、被稱為「真臘」的眾多國家開始興起。[7]

9世紀初一位名叫闍耶跋摩二世的王子從爪哇歸國,統一了真臘,建立高棉帝國

「真臘」一詞的語源

[編輯]

「真臘」是中文文獻中對這個政治實體的稱呼,[11]其最早出現在《隋書》中。同時期的占婆碑銘以kmir稱之,因此有學者推測「真臘」是高棉(Khmer)或《唐書》「吉蔑」的音譯。

與「扶南」一樣,「真臘」在古高棉語中的稱呼不詳。[12]民間語源英語Folk etymology試圖將「真臘」與「真正的蜂臘」聯繫起來,根據中國史籍記載,「蜂臘」是這一帶的商品之一。[13][14]

日本學者藤田豐八據《雲麓漫鈔》之「真臘亦名真里富」一語,推測「真理富」(Siemrap)是「暹粒」(Siem Reap)的對音,「暹粒」意思是「擊敗暹羅」。[15]但此假說是有問題的,因為暹羅和柬埔寨的衝突在「真臘」名字出現後幾個世紀才開始。即便是二者可能存在關係,米高·維克里也指出「真臘」與「暹粒」的原意是未知的。[16][17]相似的解釋也許可以適用於之後的名字「占臘」。《明史》記載稱,「真臘,在占城南,順風三晝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貢。宋慶元中,滅占城而并其地,因改國名曰占臘。元時仍稱真臘。」;[18]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認為「占臘」很有可能是「擊敗占城」的意思。[17]

此外,德國漢學家史萊格(Schlegel)推測真臘一名源自Tchanda。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推測「真臘」二字是來自cinrap。Gerini推測此二字是從柬埔寨斯提安族語Sorai而來。

外交關係

[編輯]

大同三年(537年)武帝蕭衍派沙門曇裕大智法師到真臘求得佛舍利帶回廣州,帶回廣州後,便命令廣州刺史蕭譽建造了寺和塔並將舍利存放於此,此寺經過後世重建改名後成為現今之六榕寺

大業二年(606年)真臘國王遣使前往隋朝朝貢。

腳註

[編輯]
  1. ^ Glover, Ian. Southeast Asia: From Prehistory to History. Psychology Press. 2004. ISBN 978-0-415-29777-6. 
  2. ^ Claude Jacques. ‘Funan’, ‘Zhenla’: The Reality Concealed by These Chinese Views of Indochina.. Early South East A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76. . Cited in: David Chandler. A History of Cambodia 4th. Westview Press. 2008: 33. 
  3. ^ 3.0 3.1 "What and Where was Chenla?" - In the 1970s Claude Jacques began cautiously to move away from the established historiographical framework (PDF). Michael Vickery. [15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20). 
  4. ^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s by Charles F. W. Higham - Chenla - Chinese histories record that a state called Chenla...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13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4). 
  5. ^ Some Aspects of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by Upendra Thakur p.2
  6. ^ Considerations on the Chronology and History of 9th Century Cambodia by Dr. Karl-Heinz Golzio, Epigraphist - ...the realm called Zhenla by the Chinese. Their contents are not uniform but they do not contradict each other. (PDF). Khmer Studies. [5 July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5-24). 
  7. ^ 7.0 7.1 Chandler, David P. A history of Cambodia 4th. Westview Press. 2008: 33–34. ISBN 0813343631. 
  8. ^ Vickery, Society,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pre-Angkor Cambodia, pp. 71 ff.
  9. ^ As in Heaven, So on Earth: The Politics of Visnu Siva and Harihara Images in Preangkorian Khmer Civilisation. academia edu. [23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3). 
  10. ^ 新唐書/卷222下
  11. ^ The History of Cambodia By Justin Corfield. Google Books. [10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12. ^ Claude Jacques, "『Funan』, 『Zhenla』: The Reality Concealed by these Chinese Views of Indochina", in R. B. Smith and W. Watson (eds.), Early South East Asia : Essays in Archaeology, History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371-9, p.378.
  13. ^ Short History of Cambodia - Nokor Chenla By Kee...Chenla simply means pure wax. The Chinese called Cambodia the land of pure beeswax.. Narkive com. 3 March 2004 [12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14. ^ Why did Chinese call Cambodia Chenla (PDF). The Son of the Empire. [12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13). 
  15. ^ 真臘風土記》夏鼐注1 第17頁。《島夷志略校注》,第71頁。《諸蕃志校注》第21頁。《嶺外代答校注》第82頁。
  16. ^ Vickery, Society,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pre-Angkor Cambodia. Google Books. 
  17. ^ 17.0 17.1 Zhou Daguan. A Record of Cambodia. translated by Peter Harri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 [2019-02-28]. ISBN 978-97495112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18. ^ 張廷玉. 明史一百九 第110頁 (圖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真臘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95》,出自李延壽北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82》,出自魏徵隋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9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222下》,出自《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