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瑪·馮·德·戈爾茨
科爾瑪·馮·德·戈爾茨 Colmar von der Goltz | |
---|---|
出生 | 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省阿德里希比爾肯費爾德 (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伊萬諾夫卡) | 1843年8月12日
逝世 | 1916年4月19日 奧斯曼帝國巴格達 | (72歲)
效命 | 普魯士王國 德意志帝國 奧斯曼帝國 |
軍種 | 普魯士陸軍 |
服役年份 | 1861–1911 1914–1916 |
軍銜 | 陸軍元帥 帕夏 |
參與戰爭 | 普奧戰爭 普法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威廉·利奧波德·科爾瑪·馮·德·戈爾茨男爵(德語:Wilhelm Leopold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1843年8月12日—1916年4月19日),又稱戈爾茨帕夏,普魯士陸軍元帥和軍事作家。[1]
生平
[編輯]1843年出生於東普魯士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在普魯士埃勞附近的 Fabiansfelde 莊園長大,這座莊園於1844年被他的父親買下。1861年進入普魯士陸軍,任東普魯士第5步兵團少尉,5年後進入柏林軍事學院,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時被暫時退學入軍參戰,在陶特瑙(Trautenau)負傷。1867年,他在總參謀部陸地測量部任職,1870-71年普法戰爭開始後任腓特烈·卡爾親王指揮的第二軍的參謀。戰後1871年戈爾茨被任命為波茨坦的軍事學院教官,晉升為上尉,配屬總參謀部的戰史部。在此期間,他寫了《第二集團軍的行動,直到梅斯的投降》(Die Operationen der II. Armee bis zur Capitulation von Metz)和《勒芒的七天》(Die Sieben Tage von Le Mans),並在1873年出版。1874年他被任命為第6師的首席參謀,期間創作《第二軍行動在盧瓦爾河》(Die Operationen der II. Armee an der Loire)和《萊昂·甘必大和他的軍隊》(Léon Gambetta und seine Armeen),分別於1875年和1877年出版。後者被翻譯成法語,許多史家認為是他對軍事文獻最獨創的貢獻。
在研究普法戰爭史的時候,戈爾茨發現,這次戰爭並不是當局讓全世界軍事史學家相信的那樣是一次短期的速決戰,實際上巴黎包圍戰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加上甘必大組織國民自衛軍在外地的抵抗,新的法蘭西共和國已經能夠動員國家意志進行人民戰爭,德軍在此期間的損失不低於對法國正規軍作戰。妄想以後對法作戰還是一次簡單的速決戰是不現實的。由於他揭露出可怕的真相,違背德國軍方的主流看法,因此被趕出了軍校,下放到部隊,但不久他又回到軍史部。1878年戈爾茨在柏林軍事學院擔任軍事史教官,在那裏他呆了五年,升到少校。1883年出版了《羅斯巴赫和耶拿》(Roßbach und Jena)和《全民皆兵》(Das Volk in Waffen),這兩本書迅速成為軍事經典,尤其是後者,開創了人民戰爭的概念,為他贏得了不朽的聲譽。此書也在1910年戈爾茨帶領德國外交使團參加阿根廷紀念日時成為阿根廷軍隊的理論指南。
在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失敗後,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要求德國幫助其重組奧斯曼軍隊,使他們能夠抵禦俄羅斯帝國。戈爾茨被派遣到土耳其去擔任軍事顧問。他花了12年培訓和改造土耳其軍隊,1895年土耳其政府授予他帕夏稱號,1897年的希土戰爭成了他改革成果的試金石,新的奧斯曼帝國陸軍把希臘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只是靠英國和俄國的干預希臘才免除了亡國的惡運。在他返回德國時,他被授予土耳其元帥(Mushir)軍銜。
1896年戈爾茨回到德國並晉升為中將,指揮陸軍第5師,1898年升任主管工程師和工兵部隊以及防禦工事的工程兵總監。1900年任步兵上將,1902年任第一軍團指揮官。1907年他成為在柏林新創建的第六軍監察長,1908年被授予大將(Generaloberst)軍銜,1911年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同年退出現役並創建了右翼的青年德國聯合會(Jungdeutschlandbund)。
一戰爆發後戈爾茨被召回軍隊,任德軍駐比利時軍事總督,對當地出現的抵抗組織進行殘酷鎮壓。正如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寫到,在1914年9月初,新上任的戈爾茨宣佈:「在未來,如果有鐵路和電報線路被破壞,附近的村莊將受到懲罰而不再有憐憫。受到這種攻擊威脅的所有鐵路附近村莊都有村民被抓作人質,只要有鐵路、電報或電話被破壞的話,他們會立即被射殺。」
阿道夫·希特拉對戈爾茨的行為表示讚揚:
“ | 老帝國早已知道在被佔領的地區如何堅定行動。這就是戈爾茨伯爵對企圖破壞鐵路的比利時的懲罰。在他命令射殺所有市長,囚禁所有男子與疏散所有婦孺後,下令焚燒方圓數公里內的所有村莊。[2] | ” |
獎項和勳章
[編輯]- 功勳勳章 (1911)
- 功勳勳章 (軍事類)
-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皇冠勳章 (普魯士)
- Cross of Honour, 一級霍亨索倫勳章並佩刀
- 紅鷹勳章
- 1870年鐵十字勳章, 2級[3]
參見
[編輯]- 西吉斯蒙德·馮·施利赫廷(Sigismund von Schlichting)
- 尤利烏斯·馮·凡爾第·迪韋爾努瓦(Julius von Verdy du Vernois)
- 德國亞洲戰士聯盟(Bund der Asienkämpfer)(BdAK)
備註
[編輯]- ^ Template:German title Freiherr
- ^ Hitler, Adolf. Hitler's Secret Conversation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Young. 1953: 25.
- ^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 The Prussian Machine. [5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參考
[編輯]- Teske, Hermann.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 Ein Kämpfer für den militärischen Fortschritt. Berlin: Musterschmidt-Verlag. 1957.
- Hull, Isabel. Absolute Destruction: Military Culture and the Practices of War in Imperial Germany.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5.
- Barker, A. J. The First Iraq War, 1914-1918: Britain's Mesopotamian Campaign. New York: Enigma Books. 2009. ISBN 978-1-929631-86-5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Goltz,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
部分作品列表
[編輯]- Feldzug 1870-71. Die Operationen der II. Armee. Berlin, 1873.
- Angeline. Stuttgart, 1877.
- Leon Gambetta und seine Armee. Berlin, 1877.
- Rossbach und Jena. Studien über die Zustände und das geistige Leben der preußischen Armee während der Uebergangszeit von XVIII. zum XIX. Jahrhundert. Berlin, 1883.
- Das Volk in Waffen, ein Buch über Heerwesen und Kriegführung unserer Zeit. Berlin, 1883.
- Ein Ausflug nach Macedonien. Berlin, 1894.
- Kriegführung. Kurze Lehre ihrer wichtigsten Grundsätze und Formen. Berlin, 1895.
- Anatolische Ausflüge, Reisebilder von Colmar Freiherr v. d. Goltz; mit 37 Bildern und 18 Karten. Berlin, 1896.
- Krieg- und Heerführung. Berlin, 1901.
- Von Rossbach bis Jena und Auerstedt;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s preussischen Heeres. Berlin, 1906.
- Von Jena bis Pr. Eylau, des alten preussischen Heeres Schmach und Ehrenrettung; eine kriegsgeschichtliche Studie von Colmar Frhr. v. d. Goltz. Berlin, 1907.
- Jung-Deutschland; ein Beitrag zur Frage der Jugendpflege. Berlin, 1911.
- Kriegsgeschichte Deutschlands im neunzehnten Jahrhundert. Berlin, 1910-1912.
- 1813; Blücher und Bonaparte, von Feldmarschall Frhn. v. d. Goltz.. Stuttgart and Berlin, 1913.
外部連結
[編輯]- Biography of Baron von der Goltz at First World War.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hort biography of the Baron on Spartacus.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