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符南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符南蛇(1470年—1502年),又作符蚺蛇,原名符玉輝廣東瓊州府儋州馮墟峒(今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鎮西華居社區榔麥自然村)人,明朝中期民變領袖、黎民首領。他領導的起義是明朝規模最大的黎民起義。

符南蛇是成化五年(1469年)發動起義的七坊峒(今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土官符那南的後裔。他7歲從師讀書,表現出很高的領悟力,14歲立志「重洗山河」、「不甘隨地老,立志破天荒」。弘治九年(1496年),海南島遭遇水災、旱災,糧食歉收,瘟疫流行,饑民流離失散,怨聲載道,白骨遍野。官府不體恤民情,仍然橫徵暴斂。海南島各地的黎、農民,忍受不了繁重的賦稅徭役,紛紛起事

因對官役頻繁不滿,再加上落窯峒首領王世偉的鼓動,時任土官的符南蛇打算殺死為官府效力的七坊峒首領符那月,但沒有成功。於是,弘治十四年(1501年)七月,符南蛇召集各首領於七坊峒誓師起義。海南島三州十縣的黎民各部迅速響應。閏七月,起義軍1萬餘人圍攻儋州。八月,圍攻昌化縣(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九月,分兵攻打臨高縣鎮撫司巡檢司調集漢、達官軍2萬餘人分五路進攻起義軍,其中一路被打敗,戰死2000餘人,其餘四路聞訊撤退。十二月,廣東都指揮使司的軍隊抵達儋州,都指揮使何靖駐紮於保吉,遭起義軍偷襲,參議劉信被殺,死傷慘重,震動明朝朝廷。朝廷急忙派征猺將軍、伏羌伯毛銳率領10萬大軍(包括漢軍、達軍、狼兵和土兵)鎮壓起義。此時,符南蛇的起義軍發展到7萬人,對外號稱10萬人。明軍集中兵力攻打起義軍據點,符南蛇率起義軍頑強抵抗,由於寡不敵眾、援兵未至、符南蛇恃勇輕敵等因素,起義軍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二月被鎮壓。符南蛇在作戰中中箭受傷,退回七坊塘邊,為避免被追兵逮捕,投塘自盡。明軍攻佔七坊峒後,燒殺擄掠。在這次起義中,黎民死亡2560餘人,被俘1400人,被毀聚落1200餘個。符南蛇的餘部繼續堅持反明鬥爭10多年[1][2][3][4][5][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三、大事記[失效連結]
  2. ^ 吳永章. 黎族史.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07: 300–301. ISBN 9787218024448 (中文(簡體)). 
  3. ^ 一、人物錄[失效連結]
  4. ^ 黎族的古代鬥爭史
  5. ^ 賀喜. 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1-06: 80–82. ISBN 9787108036216 (中文(簡體)). 
  6. ^ 海瑞治黎策疏的历史背景.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