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一代馬戛爾尼伯爵佐治·馬戛爾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非常尊敬的
馬甘尼伯爵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Macartney
KBPC(Ire)英語Privy Council of Ireland
馬甘尼伯爵畫像,萊繆爾·弗朗西斯·阿博特英語Lemuel Francis Abbott
格林納達總督
任期
1776年–1779年
君主佐治三世
前任威廉·揚英語Sir William Young, 1st Baronet
繼任Jean-François, comte de Durat
馬德拉斯總督
任期
1781年6月22日—1785年6月14日
君主佐治三世
前任Thomas Rumbold
繼任阿奇博爾·坎貝爾英語Archibald Campbell (British Army officer)
開普殖民地總督
任期
1797年–1798年
君主佐治三世
前任Abraham Josias Sluysken
繼任弗朗西斯·鄧達斯
個人資料
出生(1737-05-14)1737年5月14日
 愛爾蘭王國安特里姆郡拉夫圭英語Loughguile
逝世1806年5月31日(1806歲—05—31)(69歲)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英格蘭米德爾塞克斯郡奇西克
母校都柏林三一學院

佐治·馬戛爾尼,第一代馬戛爾尼伯爵,或作馬嘎爾尼KBPC(Ire)英語Privy Council of Ireland(英語:George Macartney, 1st Earl Macartney,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英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早年生平

[編輯]

馬甘尼出身於一個蘇格蘭貴族家庭,在愛爾蘭出生。1759年,他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之後進入倫敦律師學院進修,師從荷蘭伯爵亨利·福克斯。1764年,他被任命為全權特使,赴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商談結盟事宜。之後他進入英國議會。1769年,他返回愛爾蘭出任愛爾蘭議會議員,並出任愛爾蘭事務大臣。1772年,在他辭職之後,被封為騎士。1775年,他出任加勒比群島總督,1776年獲封為「馬甘尼男爵」,屬愛爾蘭貴族。1780年,出任印度馬德拉斯總督,駐今昌奈。1786年,他拒絕出任印度總督,返回英國。1792年,他獲加封為「馬甘尼伯爵」。

出使中國

[編輯]

1793年,英王佐治三世以祝壽為由,派遣馬戛爾尼為正使,率領使團到訪清朝覲見乾隆皇帝,實則要求中國允許英國派駐公使。[1]但乾隆帝以「不合體制」為由,所請事項一律不准。

晚年經歷

[編輯]

1795年,馬甘尼作為密使出訪撒丁王國,商談反法同盟事宜,之後他再次封為「馬甘尼男爵」,不過這次是作為聯合王國貴族受封。1796年底,他獲任命為好望角總督,統治新獲得的開普殖民地。1798年11月,他因健康原因辭職。1806年逝世。

著作

[編輯]
  • 《一七九三乾隆英使覲見記》,有劉半農的中文譯本。[2]
  • 《馬甘尼使團使華觀感》,有何高濟、何毓寧的中文譯本。[3]

其他

[編輯]

其後裔簡·馬甘尼(Jane Macartney,中文名馬珍)於2008年5月開始為《泰晤士報》駐北京特派記者汶川大地震之際做了許多相關報道。

研究書目

[編輯]
  • Cranmer-Byng, J. L. "Lord Macartney’s Embassy to Peking in 1793."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Vol. 4, Nos. 1,2 (1957-58): 117-187.
  • Hevia, James Louis. (1995).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 中文版:何偉亞. 《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中文(中國大陸)).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趙爾巽. 連結至維基文庫 清史稿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英吉利. 維基文庫. 五十八年,英國王雅治遣使臣馬戛爾尼等來朝貢,表請派人駐京,及通市浙江寧波、珠山、天津、廣東等地,並求減關稅,不許。 
  2. ^ Earl George Macartney. 《一七九三乾隆英使觐见记》. 由劉半農翻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201-04944-1. 
  3. ^ Earl George Macartney; Sir John Barrow.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由何高濟; 何毓寧翻譯. 商務印書館. 2013年. ISBN 978-7-100-08707-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