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拼寫改革
幾個世紀以來,關於英語拼寫改革一直有諸多的呼聲。他們追求改革英語正寫法以使其更具一致性,更加符合發音,且更符合字母規則。[1]常規的拼寫改革動機包括使英語拼寫能更快速、更簡易地學習,以及使英語成為更實用的國際輔助語。
在書寫系統變化的深度和實施範圍方面,各個改革的建議有所不同。大部分改革較為溫和:它們使用傳統的英語字母表,試圖保持人們熟悉的單詞形式,並試圖留存普遍存在的傳統(如不發音的e)。更激進的建議包括增刪字母或符號,更有甚者則發明新的字母。一些改革者傾向於漸進式的改革,而另一些則支持立即且全面的改革。
一些拼寫改革的提議已經局部或暫時地被接受。許多由諾亞·韋伯斯特倡導的改革提議已經在美國變為標準,但並未被所有英語國家接納。(見美式及英式英語拼法差別)。
歷史
[編輯]現代英語拼法於約1350年開始發展。此時,在經過三個世紀的諾曼第王朝的統治之後,英語再次變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不過當時的英語吸收了大量法語來源的詞彙(如battle、beef、button),已經與受諾曼第王朝統治前大不相同。使用這種新英語的早期作家,例如傑弗里·喬叟,賦予了其相當一致的拼寫系統,但當時的大法官法庭職員在正式文件中以法語正寫法重新拼寫詞彙,因此拼寫系統的一致性不久就被削弱。[2]1476年,由於威廉·卡克斯頓將印刷機帶到倫敦,英語拼寫的一致性因此遭到進一步打擊。威廉·卡克斯頓在歐洲大陸居住了30年之久,他的英語拼寫並不穩定;協助他開辦事業的比利時助手對英語的掌握就更差了。[3]
隨着印刷術的發展,印刷商們開始構建起各自的拼寫偏好,或者稱之為「公司風格(house styles)」。[4]:3此外,打字員的工資是按行計算的,所以他們傾向於將單詞變得更長。[5]而英語拼寫一致性最大的變化則是發生於1525年威廉·廷代爾首次翻譯聖經,以及1539年亨利八世將英文版《聖經》的印刷合法化。其中的許多版本是由不說或很少說英語的人在英格蘭之外印刷的。這些人常常為了符合他們的荷蘭語正寫法而改變拼寫。例如ghost中不發音的h(為了匹配荷蘭語中的gheest,荷蘭語中的這個單詞後來變成了geest),與此相同的還有aghast、ghastly和gherkin。而其他單詞(例如ghospel、ghossip和ghizzard)中不發音的h則在後來被去掉了。[4]:4
在下面兩個時期內,英語拼寫改革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
16世紀和17世紀
[編輯]首先是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中葉,此時出版了大量提倡拼寫改革的出版物。其中的一些如下:
- 1586年由托馬斯·史密斯出版的 De recta et emendata linguæ angliæ scriptione(《關於英語書面語拼寫的更改和修正》)[6],他是愛德華六世和伊利沙伯一世時期的國家秘書。
- 1569年由切斯特紋章官出版的 An Orthographie。
- 1580年威廉·布洛卡出版的 Booke at Large for the Amendment of English Orthographie。
- 1621年倫敦聖保羅學校校長亞歷山大·吉爾出版的 Logonomia Anglica。
- 1634年伍頓聖勞倫斯副牧師的查爾斯·巴特勒出版的 English Grammar。[7]:17–18
有些提議因過於激進或是對於英語的音系沒有充足的理解,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7]:18,但是一些較為保守的建議則更為成功。詹姆斯·豪威爾在1662年的 Grammar(《語法》)中建議對拼寫做出微小的調整,例如將logique改為logic,warre改為war,sinne改為sin,toune改為town,tru改為true。[7]:18其中的絕大多數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16世紀以來,一些作為希臘語和拉丁語文學學者的英語作家試圖將英語單詞和它們的希臘語-拉丁語對應體聯繫起來。他們通過在字詞中添加不發音的字母來凸顯這些實際存在或想像中的聯繫,因此det變成了debt(以將其與拉丁語的debitum對應),sissors變成了scissors、sithe變成了scythe(因為這兩者被誤認為來自拉丁語scindere),iland變成了island(因為它被誤認為來自拉丁語insula),ake變成了ache(因為它被誤認為來自希臘語ἄχος),等等。[4]:5–7[8]
威廉·莎士比亞也諷刺了英語的拼讀不一致。在他的劇作愛的徒勞中,他塑造了霍洛費恩斯。這個人物是一個「老學究」,他堅持應該改變發音以適應拼寫,而非改變拼寫以適應發音。例如,霍洛費恩斯堅持認為人們應當在諸如doubt和debt的單詞中將字母b的音發出。[9]
19世紀
[編輯]
第二個時期始於19世紀,與語音學研究的發展時期相近。[7]:18在1806年,諾亞·韋伯斯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詞典,《英語簡明詞典》(A Compendiou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其中包括了一篇關於現代正字法怪異之處的文章,以及他對改革的倡議。諸多他所使用的拼寫,如color和center,在後來成為了美式英語的標誌之處。1807年,韋伯斯特開始編撰一本擴充詞典。這本詞典於1828年出版,當時的標題是《美國英語詞典》,也即後世所說的《韋氏詞典》的第一版。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是拼寫改革逐漸在全美國推廣開來。[4]:9
1837年,艾薩克·皮特曼公佈了他的語音學速記系統;1848年,亞歷山大·約翰·埃利斯出版了《拼寫改革的呼籲》(A Plea for Phonetic Spelling)。這些改革提倡使用新的語言學字母。儘管沒有成功,但它們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和美國的語文學協會開始考慮這一問題。1876年8月在費城舉行的「英語正寫法修訂國際會議」之後,英國拼寫改革協會和美國拼寫改革協會等協會相繼成立。[7]:20當年,美國語文學協會通過了一份包含11個詞的改革清單,以供立即使用。它們分別是:are→ar、give→giv、have→hav、live→liv、though→tho、through→thru、guard→gard、catalogue→catalog、(in)definite→(in)definit、wished→wisht。[4]:13[10]採納新拼寫方式的主要美國報紙之一是《芝加哥論壇報》,其編輯和所有者約瑟夫·梅迪爾(Joseph Medill)是拼寫改革協會理事會的成員之一。[10]1883年,美國語文學協會和美國語文學學會一起定立了24條拼寫改革規則,並於當年公佈。1898年,美國全國教育協會獨立通過了用於所有寫作的改革清單,包含了12個詞:tho、altho、thoro、thorofare、thru、thruout、catalog、decalog、demagog、pedagog、prolog、program。[4]:14
20世紀以來
[編輯]1906年,美國設立了拼寫簡化委員會(SSB)。其初始成員包括作家、教授和詞典編輯。作為創始成員的安德魯·卡內基,每年向委員會捐贈超過30萬美元。[7]:21。1906年4月,SSB公佈了一份300詞的清單,[11]其中的157個[12]已經在美式英語中普遍使用。[13]1906年8月,委員會的詞彙清單得到西奧多·羅斯福的通過,他下令政府出版局立即開始使用這份清單上的拼寫。但在1906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議案,重新恢復了舊拼法。[10]儘管如此,一些拼寫還是留存至今且在美式英語中廣泛使用,例如anaemia/anæmia→anemia和mould→mold。其他的改革如mixed→mixt和scythe→sithe卻沒有留存下來。[14]1920年,SSB發佈了《拼寫簡化手冊》,其中提出了超過25條拼寫改革規則。手冊指出,現在普遍使用的所有改革後的拼寫最初都是一位作家個人的公開行為,起初只有少部分人效仿。因此,它鼓勵人們「指明方向」、「樹立榜樣」,儘可能使用改革後的拼寫方式。[4]:16然而,在主要經濟來源被切斷後,SSB在次年解散了。
在英國,拼寫簡化協會自1908年開始推行拼寫改革,這項舉措吸引了許多知名的支持者。其中之一便是蕭伯納(劇作《賣花女》的作者),他的大部分遺產都留給了這項事業。由於蕭伯納的遺產在協會的成員之間引發了重大分歧,該協會難以發展出一個單一的新拼寫系統。[15]
1934年到1975年,當時芝加哥最大的報紙《芝加哥論壇報》使用了許多改良的拼寫法。1934年,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該報引入了80個拼寫改革過的單詞,包括tho、thru、thoro、agast、burocrat、frate、harth、herse、iland、rime、staf和telegraf。1934年3月的一篇社論稱,三分之二的讀者更喜歡新的拼寫方法。另一篇則稱「偏見和競爭」阻礙了詞典編寫者採納這些拼法。然而,在接下來的40年中,該報又逐漸放棄了這些新拼法。Funk & Wagnalls的詞典在使用傳統拼法的同時,還列出了許多改革後的拼法,包括SSB的300詞,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停止。[10]
1949年,英國工黨議員蒙特·福利克,在下議院中提出了一份私人草案,但在二次讀會中未能通過。1953年,他再次嘗試,這次草案以65票對53票通過二次讀會。[16]由於預計會遭到上議院的反對,在教育部長保證會對改善拼寫教育進行研究後,法案最終被撤回。1961年,這個事件使得詹姆斯·皮特曼的初始教學字母表被引入許多英國學校以提高兒童識字率。[17]雖然這項實驗本身取得了成功,但當孩子們轉而學習傳統拼寫法時,其優勢就喪失了。幾十年後,這項實驗停止了。
在其1969年的著作《拼寫改革:一種新方法》中,澳大利亞語言學家哈里·林德格倫提議了一個漸進式的改革。其第一步(SR1)呼籲將所有的短/ɛ/均拼作<e>(例如friend→frend、head→hed)。這項改革在澳大利亞頗受歡迎。[18]
2013年,牛津大學的英語教授西蒙·霍羅賓提出,多種拼寫並行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他認為諸如"accommodate"和"tomorrow"之類的單詞,其中的字母是否雙寫是無所謂的。[19]這一建議並不符合《蘭登書屋詞典》等對拼寫改革的定義。[20]
改革的論據
[編輯]有人認為拼寫改革將會使英語更容易學習閱讀、拼寫和發音,使之在國際交流中更有用,減少教育花銷(削減掃盲教師、補習費用和教育計劃)和(或)使教師和學習者能花費更多時間在更重要的學科或者拓展學科上。[來源請求]
另一個論據是現行拼寫方案浪費了大量的字母。例如,Cut Spelling方案使用的字母數量較現行方案少15%。[21]以cutting spelling寫成的書籍可以以更少的頁數印刷出來,節省了紙墨等資源。
這適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購物收據、辦公文件、報紙雜誌和網絡流量。[來源請求]
倡議者[誰?]指出,拼寫改革早已開始,[22]只是進展緩慢且缺乏組織性。有許多拼寫不規範的單詞在後來改革了拼寫。例如,在19世紀80年代前,misic曾被拼作musick;20世紀20年代之前,fantasy曾被拼作phantasy。[23]一度幾乎所有的以-or結尾的單詞(例如error)都曾拼作-our(errour),幾乎所有以-er結尾的單詞(例如member)都曾拼作-re(membre)。在美式拼法中,其中的絕大多數使用-or和-er,而英式拼法中只有部分進行了改革。
自塞繆爾·約翰遜規定單詞拼寫以來的250年間,數十萬的單詞(根據瑪莎·貝爾對7000個常用單詞的研究推斷)已經逐漸發生了音變,英語中的字母規則也逐漸遭到破壞。倡議者[誰?]提出,如果我們想要保持英語拼寫的規範性,那麼就必須根據音變改變單詞的拼寫。[來源請求]
縮寫拼寫目前在非正式的互聯網平台中得到使用,在短訊中也很常見。
元音字母在英語拼寫中的使用方式與其通常的含義大相逕庭。例如本應該發[əʊ]或[oʊ]的⟨o⟩,卻可能發[ʌ];而本應該發[ʌ]的⟨u⟩,卻可能發[juː]。這使得英語的對外國學習者來說甚至不如母語者那麼直觀,而這種直觀性對於一門國際輔助語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多義性
[編輯]不像許多其他語言一樣,英語拼寫從未進行過系統性的革新,因此只能部分地遵守字母規則。[來源請求]因此,英語拼寫是一個擁有諸多例外和多義的弱規則系統。
英語中絕大多數音位可以用不止一種拼法拼出。例如,fear和peer擁有相同的讀音,卻擁有不同的拼法。同樣,英語中相同的字位也擁有多種發音和解碼:例如,through、though、thought、thorough、tough、trough和plough中的ough。更為甚者,英語中的中央元音有13種拼法,/ei/有12種,/ɛ/有11種。這種不連貫現象在英語中隨處可見,甚至在不同方言中也有差異。瑪莎·貝爾在分析了7000個常用單詞後發現,其中的約1/2會造成拼讀困難,約1/3會造成解碼困難。
這種模糊性在同形異音異意詞(如bow、desert、live、read、tear、wind和wound)中尤為明顯。在閱讀這些詞時,必須要留意其上下文:這增加了學習英語閱讀和發音的難度。
音素和拼寫之間更密切的關係將消除許多例外和模糊之處,使語言更容易掌握。[24]
取消更改
[編輯]一些人指出簡化的拼法已經作為標準拼法或變體拼法存在於舊文獻中。如前所述,在16世紀,一些研究希臘語和拉丁語文學的學者試圖讓英語詞彙看起來更像其希臘-拉丁語的對應詞,有時甚至是錯誤的。他們通過添加不發音的字母來達成這一目的,因此det變成了debt,dout變成了doubt,sithe變成了scythe,iland變成了island,ake變成了ache,等等。[4]:5[8]一些拼寫改革家建議取消這些更改。其它舊拼寫法更符合發音的例子包括friend拼作frend(就像莎士比亞的墓志銘),against拼作agenst,yield拼作yeeld,build拼作bild,court拼作cort,stead拼作sted,delight拼作delite,entice拼作entise,ghost拼寫gost,hearth拼作harth,rhyme拼作rime,some拼作sum,tongue拼作tung,以及其它種種。將讀作/t/的詞尾-ed拼作-t(例如將dropped拼作dropt)也一度流行。上述的部分拼寫法曾經被一些最有名的英語作家和詩人使用過,其它的則是由現在的拼寫改革家提倡的。例如,埃德蒙·斯賓塞在他的著名詩作《仙后》中曾使用rize、wize和advize(分別對應現代英語的rise、wise和advise),這篇詩作發表於16世紀90年代。[25]
冗餘字母
[編輯]英語字母表中有幾個字母的特徵音已在字母表的其他部分體現。這包括:X,其可被"ks"、"gz"或z代替;軟音G(/d͡ʒ/),其可被J代替;硬音C(/k/),其可被K代替;軟音C(/s/),其可被S代替;以及Q(幾乎只見於"qu",/kw/或/k/),可以被"kw"(某些情況下是K)代替。但是,這些拼法通常被保留下來,以表明其拉丁詞源。
反對改革的論據
[編輯]拼寫改革面臨着諸多反對發展和實施改革後正寫法的論據。至少自19世紀早期,頗具影響力的《約翰遜字典》和《韋氏詞典》編撰正寫法以來,民眾對於拼寫改革的接受度舊一直很低。常用詞彙(如are、have、done、of、would)的不規則拼寫使得在不大規模改變英語文本外觀的情況下對拼寫法進行修正十分困難。
英語是十大主要語言中唯一沒有有權頒佈拼寫更改的世界性語言監管機構的語言。[來源請求]
英語是一門有大量非日耳曼借詞的西日耳曼語支的語言。其中單詞的拼法通常標誌着其詞源,這有時會為詞義提供線索。即使其發音偏離了原始發音,拼寫也是音素的記錄。源自日耳曼語的單詞也是如此,它們現在的拼寫仍與其他日耳曼語言中的同源詞相似。例如英語的light對應德語的Licht;英語的knight對應德語的Knecht;英語的ocean對應法語的océan;英語的occasion對應法語的occasion。批評者認為,重新拼寫這些詞可能會掩蓋這些聯繫,[26]儘管並非所有的拼寫改革都一定需要大量重新拼寫這些詞。
另一個爭議在於改革會將一種方言或發音置於其它之上,創造出一種標準語。忽略方言而言,一個單詞可以有超過一種可被接受的發音(例如economic和either)。地區口音上的一些區別仍然明顯的體現在拼寫上。例如,fern、fir和fur的區分仍然在愛爾蘭英語和蘇格蘭英語中體現;toe和tow的區分存在於一些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地區性方言中。但是,方言口音即使在可以稱得上一字一音的語言上,例如西班牙語。一些字母有同位異音現象,例如bath中的字母a代表/æ/和/ɑ/,講話者根據自己的方言選擇發音。
一些單詞只能通過不發音的字母區分(例如knight和night)。
改革提案
[編輯]絕大多數的拼寫改革試圖改進音位的表達;但另一些試圖引入真正的音位拼寫法,[27]這通常需要改變基礎英語字母表或者創造新的字母表。所有拼寫改革都旨在使拼寫更加規範。
使用基礎英語字母表
[編輯]擴展或替代基礎英語字母表
[編輯]這些提議旨在通過引入新的字母和(或)變音符號來代替二合字母(例如"ch"、"gh"、"kn-"、"-ng"、"ph"、"qu"、"sh"、發音或不發音的"th",以及"wh-")。每個字母將會對應一個單獨的讀音。二合字母中的兩個字母不是發它們各自的音,而是一個完全不同且不相關的音,這可能會增加單詞的長度,而誤導錯誤的發音。
知名的建議包括:
-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音位字母表
- 代澤賴特字母表
- Interspel
- 蕭伯納字母(修改版:Quikscript)
- SaypYu
- Simpel-Fonetik method of writing
- Unifon
一些非拉丁字母語言的使用者有時會在他們的書寫系統中用音位書寫英語,這可以看作是一種臨時地拼寫改革。[來源請求]
歷史上和當代的改革建議者
[編輯]許多名人一直是拼寫改革的倡議者。
- Orrm,12世紀的奧斯定會的詠禮司鐸、同名著作Ormulum的作者。他在這篇著作中表示,由於他不喜歡人們念錯英語,所以他會按照發音拼寫單詞,並描述了一個元音長度和音值都能明確表示的系統。他用雙寫其後的輔音來區分短元音和長元音,或者在不可行的情況下,用添加短音符標記短元音。
- 托馬斯·史密斯,伊利沙伯一世時期的國家秘書。他在1568年公佈了他的倡議De recta et emendata linguæ angliæ scriptione(《關於英語書面語拼寫的更改和修正》)。[7]:17
- 威廉·布洛卡,學者。他在1586年出版了他的書籍《英語語法》,這是在該話題的早期著作。1580年,他公佈了他的倡議Booke at Large for the Amendment of English Orthographie。[7]:17
- 約翰·彌爾頓,詩人。[28]
- 約翰·威爾金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成員和第一任秘書,十進制的早期支持者,他是奧利弗·克倫威爾的姐夫。
- 查爾斯·巴特勒,英國博物學家,著有第一部蜜蜂的自然史 Đe Feminin' Monarķi(1634年)。他提出,「人們應該根據普遍接受的語音來書寫」(men should write altogeđer according to đe sound now generally received),並支持將二合字母中的"h"改為加刪節線的方式。
- 詹姆斯·豪威爾,一位有文獻記載的、成功的(儘管不多)拼寫改革家,他在1662年的Grammar中建議對拼寫進行一些小的修改,如"logique"改為"logic","warre"變為"war","sinne"改為"sin","toune"改成"town","tru"改成了"true" [7]:18,其中許多現在被普遍使用。
- 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革新者、革命家,他向拉丁字母表中添加新字母,給出了自己的英語拼寫問題的解決方案。
-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智者、散文家、傳記作家、評論家、怪人。他在《塞繆爾詞典》(1755 年)中將英語拼寫標準化,使之成為目前的拼寫形式。
- 諾亞·韋伯斯特,第一部重要的美國詞典的編寫者。他認為美國人需要採用一種更簡化的拼寫方案,並在1806年出版的《簡編英語詞典》中推薦了這一做法。
- 查爾斯·狄更斯
- 艾薩克·皮特曼開發了最常用的速記系統,稱作「皮特曼速記系統」。這一系統首次提出於Stenographic Soundhand(1837年)。
-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委託拼寫簡化委員會研究並推薦更簡單的拼寫法,並且要求美國政府接受這一新方案。[29]然而,他的方法是用行政命令假定群眾支持,而非爭取民眾的支持,這可能是當時做出的改變有限的一個原因。[30][31]
- 丁尼生,曾任英語拼寫改革協會副主席,該協會是拼寫簡化協會的前身。
- 查爾斯·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者,也是英語拼寫改革協會的副主席,和他同名的物理學家孫子繼續參與這一課題。
- 約翰·盧伯克,達爾文的密友、鄰居、同事,也是拼寫改革協會的一員。
- H·G·威爾斯,科幻作家,曾任倫敦拼寫簡化協會副主席。
- 安德魯·卡內基,著名慈善家。他向美國和英國的拼寫改革協會捐款,並資助了拼寫簡化委員會。
- 丹尼爾·瓊斯,語音學家,倫敦大學學院語音學教授。
- 蕭伯納,劇作家。他將自己的部分財產用於資助創建一種新的字母表,這一字母表現在被稱為蕭伯納字母。
- 羅納德·金斯利·里德,蕭伯納字母、Quikscript和Readspel的創造者。
- 馬克·吐溫,拼寫簡化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之一。
- 羅伯特·貝登堡
- 厄普頓·辛克萊
- 梅爾維爾·杜威,杜威分類法的發明人。他寫了關於拼寫簡化的公開作品,甚至他將自己的名從Melville簡化為了Melvil。
- 伊斯雷爾·戈蘭茨
- 詹姆斯·皮特曼,出版商,英國議會保守黨議員,艾薩克·皮特曼的孫子。他發明了初始教學字母表。
- 查爾斯·高爾頓·達爾文,查爾斯·達爾文的孫子,二戰期間的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主任。他也是戰爭時期拼寫簡化協會的副主席。
- 蒙特·福利克,英國議會工黨議員,多語言語言學家,作家。他在詹姆斯·皮特曼之前將英語拼寫改革問題提請議會注意。他支持將w和y替換為u和i。
- 艾薩克·阿西莫夫[32]
-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曾任簡化拼寫協會的贊助人。他指出拼寫改革應該從英國以外的地方開始,而缺乏進展則源於改革者之間的不和。然而,在識字不再是他孩子的問題後,他放棄了這項事業,而他不那麼不冷不熱的參與的結束可能是由於該協會拒絕了他在幕後「拉扯」的企圖。[可疑][來源請求]
- 羅伯特·R·麥考密克(1880-1955),《芝加哥論壇報》的出版者。他在他的報紙中使用改革後的拼寫法。《論壇報》使用了一些單詞的簡化版,例如將although拼作altho。
- 愛德華·朗德塔勒(1905-2009),商業演員,美國掃盲委員會主席,英語拼寫協會副主席。
- 約翰·C·威爾斯,倫敦語音學家,世界語教師,前倫敦大學學院語音學教授,英語拼寫協會前任主席。
- 瓦萊麗·尤爾,高爾頓研究所研究員,英語拼寫協會副主席,澳大利亞社會創新中心創始人。
- 道格·埃弗林厄姆,醫生,前澳大利亞工黨政治家,惠特拉姆政府的衛生部長,《有機化學式的簡寫》(1943年)的作者,也是擬議的SR1的支持者,他在部長通信中使用了SR1。
- 艾倫·基斯克,工程學教授,多語種語言學家,《簡單音位英語拼寫》(2013年)和《Simpel-Fonetik國際視角英語寫作詞典》(2012年)的作者。[33]
- 阿納托利·利伯曼,明尼蘇達大學德語、斯堪的納維亞語和荷蘭語三系教授。他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博客上發表的關於單詞起源的每周專欄中主張進行拼寫改革。[34]現任英語拼寫協會主席。[35]
另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David Wolman. Righting the Mother Tongue: From Olde English to Email, the Tangled Story of English Spelling. HarperCollins. 2009.
- ^ Upward, C.; Davidson, G. The History of English Spelling. The Language Library. Wiley. 2011 [2019-09-29]. ISBN 978-1-4443-4297-0.
- ^ Brown, A.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English Spelling: A Strategic Guide. ESL & Applied Linguistics Professional Series. Taylor & Francis. 2018 [2019-09-29]. ISBN 978-1-351-62186-1.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Henry Gallup Paine. Handbook of Simplified Spelling. New York: Simplified Spelling Board. 1920.
- ^ Williams, Eran. The Challenge of Spelling in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8, 46 (3): 2–11, 21.
- ^ Thomas Smith. De recta & emendata lingvæ Anglicæ scriptione, dialogus: Thoma Smitho equestris ordinis Anglo authore [Correct and Improved English Writing, a Dialog: Thomas Smith, knight, English author]. Paris: Ex officina Roberti Stephani typographi regij [from the office of Robert Stephan, the King's Printer]. 1568. OCLC 20472303.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Wijk, Axel. Regularized English. Stockholm: Almqvist & Wiksell. 1959.
- ^ 8.0 8.1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1-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5).
- ^ Horobin, Simon. Does Spelling Mat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13–114.
- ^ 10.0 10.1 10.2 10.3 Cornell Kimball. History of Spelling Reform. Barnsdle.demon.co.uk. [201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6).
- ^ Simplified Spelling Board's 300 Spellings. [12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4).
- ^ Wheeler, Benjamin. Simplified Spelling: A Caveat (Being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delivered on September 15, 1906, before the graduating class of Stanford University). London: B.H.Blackwell. September 15, 1906: 11.
- ^ Start the campaign for simple spelling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 April 1906 [200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Theodore Roosevelt's Spelling Reform Initiative: The List. Johnreilly.info. 1906-09-04 [201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9).
- ^ Dewey, Godfrey. Oh, (P)shaw! (PDF). Spelling Reform Bulletin. 1966, 6 (3): 7 [2024-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5-16).
- ^ Alan Campbell.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Simplified Spelling Bill. [201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8).
- ^ Ronald A Threadgall. The Initial Teaching Alphabet: Proven Efficiency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the Simplified Spelling Society. 1988: 18–19 [201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
- ^ Sampson, Geoffrey. Writing System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7.
- ^ Taylor, Lesley Ciarula. Does proper spelling still matter?. Toronto Star. 30 May 2013 [3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4).
- ^ "an attempt to change the spelling of English words to make it conform more closely to pronunciation." Spelling reform at dictionary.referenc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has a similar definition.
- ^ Al-Othman, Nawal. Meeting the Challenges to Teaching the Spelling System of English: Voices from the Field in Kuwai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s. 2003-09-03, 04 (3): 4–33. ISSN 1726-5231. doi:10.12785/jeps/040308 .
- ^ Start the campaign for simple spelling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 April 1906 [200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c]hange ... has been almost continuou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spelling.
- ^ English Language:Orthograph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3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 ^ Orthographies and dyslexia#cite note-:4-20
- ^ Spenser, Edmund. The Faerie Queen (Book I, Canto III). Wikisource.
- ^ Wijk, Axel. Regularised English. Stockholm: Almqvist & Wiksell. 1959: 63–64.
- ^ Hodges, Richard E. A Short History of Spelling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hi Delta Kappan. 1964, 45 (7): 330–332. JSTOR 20343148.
- ^ The Poetical Works of John Milton – Full Text Free Book (Part 1/11). Fullbooks.com. [201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 ^ House Bars Spelling in President's Style (PDF). New York Times. 1906-12-13 [2007-1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07).
- ^ John J. Reilly. Theodore Roosevelt and Spelling Reform. [2007-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7). Based on H.W. Brand's, T.R.: The Last Romantic, pp. 555-558
- ^ Daniel R. MacGilvray. A Short History of GPO. 1986 [2007-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8).
- ^ Reilly, John J. Richard Feynman & Isaac Asimov on Spelling Reform.. Journal of the Simplified Spelling Society. 1999: 31–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23).
- ^ Neeme, Urmas. A Foreign Estonian Uses the Estonian Language for Guidance in Reforming the English Spelling. Simpel-Fonetik Spelling. [16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 ^ Casting a last spell: After Skeat and Bradley. The Oxford Etymologist. OUP. 7 May 2014 [9 August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 ^ Officers. The English Spelling Society. [16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延申閱讀
[編輯]- Bell, Masha (2004), Understanding English Spelling, Cambridge: Pegasus
- Bell, Masha (2012), SPELLING IT OUT: the problems and costs of English spelling, ebook
- Bell, Masha (2017), English Spelling Explain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mbridge, Pegasus
- Children of the Co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 extensive, in depth study of the illiteracy problem.
- Crystal, David. Spell It Out: The Curious, Enthralling and Extraordinary Story of English Spelling (St. Martin's Press, 2013)
- Condorelli, M. (2022). Pragmatic Framework. In Standardising English Spelling: The Role of Printing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Graphemic Developments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 pp. 40–5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itchings, Henry. The language wars: a history of proper English (Macmillan, 2011)
- Kiisk, Allan (2013) Simple Phonetic English Spelling - Introduction to Simpel-Fonetik, the Single-Sound-per-Letter Writing Method, in printed, audio and e-book versions, Tate Publishing, Mustang, Oklahoma.
- Kiisk, Allan (2012) Simpel-Fonetik Dictionary - For International Version of Writing in English, Tate Publishing, Mustang, Oklahoma.
- Lynch, Jack. The Lexicographer's Dilemma: The Evolution of 'Proper' English, from Shakespeare to South Park (Bloomsbury Publishing USA, 2009)
- Marshall, David F. "The Reforming of English Spelling".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Ethnic Identity: The Success-Failure Continuum in Language and Ethnic Identity Efforts (2011) 2:113+
- Wolman, David. Righting the Mother Tongue: From Olde English to Email, the Tangled Story of English Spelling. HarperCollins, 2009. ISBN 978-0-06-136925-4ISBN .
- Zimmerman, Jonathan. "Simplified Spelling and the Cult of Efficiency in the 'Progressiv' Era." Journal of the Gilded Age & Progressive Era (2010) 9#3 pp. 365–394
外部連結
[編輯]- "English acc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pelling reform", by J.C. Well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OR-E system: Orthographic Reform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EnglishSpellingProblems blog by Masha Bel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pelling reform: It didn't go so well in German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ticle in the Economist's Johnson Blog about spelling reform
- Wyrdpla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as an extensive list of current spelling reform propos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