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貴金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貴金屬(英語:Precious metal)是一類天然存在但在地殼中含量稀少的金屬化學元素,它們價格昂貴、外表美觀且化學性質穩定,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和較強的保值能力。貴金屬中最著名的是,兩者自古以來便在藝術、珠寶和鑄幣領域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更是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投資商品。除了金和銀外,貴金屬一般還包括六種鉑族金屬(俗稱白金),而鉑是六者中交易規模最大的,僅次於金和銀。不過因為除鉑和鈀外其他四種鉑族金屬並未被國際認可為期貨期權ETF買賣對象,所以有時會把其他鉑族金屬稱為noble metal而非precious metal,但中文都譯作貴金屬。

歷史上,貴金屬作為鑄幣原料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現在主要被用於投資商品、工業原材料和珠寶首飾。金、銀、鉑、鈀各有一個專屬的ISO 4217貨幣代碼。貴金屬的市場價格不單單僅受其全球需求與供應量影響,也和投資和保值手段的作用息息相關,利率、美元走勢、地緣政治因素及通貨膨脹等會影響人們投資行為的因素都會造成貴金屬價格浮動。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西方各國貨幣均與美元掛鈎,美元則與黃金掛鈎,許多國家都公佈本國貨幣的含量,黃金的地位非常重要。1970年代後,隨着世界金融格局的重組和通貨膨脹得到緩解,黃金等貴金屬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被視為世界通用的交易媒介儲蓄工具。

貴金屬在市場交易時,常使用鑄造成錠或幣的方式,例如黃金交易市場中的金條或金幣

黃金交易

[編輯]

金條

[編輯]
12.5公斤的金條
1000克金條

金條Gold bullion)是以黃金鑄造成錠,它的價值取決於內含的黃金純度與質量。

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用作儲備金的金條,即俗稱的「大、小黃魚」。5市兩金條,即「大黃魚」,重158克左右,成色為991.0,金條的圖案雕刻的為孫中山頭像,鑄有「中央造幣廠制」的字樣,背面鑄有金條重量、成色、編號、等字樣。1市兩金條,即「小黃魚」,重31克左右,成色為991.0。當時上海金市通行的是漕平十兩(漕平1兩合1.17854盎司或36.65671889公克)金條,長約4寸,寬約5分,成色為978,稱「九七八標金」或「標金」。

金幣

[編輯]

價格

[編輯]
1915~2022年的價變化
1977~2022年的價變化
1992~2022年的價變化
貴金屬 化學符號 貴金屬價格 (美元$/公斤)
2009/04/10
[1]
2009/07/22
[2]
2010/01/07
[來源請求]
2014/12/31
[3]
2018/07/16
[4][來源可靠?]
2023/03/02
[5]
主要貴金屬
黃金 Au 31100 30590 24317 38130 43764 59040
鈀金 Pd 8430 8140 13632 25559 32205 46440
鉑金 Pt 42681 37650 87741 38902 28960 31010
白銀 Ag 437 439 588 441 556 670
其他貴金屬
Rh 39680 46200 88415 39641 77804[6] 302220
Ir 14100 12960 13117 15432 46940[7] 147890
Ru 2290 2730 5562 1865 8423[8] 14950
Os 13400 12200 12217 12217
Re 7400 7000 6250 2425

相關條目

[編輯]

註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