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縣
碧江縣 | |
---|---|
中國的縣 | |
1956年—1958年 | |
國家 | 中國 |
歷史 | |
• 成立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辦事處 | 1956年 |
• 撤銷那大縣,併入儋縣 | 1958年 |
那大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已經撤銷的一個建制縣,曾在1956年到1958年存在。
名字由來
[編輯]據《儋州志》記載,宋代時銅鼓衛人李希賢任儋州同知,為方便來往客商土著成立那約營。明代嘉靖年間,從嘉應因亂逃亡來儋州的客家先民來到那約對面居住,村落取名南大村(另說「大同村」)。那約、南大因生意競爭發生矛盾衝突。[1]
清代,浙江海鹽進士王師旦任儋州知州時,那約、南大發生械鬥。王師旦令人在馬鞍嶺東南的高嶺插上紅旗,再令人在嶺下的雅拉河用大錘敲擊河邊大石,沿河頭尾十里的人趴在地上據說能聽到隆隆鼓聲,他稱此處是皇家操演場,「旗動鼓鳴,千軍萬馬,越挪越大」,勸兩村合為一村,從「那約」的「那」和「南大」的「大」以此來命名新村為「那大」村,「那大」也有「越挪越大」的意思。[1]
歷史
[編輯]1956年10月,中國共產黨海南島區委員會決定,劃出儋縣的大成區、那大區和臨高縣的合慶區,成立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辦事處,籌備那大縣。[2]
1956年7月,屯昌縣的溪西鄉劃歸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辦事處管轄,在那大縣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後,溪西鄉歸屬那大縣管轄。[2]
1957年2月,又從臨高縣劃出和慶區,歸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辦事處管轄。5月1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6次會議決定,設立那大縣,縣人民政府駐在那大鎮。 那大縣行政區域包括原屬儋縣那大區管轄的那大鎮、軍屯鄉、南辰鄉、推文鄉、大星鄉、大石鄉、洛基鄉、洛南鄉、白南鄉、吳朗鄉,大成區管轄的大成鄉、文山鄉、和盛鄉、調打鄉、塘鋪鄉、新坊鄉、洪登鄉、樓榕鄉、廟陀鄉、雅星鄉、新讓鄉,原屬臨高縣和慶區管轄的和慶鄉、番加鄉、南豐鄉、新安鄉、油新鄉、陶江鄉、松門鄉、尖嶺鄉、海孔鄉、海昌鄉、木排鄉、美靈鄉、羅便鄉、文卷鄉、和祥鄉、蘭洋鄉、橫嶺鄉、南茶鄉、群大鄉,原屬屯昌縣南坤區管轄的溪西鄉。[2]
1957年2月15日,那大縣撤區並鄉,將全縣41個鄉鎮合併成15個鄉鎮:那大鎮、洛南鄉、大星鄉、南辰鄉、大成鄉、和盛鄉、樓榕鄉、雅星鄉、番加鄉、南豐鄉、陶江鄉、蘭洋鄉、木排鄉、和慶鄉、和祥鄉。7月31日,那大縣將行政區劃調整為11個鄉鎮:那大鎮、和慶鄉、蘭洋鄉、番加鄉、南豐鄉、南辰鄉、大成鄉、雅星鄉、洛基鄉(洛南鄉改為洛基鄉)、和盛鄉、和祥鄉。[2]
1958年4月,那大縣人民政府改為那大縣人民委員會。1958年10月,那大縣成立那大、上游、南豐、東風、八一、寶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書記處會議決定,那大縣與儋縣合併為儋縣。[2]
所轄區域
[編輯]在撤銷前,那大縣下轄那大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上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南豐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東風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八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寶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