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00年大西洋颶風季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00年大西洋颶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900年8月27日
末個系統消散1900年10月29日
最強風暴
名稱加爾維斯敦英語1900 Galveston hurricane
 • 最高風速145 mph(230 km/h)
1分鐘平均風速
 • 最低氣壓936 mbarhPa;27.64 inHg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7
風暴數7
颶風數3
大型颶風數
三級+
2
死亡人數8000至12000
財產損失至少$3145萬(1900年美元
大西洋颶風季
18981899190019011902

1900年大西洋颶風季確認存在七個熱帶氣旋,其中三個曾登陸美國。第一號颶風是本季首個天氣系統,最早在8月27日發現;第七號熱帶風暴是本季最後一個氣旋,於10月29日轉變成溫帶氣旋,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絕大多數熱帶天氣活動的時間範圍內。除第七號熱帶風暴外,本季所有風暴都曾與其他風暴同時存在。

全季七個熱帶氣旋中有三個達到颶風強度,其中兩個成為大型颶風,即強度達到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三級或以上標準[注 1]。第一號颶風的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30公里,是本季最強風暴,屬四級颶風。氣旋在達到最高強度後不久吹襲德克薩斯州,在加爾維斯敦地區引發極具破壞力的風暴潮,整個城市幾乎被完全摧毀,至少有8000人喪生。這場風暴史稱「1900年加爾維斯敦颶風」,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還造成價值約3135萬美元的破壞[注 2]。除此以外,另外六個氣旋的整體影響很小,只有第五號熱帶風暴的殘留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造成價值十萬美元的損失,另有一人遇難。

季度總結

[編輯]
本季首場颶風對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構成重大破壞

8月27日,佛得角以西較遠處海域發展出熱帶氣旋,拉開颶風季序幕。風暴的最強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30公里,最低氣壓936毫巴百帕,27.6英寸汞柱),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已屬四級颶風標準,是全季最強風暴。[3]這樣的開局日期可謂異常之晚,1944至1996年間平均每個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場風暴是在7月11日形成[4]。相比之下,衛星時代形成日期最晚的首場風暴則是1977年8月29日的颶風安妮塔[5]。從氣候角度來看,9月是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巔峰,1900年9月共形成三個熱帶氣旋,其中兩個強化成颶風。第三號颶風於9月23日消散後,大西洋盆地的熱帶天氣活動一度陷入沉寂,直到近兩周後才有第五號熱帶風暴於10月4日在小安地列斯群島附近生成,風暴之後轉變成溫帶氣旋,同時第六個熱帶氣旋又於10月10日在坎佩切灣發展成型。全季最後一個氣旋是在東加勒比海形成,經過伊斯帕尼奧拉島後於10月28日在百慕達美國東岸之間轉變成溫帶氣旋。[3]

所有風暴中以人稱「加爾維斯敦颶風」的第一號颶風影響最大。風暴潮將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島大部分區域淹沒,致死人數在6000至12000之間[6]。據正式渠道估算,整場颶風的死亡人數約為8000,截至2016年11月依然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7]。氣旋當時還是有紀錄以來致死人數第二多的大西洋颶風,僅次於在小安地列斯群島奪走至少22000條人命的1780年大颶風。不過,1998年颶風米奇中美洲導致超過11000人遇難,超越加爾維斯敦颶風的紀錄。[8]第一號颶風還在加拿大導致至少102人死亡,是該國歷史上最致命的風暴之一[9][10]。除此以外,1900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其他熱帶氣旋基本沒有造成破壞或人員喪生[11],只有第五號熱帶風暴的溫帶殘留在加拿大奪走一條人命,並造成價值約十萬美元的中等程度損失,其中大部分是鐵軌受損[12]

這年颶風季的活躍程度還經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數值為81[13]。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颶風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只有在熱帶天氣系統風速達到或超過每小時63公里(34)或熱帶風暴強度時才會計算該指數,並納入全面的氣象公告,並且亞熱帶氣旋的指數不會計入累積數值。[14]

風暴

[編輯]

第一號颶風

[編輯]
4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27日-9月11日
強度145 mph(230 km/h)(一分鐘) 
936 mbarhPa

8月27日清晨,有船隻佛得角群島最南端以東約1870公里海域遭遇本季第一場熱帶風暴。氣旋穩步向西北偏西移動並緩慢增強,於8月30日進入東北加勒比海。風暴從波多黎各以南洋面經過,於9月2日以弱熱帶風暴強度登陸多明尼加共和國。氣旋在經過伊斯帕尼奧拉島期間略有減弱,於當晚回到加勒比海。9月3日,風暴吹襲今古巴聖地牙哥省,然後沿該國南側海岸線緩慢飄移。9月6日抵達墨西哥灣後,氣旋在干龜群島附近達到颶風標準。[3]

接下來風暴快速強化,於9月8日達到風力時速230公里的最高強度,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四級颶風強度。次日清晨,氣旋以持續風速每小時220公里強度從德克薩斯州牙買加海灘Jamaica Beach)附近登陸,在此期間氣象機構還測得936毫巴(百帕,27.6英寸汞柱)的最低氣壓。颶風在向內陸行進期間迅速減弱,強度在9月9日晚滑落至熱帶風暴標準。氣旋轉向東北偏東,於9月11日在愛荷華州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然後加速穿越美國中西部安大略魁北克紐英倫北部和新不倫瑞克,並在此期間得以強化,於9月13日抵達聖羅倫斯灣。颶風的溫帶殘留當天襲擊紐芬蘭島,然後抵達接近北冰洋海域並開始弱化,最終於9月15日在冰島附近逐漸消散。[3]

風暴在古巴降下暴雨,聖地牙哥-德古巴的24小時降雨量高達320毫米。佛羅里達州大部分地區的風力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但沒有造成破壞。[11]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地區颳起狂風,最高風速達每小時190公里[15]加爾維斯頓島全部被2.4至3.7米的風暴潮淹沒[16]。所有的房屋都受到破壞,至少有3636套被毀[15]。單加爾維斯敦的3.7萬人中就有約三萬人無家可歸[17]。整場颶風造成的確切死亡人數不明,但估計至少有8000,因此1900年加爾維斯敦颶風也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7],估計氣旋還造成價值3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15]。受颶風強度風力和風暴潮影響,路易斯安那州南部部分地區被淹,但沒有造成重大破壞或人員喪生[18]。風暴及其殘留之後還在緯度更高的地區產生暴雨和強烈陣風,伊利諾州肯塔基州紐約州密芝根州俄亥俄州都有通訊線路中斷[19]。紐約的一塊廣告牌在強烈陣風下倒塌,被砸中的23歲男子傷重不治[20]。颶風殘留還對加拿大構成嚴重影響,安大略的損失數額約有135萬美元,其中100萬屬莊稼損失。該國至少有107人遇難,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紐芬蘭島和法屬聖皮埃爾附近因船隻沉沒而死[10]

第二號颶風

[編輯]
3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7日-9月19日
強度120 mph(195 km/h)(一分鐘) 

9月7日,有船隻在佛得角附近遇到強風[21]大西洋颶風數據庫據此記載本季第二場熱帶風暴於當天清晨在佛得角群島最南端以西約350公里洋面成型。氣旋迅速增強,於9月8日達到強烈熱帶風暴標準,但接下來近五天內的強度都基本保持不變。[3]在此期間風暴失去蹤影,直到9月13日由「匈牙利號」(Hungaria)汽船發現,並且此時已成為颶風[22]。氣象部門一度認為這場風暴的形成時間比之後兩個熱帶氣旋要晚,所以將之列為第四號颶風。9月14日晚,氣旋在向西北移動期間強化成二級颶風。[3]

風暴迴轉北上,於9月16日達到三級颶風標準。UTC下午18點,氣旋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的最高強度,再於9月17日晚減弱成二級颶風。[3]此後不久,風暴從百慕達東南海域經過,給島上帶去陣風,但影響很小,然後蜿蜒朝東北前進[21]。9月18日,系統的強度回落至一級颶風標準,並在當晚弱化成熱帶風暴,次日清晨又消退成熱帶低氣壓。持續數小時後,風暴終於在紐芬蘭島開普雷斯Cape Race)東南方向約630公里洋面消散。[3]

第三號颶風

[編輯]
2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8日-9月23日
強度100 mph(155 km/h)(一分鐘) 

據多份船隻觀測紀錄顯示,UTC9月8日中午12點,幾內亞比索比熱戈斯群島以東約280公里海域有熱帶風暴發展成型。氣旋向西北移動並逐漸增強,到9月9日已成為颶風,次日又從佛得角西南方向經過。接下來風暴緩慢強化,於9月12日清晨達到二級颶風標準,並在幾乎同一時間達到風力時速155公里的最高強度。9月12日晚,氣旋迴轉向西北偏北移動。轉向東北偏北後,風暴於9月14日開始以小規模環形路徑移動。[3]

颶風很快就開始減弱,強度在9月15日清晨回落到一級颶風標準。約四天後,氣旋的移動路線已經形成環形,然後朝西北偏西移動。9月20日清晨,系統減弱成熱帶風暴。接下來幾天裏,氣旋的移動速度放緩,然後又轉朝西面前進。9月22日晚,風暴弱化成熱帶低氣壓並繼續西進,最終於9月23日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1200公里洋面逐漸消散。[3]

第四號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11日-9月15日
強度50 mph(85 km/h)(一分鐘) 
≤1005 mbarhPa

天氣圖顯示,9月11日加勒比海西北部上空有熱帶風暴存在[22]。氣旋向西北移動,以弱熱帶風暴強度掠過尤卡坦半島,並於當晚在墨西哥灣東南部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最低氣壓1005毫巴(百帕,29.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9月13日清晨,風暴蜿蜒向東北移動並開始減弱,但UTC早上6點又以最高強度從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堂區威尼斯Venice)附近登陸。氣旋略有減弱並短暫回到海上,但很快又以風力時速65公里強度從海泉市附近登陸。[3]

9月14日清晨,風暴弱化成熱帶低氣壓,然後在向東北方向穿越美國深南部期間繼續緩慢減弱,最終於9月15日在佐治亞州雅典附近逐漸消散[3]。氣象機構在實際操作中認為這場風暴是全季的第三個熱帶氣旋[22]美國國家氣象局哥倫比亞特區總部發出電報,警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部分地區的船隻留在港口不要出海。路易斯安那州東部至佛羅里達州西南沿海地區出現強烈陣風,電報服務受到嚴重擾亂。氣旋殘留在維珍尼亞州至紐英倫降下暴雨,新澤西州海岸沿線波濤洶湧,「威利號」(Willie雙桅縱帆船擱淺。[21]

第五號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4日-10月10日
強度70 mph(110 km/h)(一分鐘) 

據船隻觀測紀錄推斷,UTC10月4日早上6點,安圭拉東南方向大約370公里海域存在本季第五個熱帶低氣壓。系統強度起初幾天一直很弱,直到10月7日才強化成熱帶風暴,再於次日清晨開始以環形路徑移動。經過進一步增強,氣旋於10月9日清晨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風暴加速向東北偏北前進,於10月10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起初向北移動,後又轉向東北,於10月11日晚吹襲新斯科舍,然後快速穿越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並返回大西洋,到10月14日時已在格陵蘭最南端近海消散。[3][21]

風暴殘留對加拿大產生嚴重影響。新斯科舍有13艘雙桅縱帆船擱淺,另外兩艘被毀。狂風導致該省最東部地區的電報線路中斷,貝菲爾德(Bayfield)有多個穀倉失去屋頂,部分樹木倒塌。高漲的海潮將新不倫瑞克聖約翰部分地區淹沒,一些房屋的積水有46厘米深,還有其他低洼地區被淹。受洪水沖刷影響,加拿大太平洋鐵路部分鐵軌被沖走,運輸服務受到影響,估計修復鐵軌的成本約為十萬美元。另外還有部分公路和橋樑受損。一名孩童在嘗試渡過暴漲的溪流時不幸溺斃。愛德華王子島部分建築因大風受損,還有一些房屋的煙囪倒塌,夏洛特頓有部分輸電線纜中斷。[12]

第六號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10日-10月12日
強度45 mph(75 km/h)(一分鐘) 
≤1008 mbarhPa

10月10日,坎佩切灣發展出本季第六場熱帶風暴[3]。氣象機構在實際操作中認定氣旋源自古巴東部上空[21]。氣旋快速向東北偏北穿越墨西哥灣,於10月11日清晨達到風力時速75公里、最低氣壓1008毫巴(百帕,29.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接下來風暴蜿蜒向東北偏東移動,於次日清晨以最高強度從佛羅里達州今馬蹄海灘區域登陸。[3]

10月12日晚,氣旋進入大西洋,之後不久就在佐治亞州傑基爾島Jekyll Island)以東約56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殘留沿美國東岸移動,先後吹襲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紐約州長島紐英倫,然後繼續深入加拿大內陸,最終於10月15日在拉布拉多上空逐漸消散。[3]氣旋造成的整體影響很小,佛羅里達州至南、北卡羅萊納州出現降水和陣風,更北面的新澤西州及紐英倫南部有中到大風。[21]

第七號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24日-10月29日
強度50 mph(85 km/h)(一分鐘) 

據多份電報推算,東加勒比海於9月24日發展出熱帶低氣壓[21]。氣旋向西北移動,強度基本保持不變,然後以風力時速55公里強度從多明尼加共和國聖克里斯托瓦爾附近登陸。風暴經過伊斯帕尼奧拉島期間沒有減弱,反倒是進入大西洋後在海地最西北角近海增強成熱帶風暴。10月27日晚,氣旋迴轉向東北偏北前進,從巴哈馬東部經過,在此期間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的最高強度。[3]

10月28日清晨,風暴加快移動速度並略朝東北轉向,於UTC10月29日凌晨0點在百慕達西北方向約50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最終在當晚消散[3]。多明尼加共和國和海地都沒有受到風暴影響,古巴東部大部分地區降下小雨,並以卡馬圭省和聖地牙哥-德古巴降水最多。巴哈馬各地普遍出現狂風,但也沒有引起破壞。風暴東面遠至佛羅里達州的朱庇特都測得每小時51公里持續風速。[21]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於1971年面世[1],再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數據庫的所有風暴追溯分級[2]
  2. ^ 如無特別說明,所有損失數額均為1900年美元價值。

參考資料

[編輯]
  1. ^ Jack Williams. Hurricane scale invented to communicate storm danger. USA Today. 2005-05-17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2. ^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3-06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4. ^ Average hurricane dates. Chicago Tribune.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5). 
  5. ^ Doyle Rice. Hurricane season off to a typically slow start. USA Today. 2009-06-3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1). 
  6. ^ K.C. Wildmoon. Hurricane destroyed Galveston in 1900. CNN. 2008-09-12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6). 
  7. ^ 7.0 7.1 Neil L. Frank. The Great Galveston Hurricane of 1900 (PDF) (報告).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29–130. [2009-03-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5). 
  8. ^ Mitch: The Deadliest Atlantic Hurricane Since 1780 (報告).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9-01-23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9. ^ Notable Canadian Tropical Cyclones (報告). Environment Canada. 2012-01-3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7). 
  10. ^ 10.0 10.1 1900-1 (報告). Environment Canada. 2009-11-2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11. ^ 11.0 11.1 Edward B. Garriott. Monthly Weather Review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Weather Bureau: 375–276.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12. ^ 12.0 12.1 1900-5 (報告). Environment Canada. 2009-11-2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13.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basin Comparison of Original and Revised HURDAT (報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03 [201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David Levinson. 2005 Atlantic Ocean Tropical Cyclone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8-08-20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15. ^ 15.0 15.1 15.2 Isaac M. Cline. Special Report On The Galveston Hurricane Of September 8, 1900 (報告). United States Weather Bureau. 1900-09-29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 
  16. ^ Hurricanes in Histor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2-05-3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2). 
  17. ^ Kathryn Westcott. Flashback: Galveston's great storm. BBC. 2005-09-22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6). 
  18. ^ David M. Roth. Louisiana Hurricane History (PDF) (報告).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8. 2010-04-08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21). 
  19. ^ Wires to Galveston (PDF).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00-09-13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08). 
  20. ^ City swept by high winds (PDF).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00-09-13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08).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Jose F. Partagas. Year 1900 (PDF) (報告).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114–125. 1996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06). 
  22. ^ 22.0 22.1 22.2 Jose F. Partagas. Year 1900 (PDF) (報告).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114–125. 1996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09-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