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Apple IIc Plus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pple IIc Plus
研發商Apple Computer, Inc.
類型個人電腦
發佈日期1988年9月,​36年前​(1988-09
單價$675美元
停產日期1990年11月 (1990-11)
作業系統ProDOS
中央處理器65C02 @ 4 MHz
記憶體128 kB(最高1.125 MB
硬盤儲存空間3.5-inch floppy drive
前代機種Apple IIc

Apple IIc Plus是Apple II系列第六款,也是最後一款機型。型號中的"Plus"代表其較Apple IIc增加了一些功能,例如更大的存儲容量(以3.5英寸內置軟驅替代原有的5.25英寸軟驅)、更快的處理速度及系統貰件統一標準化。值得注意的一個信息是Apple IIc Plus幾乎沒有採用任何為Apple II系列開發的新技術,而只有將一些周邊整合進傳統Apple IIc的設計之中。該設計被接受16位Apple IIGS改進的用戶批評。

歷史

[編輯]

Apple IIc Plus於1988年9月16日在三藩市的AppleFest會議上發表,發表時受到的關注少於四年前的Apple IIc。儘管被某雜誌描述成「更快並擁有3½軟驅的IIc」,某些用戶對其感到失望。許多IIc用戶已擁有足夠的附加裝置可使他們的IIc擁有與IIc+幾乎一樣的功能。

在其正式推出前,即有傳言稱其將是個縮小、無插槽版本的Apple IIGS。蘋果公司員工John Arkley-亦是Apple IIc開發人員之一-曾設計一粗淺的縮小版Apple IIGS主板之計戒並曾請求管理層執行該計劃,但該計劃被否決。

當計劃正式開始時,其原始計劃只是要將IIc原有的5.25英寸軟驅替換為3.5英寸軟驅。因此其他功能皆是計劃進行中才加上去的。有人相信Apple IIc Plus的設計及其存在是受到Laser 128-第三方廠商製造之Apple IIc兼容機的影啁。Apple IIc Plus的設計與稍早於其推出的Laser 128EX/2非常相似並不是巧合。由於能完全兼容,Apple IIc Plus基本取代了Apple IIc。

Apple IIc Plus在開發期間曾使用下列代號: Raisin, Pizza, Adam Ant.

新功能綜觀

[編輯]

三個主要新功能

Apple IIc Plus最主要提供了3項新功能。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即是將5¼英寸軟驅替換為3½英寸軟驅。除了提供近乎原來6倍的存儲容量(800 KB),該驅動器亦提供更快的搜尋時間(快3倍)及按鈕控制的馬達退片裝置。為了應付增加的數據流量,主板上應用了新設計的晶片電路-MIG(Magic Interface Glue之簡稱),並附有專用的2 KB 靜態內存緩衝(MIG晶片是3項新功能中唯一的新技術)。第二項最重要的改進是較快的65C02處理器-以4 MHz運行。實際上是應用了第三方廠商Zip開發的Apple II加速器Zip Chip,然而蘋果工程師此次採用將晶片分離至核心元件並整合在主板上而不是整合在單一"高"晶片上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CPU加速器幾乎是在上市前最後一刻才加入的功能,這使得為3.5英寸軟驅設計的特殊電路變得多餘,因為機器已有足夠遲度處理增加的數據流量,然而該電路仍被保留並應用。其默認運行速度是4 MHz,但在冷或暖開機時按住ESC鍵可禁用加速功能使其以1 MHz運行—這對於基於時脈的舊軟件,特別是遊戲是必需的。第三項主要改進是將電源供應器整合至機體內-這是來自Sony的設計靈感 (取代了以往「繩綁磚」的設計)。

新的外觀及微小的改變

[編輯]
在其右側是3½軟驅口。
後擴充埠。注意標準的交流電連接口及較小的mini DIN-8序列埠。

外觀更改亦是相當明顯的。鍵盤佈局與形式與Apple IIGS麥金塔相同,包含一放大的"Return"鍵及更新過的修改鍵(Open and Solid Apple更改為"Command"及"Option")。在鍵盤上方,罕用的"40/80"列切換開關被換成音量調整滑鈕(左側的音量調整開關移除。另外為了節省成本,外接耳機口亦被移除)。機箱與鍵盤改為"白金"色,使兩者近乎合為一體。機體則較原來的IIc輕半磅,重7磅(3.2公斤)。

在機體後方最明顯的更改是新的3針交流電接口及電源開關(該位置原有電壓切換開關)。在左方則有一Apple安全埠,另外序列埠亦由DIN-5更改為mini DIN-8,但輸出信號仍然相同。所有Apple IIc內置周邊及連接埠-除了軟驅連接埠外皆保留下來。原來的IIc只支持一台外接5.25英寸軟驅(後期機種支持UniDisk 3.5等"智慧"裝置),而Apple IIc Plus保留了向前兼容並新增對Apple IIGS及麥金塔用3.5英寸軟驅支持及兩組5.25英寸軟驅支持。

在內部,主板上有一內置調製解調器連接埠,但從未有相關產品推出。後期IIc上的內存擴充槽被保留,但與設計給舊型機種的內存卡不兼容。ROM固件(標示為版本5,跟隨在IIc最後一版之後)的大小與前一版相同,內存大小也相同。這表示該型機銷售時只有128 KB內存。

被批評的設計

最被嚴厲批評的設計之一(包含收藏家亦如此批評)是缺乏內置5.25英寸軟驅。由於大部份8位Apple II軟件皆出在5.25英寸軟盤上,若不安裝外接5.25英寸軟驅,Apple IIc Plus的實用性將嚴重受限。

另一個備受批評的更改是移除了變壓器。儘管這使得IIc Plus更符合"一體"設計,其負面影響是無法以電池驅動主機。這也使得IIc系列原本的便攜概念被動搖,如同"生根"成為一般桌機。被移除的外接耳機口亦是用戶希望保留的功能之一。

技術資訊

[編輯]
IIc Plus主板。平常不能直接看見。注意MIG及其2 KB SRAM (1)、內置調製解調器連接器(2)、雙8 KB CPU快取(3)、ASIC加速器 (4)、 4 MHz 65C02 (5)及內存擴充連接槽。 (6)

微處理器

  • 65C02以1 MHz或4 MHz運行 (用戶可調)
  • 8 KB SRAM快取(16 KB物理快取,其中8 KB 給 TAG/DATA)
  • 8位數據總線

內存

  • 128 KB 內置內存
  • 32 KB 內置ROM
  • 可擴充至1.125 MB內存

視頻

  • 40及80列文字及24行¹
  • 低解像度: 40×48 (16色)
  • 高解像度High-Resolution: 280×192 (6色) *
  • 雙低解像度: 80×48 (16色)
  • 雙高解像度: 560×192 (16色) *

*實際上受限於像素位置限制,彩色模式只有140×192

¹文字可與圖像模式混合,取代底部8或32行。

音頻

  • 內置喇叭; 1位調整
  • 可調音量(手動滑動開關)

內置存儲裝置

  • 內置3.5英寸軟驅
  • 800 KB,雙面
  • 自動退盤

內置連接槽

  • IIc Plus內存擴充槽(34針)
  • 內置調製解調器

特製晶片控制器

  • 軟驅IWM (Integrated Wozniak Machine)
  • MIG (Magic Interface Glue) with 2 KB SRAM, for "dumb" 3.5 drive support
  • 雙6551 ACIA晶片針對序列I/O

外部連結埠

  • 搖杆/鼠標 (DE-9)
  • 打印機, 序列埠-1 (mini DIN-8)
  • 調製解調器, 序列埠-2 (mini DIN-8)
  • 視頻擴充埠 (D-15)
  • 軟驅SmartPort (D-19)
  • NTSC複合視頻輸出(RCA端子)

注意事項

[編輯]

無更新版本

Apple IIc Plus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它只生產了兩年(在1990年11月正式終止生產)。在這段期間沒有任何更新或修改,也沒有新版固件,儘管實際上它有些明顯缺陷-如無法辨識單面400KB的磁盤。唯一的ROM版本號是5,接續於Apple IIc之後。

無國際版本

此外,Apple IIc Plus亦沒有國際版本,因此其鍵盤只有美式英文字母,切換開關只能切換QWERTY德沃夏克鍵盤佈局。因此,Apple IIc Plus只在美國販售,即使是加拿大的經銷商亦未被授權販售Apple IIc Plus。

終結

[編輯]

儘管並非計劃好的事,但Apple IIc Plus最終成為Apple II系列的最後一款機型。其實早在1988年Apple IIc Plus推出時即可被視為Apple II系列產品線終結的信號,或至少是要採取某種動作的提示。在推出IIc Plus時,蘋果公司的管理層即表示Apple IIGS已不再是公司首要的重點,但留一條後路給它,萬一繼續發展Apple II才是唯一解。這實際上暗示了Apple II產品線儘管有其潛力和來自公司的承諾,已不再被蘋果總部重視。自此開始,Apple II在被榨取最後利用價值的同時亦被終止演進,使其無法與麥金塔-蘋果的新發展重點-竟爭。

另一個證明是在近乎"跛鴨"的Apple IIc Plus推出後一年只有一個針對Apple IIGS微小修改推出(主要是增加內存及更新固件),而沒有針對Apple IIc Plus的硬件修改。新版Apple II(以新版IIGS的名義)的原型機被推遲並最終取消,反映了公司對Apple II的態度。最終結果即是使其在缺乏支持與開發的情況下黯然下台。 Template:Timeline of Apple II Family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