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母語教學
中國大陸地方語言與普通話可否同列作為雙母語?
[編輯]不能理解只有定性為少數民族的地方可以相對享有雙母語教學,而官話地區與非官話地區卻要奉旨被動接受所謂現代漢語教學,變相剝奪地方語言教學的權利,侵害地方民眾利益,部分維基人可能亦認定只有國語稱得上「母語」,無意識到自己地方的語言的地位與尊嚴前所未有地受到威脅。
第一,根據母語之定義,母語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換言之母語可以包含幾種語言,而不一定只包含最早接「一種」語言。即使一個人首先習得的語言是當地方言,並不意味着在幼兒園或者小學所學會的普通話就不是母語。第二,母語教學一詞最早出現之語境,與殖民地有關。一般是指被殖民之民族接受教育應當以其民族語言為教學語言,譬如97之前的香港、99之前的葡萄牙、日治時期的台灣。相應的,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可適用這一定義。涉及到中國大陸方言地區(譬如江浙福建),母語教學則是一個偽命題。例如,在意大利北部山區,方言林立且差別巨大難以互通,但所有學校都統一用意大利標準語授課,難道也是非母語教學?難道瑞士使用標準德語作為德語區學校授課標準語言,而不是瑞士德語(兩者差別巨大),也是非母語教學?第三,此條目所涉及內容為母語教學,而非母語學習。最後,維基百科不是用戶表達討論各自政治意見的場所,也不是一部分先知先覺的維基人代表民眾利益抗爭吶喊的場所。——Paddyking(留言) 2014年4月16日 (三) 10:26 (UTC)
- (!)意見:你也許迴避了母語權益等現實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政治可能撕裂群體的同一,但是若果不去觸碰它也會遲早被它觸碰你。
母語教學不是一個偽命題,只是探究中可能會顛覆太多太多,令一些人畏懼而已。
你沒有明確回答地方語言對上了國語(官話)時候怎麼就無法歸入母語教學的範疇。
還有,你引入了殖民概念的話,你潛意識也應該有知本國語言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命題」吧--2014年4月18日 (三) 12:10 (UTC)
- 各位,很簡單的,一個人最初學習的語言就是母語。如果一個人完全忘卻了第一語言,而被第二語言代替,那第二語言可能可成為其母語。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母語是他(她)最初學會的方言,即使後來學會了普通話、英語、日語等等,只要他(她)仍舊掌握第一語言,這就仍是母語。從各位的論述看得出「普通話」和「母語」等概念對各位是具有極強的政治情感的,但是本條目在這方面是基本中立的,基本論調是:母語教育有利也有弊,像中國大陸使用的標準語教育也是有利也有弊,此條目的宗旨只是從宏觀和微觀記錄世界各地母語、標準語、外語教育的不同,並沒有說母語教育就一定是好的,或者普通話教育如果不是母語教育就一定是壞的。所以請各位在編輯時儘量放下心中的情感,平心靜氣、就事論事。
- 對於以上Paddykings列出的各個例子:意大利其實和中國大陸漢族地區的情況是有可比性的,意大利教育使用的基本是一種基於一種方言、在近代由人工標準化的語言,即今天所說的意大利語,「意大利語」和意大利的一些所謂「方言」根本不是同一語種的語言,所以對於說「方言」的意大利人來說,確實接受的是非母語方言,而且如果您接觸過威尼斯或倫巴第人,就應該知道在當地,標準語教學和保存母語特色之間也有摩擦,和中國許多地方一樣。當然,由於20世紀後半葉的教育和電視的普及,現在許多意大利人的母語已經變成了標準意大利語,因此對於許多人標準語教育已經變成了母語教育。同樣的,瑞士德語地區的人的母語很可能是瑞士德語,即使經由學校教育掌握了標準德國德語,後者也不是母語。與中國的不同是,在這些國家,公眾對推廣標準語和保存母語有相當的共識,而政府的政策也符合公眾的共識,因此這些國家的標準語教學並不那麼具有爭議。但是,反過來說,雖然這些國家不存在所謂「母語教學問題」,不代表這些國家就在實行母語教學。[原創研究開始]今天中國的標準語教學引起爭議,其實和中國的中央和地方管理體制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某地居民可以通過公平的制度選擇當地的教學該不該使用標準語、母語(方言)教學該佔多大比例的話,我想就不會有那麼多過激的觀點了。香港的問題也有類似:一個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政府,由於上峰的壓力或者政治理念的關係,推行不受市民歡迎的政策,當然會引起反感。當然,這種政策是「對」是「錯」就不是維基所能判斷的了。[原創研究結束]。--62.189.73.197(留言) 2014年5月2日 (五) 14:14 (UTC)
請共產黨還有良知的話,不要變態去毀滅廣東話
[編輯]
關於母語教育利與弊所提到的弊的爭議
[編輯]關於利與弊所提到的弊的部分,目前沒有合理的研究證實採用母語教學會減少英文的學習時數。以維基百科中立立場來看,部分舉例有點帶有原創個人觀點,沒有相關研究證實上述幾點會造成實質上的弊發生,除非補足相關學術研究、報告,不然可能違反維基百科的中立原則。viy4092 2018年8月6日 (一) 16:2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