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白鱀豚
白鱀豚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白鱀豚曾獲提名典範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列表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白鱀豚屬於維基百科生物學與健康科學主題動物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新條目推薦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長江中哪種IUCN保護現狀為極危的動物數量可能已不足50頭?(大幅度更新,7,229 bytes,自薦) --Ffn 04:00 2006年9月17日 (UTC)
(+)支持(-)反對--天上的雲彩 (Talk 2 me) 06:49 2006年9月17日 (UTC)(+)支持(-)反對--孔明居士 07:51 2006年9月17日 (UTC)- (+)支持--Danny.umd(對話頁) 08:06 2006年9月17日 (UTC)
(+)支持--Ellery 13:32 2006年9月17日 (UTC)- (-)反對有部份地方侵權。--Ellery 15:59 2006年9月17日 (UTC)
- (!)意見--懷疑此條目部分有侵權,請查證--蔡善清 14:15 2006年9月17日 (UTC)
- (-)反對,該條目很多章節有侵權現象,比如「生活習性」一節,當中的內容和這個網址幾乎一模一樣,只有個別字詞進行了替換。--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5:40 2006年9月17日 (UTC)
- 這兩天太忙,剛剛看到,非常抱歉,在這裏混這麼久了還犯這種低級錯誤,我會儘快修正,如果還存在其他章節,請一併指出,多謝。 --Ffn 08:05 2006年9月18日 (UTC)
- (+)支持--蜜蜂 (Talk) 17:02 2006年9月19日 (UTC)
同行評審
[編輯]以下內容移自Wikipedia:同行評審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就內容而言,該條目遠強過白氏樹蛙,不應該僅是優良條目而已。--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0:56 2007年2月12日 (UTC)
支持
[編輯]- 推薦人差點忘了(+)支持--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2:33 2007年2月12日 (UTC)
- (+)支持--保育動物是不可缺少的,不只口號,也要行動。我覺得非常棒,在此投下支持一票。以上意見,謝謝。--約翰哈博克 02:32 2007年2月13日 (UTC)
- (+)支持--Ak48 08:17 2007年2月16日 (UTC)```````
- (+)支持--Danny.umd(對話頁) 14:56 2007年2月21日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08:49 2007年2月25日 (UTC)
反對
[編輯]- (-)反對,首段簡介概括不夠全面,正文的部分內容缺乏科技文的語言組織,研究一節中對「淇淇」介紹過長,圖片仍不夠豐富。--Ffn 05:40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對,部分句子敘述方式很怪,舉一例:「被人工飼養了22年半,淇淇是人類用近代水生科學手段第一頭被人工飼養的白鱀豚,人工飼養環境下最為成功的一頭白鱀豚,也是全世界最後一頭人工飼養下的白鱀豚。」,此外#淇淇一段真的太長了,如果一定要敘述的如此詳盡的話,建議把該段部分內容移動到淇淇 (白鱀豚)或是諸如此類的主條目,只留下最核心的介紹。--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4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對,上述意見改善後再重新考慮。--Quarty 12:52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對,同意蒼穹之丘的意見,另外,人工飼養只列舉了一些個體,而完全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等的介紹--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7 2007年2月13日 (UTC)
意見
[編輯]鱀?
[編輯]鱀 是什麼意思?151.202.71.112 16:06 2006年12月15日 (UTC)
- 沒什麼特殊的含義,《爾雅》中大概是借既音造出來的字,當時認為白鰭豚歸屬魚類。這個字的簡化字好像沒被Unihan收錄。--Shibo77 14:27 2006年12月19日 (UTC)
- 很多輸入法只有「白鰭豚」這個詞,微軟拼音輸入法有「白暨豚」(懷疑是由於沒有簡化字而不得已的訛誤),而沒有哪個有「鱀」的。--氫氧化鈉 NaOH 14:52 2007年2月21日 (UTC)
- 微軟拼音輸入法有「鱀」,只是你得切換到繁體字集(其實「繁體字集」包括了簡、繁兩體,只是輸入時會多出許多重複的選項,有礙輸入速度)。另外關於白鱀豚的名稱,在中國大陸一般使用的是「白鱀豚」或「白鳍豚」,而不是「白暨豚」。其中大陸使用的「白鱀豚」的「鱀」字是簡體字(上「既」、下「鱼」),如這張圖片里的「鱀」字,只是這個字尚不能在計算機上輸入,但書本上有這個簡體字的印刷體,若需要,我手邊有兩本1990年代出版的關於白鱀豚的書,我可以掃描出這個簡體「鱀」字的印刷體,絕不是簡單的「暨」字。書上沒有使用「研究白鱀豚的生物學家提出的廣泛名稱『白暨豚』」的「暨」字來代替。「1980年代末期以後,研究論文」更沒有改用「暨」字,或許這是因為你看到的這些論文都是非印刷的在線版本?注意掃描出來的.pdf版本若是在掃描過程中使用了光學字符識別程序,那也能轉換成錯誤的「暨」字。我懷疑這兩句的準確性,故添加了「{{可疑}}」模板。請達人解惑,謝謝!--Shibo77 2008年5月16日 (五) 16:23 (UTC)
- 很多輸入法只有「白鰭豚」這個詞,微軟拼音輸入法有「白暨豚」(懷疑是由於沒有簡化字而不得已的訛誤),而沒有哪個有「鱀」的。--氫氧化鈉 NaOH 14:52 2007年2月21日 (UTC)
請問對於簡體中文,為什麼沒有自動轉換為「鱀」(U+2CDA8),而是保留了「鱀」(U+9C40)?--化之(留言) 2022年11月18日 (五) 02:19 (UTC)
關於淇淇
[編輯]淇淇作為一隻著名的人工飼養白鰭豚可以單獨開條目了,本條目不宜介紹太過詳細。--Ffn 11:16 2006年12月20日 (UTC)
- 那麼新條目的題名應該是
[[淇淇 (白鱀豚)]]
還是[[淇淇]]
?--Shibo77 02:35 2007年2月9日 (UTC)
白鱀豚與江豚的關係
[編輯]想請問一下江豚算不算是淡水豚,因為長江流域好像同時有白鱀豚和江豚。如果是這樣,那「它是世界上僅存的五種淡水豚類中唯一在中國境內棲息繁殖的一種」這句話對不對呢? Bstlee 19:06 2007年1月16日 (UTC)
- 鯨類主要分「鯨魚」、「海豚」、「鼠海豚」和「淡水豚」四大類,其中淡水豚包括長江(白鱀豚)、亞馬遜、恆河、印度河與拉普拉塔五種。江豚屬於鼠海豚,雖然也在淡水中生活並且名稱中有個「豚」字,但只能說是淡水中的豚類動物,並不是「淡水豚」。--Shibo77 17:27 2007年1月17日 (UTC)
- 不認同這種解釋,類不是生物學術語,Shibo77想表達的意思是否為「淡水豚類」意指「淡水豚科」,而且目前淡水豚類也指向了淡水豚科,但Platanistidae為與白鰭豚科Lipotidae並列的級別在中文條目鯨目和英文條目en:River dolphin中均有體現,二者互不從屬,另從google搜索得到的結果「世界上僅存的五種淡水豚類之一」的說法很普遍,但「唯一在中國境內棲息繁殖的一種」的說法未見得。我非專業人士,諸多疑問還請Shibo77賜教。--Ffn 17:56 2007年1月17日 (UTC)
白鱀豚標本的收藏紀錄
[編輯]白鱀豚標本的收藏紀錄表格與[1]幾乎一模一樣,是否有侵權嫌疑?而且也沒有必要羅列這麼詳細,只需要在外部連結中給出一個連結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4:57 (UTC)
- 我先把這些內容放在這裏
序號 | 捕獲日期 | 捕獲地點 | 收藏單位 | 標本編號 | 標本種類 | 性別 | 體長 (米) |
體重 (千克) |
---|---|---|---|---|---|---|---|---|
1 | 1914年2月18日 | 洞庭湖 | 美國華盛頓國立博物館USNM | 218293 | 頭骨,頸椎 | 雄 | 2.28 | 135 |
2 | 1921年12月21日 | 洞庭湖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 | 57333 | 整體骨骼 | 雌 | 2.02 | 不詳 |
3 | 1922年1月19日 | 武漢江段 | 聯合王國南甘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BN | 22-6-22-1 | 不完整骨骼 | 雌 | 2.08 | 不詳 |
4 | 1953年 | 上海江段 | 上海自然博物館 | 20951 | 剝製標本 | 雌 | 1.52 | 不詳 |
5 | 1954年 | 武漢江段 | 武漢大學生物系 | 不詳 | 剝製標本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6 | 1955年4月2日 | 浙江桐廬 | 浙江省博物館 | 不詳 | 剝製標本 | 雌 | 2.4 | 不詳 |
7 | 1955年4月21日 | 上海江段 | 上海市水產研究所 | 不詳 | 整體骨骼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8 | 1955年12月 | 上海江段 | 上海自然博物館 | 24366 | 剝製標本/整體骨骼 | 雌 | 不詳 | 不詳 |
9 | 1956年2月19日 | 南京江段 | 南京大學生物系 | 1 | 剝製標本 | 雌 | 2.25 | 126 |
10 | 1956年12月 | 南京江段 | 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 | 5601 | 剝製標本/不完整骨骼 | 雄 | 1.5 | 72 |
11 | 1957年8月13日 | 南京江段 | 南京大學生物系 | 5701 | 整體骨骼 | 雌 | 2.06 | 55 |
12 | 1960年 | 鎮江江段 | 南京大學生物系 | 2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13 | 1962年 | 洪湖江段 | 湖北洪湖市水產局 | 不詳 | 不詳 | 雄 | 1.6 | 55 |
14 | 1963年 | 洪湖江段 | 湖北洪湖市水產局 | 不詳 | 不完整骨骼 | 雄 | 1.8 | 90 |
15 | 1963年 | 武漢江段 |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生物系 | 1 | 剝製標本 | 雄 | 不詳 | 不詳 |
16 | 1964年2月 | 上海江段 | 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 | 不詳 | 剝製標本 | 雌 | 不詳 | 不詳 |
17 | 1965年10月7日 | 南京江段 | 大連自然博物館 | 1 | 不詳 | 雌 | 2.53 | 88 |
18 | 1966年2月20日 | 南京江段 | 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 | 6601 | 剝製標本 | 雄 | 不詳 | 不詳 |
19 | 1966年2月20日 | 南京江段 | 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 | 6602 | 剝製標本 | 雄 | 不詳 | 不詳 |
20 | 1966年3月3日 | 南京江段 | 大連自然博物館 | 2 | 不詳 | 雌 | 1.99 | 87 |
21 | 1967年8月 | 沙市江段 |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生物系 | 2 | 頭骨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22 | 1970年3月 | 湖南臨湘 | 湖南岳陽地區農業局水產組 | 不詳 | 胎兒浸制 | 雄 | 不詳 | 不詳 |
23 | 1972年 | 南京江段 | 南京大學地質系 | 不詳 | 頭骨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24 | 1973年10月12日 | 鄂城江段 | 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73-X-1409 | 剝製標本 | 雄 | 2.06 (跟25是同一頭) | 95 |
25 | 1973年10月12日 | 鄂城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73-X-1409 | 整體骨骼 | 雄 | 2.06 (跟24是同一頭) | 95 |
26 | 1974年1月21日 | 洪湖江段 | 北京自然博物館 | 74-I-001 | 剝製標本 | 雌 | 2.5 | 224 |
27 | 1974年1月21日 | 洪湖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74-I-002 | 剝製標本 | 雌 | 2.53 | 237 |
28 | 1974年1月21日 | 洪湖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74-I-003 | 整體浸制 | 雄 | 1.7 | 73 |
29 | 1974年1月21日 | 洪湖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74-I-001B | 胎兒浸制 | 雌 | 不詳 | 不詳 |
30 | 1974年1月21日 | 洪湖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74-I-002B | 胎兒浸制 | 雄 | 不詳 | 不詳 |
31 | 1974年2月27日 | 沙市江段 | 荊沙長江水產研究所 | 不詳 | 剝製標本 | 雄 | 不詳 | 不詳 |
32 | 1974年3月13日 | 蕪湖江段 | 安徽省展覽博物館 | 不詳 | 剝製標本 | 雄 | 1.79 | 58 |
33 | 1974年9月18日 | 南京江段 | 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 | 7405 | 剝製標本/整體骨骼 | 雌 | 2.41 | 104 |
34 | 1982年2月7日 | 洪湖江段 | 天津博物館 | 29258 | 剝製標本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35 | 1982年11月 | 洪湖江段 | 大連自然博物館 | 30259 | 剝製標本 | 雌 | 2.21 | 157.5 |
36 | 1983年 | 監利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30377 | 剝製標本 | 雄 | 2.46 | 141 |
37 | 1985年4月 | 洪湖江段 | 湖北洪湖燕窩中學 | 不詳 | 剝製標本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38 | 1985年 | 石首調關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 | 34754 | 剝製標本 | 雌 | 2.45 | 182 |
39 | 1986年3月31日 | 監利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88-9-珍 | 剝製標本 | 雌 | 1.97 | 88.3 |
40 | 1986年 | 監利江段 | 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31748 | 剝製標本 | 雄 | 2.37 | 161.3 |
41 | 1993年11月25日 | 江蘇鎮江 | 江蘇徐州雲龍湖水上世界 | 不詳 | 剝製標本 | 雌 | 2.41 | 195 |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8:27 (UTC)
系統發生位置
[編輯]似乎白鱀豚到底是白鱀豚科 Lipotidae還是亞河豚科Iniidae,或是喙豚科 Platanistidae也(曾經?)存在爭議。見[2],[3]。文中說「研究論文題名為《來自中國的一個淡水豚新種》("A new river dolphin from China", Smithsonian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s, Vol.68, No.9),確認白鱀豚是獨特的動物新種,歸入鯨目白鱀豚科」似乎不正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7:22 (UTC)
- 見[4]以及wikispecies:Lipotidae, Lipotidae是1978年由中國人命名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9:36 (UTC)
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現為優良條目,自上次評選後文章改善不少,特此推薦。--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5月14日 (一) 14:18 (UTC)
支持
[編輯]- (+)支持比較全面。建議水壩的影響不應該僅局限在對三峽工程的表述,中游段的很多壩起到的作用危害是主要的,應該綜合表述。—Smartneddy(Talk) 2007年5月15日 (二) 06:47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5月15日 (二) 20:02 (UTC)
反對
[編輯]- (-)反對,水壩影響和近代科學研究沒有參考文獻,而且研究章節討論命名問題的篇幅太多,似乎與研究的關係不是很大,建議獨立出一個「命名」章節。保護方面似乎缺少研究較多的基因方面的內容(不太肯定),以及白暨豚疾病的內容(徐伯亥, 熊木林,白鱀豚腐皮病致病菌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學報, 1985)。另外,我記得似乎有一個白暨豚方面的wiki網站(這不算反對理由)。有關白暨豚的更多研究,請查閱scholar:白暨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07:28 (UTC)
- 剛剛獨立出了「英文命名」章節,至於那些學術資料可能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出木杉〒 2007年5月15日 (二) 12:10 (UTC)
- (!)意見:另外這裏還有關於藥用價值的信息,條目里也沒有提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5:20 (UTC)
- (!)意見:另外,似乎白鱀豚到底是白鱀豚科 Lipotidae還是亞河豚科Iniidae,或是喙豚科 Platanistidae也(曾經?)存在爭議。見[5],[6]—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5日 (二) 17:22 (UTC)
- 根據IUCN的資料[7],白鱀豚是歸在白鱀豚科之下。—bstlee☻talk 2007年5月15日 (二) 19:36 (UTC)
- 但是ITIS的資料[8]卻是Iniidae—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6日 (三) 05:39 (UTC)
- 本來想幫助完善條目內容,以達到特色水平。但是以我的半吊子生物學水平,實在太吃力,只好放棄這個狂妄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願意幫助完善條目內容,我可以幫助提供所需的1970年以後的中文學術論文的PDF版,有需要可以聯繫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8日 (五) 16:24 (UTC)
- 但是ITIS的資料[8]卻是Iniidae—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16日 (三) 05:39 (UTC)
- 根據IUCN的資料[7],白鱀豚是歸在白鱀豚科之下。—bstlee☻talk 2007年5月15日 (二) 19:36 (UTC)
- 剛剛獨立出了「英文命名」章節,至於那些學術資料可能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出木杉〒 2007年5月15日 (二) 12:10 (UTC)
意見
[編輯]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我看英文en:Baiji裏面已經將其狀態改為EX,但是在網上卻查不到相關資料,哪位好心人可以幫忙Check一下?謝謝!金翅大鵬鳥(talk) 2007年8月9日 (四) 02:20 (UTC)
- 長江流域白鱀豚可能已經滅絕 來自BBC的報道。--Mountain 2007年8月9日 (四) 04:40 (UTC)
- 這也只是說「可能」,沒有斷言說已經滅絕了。金翅大鵬鳥(talk) 2007年8月10日 (五) 05:06 (UTC)
- 數量如果太少,已沒有可能繁殖了吧,況且人家找了六星期也找不着 --✉Hello World! 2007年8月10日 (五) 09:14 (UTC)
- 英文版還是挺準確的,EX和CR並存,Critically endangered, possibly extinct
又有誰能確切地知道呢?--Hawyih 2007年8月11日 (六) 09:59 (UTC)
- 並沒有功能性滅絕這個名詞,見[9]--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30日 (四) 06:26 (UTC)
- 功能性滅絕是一個有效名詞。—LokiTalk 2008年5月30日 (五) 06:31 (UTC)
- 並沒有功能性滅絕這個名詞,見[9]--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30日 (四) 06:26 (UTC)
- IUCN紅色名錄中並沒有「功能性滅絕」(FE)這個類別,但有「極危、可能滅絕」(CR, PE)這個類別更符合白鱀豚的現狀。—Shibo77 2008年6月28日 (六) 07:29 (UTC)
優良條目重審
[編輯]白鱀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生物 - 哺乳動物,提名人:7(留言) 2014年12月24日 (三) 11:08 (UTC)
- 投票期:2014年12月24日 (三) 11:08 (UTC) 至 2014年12月31日 (三) 11:08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多個段落沒有來源,濫用加粗。—7(留言) 2014年12月24日 (三) 11:08 (UTC)
- :0支持,1反對,撤消。--59.39.124.84(留言) 2014年12月31日 (三) 14:40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白鱀豚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baiji.org/expeditions/1.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04192730/http://www.baiji.org/expeditions/1.html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3:28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白鱀豚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ibsfu.fudan.edu.cn/Database/Hydrobiology/baiji/Cd3.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29203821/http://www.ibsfu.fudan.edu.cn/Database/Hydrobiology/baiji/Cd3.htm
- 向 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2/14/content_8776776.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24223423/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2/14/content_8776776.htm
- 向 http://www.ibsfu.fudan.edu.cn/Database/Hydrobiology/baiji/Cd1.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13105623/http://www.ibsfu.fudan.edu.cn/Database/Hydrobiology/baiji/cd1.htm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0日 (日) 13:45 (UTC)
- ^ 全球白鰭豚標本收藏記錄,復旦大學水生檔案,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