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龍三角
外觀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龍三角曾於2007年4月12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條目推薦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哪一處位於西太平洋北回歸線的一塊三角形區域,與百慕達三角一樣容易發生空難與海難?(創建:User:Muma,6,381位元組)—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16:39 2007年4月10日 (UTC)
- (+)支持,不看不知有這樣東西哩。—Clithering(tête-à-tête) 17:11 2007年4月10日 (UTC)
- (+)支持→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1:30 2007年4月10日 (UTC)
- (+)支持,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0:21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ffaarr (talk) 00:58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04:30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寫的相當好。—Jasonzhuocn 08:38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Iflwlou [ M { 08:51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出木杉〒 11:01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原來還有何百慕達三角一樣可怕的地方啊,長見識了。——顧心陽 07:18 2007年4月12日 (UTC)
您好,關於福爾摩沙三角條目:
- 跨語言連結不能有重複,既然中文版標題為「福爾摩莎三角」,那樣跨語言連結應該只連結到最符合的en:Formosa Triangle,不可再連結到en:Devil's Sea,這樣跨語言連結才不會亂掉。
- 日文維基ja:バミューダトライアングル寫的主要是「百慕達三角」,而非寫「福爾摩莎三角」,因此不可把ja:バミューダトライアングル再加進中文「福爾摩莎三角」內,即使ja:バミューダトライアングル裏面有提到「福爾摩莎三角」也是如此。除非日文的該段落獨立成一新條目主要在寫「福爾摩莎三角」,這時才需要加入這個新條目的跨語言連結。這樣跨語言連結才不會亂掉。
- 頁面不可過度維基化,無論紅字還是藍字,內部連結只要加一次就好,不可以同一個字加很多次,這樣會降低文章可讀性且難以維護。
- 內文遇到外文時,除英文外,其他語文應加入{{lang|語言代碼|文字}} ,這樣在各電腦才可正確顯示該文字。
- 同一詞的外文註解應該在該詞第一次出現時才加入,且僅加入一次就好,不可每次出現都加入,降低條目的易讀性。
- 西元年前面不用加入「西元」或「公元」,因為中文維基百科內的年代預設以西元(公元)年為準。
- 分類只要加最深入的分類就好,例如Category:太平洋已被分類在Category:海洋之下,此時就不要在條目內加入Category:海洋這個分類,以免造成分類混亂。
以上幾點希望供您日後寫出更好條目的參考,也請在寫條目前參閱Help:目錄#維基百科編輯手冊。—Ellery 08:59 2007年4月16日 (UTC)
- Ok. —Muma 00:50 2007年4月18日 (UTC)
建議改名:「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
[編輯]「福爾摩沙三角」 → 「龍三角」:使用常見名稱。--B dash(留言) 2018年7月12日 (四) 01:57 (UTC)
Area
[編輯]I am sorry to write in English. If you draw a line on a map a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Formosa Triangle is formed like this.[1] Is this really the Formosa Triangle? Onhigan(留言) 2018年11月9日 (五) 07:21 (UTC)
I have found a source of the Formosa Triangle.[2](p.6) It seems to be different subject from the Dragon's Triangle. Onhigan(留言) 2018年11月9日 (五) 14:4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