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RalfX/essay/抓猴啦
本頁簡而言之:保持對寫作風格與文字的靈敏度,大膽懷疑、小心求證。 |
本頁簡而言之:多一人份心力,少一分虛假內容與作者們的傷害。 |
侵犯版權是對維基和編輯參與者最根本及長遠的傷害,建立在侵權上的內容沒有價值,虛偽的創作於法理情不容。
很遺憾地,其中不乏非常狡猾的破壞者,以各種方式規避稽查人員與協作編者的注意。以下概述侵權行為手法與對策。
侵權手法
[編輯]有高度嫌疑的對象:
- 大量未維基化、品質粗糙、版面與格式突兀的內容。
- 新登錄或沒有創建條目經驗的維基人加入大量內容。
- 連續大量加入需要相當編輯時間的內容。
- 同一人(不論帳號)發出(post)的內容,相同或不同版本夾雜簡繁內容。(案例:蜈蚣)
- 一長句或一段落以上語調不符合百科全書寫作風格。
- 分次剪貼複製有上述問題的內容,可能每次為一兩句。
有以上情形時,不論新手或老手都要懷疑。壞人很多,老百姓只能提高警覺。犯錯不是新手的專利,只要對著作權不熟悉都有可能侵權。
對策
[編輯]發現侵權來源後,將頁面提報至WP:CV以討論問題並待管理員處理。註冊用戶建議使用輔助工具Friendly會更方便作業。舉報侵權三步驟:將侵權頁面用{{subst:copyvio/auto}}取代並附上來源,於WP:CV提交侵權頁面,在侵權者的對話頁留下通知。操作流程詳見WP:CV。
目前有機械人負責巡查侵權條目,雖然不能全部抓出來,但至少能抓出一大半來:見WP:CVB。
著作權在法律規定下,當創作一完成即享有保障。只要來源早先於維基、且不符合CC-by-sa-3.0和GFDL的要求,便可合理懷疑目標頁面侵權。
百度百科的內容不符合維基要求,除了極少數的特例外,皆不能在維基利用。
創建的時間和侵權與否沒有絕對關聯,即使是早如2005年的條目依然會因為侵權而刪除。
檢查
[編輯]一般建議使用Google搜尋引擎,在google.com與google.com.tw、google.com.hk等不同伺服器下的結果通常會有差異,選擇「所有網頁」以得到最多資料。在搜尋結果的網址列加入一段參數「&tbs=qdr:y15」或「&as_qdr=y15」將會顯示網頁創建日期,節省查核時間及提升查核精度。
Firefox用戶可以利用Greasemonkey提昇效率,像是Google Display the Date a Web Page was Published自動加入參數、Colorize Date & Time參數與日期色、Provide Date Range提供時間選單。
搜尋操作手法:
- 取懷疑段落的句子,先取長句後取較短句測試(也就是至少該2次)。
- 明顯有侵權痕跡的內容大部分會在這步驟現形。
- 跨行或跨段落取兩三個句子,或交叉取文測試。
- 某些複製後做刪減、調整順序的內容可以在這時候揪出。
- 取幾個似乎不起眼、或像是評論、感情訴求的句子測試。
- 部分死角可能因此發現。
視內容與創建者,應該每個項目皆操作1~3回。仍有許多未被發現的侵權條目潛藏在維基中。
找到的來源,記得檢驗格式、日期,若來源並非源自維基與維基的鏡像站,除了少數公有領域或版權聲明符合CC-by-sa-3.0和GFDL要求的內容外,請勇於提交至侵權報告頁面。
其他
[編輯]對檢視爭議過程,或傀儡行動,本質上查驗的理念相同,但操作方法各異。
參考資料
[編輯]曾長期侵權的用戶:
- User:Tfung (留言·貢獻·已刪除貢獻·統計·上傳日誌/共享·日誌·註冊日期·封禁·查封紀錄·權限)=Tfung0514=Tong1234→218.254.30.125→Abc0001
- User:Eliot (留言·貢獻·已刪除貢獻·統計·上傳日誌/共享·日誌·註冊日期·封禁·查封紀錄·權限)[1]=220.128.79.26 (討論頁 · 貢獻 · whois)、220.128.79.49→59.125.103.228
- User:Ibekolu (留言·貢獻·已刪除貢獻·統計·上傳日誌/共享·日誌·註冊日期·封禁·查封紀錄·權限)[2]
- User:Pete123 (留言·貢獻·已刪除貢獻·統計·上傳日誌/共享·日誌·註冊日期·封禁·查封紀錄·權限)[3]=71.224.215.111、71.224.19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