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史
中国禅宗 |
---|
佛教主题 |
禅宗的传承,相传是两千五百年前,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迦叶微笑,顿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1]
相传迦叶以后至达摩,凡二十八人,称为“禅宗西天二十八祖”(胡适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考证二十八祖的法脉是后人杜撰的。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胡适以为二十八说最早出现于大历九年(774年)后出现的《历代法宝记》[2]。胡适认为二十八祖说是神会晚年所提倡: “我现在主张二十八祖之说成立虽甚晚,而起来却在神会生时,也许即是神会所倡。”[3]。印顺则认为:“《南宗定是非论》仅说西土八祖……《显宗记》的二十八祖说,应该是神会门下所增入的。”[4])。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将本宗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编辑]577年,北齐亡,禅宗二祖慧可遁隐于舒州皖公山(安徽潜山县),度僧璨出家,传以心法,是为禅宗三祖。
579年北周宣帝恢复佛教,慧可还邺。《续高僧传》则说慧可为遇贼被斫一臂,并非后来自断其臂之说。
隋朝
[编辑]唐朝
[编辑]道信至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破头山(也名双峰山)建寺,居三十余年,寺中有僧俗五百多人,禅宗至此大兴。据称唐太宗曾四次召道信入京,道信都辞老不去。后传弘忍,为禅宗五祖。
仪凤年间,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人称“南宗”。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
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而“南宗”也就此开始,逐渐取代“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开元二十年(732年),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进行“滑台之会”,与名僧崇远进行辩论,确立“南宗”宗旨;并批判神秀北宗是“师承是傍,法门是渐”。
学者研究
[编辑]1926年9月胡适在巴黎发现了三种神会的语录,11月中又在伦敦发现了神会的《显宗记》。1927年1月胡适发表《海外读书杂记》:“在禅宗的历史上,神会和尚(荷泽大师)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六祖(惠能)死后,神会出来明目张胆地和旧派挑战,一面攻击旧派,一面建立他的新宗教——“南宗”。”胡适表示贞元十二年(796年)从此以后,南宗便成了“正统”。
注释
[编辑]研究书目
[编辑]- 阿部肇一著,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史的考证》(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
- Faure Bernard著,蒋海怒译:《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之批判系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