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孔子世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子世家
(子姓孔氏、曲阜孔氏、阙里孔氏)
母王朝商朝(远祖)
宋国子姓(得姓之祖)
国家中国
民族渊源汉族
创立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诞辰日
创立者木金父(孔氏得姓始祖)
孔子
现任领袖孔垂长
头衔衍圣公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地产孔府
分支衢州孔氏(南宗派)
昌原孔氏(高丽派)

孔子世家或称孔子家族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是孔子后裔的总称,典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家谱历史

[编辑]

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谱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建文二年(1400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于行辈,排在“公”前。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锺振体京,显法泽羽瑞”。而“弘”字为清高宗避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员”、“尹”,但较少见。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洪宪称帝,赐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

民国八年(1919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1920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郁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故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郁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于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当时收到的谱系中,孔子后裔繁衍到辈分最小是第83代“念”字辈。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人士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身居嫡系,很可能比多数旁系同宗人辈份要低(衍圣公为一个大家族中嫡系长房的嫡长子,在大家族中,往往因子嗣众多,同宗的族人辈分差距容易拉大,同宗的旁系族叔、族叔祖有可能跟嫡系的族侄、族侄孙同龄,甚至年纪比族侄、族侄孙小的情形,造就衍圣公年龄大却比其他房族人辈分小的窘境。),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伯牛)、(仲弓)、端木颛孙等孔子弟子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氏、仲氏所用字派则不同。

著名后裔

[编辑]

以下为孔子后人繁衍,著名的后人包括:(关于孔子系后代,请参阅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10-29代

[编辑]
  • 第10代孙西汉孔聚(?-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
  • 第11代孙西汉孔臧,孔聚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 第14代孙西汉孔光(前64-5),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
  • 第19代孙东汉孔宙(103- 163),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 第20代孙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文举。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 第26代孙孔坦(285-335),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有集传世。

30-49代

[编辑]
  • 第33代孙孔绍安,以文才知名,末为监察御史。归唐拜内史舍人。少年时诵古文集数十万言,曾奉诏撰写《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诗七首。
  • 第38代孙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监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 第45代孙北宋孔道辅(985-1039),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后不敢侮慢宋使。后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于墓之西南。卒后,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
  • 第46代孙北宋孔宗翰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后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 第47代孙北宋孔平仲义甫。性刚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祐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50-69代

[编辑]
  • 第50代孙孔元措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授中议大夫,赐四品勋,后敕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令。金宣宗年间授东平府通判,改太常博士、太常寺丞、同知集贤院。金哀宗年间授泰定军节度使、兖州观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后迁光禄大夫,晋太常卿。蒙古灭金后仍袭封衍圣公,曾上书建议窝阔台召集熟悉礼乐之人整理礼乐,获准。太宗十一年(1239年)奉召进京朝见窝阔台,得金朝掌乐许政、掌礼王节及乐工翟刚等92人,整理练习礼乐。
  • 第50代孙孔元用,首任衍圣公孔宗愿的五世孙、孔元措族弟。贞佑三年(1215年),金宣宗令衍圣公孔元措随朝任职,孔元用奉命以孔元措族弟身份代管曲阜祭祀之事。兴定四年(1220年),蒙古军攻占山东,孔元用投降,承制封拜曲阜县尹、权袭封衍圣公。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南宋出兵收复山东一带,遥授孔元用为通直郎,知仙源县事。不久,又改为济州通判,兼京东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曲阜重又被元军攻陷,孔元用再度投降蒙古。次年,孔元用随军西征。宝庆三年(1227年),死于军中。
  • 第54代孙孔思迪,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 第55代孙孔克表,正夫,元至正八年(1348年)进士。历官将仕郎建德录事、镇江路录事、瑞安州判官、永嘉县尹等职。后以陪明太祖共餐失仪,下刑部狱,在狱中绝食而亡。
  • 第59代孙孔彦道,朝克,孔承倜父。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
  • 第60代孙孔承倜,永冠,孔彦道子。历任保定县知县荆王府长史等官,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 第62代孙孔闻诗(?-1643),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 第63代孙孔贞运(1574-1644年),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 第63代孙孔贞瑄,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 第67代孙孔毓琼,锺英,尝学于魏禧,著有《锺英集》十卷。
  • 第68代孙孔传志,(1678-1731),振文,衍圣公孔毓圻之次子,袭五经博士。工书画,精篆刻,与孔尚任、顾彩交甚密。康熙、雍正间屡膺大典。世宗临雍,入京陪祀,欲用之,辞以职在奉祀,未果,赐‘六艺世家’四字额。著有《补闲集》二卷、《清涛词》二卷。又与其兄传锋选刊顾彩《往深斋诗集》八卷。所撰传奇三种:《软羊脂》、《软锟铻》、《软邮筒》,均存。
  • 第69代孙孔继汾(1725-1786),体仪经学家。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2卷,《行馀诗草》2卷,并刻《文献通考序》1卷。

70代与之后

[编辑]
  • 第70代孙孔广林(1746-1814),丛伯孔继汾长子、孔广森兄。经学家、戏曲家。著有《孔丛伯说经五稿》、《通德郑氏遗书所见录》、《温经楼游戏翰墨》等。
  • 第70代孙孔广森(1752-1786),众仲孔继汾次子、孔广林弟。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 第71代孙孔昭虔(1775-1835),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声韵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 第71代孙孔昭慈(1795年-1862年4月18日),文止,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任台湾府知府,官至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于戴潮春事件中,因兵败城破而仰药殉国。
  • 第72代孙孔宪铎,前香港科技大学 副校长及理学院院长,1935年生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是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是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家。是美国马里兰大学 生物技术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山东临沂大学的发起者和推动者。1991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之际被推荐为理学院院长,1992年升任副校长。现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10多所学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1]
  • 第73代孙孔庆翔美国偶像参赛者,现为美国刑事案件分析员。
  • 第74代孙孔繁森,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 第74代孙孔繁锦 (医师),前精神科医师,金头脑中华好诗词的知名参赛者,后因性侵案件入狱。
  • 第75代孙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蔼龄丈夫。
  • 第75代孙孔祥柯,北京译学馆英文专业毕业,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山东人民赴巴黎和会请愿代表。
  • 第75代孙孔从洲谱名祥瀛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其子孔令华,娶毛泽东李敏
  • 第75代孙孔迈(1919─2008),谱名祥哲,历任新华社新德里、哈瓦那、东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外事部主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宣传司司长,广播电视部秘书长兼外事局局长等职。
  • 第75代孙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 第75代孙孔祥明,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至八段。
  • 第75代孙孔祥琪,化名林氏璧,前台大医院感染科医生,现为旅游部落客。
  • 第75代孙孔玲,孔繁森的小女儿,历任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 第76代孙孔令贻,1877年袭衍圣公。1914年中华民国续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称帝,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孔令贻郡王衔。1919年春,进京为末帝溥仪祝寿,蒙赏紫禁城骑马。同年秋于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病亡。
  • 第76代孙孔令馥艺名谢雪心,香港粤剧演员[2]
  • 第76代孙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第76代孙孔令辉,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乒第二位大满贯得主,中国乒乓女队前总教练。
  • 第76代孙孔杰,原名孔令杰,围棋棋手,九段。
  • 第76代孙孔令晟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中将,历任总统府侍卫长海军陆战队司令、驻柬埔寨王国代表、行政院内政部警政署署长、驻马来西亚代表。
  • 第76代孙孔令奇美国台湾歌手。
  • 第76代孙孔令元,台湾演员。
  • 第77代孙孔德成台湾政治人物,末代衍圣公,曾任至圣先师奉祀官国民大会代表考试院长总统府资政
  • 第77代孙孔德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
  • 第78代孙孔维益,字鲁侨,孔子第七十八代嫡长孙;末任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长子。
  • 第78代孙孔众,谱名维众,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妻子为台湾知名女星安雅
  • 第79代孙孔垂长,中华民国第2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创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并出任会长。
  • 第79代孙孔刘韩国演员,本名“孔地哲”[3]
  • 第81代孙孔晓振韩国演员。

资料来源

[编辑]
  1. ^ 孔憲鐸. 百科知识. 
  2. ^ “孔子传人”文武全才.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3. ^ 驚!孔劉竟是「孔子後代」 孔孝真還要叫他「爺爺」. 联合新闻网. 2021-06-18 [2022-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中文).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