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成桂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太祖
朝鲜国第1代国王
在位期间:1392年8月5日-1398年10月14日(6年70天)
继任:朝鲜定宗
太祖御真(局部)
年号洪武(沿用明朝年号)[1]
姓名李成桂 → 李旦
仲洁 → 君晋
松轩
出生元顺帝元统三年十月十一日[a]
(1335-10-27)1335年10月27日
大元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和州黑石里
逝世朝鲜太宗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1408年6月18日(1408岁—06—18)(72岁)
朝鲜国京畿道汉城府昌德宫广延楼
庙号太祖
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1408年)
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1899年)
陵墓健元陵
父亲(追封)桓祖李子春
母亲(追封)懿惠王后崔氏
王妃神懿王后韩氏
神德王后康氏
诚妃元氏
宫主贞庆宫主柳氏
翁主和义翁主金氏
嫡子镇安大君李芳雨
朝鲜定宗李曔
益安大君李芳毅
怀安大君李芳干
朝鲜太宗李芳远
德安大君李芳衍
抚安大君李芳蕃
宜安大君李芳硕
嫡女庆慎公主
庆善公主
庆顺公主
庶女宜宁翁主
淑慎翁主
签名

朝鲜太祖韩语:조선 태조朝鮮 太祖 Joseon Taejo;1335年10月27日—1408年6月18日),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本名李成桂韩语:이성계李成桂 Yi Seong gye);即位后更名李旦韩语:이단李旦 Yi Dan),改君晋韩语:군진君晉 Gun jin)。本贯全州李氏,父亲李子春元朝世袭斡东千户兼任达鲁花赤

李成桂随父归附高丽,并因抵御北元明朝战功显赫不断受提拔;后来因反对发兵辽东,发起威化岛回军并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并迁都汉城。即位后,改革高丽政策、对明朝行事大主义,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北方的女真部落,使朝鲜王国疆域达到图们江。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让位于次子李芳果(朝鲜定宗),成为太上王。让位后,由于不满第五子李芳远(朝鲜太宗)掌权,曾出奔咸兴,不久被迫返回,最后在汉城昌德宫于1408年薨逝。庙号太祖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葬于健元陵

大韩帝国建立后,高宗皇帝于1899年将李成桂改谥为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生平

[编辑]

高丽时代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1335年10月27日,李成桂在和州(和宁)黑石里私邸诞生,其出生地位于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现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属咸镜南道金野郡);他是斡东千户达鲁花赤吾鲁思不花(李子春)与正室崔氏所生的嫡长子[2][3]。之后,李子春率家人迁居咸兴[4]

李成桂出身的家族全州李氏本为地方豪族,但是并不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名门[5]:280。他的高祖父李安社投降蒙古后,在1255年受封斡东千户兼任达鲁花赤,子孙世袭其职位[6][7];李成桂的母亲本贯永兴崔氏朝鲜语영흥 최씨,外祖父崔闲奇也是和州人[8]。李成桂在1351年娶韩卿的女儿安边韩氏为妻,两人育有六子二女[9]。双城总管府除高丽军民外,也有女真族诸部。在青少年时期,李成桂与女真人李之兰(豆兰帖木儿)结拜为义兄弟;由于这层关系,日后李之兰成为李成桂的得力助手,并有许多女真部族投靠并追随李成桂[10]:132。1356年,高丽恭愍王派兵攻打双城总管府,并授予李子春官爵;李子春于是成为高丽的内应,起兵响应柳仁雨朝鲜语유인우收复双城总管府。恭愍王封李子春大中大夫、司仆卿,并在高丽首都开城赐府邸一座[11]。此后,李成桂随父归顺,成为高丽将领。

军功崛起

[编辑]
高丽恭愍王

1361年,秃鲁江万户朴仪叛乱,恭愍王派金琎前去镇压;金琎再求援兵,于是李成桂率一千五百名兵力支援,才平定叛乱。当时中国已进入元朝末年,农民起事四起。其中红巾军在同年冬天趁鸭绿江结冰,发动十万人侵略高丽。李成桂迎战时击杀红巾军数百人、生擒一人;然而不久高丽军溃败,恭愍王率宫眷、大臣南逃安东,随后红巾军攻占首都开城[12][5]:275。翌年正月,安祐率兵二十万反攻;李成桂领兵二千人参战,他由东大门率先进攻、登城,再立军功[13][14]。1362年,在原任双城总管的赵小生引导下,元朝大臣纳哈出攻打高丽;李成桂时任东北面兵马使,与其交战并获胜[15]。1364年,元顺帝皇后奇氏图谋废黜恭愍王,派辽阳行省军队进攻高丽;高丽派崔莹抵御、李成桂也参战,最后大败元军,并让元朝将向奇皇后进谗的崔濡送回高丽处死[16][17][18]。同年,李成桂官拜密直副使,恭愍王赐金带、赐号“端诚亮节翊戴功臣”[19][20]

1368年,明太祖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朝灭亡;元顺帝出逃上都,建立北元[21]。1370年,由于奇皇后的侄儿赛因帖木儿在高丽国界制造边患,恭愍王任命李成桂为东北面元帅,与池龙寿、杨伯渊等渡鸭绿江,出兵征讨北元东宁府[22][23]。李成桂带兵一千五百人远征辽阳同平章事金伯颜遭活捉、赛因帖木儿逃脱,于是班师回朝[24]。由于李成桂不断建立战功,恭愍王更加重用他,在1371年任命身为武臣的李成桂为知门下府事、文臣李穑为政堂文学,并让两人同日跻身政治中枢[22]。在此前后,李成桂与开城氏族联姻,再娶了康允成的女儿谷山康氏为妻;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当时高丽士大夫娶平妻的风气盛行,因此康氏也成为正妻,与李成桂的元配韩氏平起平坐,称为“京妻”;而由于韩氏是李成桂在故乡所娶,称为“乡妻”[25][26]。1372年,由于倭寇骚扰高丽东北界,恭愍王外放李成桂,任命为和宁府尹去抵御倭寇[27]。1374年,恭愍王在一次酒醉后,在寝宫内被宦官崔万生以及男宠们乱剑砍死[28]。恭愍王遇弑后,其母明德太后洪氏本想从王室中另择王位继承人;但是在李仁任主导下,仍由恭愍王独子、身世有争议的江宁府院大君王禑继承王位,是为高丽禑王[29]

1375年,李成桂、崔莹奉命统领全罗道庆尚道军队,在京畿道东、西江抵御倭寇;1377年,先后在智异山、西海道(黄海道)大破倭军,名声大震[29]。此时,李成桂接受“完山府院君”的封爵,官拜门下赞成事、判典工司事,按官阶顺位排名第九[30][31][32]。1378年,李成桂与杨伯渊合击大破倭寇;同年,高丽开始使用明朝年号,时为洪武十一年九月[29]。洪武十三年(1380年),倭寇乘船五百艘进犯高丽南方三道,李成桂被任命为杨广、全罗、庆尚三道都巡察使前去平乱;战情一度陷入胶着,李成桂也左脚中箭。最后,李成桂和部将李之兰射杀人称“阿只拔都”的倭寇首领,倭寇溃散,高丽军缴获马一千六百多匹;史称荒山大捷朝鲜语황산대첩。战胜凯旋,崔莹率百官迎接、慰劳李成桂,文臣李穑金九容朝鲜语김구용 (고려)权近等赋诗祝贺[33]。而明朝建立之初、北元衰弱之际,高丽积极招抚女真部落来归附并拓展疆土,李成桂也建立汗马功劳[34]:62。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成桂奉命出兵,与明军在吉州交战,最后明朝所派北元降将胡拔都被击退[35][36]

李成桂出任将领二十多年来建立大量战功,使他获得很高的威望。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月,李成桂请李穑为自己取表字。李穑从张九龄所作唐诗《感遇》选出“桂华秋皎洁”一句、结合李成桂是次子,取表字“仲洁”;又以李成桂重视节义,用“松”字搭配“桂”字,取号“松轩”。李穑也替李成桂的两个儿子改名为“芳果”、“芳毅[37]。洪武二十年(1387年),李成桂已有“忠诚亮节翊赞宣威定远功臣,三重大匡,判三司事兼判典农寺事,上护军,完山府院君”等多种头衔;他的父母、异母兄弟等亲属,也先后获封爵位或官职[38]。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就在擅权多年的权臣李仁任退隐后不久,其继任者廉兴邦、林坚味被王禑诛杀,李仁任也于同年在家乡病死。于是崔莹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李成桂也登上守门下侍中(副相)之位[39][40]

废立君主

[编辑]

明朝在击败控制辽东地区的北元军队后,在双城总管府故地设置铁岭卫,并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告知高丽;宣布铁岭(今咸镜道江原道交界处)以北成为明朝领土、以南则属高丽[41]。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王禑上表抗议,表示铁岭以北区域属于高丽。同年四月,王禑想出兵攻打辽阳,于是召崔莹与李成桂讨论。崔莹赞成,认为军事行动不宜停止,应立即调集各道军队奇袭辽阳;李成桂反对,提出“四不可”之说(以小逆大、夏月发兵、倭乘其虚、大军疾疫)。最后,王禑采纳崔莹的意见;同月,任命昌城府院君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率领五万人、马两万匹出征。五月,曹敏修、李成桂渡鸭绿江,在江中岛屿威化岛上屯兵,遇上江水泛滥;有士兵数百人溺死,军心涣散。曹敏修、李成桂上奏,以行军困难、粮饷供应不易为由请求撤退;王禑、崔莹不听,仍命令继续进军[40]

于是李成桂决定抗命,回京发动军事政变;六月攻打开城、击败崔莹,史称威化岛回军。崔莹被罢黜,群臣请求王禑将崔莹之女宁妃崔氏也赶出宫;最后王禑退位,被流放江华岛、后又南迁骊兴郡,人称“骊兴王”。曹敏修以恭愍王后宫定妃安氏朝鲜语정비 안씨名义下旨,由王禑的儿子王昌继承王位;曹敏修受封杨广、全罗、庆尚、西海、交州道都统使,李成桂受封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两人还受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不过李成桂因为这个名号犯高祖父名讳安社)而推辞[40]。不久,曹敏修因贪污、反对革除私田而遭弹劾,被罢职回乡[42]李穑取代其位成为门下侍中、李成桂仍为守门下侍中;不过此时李成桂也兼任“中外军事都统”一职,集文武大权于一手[43]:253。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王禑派人送一把剑给判书郭忠辅朝鲜语곽충보,指使他暗杀李成桂,郭忠辅却揭发此事。李成桂党羽假借明太祖旨意,宣称王禑父子假冒王氏、不是恭愍王亲生,应当“废假立真”[5]:278;于是王禑被流放江陵、王昌被流放江华岛,废为庶人[40][44],父子两人不久都被杀害。李成桂等人谒见定妃安氏,请求改立远支宗室、恭愍王族弟定昌君王瑶为新王,是为高丽恭让王。恭让王即位后,尊定妃安氏为王大妃[45],并赏赐李成桂等九功臣,称为“中兴功臣”。其中,李成桂赐号“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宁郡开国忠义伯”;又赐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其亲属也再度获得封爵或荫职[46]

恭让王上位后不久,高丽大臣尹彝、李初逃到明朝散布谣言。他们宣称,恭让王是李成桂亲戚而非高丽王族、李成桂则是权臣李仁任的儿子;李成桂、恭让王即将进犯明朝,请求明朝讨伐。不过,明太祖并没有介入高丽内政[46][47]。之后,因为威化岛回军的缘故,明太祖将铁岭卫迁移到沈阳开原[48]

郑梦周

李成桂掌权后为进一步提升威望,起用郑道传赵浚等新进士大夫,主张田制改革论;并以这些士大夫为中心,组成都评议使司(议政府的前身)。而恭让王在即位前就有大量田产,并不赞成改革[49]。尽管恭让王反对,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九月,公、私田籍资料档案在大街上集中焚毁,一连烧了好几天;恭让王闻讯流泪,感叹高丽祖制在自己统治期间就被废除了。革除私田后,都评议使司开始在京畿道首先实施科田法[50]。根据科田法,土地依官位高低分配,李成桂等当权官僚分得京畿附近的土地;全国其他土地连同旧权贵的农庄,则编入公田。这次土地改革瓦解了地方豪强、旧贵族的经济基础,也使得李成桂掌握了高丽的经济实权[51]:235-236。过程中,属稳健改革派的李穑反对,遭以擅立异姓(指王禑父子)的理由流放[52][5]:278

为牵制李成桂,恭让王在同年十一月任命忠于自己、同为九功臣之一的郑梦周为守门下侍中(副相),并陆续驱逐一些李成桂的亲信[46]。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二十三日,李成桂的元配韩氏病逝[9]。在此同时,李成桂察觉恭让王、郑梦周对自己已有防备,有所动摇,考虑先带家人回乡避风头;不过郑道传、南訚赵仁沃朝鲜语조인옥等亲信极力说服他留下[53]。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出使明朝的高丽世子王奭即将返国;李成桂欲前去迎接,却在途中于海州打猎时坠马受伤,于是返家养病。郑梦周趁机指使大臣弹劾李成桂党羽,并准备之后将他们连同李成桂一起处死。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当时还在为母守孝,得到消息后,便连同叔父李和、妹婿李济朝鲜语이제 (부마)密谋除掉郑梦周,而李成桂侄女婿卞仲良朝鲜语변중량却让消息泄漏出去。郑梦周决定以探病为名,亲自拜访李成桂以窥探其动静,李成桂对他还是一如往常;郑梦周在回程途中,在善竹桥被李芳远派的刺客杀害。李成桂得知郑梦周死讯后,先是厉声斥责李芳远擅杀大臣、还要服药自杀,李成桂之妻、李芳远的继母康氏也在旁边,怒斥李成桂不可自乱阵脚。于是李成桂才指使大臣,向恭让王禀告郑梦周罪状,迫使恭让王将郑梦周治罪;先前被流放的李成桂亲信也都召回,安插在重要职位上[54][55][43]:256。随着铲除郑梦周,李成桂消灭了篡位的最后一道障碍[51]:236

登基称王

[编辑]
《皇明祖训》:
“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李仁任)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

恭让王四年(1392年)七月十二日,门下右侍中裴克廉朝鲜语배극렴等上奏,请求王大妃安氏废黜恭让王;安大妃被迫下废位教旨,于是恭让王被废出宫,王妃卢氏、世子王奭及世子嫔李氏等亲属随行[56]。同月十七日,在裴克廉、赵浚郑道传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时年五十八岁的李成桂在开城别宫寿昌宫即位,是为朝鲜太祖[57]。至此,李成桂实现易姓革命,高丽灭亡[5]:280。即位后,李成桂将已故的元配韩氏追赠为“节妃”,陵墓称为齐陵朝鲜语제릉 (조선);继配康氏则成为王妃,徽号“显妃”[58]

李成桂即位同年,派赵胖朝鲜语조반 (여말선초)到明朝礼部上表,诋毁恭让王父子昏庸无能、恭愍王妃安氏已命其退位,请求认可自己接管高丽国政。明太祖接到礼部上奏后,认为可能另有隐情、不能轻信;于是模棱两可表示,此举假如的确顺应天道、可安定高丽人心并平息边界纷争,则是高丽之福[59]。之后,李成桂自称“高丽权知国事”,再派赵琳出使明朝。明太祖命礼部下旨,询问高丽要改成什么国号,并要求尽速回报;同时传了一道口谕,批评高丽在恭愍王死后废立不断、又说不断遣使其实是李成桂自己要求册封为王[60]。李成桂拟定两个名称,“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地),派韩尚质朝鲜语한상질送去让明太祖裁决[61];最后在同年闰十二月九日,明太祖决定改高丽国号为朝鲜[62]。国号更改后,李成桂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朝鲜国权知国事”名义上表谢恩,进献土产、马匹,同时缴纳高丽恭愍王的金印;另外也请求准许自己改名为“李旦”(与唐睿宗姓名相同),获准[63]。李成桂改名后,命郑道传拟定新表字。郑道传解读“旦”是“从日从一”,象征日出;而“晋”字可引申为上升,所以定表字为“君晋”,并借诗经篇章《小雅·天保》中的一句“如日之升”,期许李成桂即位后,国运能像冉冉上升的太阳一样传承万世[64]

之后,虽然明朝内部称呼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李旦”,但是当朝鲜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派郑摠朝鲜语정총请求册封,并颁赐明朝诰命、金印时,明太祖却不同意。明太祖命礼部发布咨文,责令必须维持现状、若不愿接受也不会挽留,即拒绝正式册封其为朝鲜国王;同时指责奏章用词轻薄无礼[65][66]。因此李成桂在位期间,一直无法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此外,明太祖采用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说法,编入《皇明祖训》,更宣称李仁任、李成桂父子接连弑杀四位高丽国王。由于明太祖命令皇明祖训“一字不可改易”[67],此后两百多年朝鲜一直不断要求修正,一系列事件称为宗系辨诬朝鲜语종계변무[68]:95

统治

[编辑]

迁都汉城

[编辑]
景福宫正门,光化门

李成桂即位之后最关心的首要之务,就是迁都。开城作为高丽首都,旧贵族势力已根深蒂固,再加上当时的谶纬学也认为开城是下克上的不吉之地,因此迁都一事成为当务之急。他率领群臣四处物色新都地址,视察杨广道(忠清道公州鸡龙山汉江以北的母岳山以及被称为“南京”的汉阳等地。经大臣间不断辩论后,最后决议以汉阳作为朝鲜新国都;于是新都城开始营建,兴建宫殿(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等)、宗庙社稷官衙。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月二十五日,迁都汉阳[69][43]:278;翌年,将所在行政区汉阳府改称汉城府[70]

关于汉城的营建过程,有一则关于当时一位高僧无学大师的轶事。无学俗名朴自超,在高丽末年两人就已颇有交情;即位为王后,李成桂找到无学,并就汉城应如何建造征询他的意见。无学依风水学角度,认为应让城池向东,则左有北岳山(汉江以北)、右有南山(汉江以南);郑道传不以为然,认为应按传统的方向,即坐北朝南(城池向南),象征帝王南面而治。无学表示,如果不采纳他的做法,两百年后就会后悔。结果到了后世果真发生了癸酉靖难壬辰倭乱,于是有人附会谶纬预言,将战祸归咎于郑道传有不臣之心[71]

内政措施

[编辑]

具儒学重农主义色彩的科田法在高丽末年就已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土地革命。作为一个新朝代的改革制度,科田法在朝鲜王朝初期继续沿袭;依古代公有概念,由国家出面分配农地,并奖励农业、开垦荒田与鼓励人口成长。在京畿道的科田,是授予在职、退职官员的俸禄来源;京畿道田产也分为其他名目,例如“陵寝田”、“公廨田”等等,而授予功臣的“功臣田”则属私田。科田在此时限定只能在京畿道,用意是要就近监督官员,并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不过朝鲜建立之初的太祖、定宗、太宗三朝,就出现了功臣田、科田滥发以及私田增多的乱象,到世宗一朝才加以遏制[43]:277, 305-306

高丽末年,佛教界日趋腐败,僧侣敛财牟利、大肆扩建寺庙、法会的铺张以致劳民伤财,以及僧徒免除徭役的特权等等,都招致社会对其普遍不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斥佛论[68]:98。另一方面,从元朝传入的程朱理学逐渐为高丽儒者接受,其以政治道德强调君臣之义,对儒学异端尖锐排斥。这时士大夫对于佛教的看法分为两派,李齐贤李穑等人不反对佛教本身,而是反对寺院弊端、僧侣的不法行为;而郑道传等认为佛教灭伦害国,大力抨击。李成桂即位前,所用儒臣多为斥佛的改革派,因此即位后实施崇儒抑佛的国策(实际上是“外儒内佛”[10]:134);度牒制开始实施,以管制僧侣人口、禁止寺院滥建。崇儒抑佛政策为后续朝鲜君主所继承,不断深化;而程朱理学不仅成为政治、学术上的指导思想,也逐渐渗透并支配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原本高丽的丧葬祭礼所用佛教仪式,到朝鲜时代移风易俗,逐渐由朱熹《家礼》的儒家礼法取代。在儒学地位不断拔高下,佛教势力开始萎缩[5]:282, 341。而李成桂本人崇信佛教,对于交情匪浅的无学大师待以师礼,封为“王师”;之后又封天台宗僧人祖丘朝鲜语조구 (조선)国师[72][73]。不过李成桂信佛见地不高,其动机主要以偏向祈福的成分居多。无学善看风水,因此拜他为王师的原始动机,并不是想更深入参禅;资助混修朝鲜语혼수 (승려)造《大藏经》安于瑞云寺、重修演福寺、修海印寺古塔并安放经书等等,也都是为了求功德或为国祈福[74]

事大交邻

[编辑]
明太祖

李成桂建立朝鲜后的国际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事大交邻”。事大,即奉明朝为大国,采取亲明路线;交邻,即对于和朝鲜接壤的女真族部落,以及日本琉球国中南半岛诸国等其他外国政权,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此后历代朝鲜君主,都遵循事大交邻的惯例[10]:134。在即位之前,李成桂就主张、实行亲明政策;建国之后也没有改变,确立事大主义的国策。尽管“朝鲜国王”地位一直不被明太祖正式承认,为寻求保障、以及对内宣示其统治权威性,标榜“不许以小逆大”,对明朝展现朝贡服属的姿态,维系和平,并定期派遣使节、进献贡品。明朝一改作法,与周边国家行朝贡贸易,改由明朝自己授予外国国王的独占贸易权,具有政治与经济性的意义[75]:101。因此,这种朝贡仅是形式上的“谦让之礼”,朝鲜在政治上仍维持独立立场[43]:311

虽然李成桂极力维持恭顺的姿态、以至于到“卑辞谨事”般低声下气的程度,明朝、朝鲜关系仍不稳定。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朝捕获以胡德为首的五名朝鲜海盗,他们自称是朝鲜官府派来劫掠、刺探消息的。明朝命令朝鲜捉拿胡德同党,并要求派一个儿子亲自押解相关人等去明朝。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接下挑战,答应率领使团亲自去应天府谒见明太祖[76]。一开始,明太祖不相信李成桂真的会派亲生儿子过来,但是在确认的确如此后,再三召见李芳远然后依礼送还[77],周围人都称呼他是“朝鲜世子”。回程中李芳远经过北平,与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见面,得到相当礼遇,两人相谈甚欢;传说中,李芳远说朱棣不会再只当藩王太久、朱棣也说李芳远有天人之相(后来两人果然都透过政变,分别成为朝鲜国王、明朝皇帝,双双应验)[78]。这场李芳远出使成功让明太祖对朝鲜改观,也为后来两国关系改善做了铺垫[34]:62

明朝、朝鲜两国国界处,有本属元朝管辖、后又臣服明朝的众多女真部落;当时朝鲜蔑称其为“野人”。明朝也曾为女真问题对朝鲜态度强硬,例如曾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令辽东都指挥使司封锁边境、拒绝朝鲜贡使,濒临断交[34]:62。明朝作了形式上的辖区划分,但是并未能有效统治,女真部落形同无政府状态,在明朝、朝鲜两边都是叛服无常。高丽末年,李成桂曾驱逐在咸镜道的女真人;然而,以李之兰为首的女真族后援势力,也是李成桂军事势力的重要来源与基础,以其为后盾,朝鲜王朝的建立才更为顺利[10]:132。即位后,李成桂对鸭绿江以南的女真聚落,采武力、怀柔兼施的政策。之后经过不断开拓,到世宗一朝才得以实质控制图们江以南;此后,鸭绿江、图们江成为朝鲜王国的北界[43]:312-313。同时期的日本是处在室町幕府时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足利义持将势力扩展到九州。足利氏应允朝鲜要求,指挥日本西部的大、小豪族压制倭寇;朝鲜也派出“回礼使”,处理遣返俘虏等事宜。而琉球国在朝鲜初期交往相当频繁,每年都有“岁遣船”到朝鲜,进献苏木胡椒砂糖等等;朝鲜船只也会去琉球进行贸易。太祖一朝,还有当时统称“南蛮”的南方国家与朝鲜有来往,例如暹罗使船也曾送来土产苏木、香料等土产[75]:103

整肃王氏

[编辑]

李成桂即位之初,将大批高丽王族流放到巨济岛江华岛安置[79];不过之后又传旨宣布自己受命于天、王氏也是自己的子民,改善恭让王待遇、并将高丽王族放回半岛各州县,以展现新君即位的气度[80]。不久,金可行、朴仲质请人占卜关于恭让王与高丽王族的命数,预测王氏家族将复兴[81];事情曝光后,群臣纷纷请求诛杀高丽王族,以免前朝势力复辟。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李成桂以占卜事件为理由,派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到恭让王的流放地三陟,将恭让王和他的两个儿子都绞死[82]。同时,尹邦庆、孙兴宗等朝鲜官僚招募擅长游泳的船夫,并告诉高丽王族们将在岛上过平民生活,诱骗他们争相上船;接着在海上航行途中把船凿沉,大批王氏因此溺毙[83][84][85]。高丽宗庙被拆毁,另建新庙[86];此后,高丽历代君主、后妃、功臣的肖像草图与铸像,不是烧掉就是埋入地下[87][88]。而高丽陵园在接下来几百年内,遭周围居民占用墓地,屡禁不止[89]。有许多高丽王族为躲避杀身之祸,纷纷隐姓埋名,将“王”姓增加笔画,改为朝鲜语옥 (성씨)朝鲜语개성 내씨等姓氏,流落民间。而李成桂也下令,命先前在高丽时期接受赐姓王的家族,恢复原有姓氏;而许多本非高丽王室后裔的王姓人,为免受波及也改从母姓。因此,目前朝鲜半岛王姓人口仅约三万人,成为稀有姓氏[90][10]:134

涟川崇义殿

肃清王氏贵族势力之际,仍有高丽王族受到优待。传说在凿船事件后,李成桂曾梦见开创高丽的国王——高丽太祖王建;著七章冕服的王建厉声说道,他统一三韩有重大功业,警告要是消灭他的子孙,自己也很快会有报应。惊醒后,李成桂赦免了名单上剩下的高丽王族[91]。其中,定妃安氏朝鲜语정비 안씨本来只是恭愍王后宫,由于李成桂一再借她的旨意废立、最终得以篡位,在高丽时成为王大妃、朝鲜王朝建立后改封为“义和宫主”,享受各种礼遇;安氏在宣德三年(1428年)五月过世后,朝鲜参考献穆皇后曹氏、炀愍皇后萧氏先例,将安氏依高丽王妃礼节下葬[92]。而为效法二王三恪、并怀柔高丽遗民,恭让王的同母弟定阳府院君朝鲜语왕우 (고려 왕족)王瑀并不在流放之列,躲过杀身之祸,后获封归义君奉祀高丽王氏,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过世[79][93]。王瑀有一女嫁给李成桂第七子李芳蕃、还有一女嫁给李成桂的孙子李德根朝鲜语이덕근 (왕족),而此后全州李氏(朝鲜王室)、开城王氏(高丽王室)两朝王室后裔之间,互相通婚的纪录也有上百例[94]。流传下来的开城王氏,以出自高丽太祖之子的孝隐太子派为主[95]

王瑀过世后,朝鲜在距离开城不远处设立崇义殿朝鲜语연천 숭의전지,供奉四位高丽君主的牌位、配享十六位高丽功臣[95][96][97];并在此后超过四百年间,指派王氏子孙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大典[98][99],成为高丽的实质性宗庙。朝鲜王朝灭亡后,崇义殿虽然在朝鲜战争中遭受破坏,不过在1972年修复后,仍继续每年春秋祭祀传统至今。而由于崇义殿正好位在朝韩非军事区南侧范围内,平常罕有游客造访,附近一带甚至因而成为良好的生态旅游区[100][101]

晚年

[编辑]

王子之乱

[编辑]
郑道传铜像

李成桂共有八个儿子,由他的两任正妻所生。元配韩氏(神懿王后)早逝,生育前六子,依序为:长子镇安君李芳雨、次子永安君李芳果、三子益安君李芳毅、四子怀安君李芳干、五子靖安君李芳远、六子李芳衍;继配显妃康氏(神德王后)是朝鲜王朝第一位生前在位的王妃,生育后两子:七子抚安君李芳蕃、八子李芳硕[58]。其中,长子李芳雨反对父亲篡权,而率家人回咸兴隐居、不问政事,李成桂也没有为难他[102];三子李芳毅生性淳厚谨慎、一向低调,不关心政治[103][104];六子李芳衍早逝,没有封爵。李成桂宠爱康氏,并向大臣说她在即位前后都有功劳[105];康氏自己也干涉王位继承,施压李成桂立她的儿子为王储。李成桂召大臣讨论立储问题,裴克廉朝鲜语배극렴赵浚郑道传等功臣们建议立功劳大者为世子。因为康氏的关系,李成桂不立韩氏的儿子们,而考虑立康氏的长子李芳蕃;功臣们认为李芳蕃轻浮不肖,请求立康氏次子李芳硕。于是,李芳硕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二十日成为王世子[55][106]。立世子后,郑道传官拜世子贰师,负责教导李芳硕[107]。为了巩固李芳硕的地位,郑道传建议解除诸王子兵权,并效法明朝皇子分封各地,不过李成桂没有听从[108]。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八月,显妃康氏病故,享年四十一岁;李成桂相当悲伤,辍朝十日[109][110],追谥康氏为神德王后。李成桂将爱妻就近埋葬,将陵墓建在汉城内、距离王宫西南仅几里外处(据称在今德寿宫附近[111]),称为贞陵;还在贞陵以东建立“金彩炳燿”的兴天寺,为康氏求冥福[105]。然而对于两任亡妻,李成桂厚此薄彼,当时埋葬元配韩氏的齐陵,连守陵官员、祭器都没有[112]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二月,明太祖一再拒绝册封李成桂、指责奏章无礼之余,认为郑道传未尽监督奏章用词的责任,命令朝鲜派他去明朝亲自解释;李成桂借口郑道传生病,不让他去[113][114],结果两国关系因而恶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明太祖仍穷追不舍,说李成桂身边都是奸佞小人,扬言再不交出郑道传就要讨伐朝鲜[115]。于是,在郑道传与南訚主导下,朝鲜加强军事演习,作为出兵辽阳的准备[116];同年八月李成桂生病,李芳蕃以外王子的兵权,都以训练不力为由遭到解除。据说郑道传打算对外宣布李成桂病危,以传旨召韩氏诸子进宫后铲除他们[108]。韩氏所生第五子李芳远有建国功勋,不满父亲废长立幼,从叔叔义安君李和那里听到风声后,决定发动政变。同月二十六日,李芳远率领亲信举事,将支持世子一派的郑道传、南訚、沈孝生朝鲜语심효생李懃朝鲜语이근 (조선 초기)等重臣一一杀掉。当时有人建议立李芳远为世子,李芳远推辞,表示二哥李芳果更有资格成为王储;于是李芳远指使大臣上疏,宣称郑道传等人谋反,已经平定,并请求废黜李芳硕世子之位、立永安君李芳果为新世子。李成桂听大臣念完上疏后,沉默许久后不得不答应;他在大臣拟好的教旨签下花押后,瘫软在病榻上干呕。接着,神德王后的两个儿子李芳蕃、李芳硕以及女婿李济朝鲜语이제 (부마)相继被杀。这场政变,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108][10]:136。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九月五日,李成桂传位于李芳果,被尊为太上王;李芳果改名李曔,是为朝鲜定宗[117]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人心惶惶、再加上汉城的首都机能尚未完善,定宗在建文元年(1399年)还都开城[118][43]:278。李成桂作为太上王,不得不离开汉城随行;经过贞陵时,他说迁都汉城本来是他和国人讨论出来的决定,说完便不舍地哭着离开[119][120]。定宗的两个同母弟,四弟怀安公李芳干、五弟靖安公李芳远,都是有力的王位继承人选;翌年正月二十八日,李芳干在朴苞朝鲜语박포挑拨下,率私兵攻打李芳远。结果,李芳远反而击败兄长并将他流放、朴苞被杀,史称第二次王子之乱[103]。经过两次王子之乱,定宗革除私兵,并在同年二月四日将李芳远立为“王世子”[121][10]:136。同年六月,定宗为太上王建太上宫府,称为“德寿宫”、府号“承宁府”,设置官属负责管理[122]。同年十月,李成桂在杨州神岩寺为横死的李芳硕、李济举行盛大的法会,媳妇德妃金氏、贞嫔闵氏(元敬王后)也去观礼;结果主持法事的僧人暴死,李成桂相当不高兴,只得还宫[123],之后径自前往新都(汉城)在贞陵设法席、做佛事[124][125]。建文二年(1400年)十一月十三日,定宗内禅、王世子李芳远即位,是为朝鲜太宗;他派大臣告知李成桂;得到冷淡回应:“做了不是,不做也不是;既然已经禅位,又还有什么好说的!”[b][126][127]同日回到开城[128]。此后,李成桂郁郁寡欢,并无预警离开开城去逍遥山长住,为排遣情绪,越来越常到处出游[129][130];后来他请无学受戒皈依佛门[131]。由于两个儿子李芳蕃、李芳硕死于非命,李成桂对太宗的厌恶与日俱增。

出奔咸兴

[编辑]
咸兴本宫,李成桂故居

太宗即位后,获得明朝正式册封为朝鲜国王[132]明成祖派使节前往诏谕朝鲜,后又下赐太宗衮冕九章、王妃冠袍以及给李成桂的织锦缎、纱罗等物[133][134]。李成桂当时在杨州的桧岩寺朝鲜语회암사,明朝使节温全、杨宁于是前往拜谒,并一起去江原道游览冬季的金刚山[135][136]。等温全等人离开后,李成桂就出奔东北面,经金化县铁岭一路北逃[137][138][139];最后在永乐元年(1402年)十一月九日抵达老家咸州(咸兴)[140][141]。神德王后康氏的亲戚、安边府使赵思义朝鲜语조사의举兵响应李成桂,要为康氏报仇[142]。朴淳、宋琉前往咸兴劝阻、试图阻止事态扩大,相继遭叛军杀害;金玉谦则得以冒死逃脱,赶回开城通报事变[143][144]。太宗一连几次派“问安使”去咸兴,结果李成桂都以弓箭射杀,无一生还,成为朝鲜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咸兴差使”(形容被派去做极度凶险、有去无回的任务)[145]。同月二十一日,太宗御驾亲征,叛军不久后溃散,因而平定乱事[146][147]。李成桂在无学大师劝谏下最终离开咸兴,不过并没有马上回京;他在逍遥山、丰壤朝鲜语풍양현等地逗留,之后才动身离开。十二月八日,李成桂一行抵达丰海道(黄海道)金郊驿[148];太宗前往当地,命人设帐殿作为正式会面的地点。河仑等大臣说太上王还没息怒,于是太宗挑了粗大的木料来做帐殿的梁柱。李成桂在帐殿里,看到身着冕服的儿子进来后发怒,突然拉满弓要射杀太宗;太宗吓得躲到柱子后面,箭射中梁柱。李成桂怒色缓解,笑着说:“天也!”并交出玉玺。之后还有祝寿宴,大臣再劝太宗不可以亲自奉上寿酒给父亲,于是改派宦官去敬酒;李成桂喝完酒后发笑,从袖子里掏出一柄铁如意,又说:“莫非天也?”[145]

这场由李成桂出奔咸兴引发的事变,称为赵思义之乱朝鲜语조사의의 난;以赵思义为首协助的十多位参与者遭处决[149]。太宗还一度将事变发生的所在行政区(永兴大都护府、安边都护府)降级做为惩戒,不过很快又撤销处分[150][151]

汉城终老

[编辑]

赵思义之乱后,李成桂仍为太上王,不再过问政治[140]太宗四年(1404年),太宗还都汉城;太上王也回到汉城,表示还都是征询多处国人意见后所为,是一件孝行[152][153]。次年,无学大师圆寂,李成桂下令将无学安葬在已预先建好的桧岩寺朝鲜语회암사佛塔[154]。在神德王后过世后,有两名女子(元庠之女、柳濬之女)被选入宫服侍李成桂。其中元氏颇受宠爱,在太宗六年(1406年)受封为诚妃元氏,李成桂闻讯喜形于色;柳氏则受封贞庆宫主朝鲜语정경궁주 유씨[155]

太宗八年(1408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桂中风,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健康;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养病。清晨宵禁解除之际,李成桂为去痰服用苏合香丸后,陷入弥留;太宗闻讯赶来送上牛黄清心丸,但是李成桂已经不能服药,抬眼看了两次后随即升遐[156][157]。共计在位七年、成为太上王十年,享寿七十四岁[158]

身后

[编辑]
健元陵,朝鲜太祖陵寝

李成桂薨逝后,丧礼依《朱子家礼》举行,由嫡长孙奉宁君李福根(镇安大君长子)担任丧主[157]。依之前高丽恭愍王的先例,明朝赐谥号康献王,以后朝鲜国王遣使请谥成为惯例[140]。朝鲜上庙号“太祖”,谥“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合称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太宗八年(1408年)九月九日,李成桂单独下葬在距汉城二十余里、位在杨州俭岩山朝鲜语구릉산下的健元陵,现属九里东九陵的朝鲜王陵之一[134]。太宗十年(1410年),太祖、神懿王后祔庙(入祀宗庙)[159];太祖配享功臣原为四人、世宗时增至共七人,分别为:平壤府院君赵浚、汉山君赵仁沃朝鲜语조인옥义安大君李和(太祖之弟)、青海伯李之兰、宜宁府院君南在、兴安君李济朝鲜语이제 (부마)(太祖驸马)、宜城君南訚[159][160]。而李成桂死后,太宗认为神德王后并非其正妻[161][162],借口陵墓不可以在都城,在太宗九年(1409年)将贞陵迁出汉城,停止一切礼遇。贞陵荒废了一百多年不为人所知,直到万历九年(1581年)后才被重新找到[163][164];为神德王后盖的兴天寺(贞陵寺),后来被征用为公廨,周围居民偷窃寺中经书、宝物不止,最后贞陵寺在正德五年(1510年)被儒生纵火焚毁[165][166]康熙八年(1669年),神德王后恢复太祖继室地位并祔庙[167][168]

朝鲜历代国王文集《列圣御制》收录李成桂所写文章六篇、诗作五篇[169][170];《列圣御笔》也收藏一份太祖御笔拓本,出自他写给女儿的继承文件《淑愼翁主家屋许与文记朝鲜语숙신옹주 가옥허여문기[171]。李成桂成为太上王时已经六十多岁,而小女儿“mèi致”(淑愼翁主朝鲜语숙신옹주 (태조))年纪还很小,于是在建文三年(1401年)用吏读写下这份称为“许与文记”的继承文件。该文件中所赠与的并非当时常见的奴婢或田地,而是一间宅邸,并规划其具体格局;土地从已故高丽官员许锦的家族买来,让翁主以及她的子孙可以居住在此。淑愼翁主后下嫁高丽恭元王后(明德太后)的侄孙唐城尉洪海[172],这份许与文记也由洪氏子孙代代相传。后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淑愼翁主的十代孙洪天普因家道中落,担心无法妥善保存太祖御笔,于是将淑愼翁主家屋许与文记进献给当时的朝鲜国王英祖。英祖收到后相当高兴,赐予洪天普官爵并为御笔建立拓本,拓本收录进《列圣御笔》并下赐多个地方[173][174][175];原件流传至今,列为韩国国宝第515号[176]。李成桂在咸镜道咸兴的故居,后来改建为咸兴本宫,供奉太祖夫妇以及其四代先祖的牌位,其正殿收藏李成桂生前所用冠服、弓箭、櫜鞬(武器袋)等遗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列为国宝第107号[177][178]

朝鲜太祖的谥号由于历代君主加尊号、改谥而增长,到高宗九年(1872年),全谥为“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179][180]。1897年大韩帝国建立后,李成桂作为王朝始祖也被追尊为皇帝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将明朝谥号“康献”去除、追尊李成桂为高皇帝,改谥为“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140][181]

家庭

[编辑]

王后

[编辑]
称号 生卒年 本贯 父母[183] 备注
神懿王后韩氏 1337年-1391年 安边韩氏
清州韩氏
安川府院君韩卿
三韩国大夫人朔宁申氏
朝鲜王朝建立后,初谥“节妃”。葬开城齐陵。
神德王后康氏 1356年-1396年 谷山康氏 象山府院君康允成
晋山府夫人晋州姜氏
朝鲜王朝建立后封为“显妃”。太祖六年八月十三日升遐,葬贞陵。

后宫

[编辑]
称号 本贯 生年 卒年 父母 备注 参考
诚妃元氏 原州元氏朝鲜语원주 원씨 1450 元庠
密阳孙氏
太宗六年(1406年)受封。 [184]
贞庆宫主朝鲜语정경궁주 유씨柳氏 高兴柳氏 柳濬 太宗六年(1406年)受封。
和义翁主朝鲜语화의옹주 김씨金氏 1428 入宫前为金海妓生七点仙,太祖六年(1398年)受封。 [185][186]
赞德周氏朝鲜语찬덕 주씨 奉太祖之命抚养宜宁翁主之子李宣。 [187]
宫人金氏 金原浩 太祖五年(1397年)进宫,位号不详。 [188]
妓生巫峡儿 太上王时宠妓。 [189][190]

子女

[编辑]

[编辑]
称号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备注[191] 参考
1 镇安大君 芳雨 1354 1393 神懿王后 三韩国大夫人忠州池氏 因反对父亲称王而隐居;谥靖懿,有二子一女。 [192][193]:001
2 朝鲜定宗 1357 1419 定安王后庆州金氏 本名芳果、初封永安君;朝鲜王朝第二代国王,有十五子八女。 [194]
3 益安大君 芳毅 1360 1404 三韩国大夫人铁原崔氏 谥安襄,有二子二女;配享定宗庙庭。 [195][193]:001
4 怀安大君 芳干 1364 1421 府夫人骊兴闵氏
府夫人密阳黄氏
金陵府夫人金浦琴氏
谥良僖,有四男二女。 [193]:002
5 朝鲜太宗 芳远 1367 1422 元敬王后骊兴闵氏 初封靖安君;朝鲜王朝第三代国王,有十二子十七女。 [196]
6 德安大君 芳衍 早逝,生卒年不详;初封元尹。
光武四年(1900年),以怀安大君十六代孙李贞敎奉祀。
[197][198]
7 抚安大君 芳蕃 1381 1398 神德王后 开城府夫人王氏 死于第一次王子之乱,谥章惠。
世宗十九年(1437年),以侄孙广平大君李玙(世宗嫡五子)为嗣。
[199][200]
8 宜安大君 芳硕 1382 1398 府夫人富有沈氏 死于第一次王子之乱,谥昭悼。
成宗六年(1475年),以侄曾孙春城君李譡(世宗孙、密城君次子)为嗣。
[201][202][203]

[编辑]
称号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备注 参考[193]:003
1 庆愼公主朝鲜语경순공주 1426 神懿王后 上党府院君李薆朝鲜语이애 有一子李厚。 [204]
2 庆善公主朝鲜语경선공주 靑原君沈悰朝鲜语심종 有一女青松沈氏。
3 庆顺公主朝鲜语경순공주 1407 神德王后 兴安君李济朝鲜语이제 (부마) 第一次王子之乱之后,定宗二年(1399年)奉父命出家为比丘尼
世宗二十年(1438年),以李济侄儿李润为嗣。
[205][206][207]
4 义宁翁主朝鲜语의령옹주 启川尉李䔲 又称“宜宁翁主”;有四子三女。 [208]
5 淑愼翁主朝鲜语숙신옹주 (태조) 旀致 1453 和义翁主 唐城尉洪海 又称“信淑翁主”;有三子一女。 [209][210]

图集

[编辑]

相关影视作品及饰演者

[编辑]
播出(拍摄)年份 影视作品 演员 制播团队 备注
电视剧
1983年 开国 林东真朝鲜语임동진 KBS
1983年 朝鲜王朝五百年—《楸洞宫大人朝鲜语추동궁 마마 金茂生朝鲜语김무생 MBC
1996年 龙之泪 金茂生朝鲜语김무생 KBS
2005年 辛旽 李振宇朝鲜语이진우 (배우) MBC
2012年 大风水 池珍熙 SBS
2014年 郑道传 刘东根 KBS
2015年 六龙飞天 千浩振 SBS
2016年 蒋英实 金基贤 KBS
2019年 我的国家 金永哲 JTBC
2021年 太宗李芳远 金永哲 KBS

注释

[编辑]
  1. ^ 原始文献记作“至元元年”,不过由于元统三年、至元元年都是公元1335年,改元时已为阴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因此应为前一个年号元统。
  2. ^ 实录原文:“为之不得,不为亦不得。今已禅位,复何言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薇; 杨效雷; 吴振淸. 中朝關係史: 明清時期.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255. ISBN 9787501217885. 
  2.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28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3. ^ 《璿源系譜紀略》·〈璿源世系〉.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4.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16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5. ^ 5.0 5.1 5.2 5.3 5.4 5.5 李基白; 林秋山(译). 韓國史新論. 国立编译馆. 1985-02-01. 
  6.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7. ^ 《中宗實錄》卷33,中宗13年6月1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8. ^ 《世宗實錄》卷155,地理志 / 咸吉道 / 永興大都護府.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9. ^ 9.0 9.1 《神懿王后齊陵碑銘》. 한국학중앙연구원(韩国学中央研究院).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王永一. 圖解韓國史. 五南文化. 2019-07-28. ISBN 9789577634443. 
  11.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25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2.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38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13.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39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4.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三十九. 维基文库 (中文). 
  15.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節要》卷二. 维基文库 (中文). 
  16.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元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一:后妃一. 维基文库 (中文). 
  17.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三十一·崔濡. 维基文库 (中文). 
  18.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4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9.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四十. 维基文库 (中文). 
  20.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44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21. ^ 刘佶. 链接至维基文库 《北巡私記》. 维基文库 (中文). 
  22. ^ 22.0 22.1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四十三. 维基文库 (中文). 
  23.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46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24.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49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25. ^ 宋时烈. 《宋子大全》附錄·卷六.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26. ^ 丁若镛. 《大東水經》其四·浿水三.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27.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5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28.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四十四:叛逆五〉·洪倫. 维基文库 (中文). 
  29. ^ 29.0 29.1 29.2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三十三. 维基文库 (中文). 
  30. ^ 석왕사장경비(釋王寺藏經碑). 문화유산연구지식포털.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31. ^ 《釋王寺藏經碑》碑文. 문화유산연구지식포털.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东北面都元帅、完山府院君李成桂,上元帅、判密直司事姜筮,副元帅、唐城君洪征,助战元帅、前签书密直司事商议柳源,前知密直司事、商议郑梦周,前密直副使李和等等,于洪武十年夏,受命而来……”
  32. ^ 李穑. 《牧隱文藁》卷之十四·《廣通普濟禪寺碑銘》幷序.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上之四年岁在丁巳冬十月朔。门下判事漆原府院君臣尹桓,侍中淸原府院君臣庆复兴,守侍中广平府院君臣李仁任,判三司铁原府院君臣崔莹,赞成事判版图司事臣睦仁吉,三司左使臣李希泌,赞成事判礼仪司事臣杨伯渊,商议臣梁伯益,赞成事判典工司事臣李成桂,……”
  33.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66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34. ^ 34.0 34.1 34.2 刁书仁. 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 扬州大学学报. 2004-01, 8 (1) [2022-05-11]. [失效链接]
  35.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三十五. 维基文库 (中文). 
  36. ^ 《太祖實錄》卷1,總序第69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37. ^ 李穑. 《牧隱詩藁》卷之二十九 / 詩.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李商议问其字及居室名,又请名其一郞。予取‘桂花秋皎洁’,字之曰仲洁;配桂莫如松、且公所重者节义也,故扁其居日松轩。三郞之名曰芳毅、故名一郞曰某,果毅相须者也;吟成一篇。”
  38. ^ 李穑. 《牧隱集》·《高麗國贈純誠勁節同德輔祚翊贊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門下侍中,判典理司事,完山府院君,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公凡三娶。李氏生男曰元桂,今为推忠节义补理功臣、重大匡完山君。夫人崔氏,封三韩国大夫人(赠门下侍中永兴府院君讳闲奇之女),生男曰成桂;今为忠诚亮节翊赞宣威定远功臣、三重大匡、判三司事兼判典农寺事、上护军、完山府院君。金氏封贞安宅主,生男曰和;今为诚勤辅祚功臣、奉翊大夫、同知密直司事、上护军。女适纯诚翊卫协赞辅理功臣、三重大匡、龙原府院君赵公仁璧,今封真和宅主崔氏出也。……”
  39.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二十六·〈姦臣二〉. 维基文库 (中文). 
  40. ^ 40.0 40.1 40.2 40.3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三十七. 维基文库 (中文). 
  41.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七·洪武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42.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二十六. 维基文库 (中文).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李丙焘; 许宇成(译). 韓國史大觀. 1961-11. ISBN 9789570905267. 
  44.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七·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八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45.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八十九·〈列傳第二·后妃二〉·定妃安氏. 维基文库 (中文). 
  46. ^ 46.0 46.1 46.2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四十五. 维基文库 (中文). 
  47. ^ 《春官志》卷1·〈付改宗系〉. 한국사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48.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七·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八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49.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三十一. 维基文库 (中文). 
  50.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七十八·〈志第三十二〉·食貨一:田制. 维基文库 (中文). 
  51. ^ 51.0 51.1 简江作. 国立编译馆 , 编. 韓國歷史. 五南文化. 1998. ISBN 9571116769. 
  52.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二十八. 维基文库 (中文). 
  53.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卷一百十九. 维基文库 (中文). 
  54.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一百十七·列傳第三十. 维基文库 (中文). 
  55. ^ 55.0 55.1 李廷馨. 《東閣雜記》上·〈本朝璿源寶錄〉. 한국고전번역원.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郑梦周嗾省宪,请诛赵浚郑道传等;太祖遣恭靖王及弟和、婿李济、及麾下黄希硕、赵英珪等,诣阙辨论。太宗坐崇敎里旧邸斜廊,虞忧未决,闻叩门声急出视之;广兴仓使郑擢也。擢极言:‘生民利害,决于斯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宗即还太祖第,与恭靖及和、济,欲使李豆兰击梦周;豆兰曰:‘我公不知之事,余何敢为?’太宗言于赵英珪,英珪慨然曰:‘敢不唯命?’与赵英茂、高吕、李敷等,邀击于路,不中;梦周叱之,策马以走。英珪追击马首,马蹶;梦周坠地,起而急走,吕追击杀之。太宗告太祖,震怒谓太宗曰:‘吾家素以忠孝闻,汝等擅杀大臣,人以我为不知乎?父母敎子经书,欲其为忠为孝也;汝乃敢为不孝乃尔。予欲仰药而死。’康妃在侧,厉色告曰:‘公常以大将军自处,何乃惊惧至于如此!’”
    “太祖神懿王后诞六男,恭靖王居第二、太宗居第五。神德王后康氏生芳蕃、芳硕,及公主适李澄。太祖尝召裴克廉赵浚等于内殿,议立世子,克廉等曰:‘时平立嫡,世乱先有功。’康氏潜听之,哭声闻于外,遂罢出。他日,又召克廉等议,无复有以嫡以功为言者。克廉浚退而议曰:‘康氏必欲立己出,芳蕃狂悖,其季稍可。’遂请封芳硕为世子。”
  56.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麗史》卷四十六·世家第四十六:恭讓王二. 维基文库 (中文). 
  57. ^ 《太祖實錄》卷1,太祖1年7月17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58. ^ 58.0 58.1 《太祖實錄》卷4,太祖2年9月18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59.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一·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60. ^ 《太祖實錄》卷2,太祖1年11月27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赵琳又传宣谕节该:‘我如今敎礼部与文书去,尔回备细与他说。在前汉、唐、宋时,差官到尔国守御。差去者,爱酒恋色,以致害民,尔国人便行致害,何益于事?为是,朕不敎人去。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槪要自做王。我不问敎他自做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61. ^ 《太祖實錄》卷2,太祖1年11月29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62.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三·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二月九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63.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八·洪武二十六年六月二日. 明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64. ^ 《三峯集》卷之三〈撰進御諱表德說箋〉.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臣言:
    今月十日,伏蒙都承旨臣闵汝翼传奉王旨,令臣撰到表德投进。臣闻唐帝以尧为名,其号曰放勋;虞舜之重华、夏禹之文命,皆其号也。至周文盛,有名则有字,天子诸侯皆字之曰某甫;卿大夫以下亦然。由是观之,幼则名之、冠则字之,所以别长幼而责成人之道也。恭惟殿下即位之初,更名某,告于天子则天子受之,告于宗庙则宗庙飨之;名之所在,实必从之。今人谓字曰表德,德其实也。盛德如天之日,非小臣所能摸拟;然靑天白日,有目者所共睹。臣敢竭愚虑,请以“君晋”为献。臣谨按:“从日从一”,日出之始也;晋,明升之义。天日之升,其明广照而阴翳消释,万象昭然;即人君初政之淸明、而群邪屏息,万法俱新也。天日既升,其明渐进;即人君始自践阼,传于千万世也。诗曰:“如日之升”,是也。伏望殿下体周雅之格言,动法于日,循是名而致是实,不胜幸甚。
  65.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四·洪武二十九年正月.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66. ^ 《太祖實錄》卷9,太祖5年3月29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67. ^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明祖訓》. 维基文库 (中文). 
  68. ^ 68.0 68.1 简江作.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5-08-01. ISBN 9789570519891. 
  69. ^ 《太祖實錄》卷6,太祖3年10月25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70. ^ 《太祖實錄》卷7,太祖4年6月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71. ^ 车天辂. 《五山說林草藁》 .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太祖御宇后,下敎八道方伯物色求无学,逾年不得。……太祖大喜,待以师礼,仍问定都之地。无学乃卜汉阳,曰:‘仁王山作镇,白岳、南山为左右龙虎。’郑道传难之曰:‘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闻东向也。’无学曰:‘不从吾言,垂两百年,当思吾言。’……按《山水秘记》云:‘择都者若信听僧言,则稍有延存之望;若郑姓人出而是非,则传不五世,篡夺之祸生;岁才二百,板荡乱至,慎之慎之。’《山水秘记》乃新罗高僧义相大师之所著,豫知八百年后之事,若合符契,岂非圣僧耶?以今观之,《秘记》所谓僧言者,乃谓无学也;所谓郑姓人者,乃谓郑道传也。无学亦知我国之事若观火,亦可谓神僧也。郑道传非不知无学之言之为是也,以其有异心,欲国之有衅而幸之也。小人不夺不厌之心,欲害于家凶于国之计如此,痛哉!”
  72. ^ 《太祖實錄》卷2,太祖1年10月9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73. ^ 《太祖實錄》卷6,太祖3年9月8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74. ^ 释圣严. 日韓佛教史略. 法鼓文化. 1999-12: 218. ISBN 9575980557. 
  75. ^ 75.0 75.1 朱立熙. 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 三民书局. 2013-05-15. ISBN 9789571458007. 
  76. ^ 《太祖實錄》卷6,太祖3年6月1日第5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77. ^ 《太宗實錄》卷33,太宗17年6月2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78. ^ 徐居正. 《筆苑雜記》卷之一. 한국고전번역원.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我太宗之朝京师也,太宗文皇帝以燕王在藩邸,太宗过谒。文皇帝与言,大悦,宠遇款至。及太宗还国,我朝士大夫问太宗曰:‘天下其大定乎?’时,高皇倦勤,建文为太子。太宗曰:‘我观燕王,天日之表、龙凤之姿,恢廓大度,非久为藩王者也;天下之定未可知也。’未几,文皇帝以燕王有天下,人皆服太宗先见之明。文皇帝登极,眷佑我太宗异常数,每语国人曰:‘朕尝见汝国主,真天人也。’”
  79. ^ 79.0 79.1 《太祖實錄》卷1,太祖1年7月20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80. ^ 《太祖實錄》卷3,太祖2年5月2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81. ^ 《太祖實錄》卷5,太祖3年1月1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82. ^ 《太祖實錄》卷5,太祖3年4月17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83. ^ 《太祖實錄》卷5,太祖3年4月15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84. ^ 《太祖實錄》卷5,太祖3年4月20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85. ^ 鱼叔权. 대동야승(大東野乘)·南孝溫《秋江冷話》. KRpia.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前朝王氏之亡也,放诸王于海岛中。谋臣皆曰:‘不除必有后患,不如杀之。’于是恶其杀无名,使善水者具舟诱诸王曰:‘敎书今下,置诸君岛中为庶人。’诸王喜甚,争登舟。舟离岸,舟人穿其舟潜入海底;水没半舟,有僧人与王氏有素者,在海岸举手呼之。王氏即口占一联,呼谓僧曰:‘一声柔橹沧波外,借问山僧奈尔何?’僧痛哭而反。”
  86. ^ 《太祖實錄》卷2,太祖1年10月13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87. ^ 《世宗實錄》卷32,世宗8年5月19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88. ^ 《世宗實錄》卷41,世宗10年8月1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89. ^ 《顯宗實錄》卷3,顯宗1年10月7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90. ^ 《太祖實錄》卷5,太祖3年4月2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91. ^ 李肯翊. 《燃藜室記述》卷一·《太祖朝故事本末》·〈流配諸王氏〉.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王氏之沉海也,上梦见丽祖衣七章之服,含愤而言曰:‘予统合三韩,功在斯民,尔若灭吾子孙,则未久反其报尔,其知之!’上惊寤,乃赦王氏璿源所在一纸姓名。”
  92. ^ 《世宗實錄》卷40,世宗10年5月20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93. ^ 《太祖實錄》卷11,太祖6年2月24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94. ^ 朝鮮王室族譜人物·開城王氏.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95. ^ 95.0 95.1 赵镇宽. 《柯汀遺稿》卷之五·〈開城王氏族譜序〉.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昔者,姬周氏之始受命也,封微子于宋以奉汤祀;其策曰:‘微子之命,二王之后,助祼京师。’其诗曰:‘振鹭之章,盛衰兴亡,固无奈乎天。’而使其芬苾不替,肤敏有誉,此周德之所以盛也。我朝之待王氏亦然,置崇义殿于麻田,祭太祖以下四王;每岁春秋,命扫除世祖以下三十四陵。近又于显陵置祭阁,时节降香祝,幷置直官,以王氏后为之。崇报如此,施及其裔,始则举王亹于梦、求王循礼于野;出王康、王承宝于海。自后王希杰由舍人跻宰列、王宗信由节度,充朝天副价,朝家之恩礼也如此;有若王玉倡义讨倭、王景祺不仕昏朝、王希彦死守孤城,王氏之报效也又如此。虽诗书所称象贤之义,有客之美,何以加此?齐东之言,以为我朝之初,胜国余裔靡有孑遗;如秋江冷话之类,不胜其纷纭。夫鼎革之际,其强宗懿亲,势固难全;观于东鹤寺记,盖亦有之,而实非我圣朝本意。职由当时大臣,未能如周公、君陈之毖殷。世之人虽以为口实,然窃观往牒国祚绵远者,其遇前朝子孙无不尽礼;周于三恪、宋于柴氏是已。惟我朝仁厚立国,卜年万亿,则岂其武成之日,真有漂杵之血哉?尝试论之。丽祖统三之功盛矣,宜其子孙之不亿,而今之开城王氏,乃孝隐太子一派耳。盖想五百年间,屡经郑仲夫、崔忠献之乱,固零落殆尽。况以刹利之嗣,祝发居半;小白之妹,不嫁者多。国俗如此,王族之不蕃固宜,独孝隐派不染焉,此所以有后也欤?今其云仍,多处陵旁;耕桑之暇,能攻文业武。神圣之后,既异庶姓;侯服之初,尚多显者。继此而宾于王朝,安知不如昔之盛哉?或言丽氏之先,出于黄帝,其言茫昧,吾莫之知。其曰圣源录者,丽史所纪也,吾不必言其以孝隐为祖者,谱所叙也;大夫不敢祖诸侯,礼也。谱既成,以余职忝居留,要题卷首。余嘉其敦宗厚俗,非特为故都美事。因以序列朝家之德意,固守土者职也,是为之序。”
  96. ^ 연천 숭의전지 (漣川崇義殿址). 국가문화유산(国家文化遗产).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97. ^ 신증동국여지승람(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十三 / 京畿·麻田郡.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98. ^ 승정원일기 2855책 (탈초본 132책) 고종 15년 10월 1일 정축 44/53 기사. 承政院日记.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99. ^ 승정원일기 3204책 (탈초본 141책) 고종 44년 1월 23일 을묘 4/8 기사. 承政院日记.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100. ^ 涟川崇义殿址. 京畿道涟川郡中文官网.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01. ^ 古城新事:京畿道. 旅读中国. 2019-11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02. ^ 《正祖實錄》卷27,正祖13年2月1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03. ^ 103.0 103.1 《定宗實錄》卷3,定宗2年1月28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04. ^ 《太宗實錄》卷8,太宗4年9月2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05. ^ 105.0 105.1 权近. 《陽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二·〈貞陵願堂曹溪宗本社興天寺造成記〉.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九月丁丑,上命召臣近,若曰:‘予在潜邸,劳勤中外、曁化家为国之日,唯神德内助寔多;及莅万机,亦勤䂓益……’”
  106. ^ 《太祖實錄》卷1,太祖1年8月20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107. ^ 《太祖實錄》卷7,太祖4年3月13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108. ^ 108.0 108.1 108.2 《太祖實錄》卷14,太祖7年8月2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09. ^ 《太祖實錄》卷10,太祖5年7月7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10. ^ 《太祖實錄》卷10,太祖5年8月13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11. ^ 歷史場所:貞陵. 首尔市官方旅游资讯网站.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12. ^ 《太宗實錄》卷25,太宗13年6月24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13.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三·洪武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明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114.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七·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十二日. 《明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15. ^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七·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四日. 《明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16. ^ 《太祖實錄》卷14,太祖7年8月9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17. ^ 《太祖實錄》卷15,太祖7年9月5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18. ^ 《定宗實錄》卷1,定宗1年2月26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19. ^ 《定宗實錄》卷1,定宗1年3月7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20. ^ 《定宗實錄》卷1,定宗1年3月13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21. ^ 《定宗實錄》卷3,定宗2年2月4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22. ^ 金尚喆. 국조보감(國朝寶鑑)-定宗2年庚辰六月.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123.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0月15日第4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24.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0月15日第6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25.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0月24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26.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1月11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27.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1月13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28. ^ 《定宗實錄》卷6,定宗2年11月13日第1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29. ^ 《太宗實錄》卷2,太宗1年11月2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30. ^ 《太宗實錄》卷3,太宗2年1月28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31.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8月2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32. ^ 《太宗實錄》卷1,太宗1年6月12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133.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七·永樂元年二月七日. 《明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34. ^ 134.0 134.1 李荇; 尹殷辅; 申公济.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十一 / 京畿·楊州牧.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135.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0月12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36.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0月19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37.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1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38.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4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39.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8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0. ^ 140.0 140.1 140.2 140.3 林泰辅; 陈清泉(译). 朝鮮通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6. 
    • 第九三页,〈芳远为世子〉:“……惟定宗在兄弟之间,谨直方正,且长于武略;然于开国之际,全不与谋,至受太祖之呵责。后因事变,不得已而登位,即位后尽逐诸王子,削发为僧,虑后患之至。王妃金氏亦颇贤明,当世子芳远入见时,谏王曰:‘殿下何不观其目乎?宜速传位,以安其心。’王从之,在位仅二年,即传位于芳远,是为太宗。定宗之于太宗既如此,太宗亦尽友爱之道,悉召还诸王子而赐之以爵。定宗为上王,居于别宫,训敕王子十五人,使如寒士家子弟;十九年间,闲居养病,终全清福。”
    • 第九四页,〈太祖薨〉:“自是以后,太祖在上王之位,不复关于世事,至太宗八年(明永乐六年)薨,享年七十有四;因遣郑擢赴明告丧,明遣使吊祭,赐谥康献。先是,高丽恭愍王由明赐谥,今亦如此,遂成常例;此实属国之关系上至于此者,朝鲜人尤以为荣誉也。至中日战役之后,脱离中国之羁束,称大韩帝国,受自明太祖以下历代之谥号,尽削除之。”
  141.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9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2.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5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3. ^ 南九万. 《藥泉集》第十三 / 議·〈朴淳賜諡議〉.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144.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11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45. ^ 145.0 145.1 李肯翊. 《燃藜室記述》卷一·《太祖朝故事本末》·〈駐蹕咸興〉.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芳硕变后,上弃位奔于咸兴。太宗屡遣中使问安,上辄弯弓而待之;前后相望之使,未敢道达其情……时,问安使无一得还者,太宗问群臣:‘谁可遣?’莫有应之者……上初逊于德源,又如咸兴,问安使死者相续。太宗欲请回驾,而不知所出,或曰:‘无学力能得之。’太宗物色求之,固请之,无学不得已至咸兴谒见。上怒曰:‘汝亦为游说耶?’无学笑曰:‘殿下何不谅耶?贫道与殿下相识几十年,今特为慰殿下来耳。’上颜色稍和,因留宿;无学语未尝不言太宗之短,如此数十日,上益信之。夜半,无学说上曰:‘某诚有罪,然殿下爱子尽已歼矣,只有此人。若弃绝之,殿下平生辛苦之大业,将托于谁也?与其付他人,无宁与我之血属,顾三思之。’上颇然其言,遂有回銮之意。无学因劝急还,然上不欲入城。初戾于逍遥山,留数月,仍如丰壤、仍筑宫而居,后不知无学所终。上还自咸兴,太宗出郊亲迎,盛设帐幕。河仑等启曰:‘上王怒未尽释,凡事不可不虑;遮日高柱,宜用大木。’太宗允之,仍以十围大木为柱。及两殿相会,太宗以冕服进见。上望见,怒形于色,以所御彤弓白羽箭,引满面而射之。太宗苍黄倚于高柱,矢中其柱;上笑而弛怒曰:‘天也!’乃以国宝授之曰:‘尔之所欲者,此也,今可持去!’太宗挥泪三辞而受,遂开宴。太宗将奉酌上寿,仑等密白:‘诣樽所执爵献寿时,不可亲献,宜授中官以进。’太宗又如其言。中官进爵,上饮毕笑之,由袖中探出铁如意,置于座侧曰:‘莫非天也?’”
  146.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21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7.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1月27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8.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2月8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49. ^ 《太宗實錄》卷4,太宗2年12月18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50. ^ 李荇; 尹殷辅. 신증동국여지승람 제48권 / 함경도(咸鏡道).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151. ^ 신증동국여지승람 제49권 / 함경도(咸鏡道)동시 스크롤.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152. ^ 《太宗實錄》卷8,太宗4年10月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53. ^ 《太宗實錄》卷8,太宗4年10月11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154. ^ 《太宗實錄》卷10,太宗5年9月20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55. ^ 《太宗實錄》卷11,太宗6年5月2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156. ^ 《太宗實錄》卷15,太宗8年1月19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57. ^ 157.0 157.1 《太宗實錄》卷15,太宗8年5月24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58. ^ 원릉지(健元陵誌).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59. ^ 159.0 159.1 《太宗實錄》卷20,太宗10年7月26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60. ^ 《世宗實錄》卷15,世宗4年1月9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61. ^ 《太宗實錄》卷32,太宗16年8月21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62. ^ 《太宗實錄》卷32,太宗20年10月8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163. ^ 《太宗實錄》卷17,太宗9年2月23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164. ^ 韩浚谦. 《柳川箚記》.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万历辛巳十一月间,神德王后之论始起。初,神德王后康氏相我太祖化家为国,正位坤极、受天朝诰命;没后上号曰神德,名陵曰贞陵,与神懿少无差异。及太祖薨逝,只以神懿升祔;凡于神德,一切典礼率皆废坠不举。岁月既久,山陵亦不知所在者,垂二百年。至是,德原居人康纯一者,驾前呈诉;自言以判三司事康允成后孙,方定军役,愿依国墓奉祀诸人例,蒙恩改定云。盖允成即神德之考也。而四祖诸王后考妣坟茔之在北方者,官定一人称为国墓奉祀,免军役有例;故纯一呈诉之意如此耳。于是栗谷李公倡言之曰:‘神德以太庙应配之位,无故不祀事关伦纪,宜有尊崇之举。’朝廷共起而论之。……一同寻得可疑处,遍踏峩嵯内外终不得。适见卞春亭集中,载贞陵移厝祝文,有‘国都东北’之文。因此物色求之于山下里,果有国葬陵室,而颓废于山谷间矣。……”
  165. ^ 《中宗實錄》卷10,中宗5年3月29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66. ^ 李耔. 《陰崖集》卷三《日錄》.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二十八日。兴仁寺舍利阁灾,命推鞫儒生及傍近居民。寺本新罗故刹,我太祖悼神德王后之亡,命厝寺内。仍创舍利阁,𫶇高五层,嵬立都中;且藏宝物佛经于其间。自燕山朝,废为分司仆寺;上即位后,因为公廨。先是,火焚其寺,只遗舍利阁及大门。”
  167. ^ 《顯宗實錄》卷17,顯宗10年8月20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68. ^ 《顯宗實錄》卷17,顯宗10年9月25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69. ^ 국왕의 詩文·열성의 시문집. 규장각한국학연구원. 
  170. ^ 열성어제(列聖御製).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71. ^ 열성어필(列聖御筆).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172. ^ 홍해(洪海). 한국학자료센터 - 인물관계정보.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73. ^ 승정원일기 1006책 (탈초본 55책) 영조 22년 7월 24일 무오 53/62 기사. 承政院日记.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74. ^ 승정원일기 1006책 (탈초본 55책) 영조 22년 7월 25일 기미 10/13 기사. 承政院日记.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75. ^ 朝鮮開國之君,太祖的財產繼承文件. 국립중앙박물관(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176. ^ 숙신옹주 가옥허여문기 (淑愼翁主 家屋許與文記). 국가문화유산(国家文化遗产).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77. ^ 《銀臺便攷》卷之六·禮房攷·外宮廟殿 [咸興本宮]. 银台便考.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78. ^ 함흥본궁 북한 국보유적 제107호. 문화재청(文化财厅).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79. ^ 《肅宗實錄》卷14,肅宗9年6月12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80. ^ 《高宗實錄》卷9,高宗9年1月5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81. ^ 승정원일기 3115책 (탈초본 140책) 고종 36년 11월 21일 [양력12월23일] 을축 25/51 기사. 承政院日记.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82. ^ 《璿源系譜紀略》·〈太祖高皇帝八高祖圖〉.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183. ^ 열성왕비세보(列聖王妃世譜).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184. ^ 世宗實錄126卷,31年(1449)12月29日紀錄1.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185. ^ 太宗實錄13卷,7年(1398)1月7日紀錄1.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86. ^ 世宗實錄42卷,31年(1428)10月12日紀錄4.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187. ^ 世宗實錄71卷,18年(1436)2月2日紀錄2.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188. ^ 太祖實錄11卷,6年(1397)3月5日紀錄1.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189. ^ 定宗實錄5卷,2年(1400)8月21日紀錄3.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190. ^ 太宗實錄11卷,6年(1406)4月4日紀錄3.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191. ^ 연려실기술 제1권 / 태조조 고사본말(太祖朝故事本末). 한국사 데이터베이스.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192. ^ 正祖實錄27卷,正祖13年(1789年)2月16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93. ^ 193.0 193.1 193.2 193.3 《璿源錄》.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94. ^ 국조편년(國朝編年) - (定宗大王).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195. ^ 世宗實錄14卷,世宗3年(1421年)12月17日第3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96. ^ 국조편년(國朝編年) - (太宗大王). 디지털 장서각.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197. ^ 《璿源續譜》·卷之十二·懷安大君派、德安大君派.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98. ^ 《璿源續譜》·卷之十一·懷安大君派.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99. ^ 芝湖集·先祖撫安大君行狀.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200. ^ 宋子大全·撫安大君神道碑.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201. ^ 《成宗實錄》卷54,成宗6年4月7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202. ^ 밀성군파 권1(密城君派 卷之一).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3. ^ 의안대군파 단권(宜安大君派 卷之單).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204. ^ 《世宗實錄》卷31,世宗8年3月22日第4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205. ^ 《定宗實錄》卷15,定宗1年9月10日第6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206. ^ 《太宗實錄》卷14,太宗7年8月16日第2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207. ^ 《世宗實錄》卷80,世宗20年3月15日第1條. 朝鲜王朝实录.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208. ^ 《世祖實錄》8卷,世祖3年(1457年)7月1日1번째기사.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209. ^ 《璿源錄》 記載.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210. ^ 《端宗實錄》5卷,端宗元年(1453年)2月8日2번째기사.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参见

[编辑]
朝鲜太祖

原因:朝鲜王朝建立
朝鲜王朝君主
1392年—1398年
继任:
朝鲜定宗
前任:
高丽恭让王
朝鲜半岛君主
1392年—1398年
继任:
朝鲜定宗
朝鲜王朝太上王
1398年—1408年
继任:
朝鲜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