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索金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3年12月15日) |
艾伦·索金 Aaron Sorkin | |||||||||||||||||||
---|---|---|---|---|---|---|---|---|---|---|---|---|---|---|---|---|---|---|---|
编剧 | |||||||||||||||||||
民族 | 犹太人 | ||||||||||||||||||
出生 | Aaron Benjamin Sorkin 1961年6月9日 | ||||||||||||||||||
职业 | 编剧、监制及剧作家 | ||||||||||||||||||
配偶 | Julia Bingham (1996年-2005年) | ||||||||||||||||||
儿女 | Roxy Sorkin (2000年-) | ||||||||||||||||||
活跃年代 | 1984年至今 | ||||||||||||||||||
|
艾伦·本杰明·索金(英语:Aaron Benjamin Sorkin,1961年6月9日—),知名美国编剧、导演和制作人。他的著名作品包括电影《白宫夜未眠》(American President)、《魔球》(Moneyball)、《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电视片集《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百老汇剧作《军官与魔鬼》(A Few Good Men)以及《梅岗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1]⋯⋯等。索金于2010年的《社群网战》(The Social Network)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2015年的《史蒂夫·乔布斯》则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本奖。
索金风格的剧本经常有大量的台词,尤其适合电视的节奏,而一镜到底的运镜方式特别能高效表现索金笔下角色间的互动。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索金生于纽约市曼哈顿[2]的一个犹太家庭[3][4][5][6],而后在纽约郊区的斯卡斯代尔成长[7]。索金在戏剧舞台的启蒙甚早,幼年时就经常跟随父母造访戏院。在斯卡斯代尔就读高中时期,他真正接触了戏剧[8],在八年级时出演一个音乐剧角色。1979年高中毕业时,他已经是学校戏剧社团的副主席[9][10]。
1979年,索金进入雪城大学,主修音乐舞台剧,但他第一年就在一门必修科目上无法及格,这严重危殆了他的从演志向。索金从大学二年级起发愤图强,并准时在1983年取得应届大学文凭[11]。
职业生涯
[编辑]1980年代,甫自大学毕业的艾伦·索金大部时分候都是收入有限的自雇者身份,只有零星的演出工作[12],有时甚至必须以派送电报维生。某一次投宿于友人家中,索金发现了一台IBM出产的打字机,当他开始使用这台机器时,“感到一股无与伦比的自信,以及从未如此强烈的欣喜。”[13]在这之后,索金开始持续地笔耕,他的第一部剧本于1984年在母校雪城大学演出,并使他开始被业界人士注意。
索金的第二部剧作在1988年成功上演之后,他与姐姐黛博拉的一通电话,促使他展开下一部作品《军官与魔鬼》的创作,而索金将这部新作品的大部分剧本都写在了打工处的鸡尾酒巾上[14],待返家后另外转译至电脑中。在《军官与魔鬼》首演前,索金以遽闻达六位数字的代价,将作品权利售予制作人大卫·布朗[15]。
90年代,索金与岩城娱乐订定工作合约,他为该公司所创作的《军官与魔鬼》(电影版本[a])、《体热边缘》(Malice)以及《白宫夜未眠》三部电影的剧本,在全球累计的票房达四亿美元[2]。在岩城娱乐工作的期间,索金与威廉·戈德曼、罗伯·雷纳等人结识,两人皆成为索金的好友兼事业伙伴。此外,索金也在此邂逅了他未来的另一半,茱莉亚·宾罕(Julia Bingham)[b][16]。在正式的剧本写作之外,索金另外为数个电影制作担任剧本医师的有给职工作,例如:在《石破天惊》(The Rock,1996年)当中,辛·康纳利和尼古拉斯·基治的一些讽刺对白,就出自索金笔下[17]。在这方面他与华伦·比提有密切的合作。
索金有熬夜工作的习惯,他经常在晚上写作,一边播放着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运动中心”的日间赛事回放,这刺激了他将运动赛事(不仅是幕前,包括整个幕后团队的工作细节)发想成为电视剧剧本[18]。1998年秋,《周末运动夜》(Sports Night)在迪士尼出资制作下,于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ABC,亦为迪士尼所有)公开放送。不过,索金对于ABC方面滥用罐头音效的方式颇有微词[19]。
白宫风云
[编辑]《白宫风云》的发想,是索金同制作人约翰·威尔士(John Wells)共进午餐时,一次无心插柳却成真的例子。他向威尔士提及,要以《白宫夜未眠》剧本当中未受注意的剧情为延伸,写就一出以白宫资深幕僚为中心的剧本[20][2]。威尔士将此一构想向国广电视网提出,但对方以当时正值陆文斯基事件为由,起初并未认真看待此一提案[c],但在一年之后同意了拍摄。
在华纳兄弟的制作之下,《白宫》的先导集于1999年秋播出[20],首季便获得了回响,在当年的黄金时段艾美奖一举赢得了九个奖项[d][21],奠定了索金的名声。索金在接续的第二至第四季当中继续担任剧本主笔,收获了巨大的成功[22]。他评论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其说我是剧组统筹,或是制作人,毋宁说是一介写手而已。”[18]
由于与华纳兄弟方面的沟通不佳,索金在第四季播送结束后离开剧组。他并未参与第五季的制作及剧本写作,而是选择在本剧最终集担任友情客串。
银海春秋60号摄影棚
[编辑]新闻编辑室
[编辑]在写作《社群网战》的同时,索金亦开始着手《新闻编辑室》的剧本,此剧则是以讲述一档有线电视带状新闻的幕后制作过程为主[23]。此剧预计在HBO播送,遽闻两方的协商始于2010年[24]。而为了熟悉新闻制作的流程,索金亦曾前往MSNBC、福斯、CNN等台的新闻部门实际观摩、学习[25]。在接受《电视指南》访问时,索金表示,他更多地是以媒体自身的角度来叙事,而非复述外界一般对他们的挖苦。“他们(指剧中角色)尝试着去做对的事情,但同时也有很多层面的考量必须顾及,包括商业上的、政治上的,以及公司本身的经营等等。”[26]此外,一改此前的“架空世界”以及虚构的事件背景,《新闻编辑室》当中的世界和新闻事件都是真实的[27]。
此剧的先导集于2011年1月完成拍摄,斯科特·鲁丁为共同执行制作[28]。9月,HBO与索金议定了一季(共十集)的剧约,并将首播定于2012年夏季[29][30][31]。而在剧集第二集播毕后(美国时间2012年7月1日),HBO旋即宣布续订第二季[32] 。
其它
[编辑]风格
[编辑]索金的写作横跨多个平台,其作品亦各具特色。迄今,他仍维持着在个人办公室中以雪茄度日,动辄数个小时不止的写稿模式[7]。据索金本人描述,其写作“是件体力活”,因为他经常需要站起身走动,将对白实际讲出口做为测试[33]。在《白宫风云》的播送期间,从未发生(如一般热门剧码般)剧本外流的状况,这点曾经引起《纽约时报》的注意与报导[13],但对此索金仅表示,他其实也没有提前策划剧情的习惯,何况他“已经太过忙碌了”[34]。由此,可以说索金并不属于按部就班、照表操课的写作者,而是更偏向于一鼓作气型的写作节奏。此外,在电视剧本的写作分责上,索金习惯以助手方式与他共同完成每一集的剧本,而不是让某位写手可以单独决定某一集的剧情,这点则显示了他不愿假手他人的个性,被其他剧本作者认为“不够大方”[13]。索金方面则委婉地回应:“我的确有一个团队,但剧本的完成并不是委员会式的(过程)。”[35]
在剧本写作之外,索金对于制作的其他层面显得兴趣缺缺。他与汤玛斯·施拉梅(Thomas Schlamme)的合作关系始于1998年,两人的合作延伸至《运动夜》、《白宫》和《60号摄影棚》等剧的制作。索金专注于剧本的同时,施拉梅便担任制作、导演的角色(甚至还参与预算会),显出了索金内向的工作个性[18]。
承前所述,索金笔下的角色常有大量的台词,但也不乏“金句”的产生(如《军官与魔鬼》当中的“你受不住这个事实!”)。在电视剧方面,索金的标志性特色是角色的絮絮私语,径自嘲弄剧集中发生的事件,语中常有大众文化的引用[36]。
对于索金的评价与看法颇为极端,支持者认为“富于文化”,反对者则认为“工于浮夸”。索金的启蒙导师威廉·郭德曼(William Goldman)认为,视觉媒体经常略去对白的重要性不看,索金则有反转这种现象的天赋与能力[37]。
作品
[编辑]电影
[编辑]作品年份 | 作品标题 |
---|---|
1992 | 《军官与魔鬼》 |
1993 | 《体热边缘》 |
1995 | 《白宫夜未眠》 |
1996 | The Rock |
1998 | Bulworth |
1998 | 《全民公敌》 |
2007 | 《盖世奇才》 |
2010 | 《社群网战》 |
2011 | 《魔球》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2017 | 《决胜女王》 |
2020 | 《芝加哥七人案:惊世审判》 |
2021 | 《里卡多一家》 |
电视
[编辑]作品年份 | 作品标题 |
---|---|
1998–2000 | 《周末运动夜》 |
1999–2006 | 《白宫风云》 |
2006–2007 | 《日落大道60号演播室》 |
2012–2014 | 《新闻急先锋》 |
剧场
[编辑]作品年份 | 作品标题 |
---|---|
1984 | Removing All Doubt |
1988 | Hidden in This Picture[38] |
1989 | 《军官与魔鬼》[39] |
1990 | Making Movies[40] |
2007 | 《天才》[41] |
2018 | 梅岗城故事》 |
客串演出
[编辑]年份 | 演出作品 | 角色 |
---|---|---|
1992 | 《军官与魔鬼》 | Man in bar |
1995 | 《白宫夜未眠》 | Aide in bar |
1999 | 《周末运动夜》 | Man at bar |
2006 | 《白宫风云》 | Man in crowd |
2009–10 | Entourage | Himself |
2010 | 《社群网战》 | Ad executive |
2011 | 30 Rock | Himself |
2017 | 《决胜女王》 | Man in bar |
获奖与荣誉
[编辑]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2010 | 《社群网战》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获奖 |
2011 | 《魔球》 | 提名 | |
2017 | 《决胜女王》 | 提名 | |
2021 | 《芝加哥七人案:惊世审判》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2010 | 《社群网战》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获奖 |
2011 | 《魔球》 | 提名 |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提名 | |
2017 | 《决胜女王》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2007 | 《盖世奇才》 | 最佳剧本作者奖 | 提名 |
2010 | 《社群网战》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获奖 |
2011 | 《魔球》 | 获奖 |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提名 | |
2017 | 《决胜女王》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1992 | 《军官与魔鬼》 | 最佳剧本奖[42][43] | 提名 |
1995 | 《白宫夜未眠》 | 提名 | |
2007 | 《盖世奇才》 | 提名 | |
2010 | 《盖世奇才》 | 获奖 | |
2011 | 《魔球》 | 提名 |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获奖 | |
2017 | 《决胜女王》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1999 | 《周末运动夜》 | 喜剧类杰出剧本 | 提名 |
2000 | 《白宫风云》 | 剧情类杰出节目 | 获奖 |
剧情类杰出剧本(按:第一季第10集、先导集) | 获奖 | ||
2001 | 《白宫风云》 | 剧情类杰出节目 | 获奖 |
剧情类杰出剧本(按:第二季第1、第2集) | 提名 | ||
2002 | 《白宫风云》 | 剧情类杰出节目 | 获奖 |
剧情类杰出剧本(按:第三季第22集) | 提名 | ||
2003 | 《白宫风云》 | 剧情类杰出节目 | 获奖 |
剧情类杰出剧本(按:第四季第23集)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2010 | 《社群网战》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获奖 |
2011 | 《魔球》 | 提名 |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获奖 | |
2017 | 《决胜女王》 | 提名 |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作品类别 | 结果 |
---|---|---|---|
1995 | 《白宫夜未眠》 | 最佳原创剧本奖 | 提名 |
2000 | 《白宫风云》 | 最佳单集剧本奖(按:第一季第10集) | 获奖 |
最佳单集剧本奖(按:第一季第14集) | 提名 | ||
2001 | 《白宫风云》 | 最佳单集剧本奖(按:第二季第16集、第22集) | 提名 |
2002 | 《白宫风云》 | 最佳单集剧本奖(按:第四季第6集) | 提名 |
2005 | 《白宫风云》 | 最佳剧情节目奖 | 提名 |
2006 | 银海春秋60号摄影棚 | 最佳原创节目奖 | 提名 |
最佳单集剧本奖(按:先导集) | 提名 | ||
2010 | 《社群网战》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获奖 |
2011 | 《魔球》 | 提名 | |
2012 | 《新闻编辑室》 | 最佳原创节目奖 | 提名 |
2015 | 《史蒂夫·乔布斯》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提名 |
2017 | 《决胜女王》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提名 |
个人生活
[编辑]家庭
[编辑]艾伦·索金的父亲为版权律师,母亲是教师[13],曾祖父则是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的创始人之一[44][45][46]。索金有一名哥哥及一名姐姐,哥哥及姐姐后来皆成为律师[13]。
索金与茱莉亚·宾罕于1996年结婚,两人育有一女,2005年两人离婚[e][47][48]。当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获胜后,索金为此撰写了一封公开信给他的妻女[49] 。
报载索金离婚后曾陆续同演员克莉丝汀·钱诺维斯、作家玛琳·多德(Maureen Dowd)以及演员克里斯汀·戴维斯等人约会[50][51][52]。
用药史
[编辑]索金早于1987年就有施用大麻和古柯碱的纪录,他本人则认为古柯碱的用途是帮助放松[13]。1995年,在女友茱莉亚的建议下,索金曾自愿前往海瑟顿基金会旗下的勒戒机构,就自己的药瘾寻求帮助。2001年,他的戒药成功甚至为其赢得了“浴火重生奖”(Phoenix Rising Award),不过,两个月之后的4月15日,,他就在伯班克机场因持有大麻及古柯碱等药物被捕,此时他的药物滥用史始为大众所知[13][53],当时正直如日中天的《白宫风云》第二季播毕,这起事件为索金的大众名声蒙上了阴影。事后,他被强制勒戒,期间并继续《白宫》的写作[54]。
2012年5月13日,索金受邀在母校雪城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说,他表示自己“已经十一年没有食用古柯碱”[55]。
轶事
[编辑]- 在2000年9月10日的黄金时段艾美奖颁奖典礼上,索金与里克·克里夫兰(Rick Cleveland)本应共同享有剧情类最佳编剧奖,典礼上却仅有索金讲话,克里夫兰则没能在时间内发表感言。《白宫风云》的部分背景故事是取自克里夫兰的父亲:他是一名朝鲜战争老兵,但后半生都在街头度过。克里夫兰以其当事人、剧本共同作者的身份,却没有公开发言的机会,引发舆论关注,两人也公开舌战了一段时间。最后,这个事件以索金道歉作结[56]。
- 索金对《白宫风云》的取材和考证颇富自信,他曾批评国广新闻主播汤姆·布罗考的布什访谈(名为《布什时代的白宫:一探真实的白宫西厢》)过于友善,有如“送上情人节礼物一般”。在国广方面要求下,索金为这番言论公开致歉[57][58]。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参照
[编辑]- ^ 存档副本.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 ^ 2.0 2.1 2.2 Levesque, John. Aaron Sorkin is a man of many words.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2000-03-07 [2007-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9).
- ^ Jewish Journal: "A small glimpse into Aaron Sorkin’s Jewish story" by Danielle Ber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07-17 | "I'm Jewish but have never had any religious training. I never went to Hebrew school."
- ^ Aaron Sorkin: The Writer Behind 'The Newsroom'. NPR. 2012-07-16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0).
Aaron Sorkin: "I'm Jewish"
- ^ Lipman, Jennifer. Why Aaron Sorkin is cinema's finest talent. The Jewish Chronicle. 2015-11-26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Sorkin, who comes from a middle-class Jewish family from Scarsdale
- ^ Cleveland Jewish News: "The 30-plus most influential Jews in Amer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1-12-27
- ^ 7.0 7.1 Jones, Oliver. A Troubled Genius. Us Weekly. 2001-05-28 [200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3).
- ^ Willcox, Kathleen. Aaron Sorkin to Revisit Scarsdale's 'Social Network'. Patch.com. 2011-05-23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 ^ Banerjee, Debra. Scarsdale turns out to hear Aaron Sorkin. The Scarsdale Inquirer. 2011-06-06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参数
|newspaper=
与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帮助) - ^ Aaron Sorkin (SHS 1979). Scarsdale Alumni Association.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 ^ Frank Harold Trevor Rhodes. The Creation of the Future: The Rol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1.10: 75–76. ISBN 978-0-8014-3937-7.
- ^ Herzog, Brad. In the Spotlight: Script Sens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Magazine. 2001, 18 (2): 17–18 [201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7).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Peter De Jonge. Aaron Sorkin Works His Way Through the Crisis. The New York Times. 2001-10-28 [2007-01-12].
- ^ A Few Good Men London theatre tickets and information. ThisIsTheatre.com. [200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 ^ William A. Henry III. Marine Life. 时代杂志. 1989-11-27 [200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Patrick Goldstein. On a Wing and a Prayer. Los Angeles Times. 1999-10-10 [200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2).
- ^ Aaron Sorkin. The West Wing Script Book. Newmarket Press. 2002-07. ISBN 978-1-55704-549-2.
- ^ 18.0 18.1 18.2 Interview with Aaron Sorkin: Creator and Executive Producer of "Sports Night" and "The West Wing". Comedy Central.com. 2001-01-01 [2007-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1).
- ^ Joe Flint. A Laugh Riot.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8-09-25 [200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9).
- ^ 20.0 20.1 Matthew Miller. The Real White House. Brill's Content. 2000-03-01 [200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 ^ West Wing ends seven-year TV run. BBC News Online. 2006-05-15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2).
- ^ Ray Richmond. Finale: 'West W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6-05-12 [200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8).
- ^ Rice, Lynette. Aaron Sorkin: Come back to TV!.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9-04-10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7).
- ^ Andreeva, Nellie. Aaron Sorkin's Cable News Network Project Awaits Greenlight At HBO. Deadline Hollywood. 2011-01-23 [201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5).
- ^ Weprin, Alex. Aaron Sorkin's Next TV Show Tackling Cable News. TV Newser. 2011-01-24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8).
- ^ Huver, Scott. Aaron Sorkin Teases Details on His New HBO Pilot. TV Guide. 2011-02-01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 ^ Sepinwall, Alan. The Newsroom creator Aaron Sorkin on Keith Olbermann and his return to TV. HitFix. 2012-06-19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Andreeva, Nellie. Aaron Sorkin's Cable News Drama Is A Go At HBO With Pilot Order, Scott Rudin Producing. Deadline Hollywood. 2011-01-28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5).
- ^ Hibberd, James. Aaron Sorkin's HBO cable news drama ordered to serie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9-08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 ^ Zakarin, Jordan. Aaron Sorkin HBO Cable News Pilot Ordered To Series. The Huffington Post. 2011-09-08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 ^ Hibberd, James. Jane Fonda joins Aaron Sorkin's HBO drama.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12-14 [201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6).
- ^ Rice, Lynette. Breaking: HBO renews 'Newsroom,' 'True Bloo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07-02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 ^ Maureen Ryan. Aaron Sorkin speaks about 'Studio 60,' the press and those pesky bloggers. Chicago Tribune. 2007-01-19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1).
- ^ Interview with Aaron Sorkin (PDF). On Writing Magazine, Issue 18. 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East, Inc.: 6. 2003.02 [2007-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1-28).
- ^ Mickey Rapkin. Why Does Aaron Sorkin Feel So Guilty?. GQ. 2008-08-12 [200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3).
- ^ West Wing votes in new writers. BBC News Online. 2003-07-25 [200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1).
- ^ Emma Forrest. Words fly down the halls of power. The Age (Melbourne). 2002-05-02 [200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8).
- ^ Mel Gussow. Review/Theater; Three Plays on Desire.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8-24 [200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Frank Rich. Review/Theater; Honor, Bullying and Conformity in the Trial in 'A Few Good Men'. The New York Times. 1989-11-16 [200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Mel Gussow. Review/Theater; 'Making Movies,' a Satire Of the Celluloid World. The New York Times. 1990-03-28 [200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BWW News Desk. Sorkin and McAnuff Collaborate on LaJolla's 'Invention'. BroadwayWorld.com. 2006-12-15 [200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1).
- ^ Shanley, Patrick. Golden Globes: Martin McDonagh Wins Best Screenplay for 'Three Billboar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8-01-08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 Ehrlich, David.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Writer Martin McDonagh Wins Golden Globe for Best Screenplay. Indie Wire. 2018-01-08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Parker/Spitzer Interview Aaron Sorkin (video: 3:05 – father: WWII vet & college on G.I. Bill). CNN.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9).
- ^ Simpson, David. Awards Watch Roundtable: The Writers part 3 video seri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11-10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3).
- ^ Aaron Sorkin's Four Big Problems With the WGA. New York.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3).
- ^ Jay Rayner. Wing and a prayer. The Guardian (London). 2005-07-10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9).
- ^ Andrew Gumbel. After the West Wing....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5-10-22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0).
- ^ Sorkin, Aaron. Read the Letter Aaron Sorkin Wrote His Daughter After Donald Trump Was Elected President.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 ^ Kristin Chenoweth. A Little Bit Wicked: Life, Love, and Faith in Stages. Simon & Schuster. 2009. ISBN 978-1-4165-8055-3.
- ^ Howard Kurtz. Sex & the Single Stiletto.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11-05 [200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6).
- ^ Chen, Joyce. Kristin Davis, Aaron Sorkin kiss on red carpet, glow with love as they confirm romance. Daily News (New York). 2012-06-21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5).
- ^ Michael Cieply. The Crack-Up. Talk. 2001-09.
- ^ Aaron Sorkin Says He Used Drugs. Associated Press.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4).
- ^ Syracuse. Aaron Sorkin's Commencement Speech - 13 May 2012 (Video upload). YouTube. Google, Inc. 2012-05-14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4).
- ^ In Excelsis Deo. The West Wing Episode Guide. [2007-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9).
- ^ Lynn Elber. 'West Wing' Creator Defends Comments. Midland Daily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02-03-05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1).
- ^ Dickenson, Ben. Hollywood's New Radicalism: War, Globalisation and the Movies from Reagan to George W. Bush. I. B. Tauris. 2006-03-03: 111–112. ISBN 978-1-84511-103-8.
外部链接
[编辑]Template:Navbox Template:金球奖最佳剧本 Template: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 Template:澳大利亚影艺学院国际奖最佳剧本 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