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湾炮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湾炮台原本安装3吋高射炮的位置,地上仍留下安装炮座所使用的螺栓痕迹。图中的矮墙原是用来放置高射炮炮弹的弹药箱。
西湾炮台的堡垒,外墙的狭窄长方形开口是供对外射击用的枪眼。

西湾炮台(英语:Sai Wan Battery)位于香港岛东区柴湾西湾山上,临近筲箕湾鲤鱼门,现成为西湾炮台晨运径的一部分[1]。由柴湾道儿童游乐场出发,全长约3公里,全为水泥路,来回约1至2小时。山上有炮台和防御工事的遗迹,而堡垒的顶层则被用作数码电视讯号转发站,此处不开放予游人内进。山上景色优美,可眺望杏花邨、将军澳、蓝田及九龙湾[2]

历史

[编辑]

西湾炮台所在之处昔日为驻港英军鲤鱼门军营,西湾炮台的设施始建于1880年代,最早完工的是在西湾山上,于1895年落成的堡垒,于1898年加建设有两门6吋后装炮的海防炮炮台,用于对抗试图侵入维多利亚港的敌舰,西湾炮台于1903年完工。但西湾炮台落成才3年,便因为英军顾问团认为没有需要在这处安装海防炮,两门6吋后装炮于1906年被撤装。炮台被闲置到1920年代,随着飞机的发展,英军开始留意到防空的需要,决定在这座闲置的炮台安装高射炮,作为防空炮台使用[3]

在二战时期,炮台装有两门3吋高射炮英语QF 3-inch 20 cwt,由香港义勇防卫军第5炮兵营驻守。日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香港,香港保卫战爆发。自开战后,炮台便遭到日军连日轰炸,但炮兵一直留守炮台对抗日军飞机。日军在1941年12月18日晚上渡海登陆香港岛,属于日军左翼进攻部队的第229联队在联队队长田中良三郎大佐的指挥下,其第2大队第6中队在爱秩序湾登陆后随即进攻鲤鱼门军营及西湾炮台,西湾炮台在当晚被日军攻占,炮台守军有6人阵亡,20人被俘,30人则成功撤离,而被俘的守军被日军带到柴湾道慈幼会,连同救护人员有多人被日军屠杀[3]

1945年8月香港重光后,驻港英军一直管理鲤鱼门军营至1987年,之后将军营连同附近的炮台移交香港政府[3]。鲤鱼门军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央兵房区域为驻军的主要生活区,现已成为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沿海的高地及低地炮台改建为香港海防博物馆、水务设施及发射站等用途。至于在西湾山上的西湾炮台,后来成为晨运径及公园,也是军营的三个主要部分中,唯一全日24小时并免费开放的地方。

前往方法

[编辑]
由度假村马路开头抽水站前往炮台车路开首。
由柴湾北配水库游乐场小道而上,到达前往炮台车路中段。

正式的前往途径是一条位于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入口之前的小径,这处有一屋形指示牌,指示游人可经此路前往西湾炮台。这条小径在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的铁丝网围栏外绕过,之后接驳到前往炮台之人车两用道路[4]。因为车路的其中一段须穿过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度假村的出入口亦装有铁闸,该路段不开放予一般车辆驶入,所以不能驾车或乘车直接前往西湾炮台,只能步行前往。

另一路径是使用楼梯接上车道。在通往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的马路开头与柴湾道交界处有一配水库,游人亦可取道旁边的楼梯,接驳以水泥铺成的小径前往西湾炮台。此路比正式路径略快,因其无须绕过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旁的小径,能直接到达通往炮台的车路[5]

另一路径是从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洗衣房附近的柴湾北配水库游乐场出发,利用球场一侧供山坡维修用的小径及楼梯前往,能直接到达往炮台车路的中后段。惟此路径有部分路段不是已平整的路面,需行经由石块砌成的梯级,取道此处应小心步行[6]

西湾炮台上亦有不同的小路能到达正式路段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如大路只能到达山顶建筑物,不能前往建筑物内部;小径则能直达建筑物外围,游人能进入建筑物),惟此等路段并非正式人行道,亦有指示牌警告游人,写明“禁区:严禁进入本告示后面的地区”,游人务必小心取道小径。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筲箕灣20分鐘登西灣山 賞炮台日落黃昏. 香港经济日报. 2016-08-05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 ^ 西湾炮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远足:香港
  3. ^ 3.0 3.1 3.2 西灣碉堡及炮台 Sai Wan Redoubt and Battery.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4. ^ 西灣炮台晨運徑.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5. ^ 西灣炮台戰事.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網上相簿 DSC2769-2775.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