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 | |
---|---|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MU | |
创办时间 | 1989年 |
学校类型 | 大学学院 |
校长 | 林群声教授 |
院长 | 王富利教授 |
校址 | 香港九龙何文田 |
校区 | 九龙市区 |
隶属 | 香港都会大学 |
网站 | www |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英语: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MU),前称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英语: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HK),是香港都会大学辖下一所开办科学及技术管理的课程的学院。学院的学术领域包括电脑科学、通讯科技、电脑工程、工程力学、物料及设计、检测及认证、环境保护等学科范畴。
教研单位
[编辑]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设有下列学系、学部及研究所[1]:
- 电脑学系(Computing Programmes)
- 工程科学系(Engineering Sciences)
- 应用科学及环境学学系(Applied Science & Environmental Studies)
- 数学及统计学系(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 检测和认证学系(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2][3]
- 创新科技与持续发展研究所(Launches New Research Institute)[4]
护理及健康学部
[编辑]护理及健康学部(Division of Nursing and Health Studies)于2018年升格为学院前,曾经是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辖下专门提供医疗卫生人员专业培训的学术部门。公大早于1994年已为在职护士提供兼读制的护理学荣誉学士学位课程,2005年起推展至全日制的学士学位课程,同时为有意投身护理服务的中学毕业生及在职的护理人员,提供香港认可的护理学培训[5]。公开大学的护理学课程均由护理及健康学部管理,课程包括护理学(普通科)及护理学(精神科)的学士学位课程,完成课程及实习并通过考核后,可向香港护士管理局申请成为注册护士,而护理学荣誉学士学位课程已于2014年起纳入政府的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成为受政府资助的课程[6]。护理及健康学部设有护理学高级文凭课程,为香港各医疗机构培训登记护士,社会福利署也委托公开大学为社会福利机构培训登记护士[7][8]。由于香港人口老化,中医治疗又逐渐受到香港社会的认可,但香港缺乏接受中医专业培训的护士,护理及健康学部于是与浙江大学及广州大学的中医院合作,为西医出身的香港护士提供把脉、煎药及中药药理等,中医护理所需的专业训练[9]。公大护理及健康学部已于2018年1月升格为“护理及健康学院”(School of Nursing and Health Studies)[10]。
转职课程被投诉收生不公
[编辑]香港的护士一般分为注册护士及登记护士,入职条件较低的登记护士在护理工作上会较注册护士受到较多限制,公大科技学院的护理及健康学部因此为登记护士提供转职课程[11],香港医院管理局也为登记护士提供进修资助[12],登记护士可通过进修成为注册护士,而公大科技学院是登记护士转职注册护士课程的主要开办院校,但有登记护士投诉公大护理学部强制在职护士申请修读该校转职课程时必须签署声明,同意在第三年课程辞职以完成实习,否则不会获得该校取录。另外,公大护理学部一直优先取录医管局推荐的登记护士入学,也引起部分申请人不满被剥削进修的权利[13]。
研究
[编辑]净化污水及提炼生物燃料
[编辑]环境保护是公大科技学院主要研究课题[14],研究范围包括利用藻类净化污水,提炼生物燃料,生产药物原料,同时减少碳排放。公开大学科技学院与位于深圳的企业合作,研究把藻类提炼生物燃料商业化,在提炼生物燃料的过程中,利用污水的养分供藻类繁殖,令藻类在生产燃料的同时净化污水,从而减少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5]。公大科技学院在研究发现,香港的海水含有超过一百种藻类,部分具有提炼生物燃料的潜力,科技学院的实验室保存有多种藻类,并存放于强光照射及恒温的箱内,有需要时可大量繁殖[16]。公大科技学院通过对藻类的研究开发出“微藻养殖反应器”[17],不但可净化处理香港食肆大量排放的厨余污水,在提炼物生物柴油的同时更可产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经净化后的厨余污水达到三级处理污水的效果[18],并得到商业赞助在奥海城展开实地测试[19]。
绿色建筑
[编辑]公开大学银禧学院大楼于2015年落成,在“绿建环评”(BEAM Plus)取得最高的“铂金”评级,是香港大专院校中首座获得此评级的建筑物,该建筑项目由公大科技学院参与设计,建筑物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提高降温及隔音效果,其中一面设有香港最高的“垂直绿化”植物幕墙,在降温和隔音的同时具有绿化作用。建筑物的其中10层安装有太阳能玻璃幕墙,配合风力发电风车,大楼可利用再生能源发电,节省大楼所需的电力[20]。此外,公大科技学院在绿色建筑方面,还研究将藻类用于建筑物的垂直绿化[21]。
极地科研考察
[编辑]2015年9月,香港公开大学派出“极地创新科研考察队”到北极展开为期13天的极地考察及环境研究,这是公开大学自2002年以来第八次派员到极地进行研究工作[22]。这次极地研究行动名为“北极科研考察2015”,极地科研队由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成员主要由香港公开大学的学生组成,但也有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行政长官夫人梁唐青仪莅临出发典礼并为公大科研队主礼授旗仪式[23]。
香港公开大学科研队于2015年的科研考察与以往不同,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控制“有害微藻”带来的影响,但本次转变为寻找“有用微藻”,探索利用微藻提炼生物燃料及开发健康食品。以往在北极进行研究主要住在铁皮屋,但今次为收集北极圈的海水样本而要停留在北冰洋及斯瓦巴群岛,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机动帆船上[24]。除研究藻类外,科研队也会采集土壤及冰雪的样本,收集北极的海洋污染物、辐射物质及北极圈的气候环境的数据[25],用以研究水质变化、海平面上升及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26]。另外,公大科研队也希望通过本次北极科研考察,培育新一代的极地研究人员[22]。继北冰洋考察后,公开大学科技学院于2016年2月,联同青年广场与极地博物馆基金合办科研考察活动,由公开大学科技学院率领科研考察队,前往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县北极村,在严寒环境进行科研考察并在当地探访[27]。
参考资料
[编辑]- ^ 公大創科研究所專注四範疇. 大公报. 2015-07-10.[失效链接]
- ^ 檢測認證人才培訓 支援產業發展 (PDF). 香港检测和认证局. 大公报. [2017-1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6-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大生發明新軟件 一分鐘測電磁干擾. 星岛日报. 2017-05-31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大成立首個重點研究所. 香港商报. 2015-07-10.[永久失效链接]
- ^ 護理及健康學院發展里程碑(1994-2018). 香港公开大学. [2018-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學士課程未獲資助反爭崩頭 40人爭1學額. 东方日报. 2015-07-12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社福界護士課程招生.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7-06-19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社福界護士課程月底截止申請. 文汇报. 2017-06-20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大辦中醫護理碩士課程. 大公报. 2015-02-27.
- ^ 護理及健康學院. 香港公开大学. [2018-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註冊護士起薪近3萬 多登記護士近倍. 明报. 2016-04-16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院登記護士辭職進修後不獲重聘 護協稱有拒聘名單 醫局否認. 明报. 2016-04-16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大不公剝削護士進修. 东方日报. 2012-04-02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唔做大嘥鬼廚餘變香精. 东方日报. 2014-02-25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開大學生產微藻 提煉原油. 东方日报. 2012-07-04.
- ^ 港有逾百藻類 部分可煉油. 明报. 2014-02-04.
- ^ 公大淨化廚餘汁 提煉生物柴油. 星岛日报. 2014-10-28.
- ^ 微藻淨化廚餘汁煉油. 苹果日报. 2014-10-28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淨廚餘汁煉燃油 微藻助「脫氮去磷」. 文汇报. 2014-10-28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綠色建築 融入社區.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5-08-02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勝有葉植物 建築物慳電高3倍 學者研水缸養藻垂直綠化. 明报. 2016-04-19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2.0 22.1 公大考察隊闖北極 研微藻有害變有用. 文汇报. 2015-09-07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大科研隊北極考察. 大公报. 2015-09-07.[失效链接]
- ^ 公大闖北極 藻中尋益. 明报. 2015-09-07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都市化 土壤重金屬急增. 苹果日报. 2015-11-02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北極圈小鎮變天 名店林立迎遊客. 苹果日报. 2015-11-02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港生赴漠河北極村考察. 大公报. 2016-02-24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