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模板讨论:雨伞革命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板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板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政治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Note icon
本条目因标记小作品模板,已由机器人自动评级。请确认评级正确无误后移除|auto=参数。
香港政治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香港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模板内容太杂太滥

[编辑]

我认为应该只把与这场运动有直接和紧密关系的主题放在这个模板,但现在连遮打道骆克道海富中心等本来只介绍地方、建筑的条目,与及苹果日报 (香港)高登讨论区本来只介绍传媒、网站的条目,甚至连这一个基础条目,都一律挂上此模板,实在太杂太滥了。个人认为模板只需保留适合放在Category:雨伞革命的条目,包括过程、发起组织、原创歌曲便可,其余不用放在模板内。--Worrydoes留言2014年10月31日 (五) 01:48 (UTC)[回复]

同意传媒、讨论区可以删去,因为他们不是对运动的主要贡献者;但支援组织应该保留,因为这些组织对整场运动功不可没,少了这些团体的支援,整场行动根本无法成事,别忘记黄丝带行动是由民阵发起,而泛民政党亦有全力支援,看议员亲身参与、搬运物资就知道了。就著《壹传媒》对雨伞运动的全力支持,甚至黎智英先生亲身参与、李慧玲小姐安排金钟现场开咪、《壹传媒》大楼被反占中及黑社会包围,个人认为可以考虑把《壹传媒》纳入支援组织内。而象征物可以在标题加入图片便可(正如“雨伞革命”左边的雨伞图案,黄丝带可以加在“雨伞运动”右边)。但道路是占领区范围,只要一度被占领,就应该被写进模板内,是否已失守不应在考虑之列,本人认为不应删去遮打道、骆克道等曾被占领的道路。至于地标,政总、海富中心、大会堂、演艺学院、皇后像广场等都是示威者包围或占据的地方,又或者是警方发射催泪弹所波及的地方,有写进去的价值;但不牵涉包围、占据或受警方镇压波及的建筑,当然不用写进去。举例:中环怡和大厦、解放军中环军营(没人敢占这处吧!),旺角朗豪坊,铜锣湾崇光百货、希慎广场,没需要写进模版(当然至今也没有人这样做)。——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0月31日上午10时15分
把旺角关帝庙和圣堂删了,是不是太过了?黄丝带和雨伞都是重要象徽物,如果不是为什么要找两张图片来,我认为部分的资料应当补回。--Iflwlou [ M {  2014年10月31日 (五) 17:34 (UTC)[回复]
确实没必要另开新列显示象征物或“宗教”,因为是次行动不是以“宗教色彩”为背景,同时用图片显示象征物已经足够。当然要在图片提供前往相应条目的连结,例如黄丝带图片,按下去要到达“黄丝带”条目。至于关帝庙及圣堂,可以纳入“地标”处理。但歌曲方面,《问谁未发声》作为改编歌,已经违反“原创”定义;同时《海阔天空》在是次运动的使用率是最高,本人认为应予保留,并把“原创歌曲”改为“主题曲”。当然,使用率较低的歌曲保留还是剔除,可以再商讨;而内容不当的歌曲(例如有粗言秽语那首)更绝对不可纳入模版。——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11时35分
旺角关帝庙和圣堂将之归纳为宗教建筑,不过是陈述事实,而建筑,其实顶多是路障,皆因为革命才会建立,所以加入并非渲染什么“宗教色彩”。其次是图片不能取代描述和字眼,否则,百科全书用几张图片就描述一切吗?此外,维基百科是不会作道德审查内容,不论是不是有粗言秽语,只要是事实,就应当陈述。--Iflwlou [ M {  2014年11月1日 (六) 08:41 (UTC)[回复]

发起人问题

[编辑]

原有版本列明占中三子、学联及学民为发起人,但事实上“雨伞革命”并非亦从未由他们发起--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0月31日 (五) 16:21 (UTC)[回复]

请恕本人反对此说法。此项运动确实是由“和平占中”、学联、学民发起的行动开始。占领旺角及铜锣湾是市民自发,同时3个组织已经不再被承认为大会,但他们确实“发起”罢课、重夺“公民广场”及占领金钟、中环、湾仔,这一点不能抹杀;而如果没有罢课、重夺“公民广场”及占中正式启动,也不会有接下来的雨伞运动。再者,黄丝带行动由民阵发起,但民阵已经不被列为运动发起组织,而是支援组织。——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11时40分
但此模版为“雨伞革命”并非“和平占中”,“雨伞革命”并非亦从未由他们发起--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1日 (六) 04:15 (UTC)[回复]
那么把“和平占中”、学联、学民由“发起”改为“主力”,如何?始终这3个组织确实仍是运动中最重要的团体,同时现在模版内显示的组织太多,必须分类。——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下午2时正
“主力”??旺角铜锣湾以至金钟都有意见列明双学三子不代表民众,分类上我会稍作修改以正视听--Umbrevolution留言2014年11月1日 (六) 08:28 (UTC)[回复]

看到阁下的修改,“主力”分拆为“倡议团体”及“学生组织”确实是更可取的建议,值得一赞。既然阁下认为无分主次,本人亦已把“支援”改为“压力团体”,相信这更能显示4类组织在运动中的地位平等,没有谁主导谁的问题。——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11月1日下午5时55分

和平占中绝非“雨伞革命”倡议团体,硬把和平占中定为“雨伞革命”倡议团体违反中立原则。--1.36.209.129留言2014年11月1日 (六) 17:11 (UTC)[回复]
那么改为“占领倡议者”或“占领倡议团体”吧,因为如果分类用“和平占中”的话,“和平占中:和平占中”这样的显示很古怪。组织分类中没理由直接用组织名称分类,即使是从属于该组织的团体,组织名称后也通常加上“成员团体”之类的字眼;何况没有团体从属于“和平占中”?再者,“和平占中”确实是首先就政改争议提出以占领行动作为抗争手段的组织。——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2日上午11时15分
在“雨伞革命”条目那边又有争议了。本人希望提出新建议:取消“占领倡议团体”及“学生组织”分类,只分开“压力团体”及“泛民政党”,并把“和平占中”、学联、学民思潮归入“压力团体”。各位怎样看?——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2日下午3时半

违反方针

[编辑]

导航模板用来连结既有条目,应扼要列出重要条目,大量不符收录标准的人物、事物条目红字算什么意思。曾使用的歌曲等在主条目记录即可,可保留原创歌曲。各种事件或冲突主条目已有记载,模板并非记录摘要、琐事的地方。各团体的商标违反Wikipedia:非自由内容使用准则。传媒及讨论区的列出亦是用户主观意思,是不是报导过占中新闻的媒体都可以写?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同意在标题右边加入黄丝带及把《壹传媒》纳入支援组织。在此处恐怕无法取得任何共识,或移动至互助客栈讨论会比较实际。--瓜皮仔Canton 2014年10月31日 (五) 06:48 (UTC)[回复]

如果各团体或政党标志违反方针,本人同意移除。但歌曲方面,《问谁未发声》作为改编歌,已经违反“原创”定义;同时《海阔天空》在是次运动的使用率是最高,本人认为应予保留,并把“原创歌曲”改为“主题曲”。当然,使用率较低的歌曲保留还是剔除,可以再商讨;而内容不当的歌曲(例如有粗言秽语那首)更绝对不可纳入模版。另外就过程方面,本人相信占中提出、信念书发表、七一大游行51万人参与、预演占中、黄丝带行动均是行动重要环节,不应删除;当中除了预演占中必须开新条目处理之外,全部可以连结至占领中环七一大游行黄丝带等条目的适当位置(这方面可能要各位协助),不过本人仍建议2014年七一大游行采取2003年的形式,开新条目集中描述,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且连接之后的预演占中。重夺“公民广场”方面,本人正建议9.27添美道集会更名,并由该条目集中描述。——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下午2时10分

建议与“Talk:雨伞革命”捆绑讨论,更名为“Template:雨伞运动”(已撤回)

[编辑]

本人认为模版命名为“雨伞革命”不当,应该以较温和的“雨伞运动”取代。使用“雨伞革命”实在夸张及有误导成分,一来示威者没有暴力,二来“和平占中”、学联、学民思潮多次表明不是搞“颜色革命”,采用“雨伞运动”而坚持不使用“雨伞革命”,三来连部分政府官员、甚至被要求倒台的特首梁振英,也不同意是次运动是革命,使用“雨伞革命”实在令运动严重程度夸大。上述甚至有用户指出,命名为“雨伞革命”会导致血腥镇压,虽有夸大之嫌,但着实反映命名与事件性质实在不能脱节。“革命”容易令人联想到流血事件甚至内战,但这次占领行动是和平非暴力的示威。“革命”带有激烈、暴力、翻天覆地的意味,除非占领人士出现大规模暴力行为,否则实在不应使用,本人恳请各位同意把模版更名为“Template:雨伞运动”。当然,如果占领人士爆发大规模暴力行为,本人会毫不犹豫地撤销今次要求。同时,是次运动的主条目——雨伞革命,亦是采用“革命”为名,本人在该处提出要求推翻投票结果。希望可以捆绑讨论,集中在Talk:雨伞革命处理,以便一次过解决,避免讨论分开两边。——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启,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下午2时20分

由于更名要求在“雨伞革命”讨论页受到强烈反对,本人已经撤回是次要求。本人仍恳请各位不要删除“雨伞运动”及黄丝带图案,以尊重使用“雨伞运动”的人,并让模版可以继续显示运动象征物。——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1月2日晚上11时55分

请尊重不认同行动为“革命”的人,勿删“雨伞运动”及黄丝带图案

[编辑]

条目和模版更名讨论进行的同时,多次有使用者强行移除模版标题的“雨伞运动”,这种情况在“雨伞革命”条目亦有出现。本人认为这种行为不能接受,因为这是强逼所有读者接受是次行动定性为“革命”。本人已经多次提到,现时运动和平非暴力,没有“革命”的元素,再者现时“雨伞革命”的称呼也未取得大比数的认受性,不论参与组织、占领人士还是行动支持者,使用“雨伞运动”的人也为数颇多。在形势未有急剧恶化的时候,以及“雨伞革命”未有取得绝大部分的认受性的时候,请尊重使用“雨伞运动”的人,不要删去“雨伞运动”。即使往后条目成功易名“雨伞运动”,本人也保证只会改变次序,“雨伞运动”排先、“雨伞革命”排后,以示尊重使用“雨伞革命”的人,不会把“雨伞革命”删去。与此同时,象征物实在没有需要另开新列显示,以上讨论已建议把象征物一左一右地显示在模版标题上,因此左边有雨伞、右边有黄丝带,不知道用户是否在删去“雨伞运动”时把黄丝带图错手删除,还是刻意连黄丝带图也“踢走”,但黄丝带实在是本运动的两大象征物之一,实在不应该删去。本人再次恳请各位,切勿删除“雨伞运动”或黄丝带图案。本人已经不敢再直接“撤销”任何编辑,以免触犯“回退不过三”(3RR)规则而遭受封禁,或被视作掀起模版编辑战。——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启,香港时间2014年11月1日晚上11时25分

建议在“参与人物”部分加入其他参与者

[编辑]

根据目前发展情况,双学三子确实只能代表其中的一小部分参与者。 建议加入泛民主派政治人物及其他具代表性的社会团体人士。

泛民主派人士那边已经加入,但暂时被隐藏。其他团体的主要人物亦可加入,但必须确定资料齐全和正确,才可公开。绝对不可以把没有参与占领的人士加入模板内。——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4年12月3日凌晨12时20分
附笔:在讨论页留言,请写下款。

例如?David290留言2014年12月3日 (三) 15:11 (UTC)[回复]

占领街道、设施部分建议单向套用模板即可

[编辑]

模板可以指引到该街道、设施,但不应在该街道、设施条目使用此模板,街道、设施与雨伞革命关联性小,除非是像旺角关帝庙这种与活动本身有密切关联的条目--Alane留言2014年12月5日 (五) 00:47 (UTC)[回复]